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期和收获期对丰两优1号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谢黎虹 叶定池 +2 位作者 陈能 段彬伍 朱智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2-177,共6页
通过杂交中籼丰两优1号组合的分期播种和收获试验,分析了播期和收获期对其稻米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米饭质地和食味感官评价值的影响以及上述诸性状在不同播期和收获期的变异系数,并对水稻灌浆结实期若干气候因子与稻米主要品质性状... 通过杂交中籼丰两优1号组合的分期播种和收获试验,分析了播期和收获期对其稻米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米饭质地和食味感官评价值的影响以及上述诸性状在不同播期和收获期的变异系数,并对水稻灌浆结实期若干气候因子与稻米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5个性状即蛋白质含量、米饭质地的硬度和弹性以及米饭食味感官评价中滋味和弹性在不同播期和收获期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根据稻米品质性状在不同播期和收获期变异系数的大小大致分为3类,其中咀嚼性的变异最大;弹性、胶性和凝聚性居中;其它性状较小。在影响稻米品质的气候因子中,水稻灌浆结实期日均气温的作用较大。丰两优1号组合在温州地区可选择6月15日左右播种,灌浆结实期的平均气温约22.0℃,并适当推延收获期将会取得最佳品质效应。丰两优1号的直链淀粉含量约16%、蛋白质含量约9.0%、质地弹性约1.3、咀嚼性大于400 g,米饭食味品质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两优1号 米饭食味品质 播期 收获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方式和栽插密度对杂交中籼丰两优1号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吴爽 占新春 +3 位作者 周桂香 张培江 徐继萍 张国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57-858,共2页
采用两裂式裂区试验探讨了丰两优1号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施氮方式和栽插密度都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施氮水平与每穗实粒数、栽插密度与有效穗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在产量构成中有效穗影响最大,其次为穗实粒数。在大田生产中,要适... 采用两裂式裂区试验探讨了丰两优1号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施氮方式和栽插密度都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施氮水平与每穗实粒数、栽插密度与有效穗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在产量构成中有效穗影响最大,其次为穗实粒数。在大田生产中,要适当提高栽插密度,适宜播量为22.5万-28.13万穴/hm^2;重施基肥,后期要增施粒肥均有利于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两优1号 施氮方式 栽插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籼稻丰两优1号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邓接楼 王爱斌 涂晓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6161-6161,6163,共2页
丰两优1号2003~2005年在江西上饶地区大面积示范,表现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产量高、米质优。介绍了其种植表现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丰两优1号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上饶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两优1号在豫南稻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孔峰 雷振山 +2 位作者 谢瑛 李静 李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72-872,共1页
丰两优1号于2001-2005年在豫南稻区示范种植,表现为生育期适中、丰产稳产性好、抗性强、米质优等优点。
关键词 丰两优1号 豫南稻区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籼稻丰两优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春赞 陈为康 +1 位作者 赖联赛 林辉 《中国稻米》 2005年第3期16-17,共2页
本文介绍了丰两优1号的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主要高产栽培措施。
关键词 两系杂交籼稻 丰两优1号品种 选育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两优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6
作者 张国良 周桂香 张金家 《安徽农业》 2003年第3期22-22,共1页
丰两优1号是丰乐种业与辽宁粳杂中心合作选育,丰乐种业独家开发的两系、优质、高产、抗病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
关键词 水稻 丰两优1号品种 栽培技术 特性特性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和收获期对水稻丰两优1号RVA特征谱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叶定池 谢黎虹 +3 位作者 陈能 段彬伍 徐霞 朱智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179-183,共5页
通过杂交中籼丰两优1号组合的分期播种和收获试验,分析了播期和收获期对其常规品质、RVA特征值的影响以及上述诸性状在不同播期和收获期的变异系数,并对水稻灌浆结实期若干气候生态因子与稻米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常... 通过杂交中籼丰两优1号组合的分期播种和收获试验,分析了播期和收获期对其常规品质、RVA特征值的影响以及上述诸性状在不同播期和收获期的变异系数,并对水稻灌浆结实期若干气候生态因子与稻米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常规品质中的糙米率、整精米率、粒长和蛋白质4个性状,RVA的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和回复值4个性状,共8个性状在不同播期和收获期均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稻米品质各性状可根据在不同播期和收获期条件下的变异系数大小划分为3类,其中的RVA的消减值性状为最大,垩白度居中,其他性状则较小。在影响稻米品质的诸气候生态因子中,水稻灌浆结实期的日平均温度的作用较大。丰两优1号组合在温州地区可选择6月15日左右播期,灌浆结实期的平均气温约22.0℃,并适当推延收获期将会取得最佳品质效应。丰两优1号在直链淀粉含量约16%,蛋白质含量约9.0%,RVA的崩解值大于100 RVU,峰值粘度和冷胶粘度约240 RVU,其米饭食味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两优1号 中籼 RVA特征值 气候因子 播期 收获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结实期气温对杂交中籼丰两优1号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叶定池 吴春赞 +3 位作者 林华 许美良 赖联赛 严文潮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276-279,共4页
通过2年大田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杂交中籼组合丰两优1号在浙南地区种植灌浆结实期气温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随着灌浆结实期间的日均气温升高而下降,蛋白质含量则随日均气温升高而提高;垩白米率、垩白度受气... 通过2年大田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杂交中籼组合丰两优1号在浙南地区种植灌浆结实期气温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随着灌浆结实期间的日均气温升高而下降,蛋白质含量则随日均气温升高而提高;垩白米率、垩白度受气温影响较大,灌浆结实期间持续高温或气温明显下降且日均差较大时,均会使稻米垩白米率、垩白度增加,整精米率下降,外观品质和碾磨品质变劣。杂交中籼丰两优1号在适温条件下(日均气温23.5~26.1℃、日均差6.9~8.4℃)灌浆结实,有利于稻米综合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播种期 灌浆结实期 气温 稻米品质 丰两优1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丰两优1号分期播种对生育期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汪继发 宋昌云 +2 位作者 吕孝林 蒋欣 宋长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3期369-369,372,共2页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 ,得出不同播种期对丰两优 1号的产量结构影响最大 ,3个播期之间产量比较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以上 ,以 4月 18日播种 ,产量 9814 .81kg/hm2 最高。其次是对生育期的影响 ,3个播期以 4月 2 6日播种的生育期最短 ,说明该组...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 ,得出不同播种期对丰两优 1号的产量结构影响最大 ,3个播期之间产量比较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以上 ,以 4月 18日播种 ,产量 9814 .81kg/hm2 最高。其次是对生育期的影响 ,3个播期以 4月 2 6日播种的生育期最短 ,说明该组合感温性强 ,种植期间有效积温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丰两优1号 分期播种 生育期 产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中籼稻丰两优1号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峰 徐志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4期437-438,共2页
通过氮肥密度二因子裂区试验 ,探讨了两系中籼新组合丰两优 1号高产栽培的氮肥和密度配比组合为 :每公顷栽插2 7.0万穴 ;氮肥 180kg ,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 6∶4。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密度 调养栽培 两系中籼稻 丰两优1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丰两优1号特征特性及在江淮之间麦套轻简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春松 徐剑 《园艺与种苗》 CAS 2017年第2期54-56,共3页
针对丰两优1号的特征特性,研究了江淮地区丰两优1号作为麦套稻高产、稳产的轻简栽培技术,包括播种前准备、播种时期、麦稻共生期及大田管理包括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为江淮地区丰两优1号作为解决茬口衔接紧张的直播栽培模式提供了... 针对丰两优1号的特征特性,研究了江淮地区丰两优1号作为麦套稻高产、稳产的轻简栽培技术,包括播种前准备、播种时期、麦稻共生期及大田管理包括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为江淮地区丰两优1号作为解决茬口衔接紧张的直播栽培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两优1号 特征特性 麦套稻 轻简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两优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应良仕 徐利平 白朴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6-87,共2页
本文报道丰两优1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和在温州的试种表现,并结合该组合在温州的试验示范情况,提出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肥水调节以及加强后期田间管理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丰两优1号 特征特性 后期田间管理 试种表现 试验示范 适时播种 培育壮秧 合理密植 水调节 温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措施对杂交稻丰两优1号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定池 吴春赞 林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5期560-563,共4页
以两系杂交稻丰两优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不同的播种期、移栽叶龄、栽插密度、施氮量、氮肥施用方法等试验,成熟期单独取样测定稻米主要品质性状,分析亍不同栽培措施对杂交稻丰两优1号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丰两优1号品质优化栽... 以两系杂交稻丰两优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不同的播种期、移栽叶龄、栽插密度、施氮量、氮肥施用方法等试验,成熟期单独取样测定稻米主要品质性状,分析亍不同栽培措施对杂交稻丰两优1号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丰两优1号品质优化栽培措施是6月15日左右播种,移栽叶龄4,5叶,栽插密度16.5万~21.0万丛/hm2,大田总施氮量210kg/hm2,采用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6:2:2:0:0的施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两优1号 栽培措施 稻米品质 杂交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两优1号的试种表现及栽培要点 被引量:2
14
作者 倪日群 夏如达 杨丽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4-214,共1页
 丰两优 1号是合肥丰乐种业有限公司与北方粳稻工程技术中心于 1999年用广占 63S与 93 11配组合作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 ,适应性广等特点。介绍了丰两优 1号在温州的试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  丰两优 1号是合肥丰乐种业有限公司与北方粳稻工程技术中心于 1999年用广占 63S与 93 11配组合作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 ,适应性广等特点。介绍了丰两优 1号在温州的试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丰两优1号 试种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丰两优1号在浙江温州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项雄 白朴 +1 位作者 陶开战 黄连珠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1-92,共2页
报道了两系杂交稻丰两优1号的特征特性及在温州的种植表现,并提出了与该组合相适应的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水调群体、精量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为主要内容的高产配套技术。
关键词 两系水稻 丰两优1号 温州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籼型两系法杂交水稻丰两优1号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红林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水稻 杂交稻 丰两优1号 籼型两系法 优良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两优1号在四川东部盆地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17
作者 方结云 何立斌 +1 位作者 操礼春 张明成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10X期101-101,共1页
丰两优1号,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于1999年以广占63S与9311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0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河南、湖北省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审... 丰两优1号,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于1999年以广占63S与9311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0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河南、湖北省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05035),并取得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权。通过在安徽、河南、湖北、广东等省推广种植,表现为产量高,一般单产9000kg/hm^2以上,高产田块达10500kg/h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两优1号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栽培技术 东部盆地 四川 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技术中心 两系杂交籼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两优1号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雪娟 何书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4期40-41,共2页
介绍了丰两优1号的特征特性,从播插期安排、肥水管理、收割与留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丰两优1号 再生稻 特征特性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丰两优1号”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勇 《上海农业科技》 2009年第2期31-32,共2页
“丰两优1号”系安徽省合肥丰乐种业有限公司用“广占63S”ד9311”配组杂交育成的两系籼型杂交稻新组合,国审稻涵盖福建(审定编号2005035),2003~2004年参加福建省品种区域对比试验,2006年被农业部列为南方稻区主导品种。... “丰两优1号”系安徽省合肥丰乐种业有限公司用“广占63S”ד9311”配组杂交育成的两系籼型杂交稻新组合,国审稻涵盖福建(审定编号2005035),2003~2004年参加福建省品种区域对比试验,2006年被农业部列为南方稻区主导品种。本所于2006年引进并作单季中稻试种,2007~2008年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平均亩产635kg,表现为稳产、高产、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两优1号 杂交水稻 新组合 优质 籼型杂交稻 广占63S 大面积推广 杂交育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江地区丰两优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向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4期59-59,共1页
阐述了丰两优1号在沿江地区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丰两优1号在沿江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丰两优1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沿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