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韩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韩锡政 叶克林(校译)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本文粗略比较了中韩两国各自工业化阶段的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并基于韩国案例阐发可供中国社会发展借鉴的一些经验及其意义。韩中两国在历史上的20年中均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韩国:1960-1980;中国:1980-2000)。在中国,虽然农民阶级规模... 本文粗略比较了中韩两国各自工业化阶段的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并基于韩国案例阐发可供中国社会发展借鉴的一些经验及其意义。韩中两国在历史上的20年中均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韩国:1960-1980;中国:1980-2000)。在中国,虽然农民阶级规模发生了巨大萎缩和工人阶级数量已经缓慢减少,但就其社会人口比重而言,农民和工人两大阶级仍是基本的社会阶级。目前中国仍然保有社会主义社会和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特征。在韩国,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已经大量减少,与此同时,工人阶级数量却在上升,但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预言相背离的是,中产阶级已在不断壮大。由于不动产拥有者阶级的兴起、不同地区不动产价格差距的悬殊、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及其工人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临时工的涌现等原因,自1990年代以来韩国的社会不平等日趋加深。中国经济总量的继续增长也许最终导致社会不平等问题。为此,中国学者需要关注韩国经验,也即韩国处于后工业化阶段所遭遇的社会不平等的日趋增长及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阶级结构 中韩比较研究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模式比较的科学探索——读朱柏铭新著《中韩财政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备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5期157-157,共1页
关键词 中韩财政比较研究 中国 财政改革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R“品牌”:以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国家形象 被引量:5
3
作者 林锡俊 乔.菲利浦斯 叶克林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7-113,共7页
消费者对别国的国家形象是通过食品、艺术、旅游等多种接触渠道形成的,其中一种体验会引发并上升为整个国家形象,即“光环效应”。申言之,消费者对其他国家的形象是通过消费者对该国产品的体验间接培育的,而消费者对其他国家某种产品的... 消费者对别国的国家形象是通过食品、艺术、旅游等多种接触渠道形成的,其中一种体验会引发并上升为整个国家形象,即“光环效应”。申言之,消费者对其他国家的形象是通过消费者对该国产品的体验间接培育的,而消费者对其他国家某种产品的正、负面体验,将直接影响对该国其它产品的相应看法,即“连带效应”。据此,本文推论,民众可以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的“光环效应”认知一个国家,进而依据“连带效应”形成对一国企业产品社会责任的总体印象。韩国在华中小型企业社会责任的不良纪录,很可能导致对韩国国家形象的负面看法。特有的集体行动逻辑阻碍了韩国在华中小型企业及时采取反应,其结果又反过来伤害其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CSR) 国家形象(CI) 品牌公共政策 中韩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