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42例 被引量:36
1
作者 金迪 吕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30-1232,共3页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病例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10月6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中药+针灸组。常规组采取西医方法治疗;中药+针灸组采取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比较...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病例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10月6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中药+针灸组。常规组采取西医方法治疗;中药+针灸组采取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比较(1)脑中风后遗症临床治疗效果;(2)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3)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血浆黏度的差异。结果:(1)中药+针灸组对比常规组脑中风后遗症临床治疗效果更高,P<0.05;(2)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相似,P>0.05;干预后中药+针灸组对比常规组生活质量改善更显著,P<0.05;(3)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血浆黏度相似,P>0.05;干预后中药+针灸组对比常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血浆黏度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其血浆黏度的降低,改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针灸 中风后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配合康复技术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林琳 楚佳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6期1251-1253,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中风后遗症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中风后遗症的患者进行综合组(针灸配合促通技术组)与针灸组、促通组治疗进行疗效观察与分析。结果: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综合组明显优于针灸组和促通... 目的:研究探讨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中风后遗症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中风后遗症的患者进行综合组(针灸配合促通技术组)与针灸组、促通组治疗进行疗效观察与分析。结果: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综合组明显优于针灸组和促通组,针灸组与促通组疗效差异性不显著。结论: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于中风患者促分离运动非常有利,运用康复理论指导针灸治疗,把中医针灸疗法与西医经典康复手段相结合,突出中医治疗在中风后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中的优势,为针灸临床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偏瘫 针灸 促通技术 分离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疗法对中风后康复的临床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云廷 王淑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4期864-866,共3页
中风为临床常见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应用情况和疗效进行总结,并对其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针灸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是针灸治疗... 中风为临床常见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应用情况和疗效进行总结,并对其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针灸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是针灸治疗起效的机制之一。对其机制研究方面有待于继续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中风后遗症 临床疗效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徐翔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3-345,共3页
目的本文从临床研究与机制研究方面对近三年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从体针、电针、头针及针灸综合疗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好且无副作用。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针灸疗法 体针 电针 头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对脑中风后遗症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唐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6期1457-1459,共3页
目的:观察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对中风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已确诊为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国际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在对患者全身综合评定身体状况的前提下提早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采用和... 目的:观察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对中风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已确诊为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国际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在对患者全身综合评定身体状况的前提下提早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采用和对照组相同的康复训练的同时口服中药并配合针刺与推拿按摩进行康复治疗,疗程结束后统计两组的临床疗效与Barthel指数分数,以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与Barthel指数分数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口服中药配合针灸、推拿按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能大大降低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致残率,促进早期康复,且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中医综合疗法 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接经全息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42例 被引量:6
6
作者 万文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1年第9期553-554,共2页
通过以大接经全息疗法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 42例 ,结果显效 16例 ,有效 15例 ,好转 8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为 92 8% ,提示本法对治疗中风后遗症有较好的疗效 。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大接经全息疗法 针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配合静脉药物滴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黄建君 曾红文 徐建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4期1193-1194,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针刺配合静滴脉络宁注射液组,对照组为单纯针刺组,分别应用二者方法同期治疗中风后遗症。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针刺配合静滴脉络宁注射液组,对照组为单纯针刺组,分别应用二者方法同期治疗中风后遗症。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静滴脉络宁注射液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脉络宁 中风后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贺小卉 张少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2447-2449,共3页
目的:研究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电针法治疗,观察组则给... 目的:研究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电针法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温针灸治疗。分别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P<0.05);治疗后2组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临床症状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气虚血瘀 中风后遗症 疗效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头皮透刺电针疗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9
作者 项小林 杨婷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701-2703,共3页
目的探讨头皮透刺电针疗法、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遗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应用双侧头皮透刺疗法加电针,对照组100例应用双侧头皮透刺疗法,两组均结合体针及穴位注射治疗6个... 目的探讨头皮透刺电针疗法、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遗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应用双侧头皮透刺疗法加电针,对照组100例应用双侧头皮透刺疗法,两组均结合体针及穴位注射治疗6个疗程,观察疗效,并观察随访3个月后疗效。结果治疗组疗程结束后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随访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联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电针 针刺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整脊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闵奇 李美珍 +1 位作者 唐莉 张佳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08-1310,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整脊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3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整脊治疗,7 d为1个疗程...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整脊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3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整脊治疗,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6个疗程,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78%,经秩和检验,两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Z=2.164,P<0.05)。经过6个疗程的治疗,两组FIM评分、SF-36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灸联合整脊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整脊 中风后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10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晓梅 曹庭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805-1806,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针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使用数字抽取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取针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结果:实验组经治疗后的ADL评... 目的分析探讨针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使用数字抽取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取针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结果:实验组经治疗后的ADL评分为(93.32±10.6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53±10.37)分(P〈0.05);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推拿 康复训练 中风后遗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674例──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
12
作者 郑宗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4期400-403,共4页
头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674例──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郑宗昌我们从1974年开始用头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并对一些特殊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有完整门诊病史记录及住院病历674例的疗软及治疗方法... 头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674例──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郑宗昌我们从1974年开始用头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并对一些特殊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有完整门诊病史记录及住院病历674例的疗软及治疗方法简介如下:一、一般资料本文67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体针 中风 后遗症 针灸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之我见
13
作者 杨长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7年第1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中风(中医)/针灸疗法 肩髃穴 手三里穴 环跳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饮子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李一平 谢宁 +1 位作者 王素 李全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786-1788,共3页
中风,又称'脑卒中',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可分为出血性脑血管意外和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前者包括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后者包括如脑梗塞、脑血栓等。根据近年来我国的脑血管意外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的脑... 中风,又称'脑卒中',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可分为出血性脑血管意外和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前者包括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后者包括如脑梗塞、脑血栓等。根据近年来我国的脑血管意外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的脑卒中患者发病率逐年升高,农村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地区。中风的致死率也很高,幸存下来的患者大多数留有后遗症,例如语言障碍、吞咽障碍、肢体运动障碍、智力障碍等等。所以如何从后遗症中恢复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地黄饮子具有补肾阳滋肾阴的作用,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故作者综述了一些近几年来中药汤剂地黄饮子加减单独应用或联合其他常见中医治法治疗常见中风后遗症的文献,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饮子 中风后遗症 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模型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卢永康 彭康 +1 位作者 朱传武 张家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1期2280-2283,共4页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模型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模型,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模型大鼠能量代谢方面的影响。能量代谢方面指标选取血糖、乳酸、肌酸激酶、乳酸脱...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模型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模型,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模型大鼠能量代谢方面的影响。能量代谢方面指标选取血糖、乳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氯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乳酸采用还原法测定;肌酸激酶采用酶氢连接测定法;乳酸脱氢酶采用连续检测法(LD-L法);碱性磷酸酶采用连续性测法。结果:模型组大鼠其症状基本符合中医"气虚血瘀"证候。血糖含量模型组(8.70±2.33)mmol/L显著低于正常组(13.69±3.22)mmol/L(P<0.05),中剂量组(11.53±2.21)mmol/L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乳酸含量模型组(1.64±0.53)mmol/L显著高于正常组(0.92±0.41)mmol/L(P<0.05),中剂量组(1.12±0.46)mmol/L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肌酸激酶含量模型组(4062.60±2176.94)IU/L显著低于正常组(7135.90±1919.42)IU/L(P<0.05),中剂量组(6050.30±1816.14)IU/L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乳酸脱氢酶含量模型组(1590.10±367.99)IU/L显著高于正常组(1120.40±358.10)IU/L(P<0.05),中剂量组(1257.80±338.68)IU/L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碱性磷酸酶各组之间差别无明显意义。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有效纠正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能量代谢障碍,反映了该方对中风后遗症疗效的部分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 气虚血瘀 模型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电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血清IL-6及IL-1β水平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郑新杰 郑丹丹 张须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08-2210,共3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电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血清IL-6及IL-1β水平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82例作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单纯电针治疗;研究组45例在电针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治...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电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血清IL-6及IL-1β水平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82例作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单纯电针治疗;研究组45例在电针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治疗前、治疗3周、术后6周时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5 m 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测定血清IL-6及IL-1β水平,对比两组间运动、感觉功能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有效率(78.38%)低于研究组临床有效率(93.33%);对照组肌肉运动功能改善率(67.57%)低于研究组改善率(88.89%);对照组神经感觉功能改善率(74.28%)低于研究组改善率(91.11%),两组治疗2周、治疗4周IL-1β和IL-6显著下降,研究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显著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能显著降低血清IL-6及IL-1β水平,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电针 中风后遗症 IL-6 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云廷 杨毅 +2 位作者 杨际超 张连同 寇惠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32-1433,共2页
目的:通过改变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的剂量,观察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补阳还五汤A组,32例,黄芪用量30g,常规针刺治疗;补阳还五汤B组,32例,黄芪用量从30g逐渐加量到21... 目的:通过改变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的剂量,观察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补阳还五汤A组,32例,黄芪用量30g,常规针刺治疗;补阳还五汤B组,32例,黄芪用量从30g逐渐加量到210g,无常规针刺治疗;补阳还五汤C组,32例,在B组基础上结合普通针刺治疗。三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沉、血球压积、全血比黏度的改善及临床疗效。结果:补阳还五汤C组与补阳还五汤A组和补阳还五汤B比较,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补阳还五汤A组和补阳还五汤B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补阳还五汤A组和补阳还五汤B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补阳还五汤C组与补阳还五汤A组和补阳还五汤B比较,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疗效与黄芪剂量改变有关系。结合针刺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 黄芪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后遗症患者主要证型及其血液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江涛 刘金民 +1 位作者 尹岭 王玉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3期630-631,共2页
目的:研究中风病后遗症期主要证候分型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指导临床用药,以预防中风病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与证候学研究相结合。结果:在所有证候分型中,气虚血瘀证型占中风病后遗症期47.88%;与健康老年组比较,气... 目的:研究中风病后遗症期主要证候分型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指导临床用药,以预防中风病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与证候学研究相结合。结果:在所有证候分型中,气虚血瘀证型占中风病后遗症期47.88%;与健康老年组比较,气虚血瘀证组在血流动力学相关生化指标FIB(g/L)、ηL(10s-1)、ηp(mPa.s)、ESR(mm/h)、IR值、PAgT、VWF:Ag、Fn、ATⅢ:A、PLG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虚血瘀证是中风病后遗症期患者主要证型,该型患者血液呈高黏、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分型 血流动力学 中风后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卢永康 彭康 +2 位作者 张家杰 陈窕圆 林少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56-1758,共3页
目的:探讨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补阳还五汤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开颅电凝法阻断大脑中动脉24h后,用随机电脉冲刺激仪每天刺激大鼠2h,连续刺激15天,复制中风后遗症"气虚... 目的:探讨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补阳还五汤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开颅电凝法阻断大脑中动脉24h后,用随机电脉冲刺激仪每天刺激大鼠2h,连续刺激15天,复制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模型。治疗组在造模结束后灌服补阳还五汤水煎液,连续给药15天。通过重量法观察脑含水量的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酶联免疫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和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能降低模型大鼠脑含水量(P<0.05),VEGF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蛋白水平提高(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改善中风后遗症大鼠脑水肿,并增强VEGF的表达和蛋白水平,这可能是其发挥抗脑缺血损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中风后遗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病证模型血常规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朱传武 彭康 佟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4期706-709,共4页
目的:复制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模型,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其血常规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用仪器分析法检测血常规,用LIANG-100型血液黏度计测定血液流变性指标。结果:①对血常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对照组白细胞显著升高(... 目的:复制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模型,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其血常规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用仪器分析法检测血常规,用LIANG-100型血液黏度计测定血液流变性指标。结果:①对血常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对照组白细胞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白细胞显著降低(P<0.01,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红细胞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红细胞显著升高(P<0.01,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高、低剂量组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血红蛋白胞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高、低剂量组血小板显著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血红蛋白胞显著升高(P<0.01,P<0.05)。②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均显著升高(P<0.001~0.05);与模型组比较,除高剂量组对5 s-1、30 s-1切变率时的全血黏度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01~0.05)。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组均显著降低(P<0.001~0.05);中剂量组显著低于高剂量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提高免疫机能,改善气虚血瘀和能量代谢,改善循环功能,并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方补气活血作用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中风后遗症 气虚血瘀 血常规 血液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