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串级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测井数据重构 被引量:4
1
作者 周伟 赵海航 +2 位作者 蒋云凤 易军 赖富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73-1480,I0009,共9页
测井数据是油气田开发和评价的基础,对于确定地下油气层位置、计算及评价油气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实际开采过程中井壁垮塌、仪器故障等因素往往导致部分深度的多条测井数据失真或缺失,而重新测井的成本高昂,施工难度大。为此,提... 测井数据是油气田开发和评价的基础,对于确定地下油气层位置、计算及评价油气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实际开采过程中井壁垮塌、仪器故障等因素往往导致部分深度的多条测井数据失真或缺失,而重新测井的成本高昂,施工难度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串级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CBi-LSTM)的测井数据重构方法,在不增加额外测量成本的情况下,充分考虑缺失数据点的前趋与后继之间的双向关联性及测井曲线之间的相关性,利用串级系统将所获估计值与已知测井曲线合并为新的输入,采用迭代更新策略完成对缺失数据块的重构。对苏里格气田4口井的测井数据进行补全重构实验,所得结果表明:文中测井数据重构方法具有较高精度,同时所用模型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曲线 重构 长短记忆神经网络 串级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在滩坝砂储层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钢花 张寓侠 +2 位作者 王军 张华锋 王莜文 《测井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319-325,共7页
研究区致密滩坝砂储层油气储量丰富,勘探开发潜力较高,但存在埋藏深、单层厚度薄、渗透率超低、孔隙结构复杂以及单井自然产能极低的特征,储层划分与岩性识别困难。针对测井数据具有纵向时序连续的特点,构建一个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研究区致密滩坝砂储层油气储量丰富,勘探开发潜力较高,但存在埋藏深、单层厚度薄、渗透率超低、孔隙结构复杂以及单井自然产能极低的特征,储层划分与岩性识别困难。针对测井数据具有纵向时序连续的特点,构建一个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BiLSTM)岩性识别模型,采用随机森林方法对常规测井数据等参数进行特征选择,将选择的参数作为输入变量训练BiLSTM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测试集的井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岩性识别准确率为0.86,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证明了BiLSTM模型适用于滩坝砂储层岩性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深度学习 双向长短记忆神经网络 岩性识别 滩坝砂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步态时空参数脑肌电解码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魏鹏娜 马鹏程 +1 位作者 张进华 洪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2-150,共9页
针对脑电(EEG)信号对连续步态轨迹解码结果与实际轨迹相关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神经网络的步态参数解码方法。首先,构建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步态时空参数解码模型,根据脑肌电信号特性设计解码模型的... 针对脑电(EEG)信号对连续步态轨迹解码结果与实际轨迹相关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神经网络的步态参数解码方法。首先,构建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步态时空参数解码模型,根据脑肌电信号特性设计解码模型的超参数;其次,同步采集脑电、下肢运动相关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和下肢关节运动信号,并对脑电和表面肌电信号的步态相关特征进行分析;然后,以多通道脑电和下肢运动相关表面肌电信号作为解码模型的输入,自动提取脑肌电融合信号中步态相关特征并构建膝踝关节运动轨迹与特征之间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最后,以多通道脑电作为解码模型的输入,构建步态相关脑电信号和表面肌电信号之间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传统支持向量机方法相比,对踝关节解码轨迹与实测轨迹形状相似性Pearson相关系数提高了0.12;与单独采用脑电、表面肌电信号和脑肌电信号平均绝对值特征融合信号进行解码方法相比,对踝关节解码轨迹与实测轨迹形状相似性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提高了0.81、0.19和0.63。该方法可实现从脑电信号中对部分表面肌电信号波形的解码,解码波形和实测波形的平均Pearson相关系数值接近0.5,证明从脑电信号中可解码出肌肉通道的表面肌电信号波形,为下肢外骨骼主动连续控制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 表面肌电 双向长短记忆神经网络 步态空参数解码 Pearson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误差影响下基于CNN+BiLSTM神经网络的非圆信号目标直接跟踪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尹洁昕 王鼎 +1 位作者 杨欣 杨宾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5-1329,共15页
针对运动观测阵列状态误差与接收频率抖动同时影响下的非圆信号无源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的直接跟踪算法.该算... 针对运动观测阵列状态误差与接收频率抖动同时影响下的非圆信号无源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的直接跟踪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多运动观测阵列信号各频带间的相关性与辐射源信号的非圆特性,建立模型误差影响下的扩展多站观测矢量;接着利用多个观测时隙内扩展多站观测矢量的信号子空间构造空时特征输入序列;然后设计基于CNN与BiLSTM混合神经网络的直接跟踪模型,通过训练实现对非圆目标的轨迹矢量直接估计.本文算法是从原始数据信号子空间中估计轨迹矢量的直接跟踪模式,相比传统“观测参数估计+滤波轨迹跟踪”的两步估计模式,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由于本文算法在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中学习到模型误差的信息,因此能够实现对多种误差的校正.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较传统两步跟踪算法与现有直接跟踪算法均具有更高的轨迹估计精度,能够明显提升模型误差影响下多站协同跟踪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跟踪 非圆信号 模型误差 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图卷积神经网络和BiLSTM的情绪识别 被引量:1
5
作者 郑进港 杨俊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7-73,82,共8页
针对情绪发生过程中电极通道间的空间依赖关系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图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DGCNN-BiLSTM)的模型用于情绪识别。首先,利用DGCNN通过训练神经网络动态学习不同电极通道之间的联... 针对情绪发生过程中电极通道间的空间依赖关系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图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DGCNN-BiLSTM)的模型用于情绪识别。首先,利用DGCNN通过训练神经网络动态学习不同电极通道之间的联系,从而动态更新优化邻接矩阵;其次,BiLSTM可以学习特征序列的前后时间相关性,从而提高网络情绪识别能力。在SEED和DEAP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前者取得92.03%的最高平均准确率,后者在唤醒维度和效价维度实验中分别取得96.56%和95.22%的最高平均准确率。结果表明,模型有利于提升情绪识别准确率,与其他方法相比,情绪分类精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卷积神经网络 动态图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记忆网络 情绪识别 邻接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BiLSTM混合神经网络的雷达信号调制方式识别 被引量:3
6
作者 房崇鑫 盛震宇 +1 位作者 夏明 周慧成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6期1440-1445,共6页
针对具有时频特性的雷达信号,传统的雷达信号识别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对信号类型精准识别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采集并分析雷达信号脉内的时频特征实现对目标雷达的具体信息进行有效评估。设计了一种卷积-双向长短时记忆(Convolution-Bidirec... 针对具有时频特性的雷达信号,传统的雷达信号识别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对信号类型精准识别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采集并分析雷达信号脉内的时频特征实现对目标雷达的具体信息进行有效评估。设计了一种卷积-双向长短时记忆(Convolution-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CNN-BiLSTM)混合神经网络模型,主要通过BiLSTM的时序记忆特性深度挖掘雷达信号的时域特征,结合权值共享特性和CNN层捕获雷达信号的时频特征,再利用二者信号特征联合完成对雷达信号调制方式的识别。通过对比实验验证,所提方法对若干种雷达信号的识别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平均值达到95.349%;优于只使用单一特征的网络和传统算法,具有良好的抗噪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卷积-双向长短记忆混合神经网络 雷达信号调制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模型的中文分词方法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洪刚 李焕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67,共7页
中文分词是中文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关键基础技术之一.目前,传统分词算法依赖于特征工程,而验证特征的有效性需要大量的工作.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的兴起使得模型自动学习特征成为可能.文中基于深度学习中的双向长短时记忆(BLSTM)神... 中文分词是中文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关键基础技术之一.目前,传统分词算法依赖于特征工程,而验证特征的有效性需要大量的工作.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的兴起使得模型自动学习特征成为可能.文中基于深度学习中的双向长短时记忆(BLSTM)神经网络模型对中文分词进行了研究.首先从大规模语料中学习中文字的语义向量,再将字向量应用于BLSTM模型实现分词,并在简体中文数据集(PKU、MSRA、CTB)和繁体中文数据集(HKCity U)等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在不依赖特征工程的情况下,基于BLSTM的中文分词方法仍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记忆 中文分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_LSTM_CRF神经网络的序列标注中文分词方法 被引量:14
8
作者 姚茂建 李晗静 +1 位作者 吕会华 姚登峰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5-99,共5页
当前主流的中文分词方法是基于有监督的学习算法,该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工标注语料,并且提取的局部特征存在稀疏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双向长短时记忆条件随机场(BI_LSTM_CRF)模型,可以自动学习文本特征,能对文本上下文依赖信息进... 当前主流的中文分词方法是基于有监督的学习算法,该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工标注语料,并且提取的局部特征存在稀疏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双向长短时记忆条件随机场(BI_LSTM_CRF)模型,可以自动学习文本特征,能对文本上下文依赖信息进行建模,同时CRF层考虑了句子字符前后的标签信息,对文本信息进行了推理。该分词模型不仅在MSRA,PKU,CTB 6.0数据集上取得了很好的分词结果,而且在新闻数据、微博数据、汽车论坛数据、餐饮点评数据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BI_LSTM_CRF模型不仅在测试集上有很好的分词性能,同时在跨领域数据测试上也有很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中文分词 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记忆条件随机场 字嵌入 序列标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迁移学习和Bi-LSTM神经网络的桥梁温度-应变映射建模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方佳畅 黄天立 +1 位作者 李苗 王亚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6-134,186,共10页
为快速构建并准确预测温度作用引起的斜拉桥主梁应变用于结构状态评估,基于某大跨度斜拉桥主梁超过1年的温度和应变监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和双向长短时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神经网络的斜拉桥... 为快速构建并准确预测温度作用引起的斜拉桥主梁应变用于结构状态评估,基于某大跨度斜拉桥主梁超过1年的温度和应变监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和双向长短时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神经网络的斜拉桥温度-应变映射模型建立方法。首先,利用解析模态分解(analytical mode decomposition,AMD)去噪应变数据,得到仅由温度引起的应变响应;其次,选择温度和某一测点应变数据构成数据集,采用Bi-LSTM神经网络训练该数据集,并通过网络结构和超参数优化建立温度-应变Bi-LSTM基准模型;最后,利用迁移学习方法,将已训练好的基准模型中部分参数迁移到其他温度-应变数据集,建立相应的温度-应变映射被迁移模型,并与未采用迁移学习的神经网络训练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直接建立的温度-应变Bi-LSTM神经网络映射模型,采用迁移学习方法建立的被迁移模型,其拟合精度均高于所用的基准模型,且训练时间短,预测误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大跨度斜拉桥 温度-应变映射模型 迁移学习 双向长短记忆(Bi-LSTM)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猎人猎物优化与双向长短时记忆组合模型的汽车出车率预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雨虹 曲昭伟 宋现敏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8-206,264,共10页
汽车出车率预测对于交通管理者预先制定精准化管控方案、实施协调化统筹调度,以及调控汽车保有量规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猎人猎物优化算法与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组合模型(HPO-BiLSTM)的汽车出车率预测方法。首先,... 汽车出车率预测对于交通管理者预先制定精准化管控方案、实施协调化统筹调度,以及调控汽车保有量规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猎人猎物优化算法与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组合模型(HPO-BiLSTM)的汽车出车率预测方法。首先,分析汽车出车率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取出17个特征影响因子,结合标准化处理后的重构时间序列,基于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变量的重要度评估,筛选出最优特征集合作为预测模型输入;其次,为解决神经网络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的难题,建立一种融合猎人猎物优化算法(HPO)与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BiLSTM)的组合预测模型,利用HPO的探索-开发机制,实现BiLSTM框架的动态化搭建与精细化调参;最后,结合北京市中心城区的汽车出车率数据集进行模型性能的测试与检验。结果表明:与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模型、灰色模型、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等经典算法相比,HPO-BiLSTM模型在汽车出车率预测中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23.85%~54.38%、20.67%~57.40%、27.48%~59.32%,平均相对误差为-1.57%。说明本文提出的混合深度学习算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与实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汽车出车率预测 双向长短记忆神经网络 猎人猎物优化算法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长短时记忆网络的地面空调能耗预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璇 林家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750-2760,共11页
在机场运行管理中,地面空调是对飞机客舱进行降温除湿的主要设备,准确预测出其在工作过程中的耗电量对于建设绿色机场具有重要意义。地面空调能耗受多维因素的影响,为提高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神经网络的飞... 在机场运行管理中,地面空调是对飞机客舱进行降温除湿的主要设备,准确预测出其在工作过程中的耗电量对于建设绿色机场具有重要意义。地面空调能耗受多维因素的影响,为提高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神经网络的飞机地面空调能耗预测方法。所提方法使用BiLSTM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构造模型的预测部分,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数据中的时间序列特征;并以预测精度最优为指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蚁狮优化(IALO)算法的超参数优化算法,与标准蚁狮优化算法相比,改进蚁狮优化算法在随机游走空间缩小机制中改进了收缩因子并赋予收缩系数一定的随机性,同时引入普通蚁狮权重系数动态调整机制,提高所提算法的收敛速度及寻优能力。在实际数据集上进行仿真可知,所提方法预测结果的均方误差为6.045,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0.928%,决定系数为0.956。通过与其他多种预测方法比较,充分证明所提方法具有准确度高、适应性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空调 能耗预测 双向长短记忆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蚁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英语口音识别
12
作者 刘辉翔 赵云梦 +1 位作者 陈雯柏 董立成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5期46-52,共7页
针对英语口音识别问题,首先基于梅尔频率倒谱系数(Mel-frequency cepstral coefficients,MFCCs),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为骨干网络,建立英语口音识别模型;然... 针对英语口音识别问题,首先基于梅尔频率倒谱系数(Mel-frequency cepstral coefficients,MFCCs),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为骨干网络,建立英语口音识别模型;然后对比研究了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门限循环单元(CNN-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CNN-BiGRU)模型和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时记忆(CNN-bidirectional LSTM,CNN-BiLSTM)模型,并引入注意力机制,探索不同衍生模型在英语口音识别中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小规模样本情况下,整体而言,CNN-BiLSTM模型对英语地域口音识别取得了较好效果,获得了74.0%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口音识别 注意力机制 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记忆 梅尔频率倒谱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短时客流预测的ATT-BiLSTM模型
13
作者 戚耀 王晨菡 +1 位作者 吴啸宇 王涛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5年第1期89-96,共8页
为适应轨道交通客流变化规律,以提高地铁短时客流预测结果的准确度,且兼顾轨道交通客流变化的周期性和潮汐性,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BiLSTM)短时客流预测模型。首先,将处理后的地铁进出站客流数据以不同时间... 为适应轨道交通客流变化规律,以提高地铁短时客流预测结果的准确度,且兼顾轨道交通客流变化的周期性和潮汐性,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BiLSTM)短时客流预测模型。首先,将处理后的地铁进出站客流数据以不同时间粒度和节日类型作为预测因素,输入到模型中;其次,通过BiLSTM充分挖掘时间序列的全局特征进行初步预测;最后,再通过注意力机制对不同时间点的显著特征加权得出预测结果,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以上海地铁四号线海伦路站的真实客流数据为对象,进行不同模型的对比实验,并通过4种评价指标(MAE、MAPE、RMSE、R^(2)),评价改进前后的模型客流预测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评估指标上,文中提出的ATT-BiLSTM模型要优于单种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预测 双向长短记忆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A-CNN-BiLSTM组合模型的短时交通流量预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陆由付 孔维麟 +2 位作者 田垚 王庆斌 牟振华 《交通运输研究》 2024年第1期18-27,共10页
为改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状况,并为智能交通系统决策提供辅助手段,针对短时交通流的非线性和时序性特点,构建了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的卷积神经网络(CNN)联合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BiLSTM)的组合模型以预测短时交通流量。首先... 为改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状况,并为智能交通系统决策提供辅助手段,针对短时交通流的非线性和时序性特点,构建了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的卷积神经网络(CNN)联合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BiLSTM)的组合模型以预测短时交通流量。首先,对原始交通流数据进行异常值清洗、小波阈值去噪和归一化处理。然后,利用SSA算法对CNN与BiLSTM组合网络中的隐藏层单元数、初始学习率和L2正则化系数三个超参数迭代寻优。最后,将搜索得到的最优超参数组合输入搭建好的组合网络中进行训练和预测。实验结果显示:与粒子群优化(PSO)和灰狼优化(GWO)算法相比,SSA算法在网络超参数寻优过程中的收敛速度更快,全局寻优能力更强;与3种对比模型(CNNBiLSTM、BiLSTM和LSTM)相比,在5 min时间尺度划分下,SSA-CNN-BiLSTM组合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5.46、12.78、20.38,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降低了0.49%、2.24%、3.11%;在15 min时间尺度划分下,SSA-CNN-BiLSTM组合模型的RMSE分别降低了9.70、28.42、41.18,MAPE分别降低了0.50%、1.98%、2.59%。研究表明,相比既有算法,该短时交通流量预测组合模型在精度和稳定性上都有所提升,可通过提供更精准的短时交通出行信息来改善道路交通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交通流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 城市道路 麻雀搜索算法 双向长短记忆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滞后极限学习机的IDBiLSTM短时交通流预测
15
作者 张阳 王梓良 +2 位作者 姚芳钰 许浩越 杨书敏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6,共8页
深度学习短时交通流预测中,存在数据处理实时性较弱,以及算法对交通流数据的复用和修正能力不足导致预测性能较差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滞后极限学习机的深度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首先,引入权值共享... 深度学习短时交通流预测中,存在数据处理实时性较弱,以及算法对交通流数据的复用和修正能力不足导致预测性能较差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滞后极限学习机的深度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首先,引入权值共享机制对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进行结构优化,在模型训练过程中不断进行权重更新和偏置更新,从而充分利用逆序逆转数据增强数据的复用和修正能力;其次,为了进一步提高算法实时性,引入极限学习机模型,并在其神经元激活函数中嵌入生物神经系统中的滞后参数进行优化,加速了运算效率,提升算法的整体实时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预测精度和算法实时性均有提升,与经典方法CNN-BiLSTM和多元集合CNN-LSTM相比,平均绝对误差分别减少了6.82、6.47,计算速度分别提高了12、19 s,具备良好的短时交通流预测能力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深度学习 双向长短记忆神经网络 极限学习机 交通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维数和BiLSTM的离心泵空化状态识别方法
16
作者 邹淑云 刘忠 +2 位作者 王文豪 喻哲钦 孙旭辉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5-312,共8页
针对离心泵空化状态下压力脉动信号的非线性和复杂程度以及浅层机器学习方法在数据深度挖掘上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分形维数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离心泵空化状态识别方法。通过离心泵空化试验获得不同空化状态压力脉动信号。采用... 针对离心泵空化状态下压力脉动信号的非线性和复杂程度以及浅层机器学习方法在数据深度挖掘上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分形维数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离心泵空化状态识别方法。通过离心泵空化试验获得不同空化状态压力脉动信号。采用固有时间尺度分解对压力脉动信号进行处理,筛选出有效分量,计算其盒维数和关联维数,构建空化分形特征向量。将空化特征向量导入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空化状态识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有效分量的盒维数及关联维数随空化系数的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且模型识别的准确率高达92.8%,能够实现离心泵空化状态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空化 压力脉动 固有间尺度分解 分形维数 双向长短记忆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开采设备齿轮减速器故障预测模型
17
作者 李建伟 郭攀 马俊杰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0,共6页
针对复杂工况下矿井开采设备齿轮减速器故障预测精度不高、实时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多尺度特征融合的矿井开采设备齿轮减速器故障预测模型。首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Vgg-16提取齿轮减速器故障数据的空间特征;然后,利用双向长... 针对复杂工况下矿井开采设备齿轮减速器故障预测精度不高、实时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多尺度特征融合的矿井开采设备齿轮减速器故障预测模型。首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Vgg-16提取齿轮减速器故障数据的空间特征;然后,利用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提取齿轮减速器故障数据的时序特征,并借助交叉融合注意力实现井下开采设备齿轮减速器故障数据空间特征和时序特征的深度融合,增强故障特征表达的可靠性和鲁棒性;最后,利用Softmax函数实现待测齿轮减速器故障的实时预测。通过在宁夏某矿井采集的多工况条件下的开采设备齿轮减速器故障数据集上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单一工况场景下可以实现94.38%的准确率、94.25%的精准率、94.16%的召回率和95.08%的F_(1)值,在多工况场景下可以实现92.73%的准确率、91.86%的精准率、91.04%的召回率和92.39%的F_(1)值,综合性能优于经典的齿轮故障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减速器故障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记忆神经网络 交叉融合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流CNN与Bi-LSTM的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轻量级识别模型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莉 王卓 +1 位作者 代新冠 贾荣豪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9-817,共9页
由于PC端的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模型计算复杂度高、模型体积大,不适合在边缘设备上运行,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流CNN与Bi-LSTM的轻量级识别模型。模型主要包含双流CNN特征提取、特征融合和行为分类3个模块,在双流CNN特征提取模块中使用高... 由于PC端的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模型计算复杂度高、模型体积大,不适合在边缘设备上运行,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流CNN与Bi-LSTM的轻量级识别模型。模型主要包含双流CNN特征提取、特征融合和行为分类3个模块,在双流CNN特征提取模块中使用高效的轻量化网络ShuffleNetV2代替传统CNN以提升计算效率,同时添加卷积注意力模块获取关键特征以提高行为识别准确率;在特征融合模块中引入Bi-LSTM网络获取视频前后的关联信息,实现双流特征融合;在行为分类模块中利用注意力机制实现自适应分配权重,从而进一步提升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的准确率。最后,采用UCF-101数据集和自建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和验证,该模型的累加乘积操作次数为7.73 G,参数量为5.38 M,均优于传统的双流CNN方法;此外,模型在2个数据集上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4.3%和94.8%,均优于双流CNN-MobileNetV3等其他轻量级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相对于传统双流CNN具有更低的计算复杂度、更小的模型参数量以及更高的识别准确率,适合在资源受限的边缘设备上部署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安全行为 行为识别 轻量化 双流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记忆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P的FPGA驱动电压补偿测试研究
19
作者 黄健 陈诚 +2 位作者 王建超 李岱林 杜晓冬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3,共4页
在基于SIP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性能参数验证测试时,驱动电压测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PCB线阻、插座信号损耗以及测试温度等,这些因素导致ATE测试的实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偏差。为了提高驱动电压的测试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卷积... 在基于SIP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性能参数验证测试时,驱动电压测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PCB线阻、插座信号损耗以及测试温度等,这些因素导致ATE测试的实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偏差。为了提高驱动电压的测试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与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的误差补偿方法。将PCB线长、测试温度等参数作为特征输入到CNN-LSTM模型中,模型经过训练迭代后能够预测出驱动电压的误差值;再将预测的误差值应用于ATE测试机中,对实测值进行补偿和修正,从而使得测试结果更加接近真实值。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测试误差,提高FPGA驱动电压测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电压测试 误差补偿 系统封装(SIP)技术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桩海洋平台基础冲刷深度智能识别方法
20
作者 逄志浩 刘康 +3 位作者 王书冰 袁征 张权 朱渊 《中国海洋平台》 2025年第2期37-44,86,共9页
为应对独立桩海洋平台桩基在复杂海洋环境冲刷作用下产生的入土深度减小、承载力下降,严重影响平台稳定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深度学习算法的智能识别方法。构建独立桩海洋平台数字... 为应对独立桩海洋平台桩基在复杂海洋环境冲刷作用下产生的入土深度减小、承载力下降,严重影响平台稳定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深度学习算法的智能识别方法。构建独立桩海洋平台数字仿真模型,运用动力时程分析法模拟不同冲刷深度下平台的动力响应,采用VMD处理动力响应信号,提取关键特征参数,并以特征参数为输入,以冲刷深度为样本输出,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双向长短时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网络构建冲刷识别模型,进行冲刷深度工况的智能识别。使用试验测量数据对该冲刷智能识别方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在仿真条件下的识别准确率达97.22%,在室内试验中的识别准确率达99.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 冲刷深度 动力响应 智能识别 变分模态分解 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