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适应RBF-LBF串联神经网络结构与参数优化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高大启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5-586,共12页
研究了前向单层径基函数 (RBF)网络和前向单层线性基本函数 (LBF)网络的分类机理 ,提出了RBF的中心和宽度应通过学习自动确定 ,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错分样本被错分入的类别自动生成新的核函数这一观点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核函数属于同一... 研究了前向单层径基函数 (RBF)网络和前向单层线性基本函数 (LBF)网络的分类机理 ,提出了RBF的中心和宽度应通过学习自动确定 ,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错分样本被错分入的类别自动生成新的核函数这一观点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核函数属于同一类 ,在输入空间相距较近且未被其它类别的样本分隔开来的情况下 ,则应考虑将之合并 ,或者使它们的作用区域部分重叠 .从理论上阐明了采用Sigmoid活化函数的单层感知器的分类阈值为0 .5 ,进而提出了由单层RBF网络和单层感知器组成的串联RBF LBF神经网络 .文中详细给出了确定该串联RBF LBF神经网络结构、核函数个数、位置与宽度的优化算法 .一般来说 ,该算法的计算复杂性比前向单隐层感知器采用的误差反传算法要小或至少相当 .对几个经典的模式分类难题的处理结果表明 ,与一般RBF网络和前向单隐层感知器网络相比 ,该串联RBF LBF网络及其自适应学习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 ,分类精度高 ,易于得到最小结构 ,在学习过程中不易陷入局部极小点等优点 ,有利于实现实时分析 .实验结果同时也验证了单层LBF网络对提高RBF LBF网络分类正确率的重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RBF-LBF串联神经网络 网络结构 参数优化方法 径基函数 模式分类 感知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串联深度神经网络的Chl-a浓度短期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恩业 李尚鲁 +3 位作者 杨静 季轩梁 高姗 王丹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共10页
以浙江海洋保护区2019年5月生态浮标监测数据为基础,对叶绿素a(Chl-a)与各理化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研究海域的Chl-a与溶解氧和pH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硝氮和磷酸盐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串联深度... 以浙江海洋保护区2019年5月生态浮标监测数据为基础,对叶绿素a(Chl-a)与各理化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研究海域的Chl-a与溶解氧和pH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硝氮和磷酸盐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串联深度神经网络(DNN)的Chl-a短期预报模型,该模型以5层神经网络为基本单元,采用前后串联方式构建了拥有6个隐层的DNN。实验结果显示:DNN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Chl-a浓度短期变化趋势,24 h和48 h预报结果的RMSE分别为1.25μg/L和2.43μg/L,MAE分别为1.03μg/L和1.99μg/L,相比于浅层网络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N 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串联神经网络 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限制串联相关神经网络及其在细菌辨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卓勇 Aaron Urbas +2 位作者 Peter de B Harrington Kent J.Voorhees Jon Rees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0-572,共3页
蛋白质在微生物研究中可用作生物标记物, 故在生物技术中其表征工作很重要. 各种质谱技术已被用于细菌的表征[1~3]. 1994年, Cain等[4]首先报道了将色谱和基体辅助激光解离/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用于细菌的辨识. Holland等[5... 蛋白质在微生物研究中可用作生物标记物, 故在生物技术中其表征工作很重要. 各种质谱技术已被用于细菌的表征[1~3]. 1994年, Cain等[4]首先报道了将色谱和基体辅助激光解离/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用于细菌的辨识. Holland等[5]采用高质量离子MALDI-TOF-MS对细菌全细胞进行辨识. 最近, Lay[6]对该技术的细菌辨识做了综述. MALDI-TOF-MS是目前对细菌全细胞分析的最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MALDI 飞行时间质谱 TCCCN 人工神经网络 辨识 温度限制串联相关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串联型灰色神经网络新疆兵团农机总动力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智来 吴杰 +1 位作者 温浩军 蒲明 《新疆农机化》 2013年第5期22-25,共4页
为了准确了解兵团农机总动力的发展趋势,该文以兵团1989-2008年和2009-2011的农机总动力分别作为训练样本和检测样本,采用串联型灰色神经网络(SGNN)预测兵团农机总动力,并与灰色GM(1,1)模型法和BP神经网络法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 为了准确了解兵团农机总动力的发展趋势,该文以兵团1989-2008年和2009-2011的农机总动力分别作为训练样本和检测样本,采用串联型灰色神经网络(SGNN)预测兵团农机总动力,并与灰色GM(1,1)模型法和BP神经网络法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GNN模型对兵团农机总动力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灰色GM(1,1)模型法和BP神经网络法,可以作为兵团未来农机总动力发展预测及政策制定的有效方法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兵团 农机总动力 串联型灰色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结构逼近式混合神经网络实现间歇反应器的建模 被引量:5
5
作者 曹柳林 李晓光 王晶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58-963,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神经网络建模方法——结构逼近式混合神经网络。基于此结构建立的混合神经网络可以充分利用已知非线性系统的结构信息,使神经网络"灰盒"化,更好地解释和描述系统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提高网络的建模精... 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神经网络建模方法——结构逼近式混合神经网络。基于此结构建立的混合神经网络可以充分利用已知非线性系统的结构信息,使神经网络"灰盒"化,更好地解释和描述系统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提高网络的建模精度和模型的可靠性。本文介绍了这类神经网络的基本特性、拓扑结构和训练方法。报告了一个典型放热液相二级平行间歇反应的建模过程;并针对间歇反应过程测量滞后的情况,与两种不同的混合神经网络模型作了比较,仿真和比较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逼近式混合神经网络 间歇反应器 建模 串联混合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触觉识别的神经结构搜索算法
6
作者 邹子超 李玉良 +1 位作者 陈萌 马飞红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09-1217,共9页
针对手工设计神经网络需要耗费一定时间和精力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学习遗传算法的两级式神经结构搜索算法,并应用于触觉识别领域。设计了一种自学习遗传算法,利用强化学习优化遗传算法的选择、交叉和变异算子,以求遗传算法加速... 针对手工设计神经网络需要耗费一定时间和精力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学习遗传算法的两级式神经结构搜索算法,并应用于触觉识别领域。设计了一种自学习遗传算法,利用强化学习优化遗传算法的选择、交叉和变异算子,以求遗传算法加速收敛,并在陷入局部最优时跳出局部最优;基于自学习遗传算法,提出了两级式神经网络结构搜索算法,用于搜索适合处理触觉时序数据的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串联模型,且为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模块引入了层间残差连接以解决网络退化问题,并使用公开触觉数据集对算法进行了实验验证。自建包含22类实验样品的触觉数据集,基于数据集进行了搜索算法实验,并对搜索得到的最优网络进行了分类识别测试,识别准确率为96.81%,与长短期记忆网络、门控循环单元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与长短记忆网络串联模型进行对比,对比结果显示:本文搜索算法搜索出的网络性能更加优异,识别率更高,进一步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结构搜索 触觉识别 强化学习 遗传算法 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串联模型 触觉传感器 卷积神经网络与循环神经网络串联模型 层间残差连接循环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限制串联相关网络-近红外光谱法用于药物甲硝唑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崔秀君 张卓勇 +1 位作者 Peterde B Harrington 任玉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251-1253,共3页
Temperature-constrained cascade correlation networks(TCCCNs) were appli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powder pharmaceutical samples of metronidazole based on near infrared(NIR)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a. This work ... Temperature-constrained cascade correlation networks(TCCCNs) were appli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powder pharmaceutical samples of metronidazole based on near infrared(NIR)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a. This work focu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performances of the uni-output TCCCN(Uni-TCCCN) to multi-output TCCCN(Multi-TCCCN) by using near infrared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a of metronidazole. The TCCCN models were verified with independent prediction samples by using the "cross-validation" method. The networks were used to discriminate qualified, un-qualified and counterfeit metronidazole pharmaceutical powd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ultiple outputs network generally worked better than the single output networks. With proper network parameters the pharmaceutical powders can be classified at a rate of 100% in this work. Also, the effects of neural network parameters including number of candidate nodes, type of transfer functions(linear, sigmoid functions and temperature-constrained sigmoid function, respectively) on classification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硝唑 质量控制 温度限制串联相关神经网络 近红外反射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