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线性内点方法的含有串联柔性输电系统装置的阻塞调度 被引量:12
1
作者 叶鹏 宋家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0-65,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内点方法的含有串联FACTS装置的阻塞调度方法。针对调节线路有功潮流问题选取了串联FACTS装置的控制参数和模型,并把FACTS对系统的调节作用表述成附加功率的形式。不引入FACTS的控制目标方程,而是在包含FACTS 控制...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内点方法的含有串联FACTS装置的阻塞调度方法。针对调节线路有功潮流问题选取了串联FACTS装置的控制参数和模型,并把FACTS对系统的调节作用表述成附加功率的形式。不引入FACTS的控制目标方程,而是在包含FACTS 控制参数的变量空间内进行寻优,可以考虑FACTS的多种调节方式。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收敛性,易于利用原有的潮流优化算法和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柔性输电系统装置 非线性内点方法 电力系统 最优潮流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高压输电线路双端故障测距新算法 被引量:45
2
作者 陈铮 董新洲 罗承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5,共5页
快速准确地得到输电线路故障距离对电力系统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带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输电线路(串补线路),由于串联电容的存在以及串联电容并联保护元件MOVs的非线性,现有的故障测距算法并不能直接应用到串补线路的故障测距中。因... 快速准确地得到输电线路故障距离对电力系统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带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输电线路(串补线路),由于串联电容的存在以及串联电容并联保护元件MOVs的非线性,现有的故障测距算法并不能直接应用到串补线路的故障测距中。因此,提出了一种采用双端电气量的串补线路故障测距新算法,该算法对MOVs采用指数模型模拟,MOVs上的电压降通过拟牛顿法求解,线路采用分布参数模型。 EMTP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好的 准确性和鲁棒性,且不受过渡电阻、故障类型、故障位置、故障发生角等的影响,其算例的测距精度均在0.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线路 故障测距 串联电容补偿装置 电力系统 运行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超高压输电线路加装串补装置有关的系统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被引量:59
3
作者 钟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6-30,共5页
文章结合我国南方电网河池固定串补及平果可控串补工程,对超高压输电线路装设串联电容补偿装置后的系统状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指出一些系统问题,如过电压水平升高、潜供电流增大和可能发生的次同步谐振均源于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固... 文章结合我国南方电网河池固定串补及平果可控串补工程,对超高压输电线路装设串联电容补偿装置后的系统状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指出一些系统问题,如过电压水平升高、潜供电流增大和可能发生的次同步谐振均源于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固有特性,通过研究认为当串补所在输电线路发生内部故障时,采取强制触发旁路间隙等保护措施,是避免出现系统恢复电压水平超标和潜供电流增大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此外,还建议在串补站内装设抑制或监视次同步谐振的二次装置以抑制和避免系统发生次同步谐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输电线路 串补装置 电力系统 串联电容补偿装置 无功功率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SC装置的系统可用输电能力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方婷婷 李国庆 +1 位作者 韩芳 邢晓哲 《现代电力》 2011年第2期17-22,共6页
可用输电能力(ATC)是衡量互联电网安全性与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而灵活交流输电技术(FACTS)是提高系统可用输电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可用输电能力为目的,将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引入互联电力系统。首先利用功率注入法,建立SSSC的稳... 可用输电能力(ATC)是衡量互联电网安全性与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而灵活交流输电技术(FACTS)是提高系统可用输电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可用输电能力为目的,将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引入互联电力系统。首先利用功率注入法,建立SSSC的稳态数学模型,然后基于最优潮流法,将SSSC的功率注入模型加入潮流方程,建立了计及SSSC的可用输电能力计算模型,并采用原对偶内点法对其进行求解。为了确定装置的安装位置,利用特征结构分析法,根据最小模特征值对控制变量的灵敏度系数来选择最有利于提高输电能力的SSSC安装位置。利用IEEE-30节点系统进行仿真计算,结果显示安装SSSC后互联系统间的传输容量得到提高,稳定裕度也得到提升,合理地配置SSSC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可用输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用输电能力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特征结构分析法 原对偶内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送出系统直流耗能技术
5
作者 齐磊 吴思航 +2 位作者 史丹 杨继沛 张翔宇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33-4352,共20页
直流耗能装置不仅可以解决大规模远海风电送出系统受端电网故障时导致的风力发电功率盈余问题,还可以显著降低海上换流平台的载重量,是实现海上风电送出系统轻型化和可靠化的关键技术。该文对近年来报道的各种直流耗能装置技术进行了全... 直流耗能装置不仅可以解决大规模远海风电送出系统受端电网故障时导致的风力发电功率盈余问题,还可以显著降低海上换流平台的载重量,是实现海上风电送出系统轻型化和可靠化的关键技术。该文对近年来报道的各种直流耗能装置技术进行了全面综述。首先,对现有拓扑的结构进行分类并梳理其技术路线,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技术路线的特点。其次,总结了直流耗能装置的关键技术,围绕电力电子开关、缓冲电路、低纹波控制、电压平衡以及协同控制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并根据拓扑结构和动作特点对不同技术进行比较分析。最后,从工程应用角度讨论了与直流耗能装置设计相关的各种挑战,以期推动直流耗能装置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直流耗能装置 故障穿越 电力电子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交流输电控制装置》一书出版
6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0-80,共1页
《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交流输电控制装置》中文版2006年2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原著由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Springer Science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作者为加拿大Viiav K.Sood博士,译者为浙江大学徐政教授。本书集中介绍了高... 《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交流输电控制装置》中文版2006年2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原著由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Springer Science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作者为加拿大Viiav K.Sood博士,译者为浙江大学徐政教授。本书集中介绍了高压直流输电(HVDC)与柔性交流输电(FACTS)近10年来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涉及主题包括:电流源与电压源换流器、电力换流器的同步技术、电容器换相换流器、有源滤波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典型扰动、仿真技术、基于链式换流器的静止同步补偿器、现代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发展趋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柔性交流输电 控制装置 出版社 电压源换流器 静止同步补偿器 有源滤波器 机械工业 浙江大学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晶闸管的柔性交流输电控制装置》已出版发行
7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92,共1页
《基于晶闸管的柔性交流输电控制装置》中文版近期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原著作者为加拿大R.Mohan Mathur教授和印度Raiiv K.Varma教授,2002年由John Wiley & Sons出版社出版。译者为浙江大学徐政教授。本书整合了分散在各种出... 《基于晶闸管的柔性交流输电控制装置》中文版近期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原著作者为加拿大R.Mohan Mathur教授和印度Raiiv K.Varma教授,2002年由John Wiley & Sons出版社出版。译者为浙江大学徐政教授。本书整合了分散在各种出版物上的相关资料,全面、系统、详尽地展示了FACTS技术的方方面面:包括不同种类SVC和TCSC的运行原理、控制技术及模拟方法;控制系统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如测量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交流输电 控制装置 晶闸管 出版发行 FACTS技术 Mohan 2002年 机械工业 John 浙江大学 运行原理 TCSC 模拟方法 控制技术 控制系统 测量系统 出版社 中文版 加拿大 教授 出版物 S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装置的大电网机电暂态–电磁暂态混合仿真 被引量:45
8
作者 朱旭凯 周孝信 +3 位作者 田芳 徐得超 黄柳强 李刚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31,共6页
对高压直流输电和柔性交流输电系统设备的准确仿真需建立详细的电磁暂态模型,而大电网中建立所有设备的电磁暂态模型来进行计算是不现实的,针对该问题,采用了3个典型算例,详细介绍了应用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装置的混合仿真功能进行... 对高压直流输电和柔性交流输电系统设备的准确仿真需建立详细的电磁暂态模型,而大电网中建立所有设备的电磁暂态模型来进行计算是不现实的,针对该问题,采用了3个典型算例,详细介绍了应用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装置的混合仿真功能进行大规模电网仿真的过程。将大电网分为电磁暂态子网和机电暂态子网,其中大电网局部或某些关注的设备作为电磁暂态子网,其余网络作为机电暂态子网,电磁暂态子网中的设备用详细的电磁暂态模型描述。将混合仿真计算结果与传统的机电暂态仿真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混合仿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全数字仿真装置 混合仿真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静止无功补偿器 可控串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FACTS装置的最大输电能力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占勇 李光熹 +1 位作者 刘志超 姚钢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3-26,52,共5页
输电能力是所有电力市场的参与者进行交易活动所必需的重要信息。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常见 FACTS装置 (如 UPFC,TCPS,TCSC等 )的最大输电能力计算模型 ,在模型中考虑了电压水平、线路和设备过负荷等静态安全性约束条件 ,以及由于潮流方... 输电能力是所有电力市场的参与者进行交易活动所必需的重要信息。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常见 FACTS装置 (如 UPFC,TCPS,TCSC等 )的最大输电能力计算模型 ,在模型中考虑了电压水平、线路和设备过负荷等静态安全性约束条件 ,以及由于潮流方程解的鞍点分叉导致的电压稳定性约束条件。在算法上选用逐次线性化优化方法 ,并对每一个线性化子问题采用新算法——预测校正原始对偶对数障碍内点法求解。算例计算结果不仅说明了不同的 FACTS装置和安装位置对电网的输电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同时也表明了文中的模型和算法是有效的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潮流计算 FACTS装置 最大输电能力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FACTS装置提高区域间可用传输能力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鹏 宋家骅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3-27,共5页
对利用串联FACTS装置提高区域间可用传输能力问题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给出了含有FACTS装置的求解区域间可用输电能力的优化模型和求解方法,并用算例进行了分析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最优潮流的方法对ATC问题进行求解,可以较方便地考... 对利用串联FACTS装置提高区域间可用传输能力问题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给出了含有FACTS装置的求解区域间可用输电能力的优化模型和求解方法,并用算例进行了分析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最优潮流的方法对ATC问题进行求解,可以较方便地考虑FACTS的控制,得到其最优的控制参数;在输电网络的潮流有可调节容量余度的条件下,FACTS可以有效地提高可用输电能力,使网络的输送容量得以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串联FACTS装置 可用传输能力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的可用输电能力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婷婷 冯怀玉 +1 位作者 邢晓哲 韩芳 《广东电力》 2011年第1期10-15,共6页
基于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建立了可用输电能力计算的最优潮流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了SSSC的功率注入模型进行优化,采用原-对偶内点法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求解,根据特征结构分析法确定SSSC的最... 基于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建立了可用输电能力计算的最优潮流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了SSSC的功率注入模型进行优化,采用原-对偶内点法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求解,根据特征结构分析法确定SSSC的最佳安装位置。利用IEEE30节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说明在电力系统的薄弱线路上配置SSSC,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可用输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用输电能力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特征结构分析法 原-对偶内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流风电机组的风电全直流输电系统综述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战龙 王祥君 +1 位作者 王海云 冯其塔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24,共11页
随着海上风电场远海化、大规模大容量化发展,由直流风电机组构建的风电全直流输电系统,凭借其可以避免使用笨重的工频交流变压器,解决因交流电缆导致的无功充电电流问题等特点,已成为海上风力发电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根据升压方式... 随着海上风电场远海化、大规模大容量化发展,由直流风电机组构建的风电全直流输电系统,凭借其可以避免使用笨重的工频交流变压器,解决因交流电缆导致的无功充电电流问题等特点,已成为海上风力发电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根据升压方式的不同将风电全直流输电系统方案分为升压装置升压型和串联升压型两大类;根据系统结构的不同,进一步将升压装置升压型系统方案分为集中升压型、两级升压型、机端升压型、升压站直流并联型以及升压站直流串联型五种系统方案,将串联升压型系统方案分为直接串联型、串-并联型、并-串联型以及矩阵型四种系统方案;介绍了各种方案的系统结构及其优缺点,并对各种方案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合各种方案特点指出其适用场景;就目前风电全直流输电系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风电机组 海上风电 全直流输电系统 升压装置升压 串联升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V阳—淮线串联补偿装置的保护配置原则 被引量:4
13
作者 丁扬 《现代电力》 2001年第2期32-39,共8页
介绍了串联补偿装置的保护配置原则。结合其在 5 0 0 k V阳城—淮阴输变电工程固定式串联补偿装置中的应用 ,分析了保护系统的作用和功能。文中所进行的研究与分析对串联补偿站保护的设计。
关键词 串联补偿装置 保护配置原则 补偿电容器 电力系统 输电线路 无功功率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FACTS装置的概率特征根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谢志棠 宗秀红 +2 位作者 钟志勇 王克文 张建芬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17,共5页
概率特征根分析计及了较宽范围的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利用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FlexibleACTransmissionSystem)装置上的附加控制器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将现有的概率特征根分析扩展到包含FACTS功能模块。以并联型静态无功补偿器SVC(S... 概率特征根分析计及了较宽范围的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利用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FlexibleACTransmissionSystem)装置上的附加控制器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将现有的概率特征根分析扩展到包含FACTS功能模块。以并联型静态无功补偿器SVC(StaticVarCompensator)和串联型可控串联补偿器TCSC(Thyristor鄄ControlledSeriesCapacitor)为例,在原有概率特征根模型的基础上,依据具体的元件模型和控制器表达,确定了形成系统状态空间方程时的相应线性化表达式;详细讨论了功能增加后系统状态方程矩阵的形成;通过补充相关的灵敏度计算,完成了计及FACTS装置的电力系统多运行方式下的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最后,在一个八机系统上进行了试算。在选定的附加控制器参数下,比较了增加SVC前后的系统主导特征根的变化,考察了附加控制器增益变化对临界特征根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稳定性 概率特征根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静态无功补偿器 可控串联补偿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BT串联阀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分断应力分析 被引量:31
15
作者 丁骁 汤广福 +2 位作者 韩民晓 高冲 王高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46-1856,共11页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分断操作是体现断路器本质特征的核心功能。断路器分断故障大电流这一暂态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是断路器电气特性研究的重点。应力分析是断路器电气、结构和试验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其相关研究尚属空白,需要进行全面详...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分断操作是体现断路器本质特征的核心功能。断路器分断故障大电流这一暂态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是断路器电气特性研究的重点。应力分析是断路器电气、结构和试验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其相关研究尚属空白,需要进行全面详细的解析。该文首先在断路器拓扑结构和分断运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毫秒级分断全过程和微秒级换流过程相关应力特性,并论述两种时间维度暂态过程之间的联系。然后,建立的断路器PSCAD/EMTDC器件级运行数字仿真电路验证毫秒级分断过程和微秒级换流过程相关应力特性及其影响因子。最后,实施的200kV断路器整机,100kV、50kV断路器单元以及单一电力电子模块分断试验结果验证仿真电路和数学分析的准确性。该文结果可指导IGBT串联阀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电气结构和试验系统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IGBT串联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 子模块 关断应力 分断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潮流控制器用串联变压器设计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晓明 曹冬明 +1 位作者 田杰 董云龙 《江苏电机工程》 2016年第1期41-44,共4页
串联变压器作为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系统中的关键设备,承担着换流器与交流系统交换功率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需要匹配交流系统电压与换流器直流电压,另一方面在电气结构上实现交流系统与换流器的隔离。UPFC用串联变压器在电气结构上不同... 串联变压器作为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系统中的关键设备,承担着换流器与交流系统交换功率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需要匹配交流系统电压与换流器直流电压,另一方面在电气结构上实现交流系统与换流器的隔离。UPFC用串联变压器在电气结构上不同于常规电力变压器,其一次侧绕组(线路侧绕组)分相接入三相线路,变压器一次侧绕组每相的首尾端拆开,经6个端口接入线路;二次侧绕组(阀侧绕组)与换流器连接,采用常规的星型或者角型接法。串联变压器的绕组需要具备承受系统短路电流的能力,同时需要具备持续一定时间的4倍过激磁耐受能力,对变压器的电气、结构等方面的设计提出了严酷的要求。文中结合南京220 k V西环网统一潮流控制器工程,分析了串联变压器的运行工况,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串联变压器的关键设备参数,并对其恶劣工况下的耐受能力进行了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 UPFC 串联变压器 T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变电站FACTS组合装置的应用及其跳闸事件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光 李斌 《电力工程技术》 2018年第1期130-135,共6页
智能变电站安装静止型无功发生器(SVG)和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等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可综合利用两类装置优点,实现智能、柔性、动态地补偿所需无功。文中从原理、结构、性能及控制策略几个方面介绍了GM(GMRP动态组播管理协议)智... 智能变电站安装静止型无功发生器(SVG)和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等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可综合利用两类装置优点,实现智能、柔性、动态地补偿所需无功。文中从原理、结构、性能及控制策略几个方面介绍了GM(GMRP动态组播管理协议)智能变电站SVG及其与TSC构成的FACTS装置智能协调控制系统,同时剖析了一起试运期间的SVG保护跳闸事件,找出了跳闸原因,即系统电压谐波含量突增,引发相关保护误动。最后给出相关整改措施及建议,希望为同类柔性输变电设备(如STATCOM、UPFC等)的设计、运检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静止型无功发生器 晶闸管投切电容器 FACTS装置智能协调控制系统 保护跳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针对串联补偿的综合效益评估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卓林 黄奇 +2 位作者 李卓然 许林 姜梦 《广东电力》 2017年第3期11-14,共4页
针对电力系统快速发展以及大规模新能源入网需要越来越多的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lexible alternative current transmission systems,FACTS)设备参与建设和运行成本高、不合理的容量配置导致可靠性和经济性失衡的问题,综合利用FACTS设备... 针对电力系统快速发展以及大规模新能源入网需要越来越多的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lexible alternative current transmission systems,FACTS)设备参与建设和运行成本高、不合理的容量配置导致可靠性和经济性失衡的问题,综合利用FACTS设备和常规固定补偿设备(fixed series compensation,FSC)成为必然的选择,相应的效益评估也成为必要的环节,为此,提出一种针对FSC和可控串联补偿装置(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ion,TCSC)联合补偿的综合效益评估方法,建立评估模型,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以及解决方法。最后结合大规模风电基地并网问题,验证综合效益评估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入网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固定补偿设备 可控串联补偿装置 风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GCT复合模块直串接集中电阻的400 kV直流耗能装置原理与研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悦民 许超群 +3 位作者 刘宇畅 陈政宇 余占清 曾嵘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0-1517,共8页
在远海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通过在正负极直流母线之间加装直流耗能装置的方法,可以在陆地端交流侧发生瞬时故障时投入直流耗能装置吸收差额功率,从而解决海上风电直流送出系统的故障穿越问题。论文对基于门极换流晶闸管(integrated gate... 在远海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通过在正负极直流母线之间加装直流耗能装置的方法,可以在陆地端交流侧发生瞬时故障时投入直流耗能装置吸收差额功率,从而解决海上风电直流送出系统的故障穿越问题。论文对基于门极换流晶闸管(integrated gate commutated thyristor,IGCT)复合模块直串接集中电阻的直流耗能装置方案进行深入研究。首先,介绍了直流耗能装置的拓扑结构以及控制策略;其次,详细介绍了开关器件、电力电子阀、并联电容器、集中耗能电阻以及供能系统各部件的选型参数;最后,研制了120 kV级直流耗能装置工程样机并搭建了耗能实验平台,详细介绍了试验方法的等效性,并对样机进行了耗能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120 kV级直流耗能装置在10%、50%以及90%不同占空比下的吸收能量和吸收时间满足设计要求,证明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直流耗能装置 拓扑结构 集中电阻 供能系统 耗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提高输电均衡性的DPFC优化配置方法 被引量:13
20
作者 徐雨田 刘涤尘 +3 位作者 黄涌 赵红生 徐秋实 杨健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4-102,共9页
针对如何选择分布式潮流控制器(Distributed Power Flow Controller,DPFC)安装位置的问题,通过分析DPFC的运行原理,建立了DPFC的等效模型。然后以输电断面潮流分布均衡性和DPFC装置全寿命周期收益率为目标,提出了DPFC的优化配置模型。... 针对如何选择分布式潮流控制器(Distributed Power Flow Controller,DPFC)安装位置的问题,通过分析DPFC的运行原理,建立了DPFC的等效模型。然后以输电断面潮流分布均衡性和DPFC装置全寿命周期收益率为目标,提出了DPFC的优化配置模型。利用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求解所提模型,能得到安装DPFC的最佳线路和输电断面潮流均衡度的提升率。通过IEEE39节点和某省级电网500 k V系统的仿真,结果证明DPFC装置能够重新均衡地分配断面联络线上的潮流,同样验证了等效模型和优化配置模型的合理性以及改进的粒子群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DPFC装置 输电均衡性 优化配置 改进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