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和民间视域下中朝儒学文化的一次深度交流——以朝鲜儒士鲁认的福建之行为中心
1
作者 刘永连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3-101,共9页
壬辰战争(1592—1598)中,朝鲜士人鲁认不幸被俘至日本,在日期间结识明朝差官林震虩、陈屏山等人,并由他们帮助逃到中国福建。在客居福建的三个多月里,他与当地儒生讲论经学,深度交流,增进了两地儒学界之间的相互了解,亦促进了双方的协... 壬辰战争(1592—1598)中,朝鲜士人鲁认不幸被俘至日本,在日期间结识明朝差官林震虩、陈屏山等人,并由他们帮助逃到中国福建。在客居福建的三个多月里,他与当地儒生讲论经学,深度交流,增进了两地儒学界之间的相互了解,亦促进了双方的协调和发展。这次生动而深刻的儒学文化交流反映了中国与朝鲜半岛在国家层面(使者、京城)之外区域文化交流的重要价值。比较之下,朝天、燕行等使行录史料反映中朝文化交流多属国家和中央层面,官方特色极其浓厚。而鲁认以流亡儒士身份来华,带动了地方和民间文化交流,因其自由度大而涉及层面更多、程度更深,同时这类活动记载不多,故而价值独特而且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认 《锦溪先生文集》 儒学 中韩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燕行使者与18世纪北京的琉璃厂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振忠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29,116,共18页
在中韩文化交流史上,18世纪是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一方面,从这一时期开始,朝鲜人逐渐调整心态,对盛清时代的来临,作了全新的认识。而在另一方面,随着东亚形势的变化,以及朝鲜燕行使者孜孜不倦的公关活动,中国官方对燕行使团成员的限制逐... 在中韩文化交流史上,18世纪是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一方面,从这一时期开始,朝鲜人逐渐调整心态,对盛清时代的来临,作了全新的认识。而在另一方面,随着东亚形势的变化,以及朝鲜燕行使者孜孜不倦的公关活动,中国官方对燕行使团成员的限制逐渐放宽。在这一世纪,燕行使团渐渐摆脱了朝鲜馆内序班(中国胥吏)的控制,直接与琉璃厂的书商等展开频繁的交流。由于琉璃厂是当时北京雅俗文化的中心,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书籍采买的来源,而且,通过持续不断的观察,以及与不同阶层的接触和交流,也使得朝鲜人对于中国社会的了解更为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燕行使者 北京琉璃厂 中韩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安终南山金可记磨崖碑及其在道教史上的涵意
3
作者 金晟焕 樊光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6,共9页
20世纪晩期,在西安市南郊终南山子午峪发现金可记磨崖碑,在中韩两国引起了不少反响。但是关于金可记,中韩两国学界了解甚少,也有意见分歧,有必要进一步讨论。本文以金可记为中心,通过其修道事迹、有关史料和历史背景的分析,探讨金可记... 20世纪晩期,在西安市南郊终南山子午峪发现金可记磨崖碑,在中韩两国引起了不少反响。但是关于金可记,中韩两国学界了解甚少,也有意见分歧,有必要进一步讨论。本文以金可记为中心,通过其修道事迹、有关史料和历史背景的分析,探讨金可记在中韩文化交流史与中国道教史上的地位及意义,说明金可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脉络和涵义。本文认为过去事实是确定的,但对过去事实的解释是开放的,尤其对金可记等在唐永居的新罗人,中韩两国学术界要从多角度进行重新思考,有必要继承"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唐文化精神并使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可记 道教 新罗 中韩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时高丽物品输入中国杂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92-97,共6页
文化交流是双向性的。在渊源流长的中韩文化交流过程中 ,中国文化对韩国产生了明显而又深远的影响。韩国文化根植于中国文化 ,上至典章制度 ,下至日常物品 ,都深深打上中国的烙印。同时 ,韩国文化也有所反馈。宋时高丽物品源源向中国输... 文化交流是双向性的。在渊源流长的中韩文化交流过程中 ,中国文化对韩国产生了明显而又深远的影响。韩国文化根植于中国文化 ,上至典章制度 ,下至日常物品 ,都深深打上中国的烙印。同时 ,韩国文化也有所反馈。宋时高丽物品源源向中国输入 ,就是其表征之一。带有异域文化色彩的这些物品 ,在当时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喜爱 ,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 ,对中国文化的建设作出了贡献。本文着重讨论铜器、书籍、席、笔等物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文化交流 物品输入 铜器 书籍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