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非裂谷系Bongor盆地强反转裂谷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36
1
作者 肖坤叶 赵健 +5 位作者 余朝华 盛艳敏 胡瑛 袁志云 侯福斗 张桂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2-180,共9页
近年来,强反转裂谷盆地在油气勘探中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中非裂谷系是强反转裂谷盆地的重要发育区。文中以Bongor盆地为例,分析了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指出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反转是Bongor盆地最显著的... 近年来,强反转裂谷盆地在油气勘探中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中非裂谷系是强反转裂谷盆地的重要发育区。文中以Bongor盆地为例,分析了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指出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反转是Bongor盆地最显著的构造特征,受区域挤压应力场作用,Bongor盆地在晚白垩世和中新世发生了两期反转,特别是发生在晚白垩世桑托期(Santonian)的反转造成盆地整体大幅度抬升,地层遭受强烈剥蚀,剥蚀量达600~1 600 m,盆地剥蚀呈现出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特点。反转导致残余地层发生明显的褶皱变形,并最终控制了盆地构造圈闭的成型;同时造成上成藏组合油藏的改造、破坏,使得Bongor盆地成藏模式以源内成藏为主。因此,围绕初陷期凹陷、立足下成藏组合是下步勘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裂谷 Bongor盆地 盆地反转 油气成藏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非裂谷系前寒武系基岩油气成藏组合 被引量:11
2
作者 窦立荣 王景春 +1 位作者 王仁冲 魏小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23,共9页
中非裂谷系是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岩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群。通过露头和钻井资料研究发现,基岩主要由前寒武系岩浆岩、正变质岩和少量副变质岩组成。根据暗色矿物含量可以将基岩划分为长英质和铁镁质岩石两大类,前者更有利于... 中非裂谷系是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岩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群。通过露头和钻井资料研究发现,基岩主要由前寒武系岩浆岩、正变质岩和少量副变质岩组成。根据暗色矿物含量可以将基岩划分为长英质和铁镁质岩石两大类,前者更有利于风化和裂缝的形成,储层物性较好。寒武纪—侏罗纪长期风化作用形成了广泛分布且厚度较大的球形风化壳(段),早白垩世中非剪切带的走滑-拉张应力场与前寒武系刚性基岩的耦合作用在基底产生了大量高角度断层、共轭缝、微裂缝和节理等,风化淋滤、表生和热液作用控制了溶蚀、胶结和次生孔隙发育。风化壳和裂缝储层发育具有"似层状"的特征,垂向上基岩潜山储层序列可进一步划分为风化淋滤带、裂缝发育带、半充填裂缝带和致密带四个区带。中非裂谷系盆地在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和古近纪三期裂谷期发育了三期区域性厚层泥页岩,古近系暗色泥岩由于埋藏浅,处于未成熟阶段,不能作为有效烃源岩,上白垩统泥岩以滨浅湖相为主,有机质含量总体不高,以Ⅲ型干酪根为主,下白垩统深湖相泥岩是区域上的优质烃源岩,同时为基岩提供了良好的油源和顶盖层。根据盖层的时代,可以划分出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3类成藏组合。乍得Bongor盆地基岩勘探获得极大成功,发现了一批高产稀油油田,打开了中非地区一个新的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裂谷 裂谷盆地 Bongor盆地 成藏组合 结晶基岩 裂缝性基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6
3
作者 何文渊 王利 +5 位作者 汪望泉 肖坤叶 杜业波 吴亚东 马明福 潘春孚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99,共10页
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是在中非剪切带影响下形成的中、新生代陆相裂谷盆地,构造复杂多样且勘探程度较低,成藏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发现。基于盆地构造、沉积、成藏组合特征和已发现油气田解剖,总结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和主控因素... 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是在中非剪切带影响下形成的中、新生代陆相裂谷盆地,构造复杂多样且勘探程度较低,成藏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发现。基于盆地构造、沉积、成藏组合特征和已发现油气田解剖,总结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和主控因素,并分析了勘探潜力和方向。研究认为,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在早白垩世以来经历了多期伸展、走滑和反转等构造活动,对沉积地层、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受储盖组合和构造演化的影响,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不同盆地的油气发现和成藏组合有较大差异,总体表现为“西富东贫、下稀上稠”的特点;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是有效生烃灶、构造活动和断层;西部Doba盆地油气最为富集,发育多套成藏组合,上、下白垩统均已经获得规模发现,未来主要勘探方向包括下白垩统岩性圈闭和基岩圈闭;中部Doseo盆地上白垩统缺乏有效盖层,主要勘探目标为下白垩统砂泥岩组合,圈闭类型为走滑形成的断背斜、断块圈闭,基岩潜山是潜在的勘探目的层;东部的Salamat盆地尚未证实有效的成藏组合,勘探潜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 储盖组合 构造演化 Doba盆地 Doseo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非裂谷盆地白垩系两类优质烃源岩发育模式 被引量:21
4
作者 程顶胜 窦立荣 +6 位作者 张光亚 刘邦 宋换新 刘计国 毛凤军 袁圣强 胡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49-3460,共12页
中西非裂谷系位于非洲中部,主要为沿中非剪切断裂带分布的被动裂谷盆地,进一步划分为中非裂谷系和西非裂谷系。针对国内外对勘探程度极低的中西非裂谷盆地白垩系优质烃源岩展布、发育机理及油气成藏模式认识薄弱的现状,笔者在开展大量... 中西非裂谷系位于非洲中部,主要为沿中非剪切断裂带分布的被动裂谷盆地,进一步划分为中非裂谷系和西非裂谷系。针对国内外对勘探程度极低的中西非裂谷盆地白垩系优质烃源岩展布、发育机理及油气成藏模式认识薄弱的现状,笔者在开展大量中西非裂谷盆地上、下白垩统两类烃源岩样品的主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从含油气盆地构造、烃源岩发育古环境、古气候、古生产力和有机质保存条件等分析出发,剖析了不同类型含油气盆地优质烃源岩发育主控因素,分别建立了中、西非裂谷系低勘探程度含油气盆地下白垩统、上白垩统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模式:中非裂谷盆地(Bongor、Muglad、Melut盆地)下白垩统裂陷期快速沉降、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勃发的水生有机质(藻类)控制的深水湖相优质烃源岩"生产力"单因素发育模式;西非裂谷盆地(Termit盆地)上白垩统拗陷期海侵、炎热潮湿气候条件下,陆源有机质输入为主,优越的保存条件(偏咸水体)优质海相烃源岩"生产力+保存条件"双因素控制的发育模式。从而进一步锁定富油气凹陷和主力成藏组合,有效指导含油气盆地内选区选带,助推油气规模储量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裂谷盆地 西非裂谷盆地 白垩系 优质烃源岩 发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非Doseo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及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饶勇 程涛 +3 位作者 杨松岭 赵红岩 李全 陈全红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7-1127,共11页
中非裂谷系Doseo盆地是白垩纪以来叠加了走滑和挤压反转等作用的复杂陆相裂谷盆地,具有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且勘探程度较低,是当前油气勘探热点区域,但油气分布不均,不同构造带油气规模差异大。本文基于钻井和典型油气藏对比分析,系统... 中非裂谷系Doseo盆地是白垩纪以来叠加了走滑和挤压反转等作用的复杂陆相裂谷盆地,具有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且勘探程度较低,是当前油气勘探热点区域,但油气分布不均,不同构造带油气规模差异大。本文基于钻井和典型油气藏对比分析,系统阐述了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并探讨了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表明,盆地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形成“东西分区,南北分带,北陡南缓”的构造格局,构成了“下细上粗”的湖盆-三角洲-河流沉积充填序列。下白垩统强裂陷期两套优质成熟湖相烃源岩、多套储-盖组合以及一系列构造圈闭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石油地质条件。已发现油气藏以构造圈闭为主,但油气发现规模与烃源岩潜力严重不符。通过分析,油气成藏主要受储层、盖层和圈闭保存条件三个因素及匹配关系控制,而圈闭保存条件是全区共有最重要控制因素,且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具有差异性。南部缓坡带成藏控制因素为盖层和圈闭保存条件,东部凸起构造带成藏控制因素为圈闭保存条件,北部陡坡带成藏控制因素为储层和圈闭保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油气地质条件 控制因素 Doseo盆地 中非裂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的沉积-构造特征 被引量:15
6
作者 苏玉山 王桐 +5 位作者 李程 张光亚 赵岩 李曰俊 赵巍 赵甜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38-1256,共19页
尼日尔三角洲位于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由尼日尔河注入大西洋形成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之一。它发育于冈瓦纳大陆裂解形成的中、西非裂谷系和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交汇部位,主体位于大西洋洋壳之上,部分位于非洲前寒武纪结晶基底... 尼日尔三角洲位于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由尼日尔河注入大西洋形成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之一。它发育于冈瓦纳大陆裂解形成的中、西非裂谷系和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交汇部位,主体位于大西洋洋壳之上,部分位于非洲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之上。中、西非中生代裂谷系通过控制贝努埃-尼日尔河系的发育,间接控制三角洲的形成演化。尼日尔三角洲是一个进积型三角洲,具有典型的进积三角洲沉积序列,自下而上依次是海相页岩(Akata组)、近海三角洲相砂岩-页岩互层(Agbada组)和陆相冲积砂岩(Benin组)。三个岩石地层单位均规律性穿时,向洋方向变新。尼日尔三角洲层序中发育一大型重力滑动构造。该重力滑动构造的主滑脱面位于Akata海相页岩中,可以划分出前缘挤压构造变形区和后缘拉张伸展构造变形区。挤压构造变形区发育褶皱冲断带,伸展构造变形区发育堑垒构造,两者之间的过渡带发育滑脱褶皱。尼日尔三角洲的重力构造伴生有广泛发育的泥构造。重力动构造的形成可能与新生代喀麦隆火山带(Cameroon volcanic line)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 进积三角洲 重力滑动构造 泥构造 贝努埃-尼日尔河系 东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 中非裂谷 西非裂谷 冈瓦纳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喀土穆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特征与油气成藏
7
作者 张新顺 张光亚 +3 位作者 王克铭 王利 余朝华 何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2-622,共11页
喀土穆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裂谷盆地,位于中非裂谷系最东端,盆内发育十多个凹陷。本次研究基于岩屑和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重点对盆地内K凹陷和D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凹陷下白垩统AJ组发育一套较为优质的湖相泥岩,... 喀土穆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裂谷盆地,位于中非裂谷系最东端,盆内发育十多个凹陷。本次研究基于岩屑和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重点对盆地内K凹陷和D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凹陷下白垩统AJ组发育一套较为优质的湖相泥岩,厚度为40~180m,以Ⅱ型有机质为主,整体热演化为低熟-成熟阶段;AJ组泥岩的姥植比多为0.5~2之间,属于半还原-半氧化环境,有机质以半咸水湖泊中水体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混源为主。而D凹陷的下白垩统D3组发育一套中等到好的气源岩,以Ⅱ2~Ⅲ型有机质为主,整体热演化为成熟-高成熟阶段,总有机碳比AJ组稍低,但厚度很大在200~500 m之间。从K凹陷向南到D凹陷,有机质中高等植物来源占比增高,藻类和细菌来源有机质占比降低,盆地中原油的萜烷和甾烷含量均较低,藿烷含量高,具有典型的中非裂谷系原油特征。结合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喀土穆盆地K凹陷未来勘探应以油为主, D凹陷以气为主,其余凹陷潜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凹陷 D凹陷 下白垩统 烃源岩 中非裂谷 喀土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乍得Doseo盆地白垩纪沉积充填演化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全红 赵红岩 +6 位作者 李全 张科 阳怀忠 陈经覃 李克永 郭家铭 饶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9-931,共13页
通过综合分析地震及钻井资料,阐述了Doseo盆地的区域地质特征、盆地结构及沉积体系特征,确定了Doseo盆地幕式裂谷演化过程及反转改造特征。重点分析了Doseo盆地自早白垩世以来的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认为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Neocomian-Barre... 通过综合分析地震及钻井资料,阐述了Doseo盆地的区域地质特征、盆地结构及沉积体系特征,确定了Doseo盆地幕式裂谷演化过程及反转改造特征。重点分析了Doseo盆地自早白垩世以来的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认为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Neocomian-Barremian期的张性断陷、Aptian-Albian期的走滑—拉分断陷及晚白垩世—新近纪的广覆式坳陷三个发育阶段,形成了明显的下部断陷、上部广覆式坳陷的双层沉积充填结构,但盆地以早白垩世的张性及走滑—拉分断陷沉积充填为主,形成了广泛分布的湖相烃源岩及水下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是盆地的主要勘探目标。Doseo盆地湖相沉积地层主要发育在早白垩世的张性及走滑—拉分断陷阶段,而且是一个快速湖泛过程,广泛发育退覆式三角洲沉积。早白垩世晚期在北部撒哈拉地台挤压作用下湖盆快速抬升消亡,晚白垩世—新近纪充填了河流相的粗碎屑沉积,在断陷活动中盆地缺乏旋回性湖相地层的发育过程。Doseo盆地下白垩统整体表现为“北部水下扇”、“南部短轴浅水三角洲”及“东北部长轴深水三角洲”的沉积体系分布格局。在构造—沉积作用的共同控制下,Doseo盆地陡坡带近岸水下扇及缓坡带三角前缘发育较好的储盖组合,是油气勘探较有利的沉积相带,已经发现了多个油气藏。同时盆地后期的构造反转也为陡坡带水下扇砂体及中部湖底扇沉积等岩性圈闭目标成藏提供了机会,是盆地主要的新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深水三角洲 Doseo盆地 中非裂谷 近源水下扇 退覆三角洲 断陷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