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串珠镰孢对棉苗致病力分化及其在单分生孢子后代的遗传 被引量:6
1
作者 潘月敏 高智谋 +1 位作者 凌萍 代玉立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8期1553-1556,共4页
采用菌丝块创伤接种法,分别测定了不同寄主来源的串珠镰孢对棉苗叶片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接种棉苗后均可引起发病,但不同菌株所致病斑的平均直径有显著差异,提示串珠镰孢菌株间对棉苗叶片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来自棉花... 采用菌丝块创伤接种法,分别测定了不同寄主来源的串珠镰孢对棉苗叶片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接种棉苗后均可引起发病,但不同菌株所致病斑的平均直径有显著差异,提示串珠镰孢菌株间对棉苗叶片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来自棉花的菌株对棉苗叶片的致病力较强,来自玉米和水稻的菌株对棉苗叶片的致病力较弱;即使来自相同寄主的菌株间致病力也存在差异,但菌株致病力差异与菌株地域来源无明显相关。以菌株Fm1、Fm19和Fm31为亲本,采用同样的接种法测定了串珠镰孢对棉苗致病力在单分生孢子后代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串珠镰孢对棉苗的致病力在单分生孢子后代能连续两代稳定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串珠镰孢 致病力分化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珠镰孢杭州变种的可溶性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被引量:7
2
作者 叶琪明 秦文胜 +2 位作者 王拱辰 池晓晖 毛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32-36,共5页
本文比较研究了镰孢属李瑟组的串珠镰孢杭州变种(Fusariummoniliformevar.hangzhouense)、串珠镰孢原变种(F.moniliformevar.moniliforme)、串珠镰孢中间变种(F... 本文比较研究了镰孢属李瑟组的串珠镰孢杭州变种(Fusariummoniliformevar.hangzhouense)、串珠镰孢原变种(F.moniliformevar.moniliforme)、串珠镰孢中间变种(F.moniliformevar.intermedium)、胶孢镰孢(F.subglutinans)等镰刀菌的菌体可溶性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结果表明,种间蛋白质图谱差异明显,种内变种间差异较小。串珠镰孢杭州变种与胶孢镰孢蛋白图谱差异显著,与串珠镰孢的其他2个变种间的蛋白图谱较为一致,不足以区分为新种。本试验进一步支持串珠镰孢杭州变种的建立。同时表明,菌体可溶性蛋白图谱在李瑟组镰刀菌的分类和鉴定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珠镰孢 杭州变种 可溶性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珠镰孢D和E两个交配群电泳核型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尚晓冬 郑小波 陆家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7-30,共4页
利用脉冲电泳技术研究了串珠镰孢D交配群和E交配群间及同一交配群内不同寄主和地区来源菌株电泳核型的相似性或多样性。结果显示 ,串珠镰孢D交配群菌株有 9~ 1 0条染色体 ,不同染色体DNA分子量变化范围为 0 7~ 6 1Mb ,基因组大小... 利用脉冲电泳技术研究了串珠镰孢D交配群和E交配群间及同一交配群内不同寄主和地区来源菌株电泳核型的相似性或多样性。结果显示 ,串珠镰孢D交配群菌株有 9~ 1 0条染色体 ,不同染色体DNA分子量变化范围为 0 7~ 6 1Mb ,基因组大小约为 33 3~ 37 9Mb ;E交配群供试菌株分离出 4~ 7条染色体 ,染色体DNA分子量变化范围为 0 7~ 4 8Mb ,部分基因组大小约为 9 0~ 2 1 4Mb。电泳核型分析结果表明 ,在串珠镰孢D和E两个交配群之间 ,供试菌株的电泳核型差异较大 ;两个交配群内部 ,供试菌株间电泳核型较相似 ,但仍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同一交配群菌株间电泳核型的差异与菌株的寄主来源和地区来源等无明显相关性。结果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核型 串珠镰孢 交配群D 交配群E 系统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珠镰孢四变种蛋白质电泳图谱
4
作者 叶琪明 王拱辰 陈鸿逵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7-21,共5页
对串珠镰孢(FusariummoniliformeSheldon)四变种15个菌株进行可溶性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电泳分析的结果表明,15个菌株根据电泳图谱的差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属于F.moniliformevar... 对串珠镰孢(FusariummoniliformeSheldon)四变种15个菌株进行可溶性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电泳分析的结果表明,15个菌株根据电泳图谱的差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属于F.moniliformevar.moniliforme,F.moniliformevar.intermedium和F.moniliformevar.zhejiangense的11个菌株为Ⅰ类,而属于F.moniliformevar.subglutinans的4菌株为Ⅰ类。据此,作者认为它们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种,从而为Nelsonetal将F.monilformevar.subglutnans升格为种(F.subg-lutinans)提供了生化依据.种间蛋白质图谱差异明显,种内或变种内菌株间基本一致,因此,菌体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在串珠镰孢及其近似种的分类和鉴定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珠镰孢 蛋白质电泳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珠镰孢及其近似种鉴定
5
作者 叶琪明 王拱辰 陈鸿逵 《生物灾害科学》 1990年第4期13-15,共3页
串珠镰孢 Fusarium moniliformeSheldon 在我国分布极广,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常导致水稻恶苗病、棉花红腐病、玉米基腐病、甘蔗梢腐病、马铃薯干腐病等重要病害的发生。
关键词 串珠镰孢 棉花红腐病 水稻恶苗病 植物病原菌 植物生长素 干腐病 近似种 甘蔗梢腐病 培养性状 瓶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产生大型分生孢子的几种木本植物基质
6
作者 罗俊国 姜道宏 《湖北农业科学》 1995年第1期36-37,共2页
用9种木本植物叶片作为基质放置在水琼脂上,对水稻恶苗病串珠镰孢进行培养表明,此菌在梨树、夹竹桃、衫树、女贞、荷花玉兰等5种植物叶片上都能大量产生大型分生孢子,且孢子形态正常,是此菌的适宜基质。樱桃、桃树、桧柏等植物叶... 用9种木本植物叶片作为基质放置在水琼脂上,对水稻恶苗病串珠镰孢进行培养表明,此菌在梨树、夹竹桃、衫树、女贞、荷花玉兰等5种植物叶片上都能大量产生大型分生孢子,且孢子形态正常,是此菌的适宜基质。樱桃、桃树、桧柏等植物叶片虽然也可大量产孢,但异常大型分生孢子多;桂花树叶片产生大型分生孢子数量少,且形态不正常,均不宜作为串珠镰孢产生大型分生孢子的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害 串珠镰孢 大型分生 木本植物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文解 魏生龙 +1 位作者 周会明 贺春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1-186,共6页
【目的】为玉米顶腐病生物防治和预测预报提供指导。【方法】研究了温度、pH、碳源、氮源和光照对玉米顶腐病病原菌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Fusarium moniliformevar.subglutinans)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玉米顶腐病... 【目的】为玉米顶腐病生物防治和预测预报提供指导。【方法】研究了温度、pH、碳源、氮源和光照对玉米顶腐病病原菌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Fusarium moniliformevar.subglutinans)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玉米顶腐病病原菌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产生孢子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25-30和25℃。该病原菌在pH 4-13能够正常生长、产生孢子并萌发,菌丝生长的最适pH 5-12,孢子萌发的最适pH7-9,产生孢子的最适pH 6-8。该病原菌在以淀粉、甘露醇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与供试的其他8种碳源间差异极显著,10种碳源对产孢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甘油中孢子萌发率最高。在供试的8种氮源上,该病原菌菌丝均能生长、产孢,孢子均能萌发;在以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产孢量最大,与其他7种氮源相比有极显著差异;在以甘氨酸为氮源的培养液中孢子萌发率最高,与其他7种氮源相比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光照处理对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菌丝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产孢量极显著增大;连续光照条件下孢子萌发率100%,黑暗条件下孢子萌发率仅有10.8%,二者差异极显著。【结论】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生孢子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25-30和25℃;最适pH值分别为5-12,7-9和6-8;在以淀粉、甘露醇为碳源和以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顶腐病 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穗、茎腐病禾谷镰孢菌和串珠镰孢菌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邹庆道 陈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08-211,共4页
对沈阳、河北、吉林、北京等地区玉米穗、茎腐病禾谷镰孢菌和串珠镰孢菌进行了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研究玉米穗、茎腐病同种镰孢菌是否存在寄生专化性或生理分化现象。结果表明:各地区的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孢菌... 对沈阳、河北、吉林、北京等地区玉米穗、茎腐病禾谷镰孢菌和串珠镰孢菌进行了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研究玉米穗、茎腐病同种镰孢菌是否存在寄生专化性或生理分化现象。结果表明:各地区的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孢菌同源性高,亲缘关系近,相似性系数在0.86~0.98之间,菌株间差异仅表现为个体间多样性。而两种病害禾谷镰孢菌亲缘关系困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河北、吉林两地区穗、茎腐禾谷镰孢菌间均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相似性系数在0.93以上;但沈阳地区禾谷镰孢菌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相似性系数仅为0.65~0.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茎腐病 禾谷 串珠镰孢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植物上串珠镰孢霉群体遗传结构的比较
9
作者 周晓云 王克荣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8-162,共5页
用9条引物对不同来源的串珠镰孢霉菌菌株进行RAPD扩增,共产生88个条带的RAPD分子标记,其中97.73%具有多态性。根据RAPD谱带计算出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整个群体的多态性与菌株的寄主和地区来源间不存在相关性。而分别以... 用9条引物对不同来源的串珠镰孢霉菌菌株进行RAPD扩增,共产生88个条带的RAPD分子标记,其中97.73%具有多态性。根据RAPD谱带计算出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整个群体的多态性与菌株的寄主和地区来源间不存在相关性。而分别以寄主和交配群划分的不同群体进行聚类时,A、D两交配群体间遗传差异较小,遗传变异量为0.0538;寄主为水稻和玉米的菌株群体间遗传差异最大,遗传变异量为0.2530;在A、D交配群中,亚群体的划分与玉米寄主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珠镰孢 群体遗传结构 寄主 RAPD 交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珠镰孢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与解决方法
10
作者 彭辉才 韦明宇 江明生 《广西畜牧兽医》 2009年第4期223-225,共3页
关键词 霉菌毒素 串珠镰孢 危害 二次代谢产物 饲料原料 生长过程 繁殖过程 运输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粒团串珠镰孢真菌病毒是芒果茎干畸形的病原菌
11
作者 周建南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1994年第1期16-16,共1页
亚粒团串珠镰孢真菌病毒是芒果茎干畸形的病原菌在印度对盆栽芒果实生苗进行亚粒团串珠镰抱分离物19A(带病毒类粒子)和7BC把病毒类粒子)的致病性试验。接种后8个月出现症状。接种带病毒类粒子的分离物(19A)和所有重复都... 亚粒团串珠镰孢真菌病毒是芒果茎干畸形的病原菌在印度对盆栽芒果实生苗进行亚粒团串珠镰抱分离物19A(带病毒类粒子)和7BC把病毒类粒子)的致病性试验。接种后8个月出现症状。接种带病毒类粒子的分离物(19A)和所有重复都出现茎干畸形。接种无病毒类粒子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毒 串珠镰孢 病毒类粒子 茎干 病原 分离物 致病性试验 实生苗 试验结果 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镰孢属的研究─—Ⅰ.胶孢镰孢及其分类地位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琪明 陈鸿远 王拱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5年第1期45-50,共6页
本文对胶孢镰孢Fusariumsubglutinans(WollenweberetReinking)P.E.Nelson,T.A.ToussounetMarasas的形态、培养性状、菌丝生长温度、寄主范围和蛋白电泳图... 本文对胶孢镰孢Fusariumsubglutinans(WollenweberetReinking)P.E.Nelson,T.A.ToussounetMarasas的形态、培养性状、菌丝生长温度、寄主范围和蛋白电泳图谱作了研究和描述,并与其近似种串珠镰孢F.moniliformeSheldon作了区别比较。研究结果指出胶孢镰孢是串珠镰孢范畴外的一个独立种。F.moniliformevar.subglutinansWollenweberetReinking,Fusariumsacchart(Butler)W.Gams和Fusariumsacchart(Butler)W.Gamsvar.subglutinans(WollenweberetReinking)Nirenberg均是其异名。文末还讨论了胶孢镰孢的分类地位与命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菌 糖合 串珠镰孢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红腐病菌nit突变体筛选及营养亲和群测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月敏 营金凤 高智谋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2,共6页
以自安徽不同地区分离的棉花红腐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单孢株为供试菌株,在含KClO3培养基上诱导筛选获得抗氯酸盐的硝酸盐营养缺陷型(nit)突变株232株,根据在MM、NM、HM等3种不同氮源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划分出nit A、nit B、nit C... 以自安徽不同地区分离的棉花红腐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单孢株为供试菌株,在含KClO3培养基上诱导筛选获得抗氯酸盐的硝酸盐营养缺陷型(nit)突变株232株,根据在MM、NM、HM等3种不同氮源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划分出nit A、nit B、nit Cn、it D 4种突变类型,其中nit A出现频率最高,179株,占总体的77%;nit B 25株,占总体的11%;nit C 24株,占总体的10%;nit D最少,4株,占总体的2%。将各菌株的nit A突变株和测试菌株的nit B或nit C配对,结果12个菌株分为6个不同的营养体亲和群(VCGs),其中3个VCGs各含1个菌株,另外3个VCGs各含3个菌株。结果还表明,来源于同一野生菌株的不同类型nit突变体间或同一VCG不同野生菌株的nit突变体间可产生互补反应而形成亲和带,其中以nit B型突变株互补性最好,在利用nit突变体测定营养体亲和性时作为标准菌株;来源于不同VCG的nit突变体间不能产生互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红腐病 串珠镰孢 NIT突变体 营养亲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苗期根腐病生防木霉菌的筛选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治刚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4-115,共2页
为筛选出由串珠镰孢菌引起的玉米苗期根腐病生防木霉菌,对分离出的木霉菌株,采用对峙培养及室内盆栽试验对木霉菌(Trichoderma spp.)进行了拮抗效果筛选及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从分离出的92株木霉菌中采用PDA培养基复筛出拮抗效果较好的... 为筛选出由串珠镰孢菌引起的玉米苗期根腐病生防木霉菌,对分离出的木霉菌株,采用对峙培养及室内盆栽试验对木霉菌(Trichoderma spp.)进行了拮抗效果筛选及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从分离出的92株木霉菌中采用PDA培养基复筛出拮抗效果较好的木霉菌10株(T-A2,T-B5,T-B8,T-B11,T-C7,T-C10,T-D3,T-E4,T-E8,T-F3),再从10株木霉菌中筛选出1株对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有较好拮抗效果的优良木霉菌T-C7菌株,该菌株对串珠镰孢菌的抑制率达到87%以上;盆栽试验中,应用木霉菌T-C7防治玉米苗期根腐病,其防效为47.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期根腐病 拮抗 串珠镰孢 木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冠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爱荣 张荣意 解修超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1-5,共5页
对海南省东方、乐东、三亚、琼海、儋州和澄迈六市县的香蕉进行抽样调查,对发生典型冠腐病症状的香蕉进行组织分离,培养,统计带菌率和带菌种类,结果显示六个市县香蕉的带菌率为13.3%~87.2%,其中以三亚的最高。在分离到的9个菌株中,镰刀... 对海南省东方、乐东、三亚、琼海、儋州和澄迈六市县的香蕉进行抽样调查,对发生典型冠腐病症状的香蕉进行组织分离,培养,统计带菌率和带菌种类,结果显示六个市县香蕉的带菌率为13.3%~87.2%,其中以三亚的最高。在分离到的9个菌株中,镰刀菌6种,经过致病力测定和生物学鉴定,确定引起省内香蕉冠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亚粘团串珠镰孢(Fusariummoniliformevar.subglutinans)、半裸镰孢霉(F.semitectum)、导管镰孢霉(F.aquaeductuum)和弯喙镰孢霉(F.camptocer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冠腐病 病原菌 分离 鉴定 亚粘团串珠镰孢 半裸 导管 阳弯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恶苗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玉人 赵杰 +1 位作者 唐赵莲 支月娥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2-105,共4页
研究了水稻恶苗病菌(串珠镰孢)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麦芽糖琼脂培养基和察贝克氏培养基最适合病菌菌丝的生长,PSA 培养基最适宜孢子的产生;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5~35℃(最适30℃),适宜 pH为6~10,菌落产孢的最适 pH 为8;... 研究了水稻恶苗病菌(串珠镰孢)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麦芽糖琼脂培养基和察贝克氏培养基最适合病菌菌丝的生长,PSA 培养基最适宜孢子的产生;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5~35℃(最适30℃),适宜 pH为6~10,菌落产孢的最适 pH 为8;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光照条件对菌落生长影响不明显,但以全暗条件下产孢量最大;在测试的碳源中,鼠李糖、葡萄糖和蔗糖最适宜菌丝生长,甘露醇和淀粉最适宜产孢;氮源中以硝酸钾最适宜菌丝生长,尿素最适宜产孢。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水稻恶苗病菌对孔雀石绿不敏感,对淀粉和硝态氮的利用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恶苗病 串珠镰孢 生物学特性 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红腐病菌营养体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宏根 周晓云 王克荣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67,共3页
采用n it突变体互补型配对技术,测定了分离自棉花铃期红腐病菌的营养体亲和群。结果表明,获得n it突变体互补型的125个菌株可分为66个营养体亲和群;不同分离地点间的菌株只有周庄祁东和老圩肖家群体中各有一个菌株,茅山东冯和老圩肖家... 采用n it突变体互补型配对技术,测定了分离自棉花铃期红腐病菌的营养体亲和群。结果表明,获得n it突变体互补型的125个菌株可分为66个营养体亲和群;不同分离地点间的菌株只有周庄祁东和老圩肖家群体中各有一个菌株,茅山东冯和老圩肖家群体中各有一个菌株属于同一个亲和群。菌株ZH18经抗药性诱变后,营养体亲和性可发生改变;菌株的单孢后代也可发生营养体亲和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珠镰孢 氯酸盐抗性 棉花红腐病 后代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仓赤霉菌色素形成能力的遗传研究
18
作者 周晓云 陈法 +1 位作者 徐陈贤 王克荣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02-204,共3页
通过菌株的无性继代培养和有性杂交方法,对藤仓赤霉菌(串珠镰孢霉)形成色素的能力及其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串珠镰孢霉产生色素的能力在无性后代中稳定遗传;从色素形成量不同的菌株间杂交试验结果,首次提出由单主效基因控... 通过菌株的无性继代培养和有性杂交方法,对藤仓赤霉菌(串珠镰孢霉)形成色素的能力及其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串珠镰孢霉产生色素的能力在无性后代中稳定遗传;从色素形成量不同的菌株间杂交试验结果,首次提出由单主效基因控制色素前体产生,而表型色素产生量的多少受一定数量微效基因控制,且这些微效基因与色素产生量以及色素形成的快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仓赤霉 串珠镰孢 继代培养 有性杂交 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马菌素对饲料的污染与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灶平 潘玲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1年第5期50-51,共2页
伏马菌素(Fumonisin)是由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多育镰孢菌(F.proliferatum)、轮状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和其它一些镰孢菌种产生的真菌毒素,是一类由不同的多氢醇和丙三羧酸组成的结构类似的双酯化合物。
关键词 伏马菌素 串珠镰孢 检测 污染 饲料 真菌毒素 化合物 三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水稻恶苗病病原菌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洪瑞 杨军 +5 位作者 袁守江 李广贤 周学标 徐建第 陈博聪 朱其松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80-82,共3页
从山东省18个水稻种植区采集水稻恶苗病样本,共分离获得70个单孢菌株。参照Booth分类系统,这些菌株归属于5个镰孢菌种,其中,藤黑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占50.0%,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占37.1%,接骨木镰孢菌(Fusarium sam... 从山东省18个水稻种植区采集水稻恶苗病样本,共分离获得70个单孢菌株。参照Booth分类系统,这些菌株归属于5个镰孢菌种,其中,藤黑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占50.0%,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占37.1%,接骨木镰孢菌(Fusarium sambucinum)占7.1%,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占4.3%,砖红镰孢菌(Fusarium lateritium)占1.4%。本研究明确了山东省水稻恶苗病病原菌的菌种及优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水稻 恶苗病 病原鉴定 串珠镰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