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串联质谱标签定量蛋白质组学解析产酯酶Pichia kudriavzevii混菌发酵代谢机制
1
作者 蔡岭肸 刘春艳 +3 位作者 郑佳 张楷正 苏建 邹伟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65-174,共10页
为探究产酯酶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混菌发酵的代谢机制,本研究使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P.kudriavzevii JM5-4单菌纯培养以及与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GD1-1共培养... 为探究产酯酶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混菌发酵的代谢机制,本研究使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P.kudriavzevii JM5-4单菌纯培养以及与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GD1-1共培养条件下的蛋白质组学进行分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单菌与混菌发酵时的代谢产物。结果显示,混菌发酵时发酵液中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产量分别为2.396、0.425 g/L和0.544 g/L,分别是单菌发酵的1.5、4.0倍和2.0倍。利用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到3164个可定量蛋白质。共筛选到355个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包括上调蛋白159个、下调蛋白质196个。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三羧酸循环、药物代谢、小分子代谢、细胞质大核糖体亚基、细胞质核糖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结合、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定位蛋白质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利用CELLO软件对DEPs进行亚细胞定位,将257个蛋白质定位到8个不同的细胞器,主要分布在细胞质(129个)、线粒体(91个)、细胞核(19个)等。355个DEPs通过KEGG注释显示其主要涉及氧化磷酸化、辅因子的生物合成、三羧酸循环、糖酵解/糖异生等代谢亚系统。在混菌发酵时,糖酵解/糖异生(丙酮酸脱氢酶、醛脱氢酶等)、三羧酸代谢(柠檬酸合酶、乌头酸盐水合酶、富马酸水合酶、苹果酸脱氢酶等)、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羟基丙酮酸还原酶、乙醛酸还原酶等)的DEPs全部上调,表明共培养条件下明显促进了JM5-4的生长与代谢。此外,涉及酯酶(S-甲酰谷胱甘肽水解酶、核糖核酸酶、海藻糖磷酸酶)的DEPs全部上调,表明混菌发酵对JM5-4产酯酶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研究可为探究白酒酿造过程中的混菌发酵机制、菌株代谢特性以及提高白酒风味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Pichia kudriavzevii 串联质谱标签定量蛋白质组学 代谢产物 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等量异位标签-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雌二醇和血清剥夺对乳腺癌细胞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朱镭 倪国新 +3 位作者 张政希 徐学敏 胡晓芳 李伟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0-278,共9页
雌激素和血清中的激素及各种生长因子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雌激素和血清对乳腺癌细胞中蛋白质组成和含量的影响对于阐明雌激素和血清对乳腺癌细胞影响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四重用于相对和绝对定... 雌激素和血清中的激素及各种生长因子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雌激素和血清对乳腺癌细胞中蛋白质组成和含量的影响对于阐明雌激素和血清对乳腺癌细胞影响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四重用于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等量异位标签(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标记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two-dimensional liquid chrom 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2D-LC-MS/MS)对雌二醇(17β-oestradiol,E2)和血清各自以及共同作用对MCF7乳腺癌细胞内蛋白质表达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共鉴定到置信度在95%以上的蛋白质576种,其中各组相对于正常培养组的细胞共找到26种差异在1倍以上的蛋白质,其中10种上调,16种下调。研究发现E2和血清可显著影响细胞内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的蛋白质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iTRAQ-LC-MS/MS是进行多个样品差异蛋白组比较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于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等量异位标签(iTRAQ) 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雌激素 血清剥夺 乳腺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定量蛋白组学技术的全脂牛乳和脱脂牛乳蛋白组差异分析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董雅静 张九凯 +5 位作者 邢冉冉 董立雅 于宁 潘明飞 逯刚 陈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61-69,共9页
蛋白质是牛乳中重要的营养成分,然而关于脱脂处理对牛乳蛋白含量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方法,对全脂牛乳和脱脂牛乳中全蛋白组进行分析,探究脱脂对牛乳蛋白的影响。全脂和脱脂牛... 蛋白质是牛乳中重要的营养成分,然而关于脱脂处理对牛乳蛋白含量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方法,对全脂牛乳和脱脂牛乳中全蛋白组进行分析,探究脱脂对牛乳蛋白的影响。全脂和脱脂牛乳中共鉴定出1352个蛋白,筛选出199个差异表达蛋白。与全脂牛乳相比,脱脂后有67个蛋白上调,132个蛋白下调。牛乳主要活性蛋白中,κ-酪蛋白在脱脂后相对含量降低,而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在脱脂后相对含量升高,α-乳白蛋白、αs1-酪蛋白、αs2-酪蛋白、β-酪蛋白、牛血清蛋白及乳过氧化物酶相对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乳脂肪球膜蛋白中嗜乳脂蛋白和乳凝集素在脱脂后相对含量降低。脱脂对牛乳中骨架蛋白、代谢相关蛋白等也有影响,改变了牛乳品质及营养价值。通过对全脂和脱脂牛乳中蛋白质分析,明确了脱脂对牛乳蛋白的影响,可以为婴幼儿乳品开发及消费者购买不同脂肪含量的牛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脂牛乳 脱脂牛乳 串联质谱标签 蛋白组学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T蛋白组学技术探讨氯化汞致小鼠肝脏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曹鑫 张雅楠 +2 位作者 毛侃敏 杨淼 郝丽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5-591,共7页
目的利用蛋白组学技术筛选并鉴定氯化汞染毒后小鼠肝脏差异表达蛋白,为氯化汞的肝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线索。方法45只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不同剂量氯化汞处理组,即低剂量组(1 mg/kg)、中低剂量组(4 mg/kg)、... 目的利用蛋白组学技术筛选并鉴定氯化汞染毒后小鼠肝脏差异表达蛋白,为氯化汞的肝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线索。方法45只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不同剂量氯化汞处理组,即低剂量组(1 mg/kg)、中低剂量组(4 mg/kg)、中高剂量组(8 mg/kg)、高剂量组(16 mg/kg)。氯化汞处理组每天灌胃给予不同剂量氯化汞,对照组给予等体积水,监测小鼠体重变化。第28天灌胃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和肝脏组织,测定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定量蛋白组学技术鉴定对照组与氯化汞高剂量组肝脏的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并对其进行GO富集、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小鼠体重降低(均P<0.05)、血清ALT活性显著增高、肝脏GSH-Px、CAT水平下降。HE染色结果显示氯化汞染毒可引起多种类型的肝细胞损伤。蛋白组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氯化汞高剂量组小鼠肝脏差异表达蛋白共有195个,其中上调99个、下调96个;GO富集分析显示氯化汞参与小鼠肝脏的糖代谢负调控、天冬氨酸家族氨基酸代谢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氯化汞染毒可通过影响CYP450介导的外源化合物代谢、类固醇激素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胆汁分泌等信号通路产生肝脏毒性。结论氯化汞染毒严重影响小鼠肝脏多种蛋白的表达,导致相关代谢通路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汞 肝脏毒性 蛋白质组学 串联质谱标签定量蛋白组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T定量蛋白组学方法筛选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差异蛋白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曦洲 方敏 +1 位作者 盛湲 于恩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1-416,共6页
目的:分析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蛋白,筛选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TMT)标记技术分别对14例有腋窝淋巴... 目的:分析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蛋白,筛选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TMT)标记技术分别对14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及14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蛋白进行检测,并对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筛选出发生显著变化的差异蛋白,再搜索Uniprot数据库和用Proteome Discoverer软件分析,进一步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中共筛选出差异蛋白119个,其中6个表达上调,113个表达下调。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注释分析和功能聚类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蛋白质主要定位于细胞外区,与肿瘤的生物合成、细胞增殖、血管生成相关。Western boltting和qRT-PCR验证了K1C19(下调0.11倍)和PSME2(上调2.02倍)的表达。结论:TMT定量蛋白组学方法能有效筛选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蛋白。其中,K1C19和PSME2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候选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蛋白组学 串联质谱标签 差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RAQ技术及其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3
6
作者 谢秀枝 王欣 +3 位作者 刘丽华 董世雷 皮雄娥 刘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16-621,共6页
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组学的迅速发展,其相应的方法学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一系列新技术融入了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极大地促进了这门学科的发展.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iTRAQ)技术与高度敏感性和准确性的串联质谱及多维液相色谱联用技... 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组学的迅速发展,其相应的方法学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一系列新技术融入了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极大地促进了这门学科的发展.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iTRAQ)技术与高度敏感性和准确性的串联质谱及多维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已成为蛋白质定性和定量研究的主要工具之一.该技术可对复杂样本、细胞器、细胞裂解液等样本进行相对和绝对定量研究,具有较好的定量效果、较高的重复性.由于其能够同时对多达8种样品进行标记分析,故在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iTRAQ的原理、实验流程、优缺点及近几年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iTRAQ)技术 蛋白质组学 串联质谱 多维液相色谱 生物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i-LC/MS技术快速定量分析黄芪样品中黄芪甲苷含量 被引量:3
7
作者 郑重 宋凤瑞 +3 位作者 刘舒 赵先恩 刘志强 刘淑莹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8-211,共4页
为了测定黄芪中的黄芪甲苷含量,应用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Semi-LC/MS),以薯蓣皂苷为内标化合物,仅用一段色谱保护柱分离掉大部分干扰性成分,同时使目标化合物富集,采用Waters公司的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模式检测。结果表明:黄芪... 为了测定黄芪中的黄芪甲苷含量,应用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Semi-LC/MS),以薯蓣皂苷为内标化合物,仅用一段色谱保护柱分离掉大部分干扰性成分,同时使目标化合物富集,采用Waters公司的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模式检测。结果表明:黄芪甲苷在2.85~57.0m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稳定性和重复性实验RSD<3%,样品回收率达98.9%。Semi-LC/MS方法可以对黄芪样品中黄芪甲苷进行快速定量分析,是一种黄芪甲苷的简单、高效、灵敏的定量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Semi—LC/MS) 多反应监测(MRM)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新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阳梦 何聪芬 董银卯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6-50,共5页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蛋白质组研究日益受到密切关注。蛋白质组学的发展需要有先进的技术平台作支撑。除了蛋白质组研究中的三大核心技术-双向电泳、质谱和生物信息学技术,近几年又不断涌现出许多新技术。本文对同位素标记亲和标签...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蛋白质组研究日益受到密切关注。蛋白质组学的发展需要有先进的技术平台作支撑。除了蛋白质组研究中的三大核心技术-双向电泳、质谱和生物信息学技术,近几年又不断涌现出许多新技术。本文对同位素标记亲和标签、酵母双杂交、多维色谱—质谱联用等新技术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同位素标记亲和标签技术 酵母双杂交技术 串联亲和纯化技术 多维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蛋白质芯片技术 技术平台 蛋白质组学 色谱-质谱联用 蛋白质组研究 后基因组时代 生物信息学 同位素标记 酵母双杂交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类神经递质的N-乙基化法UHPLC-MS/MS定量分析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薛海斯 唐惠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00-1305,共6页
目的·为了研究氨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变化对生物体的生理及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探讨这类代谢物的高灵敏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使用乙醛与氰基硼氢化钠(NaBH_3CN)的一对稳定同位素标记试剂分别对氨基类神经递质进行N-乙基化柱前衍... 目的·为了研究氨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变化对生物体的生理及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探讨这类代谢物的高灵敏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使用乙醛与氰基硼氢化钠(NaBH_3CN)的一对稳定同位素标记试剂分别对氨基类神经递质进行N-乙基化柱前衍生,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MS/MS),对20种氨基类神经递质进行一次性高灵敏内标定量分析。结果·方法学验证表明该20种氨基类神经递质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1 0);除组胺检测限为36.5 fmol外,其余物质均在0.5~10 fmol范围;日间差及日内差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5%。使用该方法对人尿液、血清及唾液样本中的氨基类神经递质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分别可检测到14、10及8种神经递质。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检测灵敏度及精密度,可用于人尿液、血清及唾液样本中神经递质的定量分析;与已有方法相比,此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反应原料易于淬灭、灵敏度与精密度高等优势,可实现多种氨基类神经递质的一次性高灵敏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 神经递质 N-乙基化柱前衍生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QqQ-MS/MS技术的坛紫菜中植物激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佳丽 徐盼盼 +4 位作者 陈娟娟 骆其君 杨锐 陈海敏 严小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16-222,共7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品种坛紫菜中的植物激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优化植物激素的提取方法,最终确定采用甲醇-水-甲酸(15∶4∶1,V/V)作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坛紫菜中的9种植物激素,选用10 mmol/L乙酸铵的甲醇-...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品种坛紫菜中的植物激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优化植物激素的提取方法,最终确定采用甲醇-水-甲酸(15∶4∶1,V/V)作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坛紫菜中的9种植物激素,选用10 mmol/L乙酸铵的甲醇-水-乙酸(90∶10∶0.05,V/V)作为复溶溶剂。此外经过流动相、固定相、复溶试剂等方面的条件选择,确定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100 mm×2.1 mm,3μm)为固定相,以含10 mmol/L乙酸铵溶液-甲醇为流动相,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下对吲哚乙酸、异戊烯腺苷、异戊烯腺嘌呤、反式玉米素核苷、玉米素、脱落酸、芸苔素内酯、水杨酸和赤霉素进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9种激素标准品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高于0.991,紫菜内主要激素(除赤霉素)回收率均在71%以上;方法的检出限均低于3μg/L,定量限在0.45~5.0μg/L之间。利用该方法对坛紫菜进行激素含量分析,比较分析了不同品种坛紫菜的激素分布以及不同时期(一水、二水和三水)坛紫菜中9种植物激素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激素含量与坛紫菜形态学相关性,了解坛紫菜的激素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植物激素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技术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代谢组同时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蒲倩伦 廖晗 +5 位作者 陈艳华 高杨 丁贤 贺玖明 张瑞萍 再帕尔·阿不力孜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7-306,共10页
数据非依赖的质谱采集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多级质谱分析方法,只需一次进样便可同时快速获取所有母离子及其子离子信息。本研究以肺癌血浆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非依赖的SWATH(sequential windowed acquisition of all theoretical ... 数据非依赖的质谱采集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多级质谱分析方法,只需一次进样便可同时快速获取所有母离子及其子离子信息。本研究以肺癌血浆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非依赖的SWATH(sequential windowed acquisition of all theoretical fragment ions)采集技术,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同时定性定量分析血浆代谢组。基于代谢物数据库识别比对,成功识别了93个代谢物,实现了代谢物的定性分析。对成功识别的代谢物建立定量分析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其中90个代谢物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定量限在1.25~12000μg/L之间;其中有86个代谢物可以满足生物样本定量分析的要求,其连续4天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20%;在4℃下,96 h内的放置稳定性在0.62%~19.35%之间。该方法的覆盖率高,能同时快速准确地对肺癌血浆中癌症相关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也适用于其他生物样品,可以为定量代谢组学分析提供重要的方法学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同时定性定量分析 SWATH采集技术 代谢组学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宰后冷藏初期活性氧调控糖酵解对牛肉嫩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雨轩 陈骋 +5 位作者 师希雄 郭兆斌 马国源 张玉斌 张丽 余群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72-180,共9页
为探究宰后冷藏初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调控牛肉糖酵解途径的机制及其对嫩度的影响,分别以ROS激活剂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和生理盐水(对照)处... 为探究宰后冷藏初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调控牛肉糖酵解途径的机制及其对嫩度的影响,分别以ROS激活剂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和生理盐水(对照)处理新鲜牛肉,在不同冷藏(4℃)时间(0.5、6、12、24、48 h)测定糖酵解水平和嫩度指标,并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冷藏24 h的样品进行蛋白质鉴定与定量分析,筛选糖酵解通路中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表明,H_(2)O_(2)处理组糖酵解水平显著提高,糖原分解量和乳酸积累量在宰后冷藏6~24 h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NAC处理抑制了糖酵解进程。同时,H_(2)O_(2)处理组在12 h时达到极限p H值,分别比对照组和NAC组提前了12 h和36 h,并且H_(2)O_(2)处理组剪切力在12 h达到最大值,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在6~48 h内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表明较高的ROS水平通过提升糖酵解能力加快了牛肉的嫩化进程。进一步利用TMT蛋白组学技术从冷藏24 h的H_(2)O_(2)处理组和对照组样品中筛选出糖酵解通路相关的8种上调蛋白和2种下调蛋白,其中以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磷酸-D-甘油酸水解酶、丙酮酸脱氢酶E1亚基β为核心的上调蛋白与下调的丙酮酸脱氢酶E1亚基α共同加快糖酵解进程。综上所述,宰后冷藏初期牛肉中的ROS可以调控糖酵解通路中关键蛋白质的表达,进而加速糖酵解水平,改善肉的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宰后 牛肉 糖酵解 嫩度 串联质谱标签定量蛋白质组学 差异表达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常乳与牛常乳中全谱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的对比 被引量:5
13
作者 关博元 张正翰 +3 位作者 石佳鑫 时旭 岳喜庆 杨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3-198,共6页
以产后30~40 d的人常乳和牛常乳为原料,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人常乳和牛常乳中全谱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常乳和牛常乳中游离氨基酸质量浓度分别为0.37... 以产后30~40 d的人常乳和牛常乳为原料,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人常乳和牛常乳中全谱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常乳和牛常乳中游离氨基酸质量浓度分别为0.37 g/L和0.16 g/L,水解氨基酸质量浓度分别为2.5 g/L和3.3 g/L。在全谱游离氨基酸中,人常乳和牛常乳均检测到9种必需氨基酸以及15种非蛋白质编码氨基酸,分别检测到11种和7种非必需氨基酸,其中人常乳9种必需氨基酸、10种非必需氨基酸以及7种非蛋白质编码氨基酸质量浓度显著高于牛常乳(P<0.05);在全谱水解氨基酸中,人常乳和牛常乳均检测到8种必需氨基酸、10种非必需氨基酸以及12种非蛋白质编码氨基酸,其中人常乳γ-氨基丁酸、牛磺酸、α-氨基正丁酸和β-丙氨酸质量浓度显著高于牛常乳(P<0.05)。本研究对比分析人常乳与牛常乳中全谱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差异,为配方乳制品以及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常乳 牛常乳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谱游离氨基酸 全谱水解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