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浓度升高对盆栽小麦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6
1
作者 陈展 王效科 +2 位作者 段晓男 冯兆忠 吴庆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03-1808,共6页
模拟研究了臭氧浓度升高(日变化熏蒸方式)对小麦根系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实验分3个处理,即空气对照(CF,臭氧浓度约4~10nl·L-1),臭氧浓度Ⅰ(OⅠ,8h平均75n·lL-1),臭氧浓度Ⅱ(OⅡ,8h平均110nl·L-1)。结果表明,臭氧... 模拟研究了臭氧浓度升高(日变化熏蒸方式)对小麦根系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实验分3个处理,即空气对照(CF,臭氧浓度约4~10nl·L-1),臭氧浓度Ⅰ(OⅠ,8h平均75n·lL-1),臭氧浓度Ⅱ(OⅡ,8h平均110nl·L-1)。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升高后小麦茎叶、根系生物量以及根冠比都会降低,根系活力更是显著低于空气对照,可见臭氧对植物地下部分的影响是显著的。与对照相比,低浓度O3(75nl·L-1)对根际土和非根际土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没有什么影响;而较高的O3浓度(110n·lL-1)会造成根际土微生物生物量碳降低9.3%,非根际土微生物生物量碳降低5.3%,说明高浓度臭氧抑制土壤微生物的量。臭氧浓度升高后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的能力(AWCD)都明显低于对照;低浓度的臭氧对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都没有显著影响,而浓度较高的臭氧则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而对丰富度指数没有显著影响,且也没有发现O3浓度升高对非根际土微生物的影响。可见,臭氧主要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而对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影响不大,且只有在高浓度的臭氧处理下才会显著降低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根系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碳 多样性指数 丰富度指数 BIOLO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2
作者 杜虹锐 杨帆 +3 位作者 王爽 蒋希峰 李沐恺 刘春来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6-62,共7页
为了探究大豆的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规律,在大豆出苗期(VE)、始花期(R1)、盛荚期(R4)、鼓粒期(R6)和完熟期(R8)采集根际土壤样品,并使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大豆根际真菌和细菌群落的组成及其多... 为了探究大豆的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规律,在大豆出苗期(VE)、始花期(R1)、盛荚期(R4)、鼓粒期(R6)和完熟期(R8)采集根际土壤样品,并使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大豆根际真菌和细菌群落的组成及其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大豆根际土壤中真菌和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变化趋势相同,在出苗期时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较高,随后在始花期下降,在盛荚期上升,在鼓粒期再次下降,完熟期又上升。不同生长时期真菌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和鞭毛菌门,而真菌优势菌属不同,出苗期和始花期的优势菌属为穗霉属,盛荚期、鼓粒期和完熟期的优势菌属为篮状菌属;各生长时期的优势细菌门均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出苗期、始花期、盛荚期和鼓粒期的优势菌属为节杆菌属,完熟期的优势菌属为链霉菌属。大豆根际微生物种群随着生育期发生变化,出苗期时根际真菌和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根际土壤中细菌种群丰富度比真菌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育期 根际土壤微生物 真菌 细菌 丰富度指数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山区宁国市昆虫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分析
3
作者 王晓辉 何祥亮 +6 位作者 韩杰 许克祥 刘莹 高艳 梁松 杜艳 陈众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2期48-54,共7页
[目的]掌握皖南山区宁国市昆虫多样性及特征分布,并提出一系列昆虫多样性保护措施,开展了宁国市昆虫多样性调查工作。[方法]采用样线法、样方法对当地的昆虫进行采集调查,将采集到的昆虫数据进行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共记录到昆虫1098... [目的]掌握皖南山区宁国市昆虫多样性及特征分布,并提出一系列昆虫多样性保护措施,开展了宁国市昆虫多样性调查工作。[方法]采用样线法、样方法对当地的昆虫进行采集调查,将采集到的昆虫数据进行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共记录到昆虫109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4种,安徽省重点保护物种2种),隶属于19目181科825属。其中,昆虫物种数量最多的是鳞翅目,昆虫类群科级数量最多的是鞘翅目,昆虫类群属级数量最多的是鳞翅目;在不同时空分布下,9月的昆虫种类最多,灌丛生境是昆虫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Shannon-Wiener丰富度指数最高的网格是63003310,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的网格为63203340。影响宁国市昆虫多样性的因子主要包括生境破坏、农药污染、极端天气。[结论]建议宁国市合理使用农药,保护有益昆虫,合理利用昆虫资源,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持续开展昆虫多样性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多样性 丰富度指数 均匀指数 保护建议 宁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的福建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研究
4
作者 沈金全 卢敏勇 +3 位作者 吴宝花 钱建鑫 余冠军 汪凌峰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8-448,共11页
福建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建省安溪县西北部,是戴云山脉东南的延伸,生物资源丰富。为调查该保护区的鸟兽生物多样性本底,2018—2023年,在保护区内布设106台红外相机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共采集37003个相机工作日,获得独立有效... 福建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建省安溪县西北部,是戴云山脉东南的延伸,生物资源丰富。为调查该保护区的鸟兽生物多样性本底,2018—2023年,在保护区内布设106台红外相机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共采集37003个相机工作日,获得独立有效照片18719张,其中兽类10172张,鸟类8547张。经鉴定,共记录到野生动物14目40科77种,其中兽类5目12科20种,鸟类9目28科5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即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即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白眉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凤头鹰(A.trivirgatus)、林雕(Ictinaetus malaiensis)、鹰雕(Nisaetus nipalensis)、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领角鸮(Otus lettia)、褐林鸮(Strix leptogrammica)、红头咬鹃(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猕猴(Macaca mulatta)和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鸟类相对丰富度指数前5位的依次是白鹇、白眉山鹧鸪、黑领噪鹛(Pterorhinus pectoralis)、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和虎斑地鸫(Zoothera aurea)。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相对丰富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白鹇、白眉山鹧鸪、白颈长尾雉、红头咬鹃、松雀鹰、领角鸮、黄腹角雉、鹰雕、凤头鹰、林雕、褐翅鸦鹃和褐林鸮。兽类中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的前5位依次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野猪(Sus scrofa)、花面狸(Paguma larvata)、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和食蟹獴(Herpestes urva)。国家重点保护兽类相对丰富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豹猫、中华鬣羚、猕猴和小灵猫。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基本查清了云中山保护区的鸟类、兽类生物多样性现状,可为未来开展系统调查监测和制定保护管理措施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相对丰富度指数 鸟类 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岭河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5
作者 吴方莹 徐健 张培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32-135,156,共5页
为了研究马岭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动态特征,在该河流上、中、下游3个区段设置了4个采样点,并于2023年春、夏、秋3个季节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马岭河有大型底栖动物42种,分属4门14目,以节肢动物为主,双翅目为绝对优势类群,摇蚊幼... 为了研究马岭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动态特征,在该河流上、中、下游3个区段设置了4个采样点,并于2023年春、夏、秋3个季节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马岭河有大型底栖动物42种,分属4门14目,以节肢动物为主,双翅目为绝对优势类群,摇蚊幼虫种类达15种,其次分别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扁型动物;马岭河大型底栖动物的组成受时空影响,春季和夏季的种类明显多于秋季;聚类分析表明,马岭河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组内相似性高,而组间差异大;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Simpson指数(D)综合评价显示,马岭公园采样点(S3)的多样性最高,赵家渡采样点(S4)的多样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马岭河 Shannon-Wiener指数(H′) Margalef丰富度指数(d) Pielou均匀指数(J′) Simpson指数(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信息素诱芯设置密度对稻田二化螟防效及其天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唯伟 叶建人 +3 位作者 金磊 刘亚慧 朱国念 张传清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1973-1978,共6页
在金华和温岭水稻田设置不同密度的性信息素诱芯处理,调查研究其诱蛾量、对二化螟的防效,及对稻田二化螟天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个诱捕器的平均诱蛾量时间动态在地区间有明显不同;金华试验点的二化螟防治效果随着诱捕器的密度增加... 在金华和温岭水稻田设置不同密度的性信息素诱芯处理,调查研究其诱蛾量、对二化螟的防效,及对稻田二化螟天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个诱捕器的平均诱蛾量时间动态在地区间有明显不同;金华试验点的二化螟防治效果随着诱捕器的密度增加而上升,而温岭试验点在不同诱芯密度下的防效差异不明显。不同地区稻田二化螟的天敌群落种类和数量差异显著:金华稻田共调查鉴定二化螟天敌种类22科38种,主要种类为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 Thorell)、食虫瘤胸蛛(Oedothorax insecticeps Boesenberg et Strand)和等腹黑卵蜂(Telenomus dignus Gahan);温岭稻田共调查鉴定二化螟天敌种类10科14种,主要种类为食虫瘤胸蛛、驼背额角蛛(Gnathonarium gibberum Oi)和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 Fabricius)。稻田放置诱芯的密度会显著影响天敌群落的多样性。每667m^2设置1枚诱芯时,二化螟天敌群落的多样性显著降低;每667m^2设置2~3个诱芯时,二化螟天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同时,占据不同生态位的二化螟天敌群落多样性表现有显著差异。综合考察,建议在实际应用中每667m^2诱芯悬挂量以3枚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二化螟性信息素 天敌群落 丰富度指数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齐云山植物群落多样性及蓄积量对海拔梯度的响应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声亮 陈齐通 +2 位作者 龚超 解婷婷 吴治明 《生物灾害科学》 2023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探讨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种类、多样性及蓄积量与海拔之间的相关性,为齐云山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峰沿海拔梯度建立典型森林样地,对物种丰富度Magalef指数(Dm)... 【目的】探讨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种类、多样性及蓄积量与海拔之间的相关性,为齐云山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峰沿海拔梯度建立典型森林样地,对物种丰富度Magalef指数(Dm)、Shannon-weinier指数(H')、Simpson指数(Ds)与海拔梯度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分析木本植物种类、多样性及蓄积量与海拔的关系。【结果】(1)齐云山不同海拔梯度木本植物种类具有差异,其中海拔1100 m以上样地物种种类较丰富,海拔900~1000 m样地物种种类较少,海拔对木本植物种类呈现为显著正相关。(2)齐云山不同海拔梯度与木本植物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3)海拔1300~1400 m植物群落蓄积量最高,达到115.11 m^(3)/hm^(2),海拔与蓄积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海拔与齐云山主峰木本植物种类、多样性及蓄积量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丰富度指数 Shannon-weinier指数 Simpson指数 物种组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的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监测 被引量:2
8
作者 汤勇 底明晓 +4 位作者 周博 卢萍 彭勇 戴年华 翁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利用红外相机对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进行监测,共布设红外相机18台,累计有效工作7058日,获得独立有效照片3706张,记录到兽类4目8科10种,鸟类4目6科11种。其中,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白... 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利用红外相机对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进行监测,共布设红外相机18台,累计有效工作7058日,获得独立有效照片3706张,记录到兽类4目8科10种,鸟类4目6科11种。其中,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猕猴(Macaca mulatta)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相对丰富度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小麂(Muntiacus reevesi,64.00)、白鹇(15.49)、猕猴(5.80)、野猪(Sus scrofa,4.89)、花面狸(Paguma larvata,2.48)、猪獾(Arctonyx collaris,1.75)是保护区6种常见种,其余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小于1.00。不同时段的相对丰富度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小麂日活动高峰出现在16:00-18:00和06:00-08:00两个时段,具有晨昏活动性;白鹇、猕猴、野猪具有相似的日活动节律,以昼间(06:00-18:00)活动为主。物种积累曲线显示,鸟类、鸟兽总物种数在达到最大相机数后仍有增加趋势,说明今后仍需增加红外相机布设数量开展监测。该调查结果为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鸟兽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并可为长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岭山自然保护区 鸟兽多样性 红外相机 相对丰富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野火病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被引量:3
9
作者 郭涛 汪汉成 +3 位作者 余知和 蔡刘体 王丰 陈兴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94-1904,共11页
叶际微生物种群稳定与烟株健康密切相关。为揭示感染野火病烟株叶际微生态特征,该文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发病程度烟株叶片的病斑和健康组织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病斑组织与健康组织优势菌为变形菌... 叶际微生物种群稳定与烟株健康密切相关。为揭示感染野火病烟株叶际微生态特征,该文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发病程度烟株叶片的病斑和健康组织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病斑组织与健康组织优势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并且其在病斑组织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织;优势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泛菌属(Pantoea)、链格孢属(Alternaria)、小不整球壳属(Plectosphaerella)和锥盖伞属(Conocybe),仅假单胞菌属在病斑组织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织。(2)病斑组织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于健康组织,并且随病害程度的增加,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分别呈先减后增和先增后减的趋势;病斑组织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随病害程度的增加先增后减,轻度和中度病叶病斑组织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高于健康组织,但重度病叶病斑组织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低于健康组织。(3)病斑和健康组织细菌的基因功能信息及相对丰度基本类似,主要为代谢、遗传信息处理和环境信息处理3类;真菌的优势功能类群为植物病原菌、动物病原菌-内生真菌-植物病原菌-木质腐生真菌、未定义腐生真菌、木质腐生真菌和植物病原菌-木质腐生真菌。该研究结果为认识烟草野火病演变规律及叶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野火病 高通量测序 病叶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丰富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市蝶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10
作者 袁改霞 张大川 +4 位作者 张国发 殷亚杰 张奕婷 李玥 徐太海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5-855,共11页
为明确大庆市蝶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2016-2019年利用样线法对大庆市不同生境类型中的蝴蝶开展了调查研究。共观测到蝴蝶5780只,隶属6科29属36种。灰蝶科的个体数最多,蛱蝶科的物种数最多,是当地的优势类群;凤蝶科仅1种,是当地的稀有... 为明确大庆市蝶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2016-2019年利用样线法对大庆市不同生境类型中的蝴蝶开展了调查研究。共观测到蝴蝶5780只,隶属6科29属36种。灰蝶科的个体数最多,蛱蝶科的物种数最多,是当地的优势类群;凤蝶科仅1种,是当地的稀有类群。优势种7个,常见种5个,少见种4个,稀有种20个。不同的生境蝶类群落种类与数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人为干扰小、植物群落结构最为复杂的新华草原蝶类的属数和种数最多,而人为干扰较强、植物群落单一的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最少;新华草原的蝶类多样性指数最高,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最低;新华草原的丰富度指数最高,乘风湖岸边最低。蝶类物种数、个体数、多样性指数及丰富度指数月度变化基本一致,且与月均温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月降水量无相关性。综上,蝶类多样性与植被类型、月均温有明显的相关性。而相同气象条件下,植被类型是影响蝶类分布的重要因素。为了保护与丰富蝶类资源,建议植被单一的区域,进行适度的植被异质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多样性指数 人为干扰 气象因子 月动态 丰富度指数 数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底栖生物调查与分析
11
作者 朱晋圮 陈新贵 +2 位作者 张粤 曾燕娜 陈桂枝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2期69-73,79,共6页
为评估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底栖生物的多样性,并探讨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在不同季节对保护区内的15个点位进行4次调查,共记录到底栖生物1038个,隶属于3门6纲17目49科96种。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具有丰富的底栖生物多样... 为评估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底栖生物的多样性,并探讨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在不同季节对保护区内的15个点位进行4次调查,共记录到底栖生物1038个,隶属于3门6纲17目49科96种。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具有丰富的底栖生物多样性,其中节肢动物门物种最为丰富,占总种类数的83.33%。此外,评估了生物密度、丰富度指数(d_(M))和Shannon-Wiener指数(H'),以量化生物多样性水平,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生物多样性 生物密 丰富度指数 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四条支流藻类多样性评价及“水华”防治 被引量:81
12
作者 周广杰 况琪军 +1 位作者 胡征宇 蔡庆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7-341,共5页
应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对长江4条支流水域的藻类多样性进行了评价.比较了4条支流春、秋两季浮游藻类优势种、细胞密度和生物量等指标,对三峡蓄水后库区“水华”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4条支流的营养水平均属于中... 应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对长江4条支流水域的藻类多样性进行了评价.比较了4条支流春、秋两季浮游藻类优势种、细胞密度和生物量等指标,对三峡蓄水后库区“水华”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4条支流的营养水平均属于中-富营养型,童庄河的水质最差,其次为香溪河和青干河,九畹溪的水质较好.春季硅藻的种类数多,绿藻种类数少;秋季则相反.藻类细胞密度的最高值出现在香溪河(6.036×106个/L),生物量的最高值出现在童庄河(19.997mg/L).2项指标的最低值均出现在九畹溪.在春季,童庄河还出现了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sp.)“水华”,并伴有较大量的小环藻(Cyclotellasp.)和卵形隐藻(Cryptomonasovata).三峡库区的水华属于季节性水华,可通过控制外源污染和增加水体流速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支流 “水华” 多样性指数 丰富度指数 均匀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育年限对高寒草甸群落组分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9
13
作者 刘晓琴 张翔 +8 位作者 张立锋 李英年 赵亮 徐世晓 李红琴 马荣荣 牛犇 高玉葆 古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5150-5162,共13页
高寒草甸在青藏高原畜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气候和人为活动的干扰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产生了深刻影响。虽然封育是被广泛采用的草地恢复有效措施之一,但封育年限对群落组分和多样性的影响一直是受关注的核心问题,探明这一问题... 高寒草甸在青藏高原畜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气候和人为活动的干扰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产生了深刻影响。虽然封育是被广泛采用的草地恢复有效措施之一,但封育年限对群落组分和多样性的影响一直是受关注的核心问题,探明这一问题对高寒草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封育2、7、17a的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的群落组分和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不同封育年限影响物种多样性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随封育年限延长,群落上层禾本科植物的总体重要值明显增加,其中异针茅(Stipa aliena)最为显著,其重要值封育2a(13.87%)<封育7a(21.76%)<封育17a(23.95%),而豆科植物总体重要值显著降低,莎草科和杂类草植物变化不明显;2)α多样性:随封育年限延长,高寒草甸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Patrick和Margalef指数)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然而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Shannon-Wiener和种间相遇机率指数)及均匀度指数(Alatalo和Pielou指数)均表现为封育2a>封育7a>封育17a,且封育2a与封育7、17a呈显著性差异(P<0.05);3)β多样性:Cody指数和Morisita-Horn相似指数的变化表明,封育2a与封育7、17a之间的物种差异较大,而封育7a和17a之间的物种差异较小;4)封育后凋落物的覆盖时间及其分解引起的土壤养分变化是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碳氮比(C/N)与物种均匀度指数(Alatalo指数)和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和种间相遇机率指数)均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P<0.05),说明土壤养分元素之间的耦合效应对物种多样性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说明,虽然物种丰富度指数随封育年限的延长没有变化,但物种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均降低,且封育前期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大于后期,就物种多样性而言,该高寒草甸不宜进行长期封育。该研究以期为高寒草甸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丰富度指数 均匀指数 多样性指数 Β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成土母质的地形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张学雷 陈杰 +2 位作者 张甘霖 檀满枝 Juan José Ibáez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0-175,共6页
多样性指数、多度分布模型等统计手段长时间以来在生态学领域被用于分析不同生态体的发生规律。本研究中将类似手段用于地形多样性 (作为地多样性的研究案例 )分析中 ,讨论基于海南岛土壤—地形体数字化数据库 (SOTER) ,通过对不同成土... 多样性指数、多度分布模型等统计手段长时间以来在生态学领域被用于分析不同生态体的发生规律。本研究中将类似手段用于地形多样性 (作为地多样性的研究案例 )分析中 ,讨论基于海南岛土壤—地形体数字化数据库 (SOTER) ,通过对不同成土母质上地形类别的丰富度指数 (S)、多样性指数 (Shannon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 (PielouE)的计算 ,不同成土母质上地形类别多度分布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成土母质 地形多样性 丰富度指数 多样性指数 均匀指数 分布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山区苔藓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李军峰 王智慧 张朝晖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9-764,共6页
喀斯特石漠化已成为制约我国西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以云南芝云洞山区苔藓植物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1月进行调查和样地设置,共采集样品75份,采用经典形态分类法进行鉴定,分析苔藓多样性及其对水土保持的贡献.结果表明:苔... 喀斯特石漠化已成为制约我国西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以云南芝云洞山区苔藓植物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1月进行调查和样地设置,共采集样品75份,采用经典形态分类法进行鉴定,分析苔藓多样性及其对水土保持的贡献.结果表明:苔藓植物有11科25属53种;苔藓植物种数为无石漠化区(34)>轻度石漠化区(14)>中度石漠化区(12)>强度石漠化区(7),丰富度指数也为无石漠化区(2.874 8)>轻度石漠化区(0.194 1)>中度石漠化区(-1.176 7)>强度石漠化区(-1.892 3).石漠化区苔藓植物相似性指数相差较小,其中强度石漠化区与中度石漠化区的相似性指数为0.375 0,强度石漠化区与轻度石漠化区为0.307 7,中度石漠化区与轻度石漠化区为0.384 6;而石漠化区与无石漠化区相似性指数相差较大,其中无石漠化区与强度和轻度石漠化区的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071 4和0.095 2.强度、中度和轻度石漠化区与无石漠化区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590 0、0.513 3、0.489 9和0.610 7.6种优势苔藓植物(长叶纽藓、卷叶湿地藓、东亚小石藓、黑扭口藓、卵叶青藓和狭叶湿地藓)的生物量、成土量和饱和吸水量分别在0.962~9.546、1.294~40.181、8.890~82.571 gm2之间,表明可以将苔藓植物作为该类地区的先锋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芝云洞山区 苔藓植物 丰富度指数 相似性指数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8
16
作者 丁晖 徐海根 刘志磊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2,75,共5页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云南省和四川省5个受紫茎泽兰入侵的样地中草本植物和灌木的种类和数量,分析了其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5个样地采得本地植物87种,其中常见本地植物32种,隶属19科31属。紫茎泽兰入侵造成5...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云南省和四川省5个受紫茎泽兰入侵的样地中草本植物和灌木的种类和数量,分析了其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5个样地采得本地植物87种,其中常见本地植物32种,隶属19科31属。紫茎泽兰入侵造成5种生境条件下物种丰富度指数下降显著或极显著。除样地d外,其他样地紫茎泽兰入侵的样方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下降显著或极显著。而紫茎泽兰入侵对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影响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不同生境条件下,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有所不同,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其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趋势较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为主的群落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紫茎泽兰 物种丰富度指数 Simpson多样性指数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Pielou均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生防颗粒剂对大豆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陈立杰 梁文举 +2 位作者 段玉玺 栾军波 李琪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1-256,共6页
针对大豆生长期内土壤线虫的变化 ,利用自行研制的生防颗粒剂豆丰一号对大豆田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共鉴定出 5目 14科的土壤线虫 ,其中植物寄生线虫是大豆根际土壤线虫的优势营养类群。与对照相比 ,生防颗粒剂... 针对大豆生长期内土壤线虫的变化 ,利用自行研制的生防颗粒剂豆丰一号对大豆田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共鉴定出 5目 14科的土壤线虫 ,其中植物寄生线虫是大豆根际土壤线虫的优势营养类群。与对照相比 ,生防颗粒剂处理在大豆的整个生育期抑制了土壤线虫总量和植物寄生线虫群体数量 ,但在大豆生育末期促进了食细菌线虫和杂食 -捕食性营养类群的增加。应用多样性指数H′、成熟度指数MI、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SR、优势度指数l和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分析比较了处理区和对照区土壤线虫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 ,其中 ,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SR和成熟度指数MI较好的反映了生防颗粒剂的施用对大豆田土壤线虫生物多样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防颗粒剂 大豆 土壤 线虫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生育期 丰富度指数 成熟指数 多样性指数 均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雾山本氏针茅草地群落恢复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动态 被引量:42
18
作者 贾晓妮 程积民 万惠娥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12-18,共7页
采用样方法对云雾山干草原区本氏针茅草地群落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对未封育样地和封育5,10,15,20和25年样地群落的平均高度、盖度、多度和地上生物量以及植物多样性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以研究围栏封育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动态变化的影... 采用样方法对云雾山干草原区本氏针茅草地群落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对未封育样地和封育5,10,15,20和25年样地群落的平均高度、盖度、多度和地上生物量以及植物多样性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以研究围栏封育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10年样地群落的高度、多度以及地上生物量最大,而群落的盖度则随封育年限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在封育25年达到最大;围栏封育的不同年限也显著影响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在围封10年样地群落具有最高的多样性指数,围封15年样地具有最高的丰富度指数,而均匀度指数则是在末封育群落中表现为最高值,最低值是在物种丰富度最高时出现。由此可见,围栏封育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显著改善群落的恃征,增加群落的生产力,对于本研究地本氏针茅群落的最佳封育期限为10~15年,但围封时间过长在草地退化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栏封育 群落特征 多样性指数 丰富度指数 均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建成区树种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常富 何兴元 +2 位作者 陈玮 刘广林 赵桂玲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6-121,共6页
通过对沈阳市建成区城市树木的调查分析发现 ,沈阳市的各土地利用类型中的树木种类和数量分布不均匀 ,其中 ,被调查的256块样地中每公顷树种≤5种的样地有113块 ,占总调查样地的44.14% ;每公顷≤10株的样地共43块 ,占总样地的16.80%。... 通过对沈阳市建成区城市树木的调查分析发现 ,沈阳市的各土地利用类型中的树木种类和数量分布不均匀 ,其中 ,被调查的256块样地中每公顷树种≤5种的样地有113块 ,占总调查样地的44.14% ;每公顷≤10株的样地共43块 ,占总样地的16.80%。利用树种多度重要性排序及累积贡献率获得了不同土地类型中的主要树种 ,多个生物多样性指数表明 ,公园性质绿地的树种多样性最高 ,企事业单位用地与居住区用地次之 ,街道类用地较低 ,而商业金融用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市 树种结构 多样性指数 丰富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薇甘菊防除后抑制其再次入侵的几种防治措施初探 被引量:8
20
作者 徐高峰 岳英 +4 位作者 申时才 郭晋 金桂梅 张付斗 张玉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1-918,共8页
如何避免入侵植物薇甘菊防治后再次入侵是一个困扰国内外学者的难题。在野外条件下,对比研究了在薇甘菊入侵地施用化学除草剂百草枯、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的化学防治方法以及施用3种化学除草剂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方法对入侵地的植物... 如何避免入侵植物薇甘菊防治后再次入侵是一个困扰国内外学者的难题。在野外条件下,对比研究了在薇甘菊入侵地施用化学除草剂百草枯、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的化学防治方法以及施用3种化学除草剂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方法对入侵地的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薇甘菊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180 d,采用施除草剂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处理组对入侵地薇甘菊的株防治效果和鲜物质质量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化学防治处理组。化学防治处理组群落薇甘菊的重要值随防治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而其他物种重要值的变化则与之相反,其中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处理后第30天未见薇甘菊发生;综合防治处理组喷药后第180天群落薇甘菊的重要值分别为36.98、22.21和20.13,显著小于处理前、化学防治处理组和对照。化学防治处理组在施药后第30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显著降低,Simpson指数(D)显著增加,Shannon-Wiener指数(H)除百草枯处理显著增加外,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处理显著降低,但Pielous均匀度指数(J)与药前差异不显著;而施药后第180天,3种除草剂处理组除Simpson指数(D)显著增加,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J)与药前无显著变化。综合防治处理组,除百草枯+甘薯处理喷药后180 d的Shannon-Wiener指数(H)显著小于喷药前外,其他处理的Simpson指数(D)、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J)与喷药前均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薇甘菊入侵地,通过筛选不同化学药剂和依靠迹地本地种群难以抵御薇甘菊的再入侵与危害,而采用先化学防治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技术可显著降低薇甘菊再发生的重要值,且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无明显改变。研究结果可为入侵地有效控制薇甘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甘薯 化学防治 综合防治 生物多样性 丰富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