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井洞相连的串珠状缝洞型油藏试井分析方法
被引量:
9
1
作者
魏操
程时清
+3 位作者
李宗泽
宋佳忆
汪洋
吴嘉鑫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94,共10页
顺北油田包含溶洞、高角度裂缝、溶蚀孔洞和岩石基质4种储集介质,溶洞与高角度裂缝串联形成垂向串珠状缝洞体是常见的缝洞连通模式,钻井过程中经常出现钻柱放空和泥浆漏失的现象,这些复杂的地质和工程因素导致常规的多重介质模型难以拟...
顺北油田包含溶洞、高角度裂缝、溶蚀孔洞和岩石基质4种储集介质,溶洞与高角度裂缝串联形成垂向串珠状缝洞体是常见的缝洞连通模式,钻井过程中经常出现钻柱放空和泥浆漏失的现象,这些复杂的地质和工程因素导致常规的多重介质模型难以拟合实测的试井数据。提出多个溶洞区域和裂缝区域串联的物理模型表征复杂的垂向串珠结构,溶洞区域仅包含溶洞介质,流体遵守自由流,裂缝区域包含高角度裂缝、溶蚀孔洞和基质,流体遵守达西定律,进而建立井洞相连的串珠状缝洞体试井模型,绘制试井典型图版,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溶洞储集阶段和线性流阶段是串珠状缝洞体的典型流动阶段;根据试井压力导数曲线的斜率能识别溶洞和常规多重介质;重力影响下试井典型曲线会出现类似于封闭边界的压力响应特征,应采取措施降低重力的影响以提高串珠状缝洞体的开发效果。最后,应用所建模型解释了顺北油田典型井,除能解释常规的储层参数外,还能反演现有试井方法无法解释的溶洞等效半径、溶洞等效高度等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
垂向
串珠
状缝洞
体
重力
封闭边界
顺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塔里木盆地顺南地区中-下奥陶统深成岩溶特征
被引量:
6
2
作者
朱秀
朱红涛
+3 位作者
陈红汉
祁磊
李培军
云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3-662,共10页
基于热液运移通道低连续弱振幅和热液作用区高连续强振幅"串珠体"两种截然相反的地震反射特征,建立振幅地震属性分级-断裂体系解释-拾取-三维刻画-融合技术,有效刻画热液运移通道和热液作用区二者空间耦合关系,进而建立深成...
基于热液运移通道低连续弱振幅和热液作用区高连续强振幅"串珠体"两种截然相反的地震反射特征,建立振幅地震属性分级-断裂体系解释-拾取-三维刻画-融合技术,有效刻画热液运移通道和热液作用区二者空间耦合关系,进而建立深成岩溶的发育模式。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中SN4井鹰山组上段深成岩溶系统的刻画,认识到热液作用区(深成岩溶系统发育区)的形成与分布和热液运移通道系统具有密切关系。1热液运移通道系统一般由主干断裂、次生断裂以及横向输导层(近地表岩溶系统、孔隙层以及孔洞层)组成,其中主、次断裂合成树枝状形态构成垂向运移通道。深部热液先沿垂向运移通道运移,接着沿横向输导层运移,形成"纵横结合"的热液运移通道系统。2深部热液在次生断裂的顶部汇聚后加剧,沟通了先存的"单串珠"状的近地表岩溶系统,使得原先"单串珠"点状分布的近地表岩溶系统沟通演变成连片分布的"串珠体"深成岩溶系统,呈现"枝状疏导、层状分布、指状交互"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
串珠
串珠体
发育模式
深成岩溶系统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井洞相连的串珠状缝洞型油藏试井分析方法
被引量:
9
1
作者
魏操
程时清
李宗泽
宋佳忆
汪洋
吴嘉鑫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与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中航油西南储运有限公司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94,共10页
文摘
顺北油田包含溶洞、高角度裂缝、溶蚀孔洞和岩石基质4种储集介质,溶洞与高角度裂缝串联形成垂向串珠状缝洞体是常见的缝洞连通模式,钻井过程中经常出现钻柱放空和泥浆漏失的现象,这些复杂的地质和工程因素导致常规的多重介质模型难以拟合实测的试井数据。提出多个溶洞区域和裂缝区域串联的物理模型表征复杂的垂向串珠结构,溶洞区域仅包含溶洞介质,流体遵守自由流,裂缝区域包含高角度裂缝、溶蚀孔洞和基质,流体遵守达西定律,进而建立井洞相连的串珠状缝洞体试井模型,绘制试井典型图版,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溶洞储集阶段和线性流阶段是串珠状缝洞体的典型流动阶段;根据试井压力导数曲线的斜率能识别溶洞和常规多重介质;重力影响下试井典型曲线会出现类似于封闭边界的压力响应特征,应采取措施降低重力的影响以提高串珠状缝洞体的开发效果。最后,应用所建模型解释了顺北油田典型井,除能解释常规的储层参数外,还能反演现有试井方法无法解释的溶洞等效半径、溶洞等效高度等参数。
关键词
溶洞
垂向
串珠
状缝洞
体
重力
封闭边界
顺北油田
Keywords
cave
vertical beads-on-string structure
gravity
closed boundary
Shunbei Oilfield
分类号
TE35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里木盆地顺南地区中-下奥陶统深成岩溶特征
被引量:
6
2
作者
朱秀
朱红涛
陈红汉
祁磊
李培军
云露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3-662,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2CB214804)
文摘
基于热液运移通道低连续弱振幅和热液作用区高连续强振幅"串珠体"两种截然相反的地震反射特征,建立振幅地震属性分级-断裂体系解释-拾取-三维刻画-融合技术,有效刻画热液运移通道和热液作用区二者空间耦合关系,进而建立深成岩溶的发育模式。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中SN4井鹰山组上段深成岩溶系统的刻画,认识到热液作用区(深成岩溶系统发育区)的形成与分布和热液运移通道系统具有密切关系。1热液运移通道系统一般由主干断裂、次生断裂以及横向输导层(近地表岩溶系统、孔隙层以及孔洞层)组成,其中主、次断裂合成树枝状形态构成垂向运移通道。深部热液先沿垂向运移通道运移,接着沿横向输导层运移,形成"纵横结合"的热液运移通道系统。2深部热液在次生断裂的顶部汇聚后加剧,沟通了先存的"单串珠"状的近地表岩溶系统,使得原先"单串珠"点状分布的近地表岩溶系统沟通演变成连片分布的"串珠体"深成岩溶系统,呈现"枝状疏导、层状分布、指状交互"特征。
关键词
单
串珠
串珠体
发育模式
深成岩溶系统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Keywords
individual bead string, bead string complex, development model, hypogenic karst system, Ordovician, Tarim Basin
分类号
TE12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井洞相连的串珠状缝洞型油藏试井分析方法
魏操
程时清
李宗泽
宋佳忆
汪洋
吴嘉鑫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塔里木盆地顺南地区中-下奥陶统深成岩溶特征
朱秀
朱红涛
陈红汉
祁磊
李培军
云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