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串级变结构神经网络的机器人补偿控制 被引量:3
1
作者 马毅潇 钱东海 +1 位作者 赵锡芳 陈卫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842-846,共5页
针对机器人动力学的非线性、强耦合、时变特点,为了高速、高精度地控制机器人,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人智能控制策略.讨论了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特殊性,指出模型中结构和非结构不确定性因素;研究了一种新型串级变结构神经网络(... 针对机器人动力学的非线性、强耦合、时变特点,为了高速、高精度地控制机器人,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人智能控制策略.讨论了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特殊性,指出模型中结构和非结构不确定性因素;研究了一种新型串级变结构神经网络(CVSNN);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CVSNN的机器人控制策略.以精密I号机器人为仿真对象,证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补偿结构与非结构不确定因素,收敛速度快,能够自适应地调节自身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变结构 神经网络 补偿控制 机器人 CVs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串补偿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建模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望 伍小杰 +3 位作者 夏晨阳 任思源 张杨 雷轲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5-140,共6页
为对串/串(S/S)补偿型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的输出特性、输入阻抗和系统效率进行分析,首先基于变压器T型等效电路,对系统进行建模,然后以补偿电容值为变量,分别分析其在电压源激励和电流源激励下的情况,经过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输出... 为对串/串(S/S)补偿型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的输出特性、输入阻抗和系统效率进行分析,首先基于变压器T型等效电路,对系统进行建模,然后以补偿电容值为变量,分别分析其在电压源激励和电流源激励下的情况,经过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输出特性方面,电容补偿自感时,激励为电压源输出为电流源,激励为电流源输出为电压源,而补偿漏感时,激励为电压源输出为电压源,激励为电流源输出不具有电压源或电流源特性;输入阻抗方面,电容补偿自感时为纯阻性,补偿漏感时偏感性;系统效率方面,电容补偿自感时系统效率最优,任何补偿情况下系统均存在一个相应的效率最优负载。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WPT) 串/(s/s)补偿 输出特性 输入阻抗 系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P补偿的整流性负载等效阻抗精确计算方法及逆变器开关损耗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庆彬 范峰 +3 位作者 汪金帅 张旭 陈为 邓小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138-4150,共13页
基波等效法是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该方法将整流性负载的基波阻抗等效为某一纯电阻,为系统的建模和分析提供基础。但该方法忽略整流性负载谐波阻抗的影响,使WPT系统的实际响应与理论分析结果... 基波等效法是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该方法将整流性负载的基波阻抗等效为某一纯电阻,为系统的建模和分析提供基础。但该方法忽略整流性负载谐波阻抗的影响,使WPT系统的实际响应与理论分析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从而影响系统的模型精度,限制WPT系统的进一步优化设计。该文以基于串/串并(series/series-parallel,S/SP)补偿网络的WPT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利用基波等效法进行建模产生误差的原因,并提出一种基于迭代法的整流性负载基波以及各次谐波等效阻抗的精确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WPT系统的精确电路响应模型,所提模型可以有效表征发射线圈电流的畸变特性,并根据系统响应与补偿网络参数的关系获得系统逆变器开关损耗的优化设计方法。最后,搭建一台3kW的WPT系统样机,实验结果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串/串并补偿网络 整流性负载等效阻抗精确计算方法 最优开关损耗 补偿网络参数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P补偿拓扑的强抗偏移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被引量:9
4
作者 麦建伟 曾宪瑞 +4 位作者 刘治钢 宋鼎 谷鹏 王懿杰 徐殿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25-1536,共12页
针对感应式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系统偏移造成输出电压不稳定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强抗偏移的S/SP补偿IPT系统,该系统在变耦合变自感和变耦合不变自感两种情况下均能保证较小的输出电压波动和较高的传输效率。首... 针对感应式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系统偏移造成输出电压不稳定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强抗偏移的S/SP补偿IPT系统,该系统在变耦合变自感和变耦合不变自感两种情况下均能保证较小的输出电压波动和较高的传输效率。首先,基于Maxwell有限元仿真,分析罐型磁心松耦合变压器的磁通分布和磁场分布特性,总结不同方向偏移的参数变化规律。然后,提出一种提高系统抗偏移能力的S/SP补偿参数设计方法,得到相应的磁耦合机构设计准则,并结合磁仿真数据,通过数值计算方式求得系统输出波动和输入阻抗角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文中采用罐型磁心和新型S/SP补偿拓扑实现多方向偏移下高效率、低波动无线电能传输的可行性。在额定负载下,系统沿纵向和水平方向偏移的输出电压波动分别为2.7%和3.1%,传输效率维持在90.8%~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 s/sp补偿拓扑 二端口网络 罐型磁心 抗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出与变压器参数完全解耦的S/SP补偿IPT系统的最优增益点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侯佳 白瑞昕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18,共9页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输出增益常受非接触变压器参数的制约而不可任意调节,且即便通过外加调节量实现了输出可调,也往往由于无法实现输出和变压器参数完全解耦而使得补偿参数计算复杂。本文基于三电容补偿的S/SP网络,给出实现增益...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输出增益常受非接触变压器参数的制约而不可任意调节,且即便通过外加调节量实现了输出可调,也往往由于无法实现输出和变压器参数完全解耦而使得补偿参数计算复杂。本文基于三电容补偿的S/SP网络,给出实现增益可调下补偿参数新的推导办法,可实现输出电压与变压器物理参数完全无关,使得补偿参数设计简单明了。相比基于特定变压器模型的推导办法更为通用、可扩展至任意补偿网络。进一步,对增益可调S/SP系统的传输效率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推导了可实现效率最大化的最优增益,相比传统的S/SP补偿方法可显著提升系统效率。最后,搭建实验样机验证了新型补偿参数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最优增益对效率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恒压增益调节 串/串并(s/sp)补偿网络 补偿参数设计 效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P非接触谐振变换器的时域特性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侯佳 陈乾宏 +3 位作者 任小永 阮新波 Siu-Chung Wong Chi K.Tse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83-1992,共10页
S/SP非接触谐振变换器因为对系统参数变化尤其是变压器的耦合系数变化不太敏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该变换器中主要波形谐波含量较大,导致基波分析方法误差较大,直接影响到变换器的参数设计以及控制的有效性。为此论文对变换器的时... S/SP非接触谐振变换器因为对系统参数变化尤其是变压器的耦合系数变化不太敏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该变换器中主要波形谐波含量较大,导致基波分析方法误差较大,直接影响到变换器的参数设计以及控制的有效性。为此论文对变换器的时域特性展开研究。论文考虑谐波影响,推导谐振网络的通用等效电路,揭示谐波产生的原因,建立谐振腔各波形的定量表达式。在时域波形分析的基础上,论文进一步研究变换器的输出增益特性,推导精确的电压增益并指出基波分析方法结果偏大的原因。最后,设计一台1.5 k W的S/SP非接触谐振变换器,特征波形、电压增益的实验与分析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论文所采用的时域特性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电能传输 时域特性分析 输出电压增益 串/串并(s/sp)补偿 谐振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分复用的无源光网络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章波焕 孟利民 梅琼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共3页
无源光网络(PON)技术是解决接入网“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最具吸引力的方法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波分复用的无源光网络技术(WDM-PON)的实现在经济和技术上变的可行。首先介绍了一种TDM-PON和WDM-PON共存的系统,并着重... 无源光网络(PON)技术是解决接入网“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最具吸引力的方法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波分复用的无源光网络技术(WDM-PON)的实现在经济和技术上变的可行。首先介绍了一种TDM-PON和WDM-PON共存的系统,并着重阐述了全波分复用的无源光网络(full WDM-PON)技术,对光纤色散、AWG温度稳定性问题以及非线性效应等在WDM-PON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光网络 阵列波导光栅 色散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传输系统功率补偿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曹振平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1,共4页
平行分布的天线阵电流带之间的磁耦合将会引起电流带单元之间的功率串扰,造成系统功率传输不平衡,这种功率串扰将会对射频系统的控制与稳定运行产生严重影响;为了抑制电流带之间的功率串扰,一种去耦网络被用来补偿由互耦产生的功率流,... 平行分布的天线阵电流带之间的磁耦合将会引起电流带单元之间的功率串扰,造成系统功率传输不平衡,这种功率串扰将会对射频系统的控制与稳定运行产生严重影响;为了抑制电流带之间的功率串扰,一种去耦网络被用来补偿由互耦产生的功率流,实现了功率馈入端口的有效隔离,功率平衡问题得到解决。本文基于微波网络工程理论,运用导纳矩阵对功率补偿的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去耦网络的调试和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补偿 去耦网络 互耦 功率 功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圈定位与电容阵列的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调谐控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俊杰 陈乾宏 张斌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4-190,共7页
在实际应用中,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通常存在耦合线圈错位的复杂工况,影响系统的传输功率和效率。基于线圈定位与电容阵列提出一种适于S/SP补偿网络的调谐控制策略,在错位失谐工况下,主动利用原、副边线圈的位置信息,优化系统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通常存在耦合线圈错位的复杂工况,影响系统的传输功率和效率。基于线圈定位与电容阵列提出一种适于S/SP补偿网络的调谐控制策略,在错位失谐工况下,主动利用原、副边线圈的位置信息,优化系统特性。为了量化系统的输出电压波动,建立了S/SP补偿网络在全工况下电压增益曲线的计算模型。进而为确保错位工况下系统的恒压输出特性,在给定的耦合系数变化范围和输出电压波动指标内,给出了电容阵列切换级数和容值调节步长的最优设计,并与传统定电容补偿进行对比。最后,通过一台800 W输出的原理样机对所提策略的有效性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所提调谐控制策略,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输出功率与效率,并大幅降低其输出电压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 线圈定位 电容阵列 s/sp补偿网络 输出电压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通信 光纤通信
10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 2007年第5期79-83,共5页
关键词 光纤通信 预编码器 光导纤维通信 光通信系统 光波通信系统 智能光网络 智能光传送网 OCDMA 粗波分复用 多播业务 电子科技大学 电色散补偿 二维光正交码 动态带宽分配算法 CWDM 线性 光交叉连接器 光分叉复用器 DQPsK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邮电学院 量子电子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