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基中间相沥青中各向异性组分含量对石墨纤维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杨靖东 王蒙 +4 位作者 张翠清 蒋晨光 张明辉 宋怀河 王永刚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7,共11页
煤基中间相沥青(coal-based mesophase pitch,CMP)的组成决定着由其制备的石墨纤维的取向度,通过CMP的各向异性组分含量调控可实现石墨纤维的可控制备和性能提升。以精制煤沥青为原料,采用自升压-氮气吹扫两段热处理的方法制备CMP,获得... 煤基中间相沥青(coal-based mesophase pitch,CMP)的组成决定着由其制备的石墨纤维的取向度,通过CMP的各向异性组分含量调控可实现石墨纤维的可控制备和性能提升。以精制煤沥青为原料,采用自升压-氮气吹扫两段热处理的方法制备CMP,获得了各向异性组分含量不同的CMP,经过熔融纺丝、不熔化、1300℃炭化及2800℃石墨化处理得到石墨纤维。采用有机元素分析、偏光显微结构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分析、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多种表征手段分析了CMP的基本性质、分子结构、分子质量分布以及石墨纤维的微观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了CMP的各向异性组分含量与其石墨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CMP的各向异性组分含量从43%增加到99%,沥青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1000 Da附近分离明显、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窄,高相对分子质量的稠环芳烃平面大分子增多,沥青可纺性能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沥青分子有序度增强,有序度指数(OI)从0.443增强至0.544。CMP的各向异性组分含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石墨纤维的微晶结构沿着纤维轴向择优取向,有助于石墨微晶缺陷的减少,石墨纤维的截面形貌具有明显辐射纹理,石墨片层平行排列规整且紧密。以各向异性组分含量为99%的CMP为前驱体制备的石墨纤维具有更加完善的石墨结构,其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达到1.96 GPa和449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 各向异性组分含量 可纺性能 石墨纤维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基中间相沥青形成机理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德志 闫昊辰 +1 位作者 查如俊 凌昊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3-584,共12页
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MALDI-TOF MS、偏光显微镜、XRD和四组分族组成等表征手段对3种石油基原料及其高温热缩聚中间相沥青(MP)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芳烃质量分数75%的芳烃抽出油(AEO)易形成中间相体积分数接近100%... 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MALDI-TOF MS、偏光显微镜、XRD和四组分族组成等表征手段对3种石油基原料及其高温热缩聚中间相沥青(MP)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芳烃质量分数75%的芳烃抽出油(AEO)易形成中间相体积分数接近100%、广域流线型织构的MP;脱固油浆(DSO)的胶质、沥青质含量低,芳核上烷基短链较多,形成的MP体积分数只有54%;重脱油(DHO)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达到571 Da,胶质质量分数为62.40%,也可制备体积分数接近100%的MP,但呈马赛克型中间相织构。通过分析MP的氢分布和平均分子结构参数以及反应的气体和液体组成分布,可以认为MP的制备过程为多环芳烃(PAH)的低聚和缩聚过程,PAH烷基侧链断裂生成自由基,随后自由基与PAH分子间低聚和缩聚形成MP,提出了PAH低聚反应生成MP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 石油 热缩聚 分子结构 广域流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高导热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3
作者 徐小魁 潘江 +3 位作者 郝尚 张娟娟 吴春燕 刘千立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5,共6页
为夯实国产高导热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MPCF)在航天领域中的工程应用基础,重点研究了国产MPCF及其复合材料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国产MPCF的微观形貌,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光学显微镜和表界... 为夯实国产高导热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MPCF)在航天领域中的工程应用基础,重点研究了国产MPCF及其复合材料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国产MPCF的微观形貌,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光学显微镜和表界面测试仪测定了国产MPCF的表面化学元素、浸润性和表面能,考察了国产MPCF预浸料制备工艺性,评价了国产MPCF复合材料的常温力学性能、理化性能和热真空放气性能。结果显示:与进口MPCF相比,国产MPCF粗糙度更高,表面化学活性、浸润性和表面能更优;国产MPCF预浸料成型工艺性差,制得的国产MPCF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46.69 MPa)与进口MPCF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相当,其他如拉伸、压缩和弯曲等性能略低;国产MPCF复合材料热真空放气性能满足空间环境要求;国产MPCF各向同性复合材料平均面内热导率为152.1 W·m^(-1)·K^(-1),与进口材料相比,导热性能略低,但与传统6063铝合金扩热结构相比,更具轻量化和结构功能一体化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 高导热中间沥青碳纤维 复合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炭泡沫体的制备、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35
4
作者 沈曾民 戈敏 +1 位作者 迟伟东 刘辉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3-201,共9页
以合成中间相萘沥青为原料,采用加压发泡法制备孔径均匀的初生炭泡沫体,经700℃~1000℃和2300℃~2800℃热处理制备出炭化和石墨化炭泡沫体;以700℃炭化处理所得的炭泡沫体作为芯材制成夹芯复合材料。研究了原料性能、发泡以及热处... 以合成中间相萘沥青为原料,采用加压发泡法制备孔径均匀的初生炭泡沫体,经700℃~1000℃和2300℃~2800℃热处理制备出炭化和石墨化炭泡沫体;以700℃炭化处理所得的炭泡沫体作为芯材制成夹芯复合材料。研究了原料性能、发泡以及热处理工艺参数对炭泡沫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炭泡沫体夹芯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发泡过程中保持均匀的温度场是制备孔径均匀的炭泡沫体的关键因素,压力是影响孔结构的主要因素。炭泡沫体的微晶结构、力学性能以及微波吸收性能沿xy和XZ面方向(分别表示垂直和平行于重力方向)具有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 泡沫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微波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丝工艺对带形中间相沥青基石墨纤维取向结构及热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马兆昆 刘朗 刘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89-993,共5页
中间相沥青经熔融纺丝、不熔化、炭化石墨化制备了带状高导热石墨纤维.鉴于纺丝工艺对中间相分子的轴向和截面取向度的重要影响,研究了喷丝板结构和纺丝温度对中间相沥青基石墨纤维(MPGF)的取向结构和传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矩形截... 中间相沥青经熔融纺丝、不熔化、炭化石墨化制备了带状高导热石墨纤维.鉴于纺丝工艺对中间相分子的轴向和截面取向度的重要影响,研究了喷丝板结构和纺丝温度对中间相沥青基石墨纤维(MPGF)的取向结构和传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矩形截面喷丝的微孔,在最佳的纺丝温度下,截面长宽比越大,初生纤维内分子的取向度越高,MPGF的传导性越好.当长宽比和纺丝温度分别为9:1和305℃时,MPGF的取向度较高(97.8%),热导率达到894W/(m.K);长宽比继续增大时,更高的剪切作用致使纤维内应力较大,纺丝稳定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石墨纤维 取向结构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泡压力对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肖锋 张红波 +2 位作者 熊翔 李万千 夏伦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46-1352,共7页
以AR中间相沥青为原料,在4、5、7、10MPa下用恒压自发泡工艺制备泡沫炭生料,经炭化、石墨化处理后分别获得炭化泡沫炭和石墨化泡沫炭。采用SEM和OM观察泡沫炭的微观形貌,采用XRD分析泡沫炭的晶体结构,并测定泡沫炭的压缩强度和热导率。... 以AR中间相沥青为原料,在4、5、7、10MPa下用恒压自发泡工艺制备泡沫炭生料,经炭化、石墨化处理后分别获得炭化泡沫炭和石墨化泡沫炭。采用SEM和OM观察泡沫炭的微观形貌,采用XRD分析泡沫炭的晶体结构,并测定泡沫炭的压缩强度和热导率。结果表明:随着发泡压力的升高,孔泡变得均匀,韧带片层结构变得规则有序,但发泡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闭孔增多,韧带有序结构变差;当发泡压力为10MPa时,炭化和石墨化试样的压缩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16MPa和3.42MPa;当发泡压力为7MPa时,石墨化试样的热导率达到最大值,61.0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中间沥青 泡沫 压缩强度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气凝胶/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史亚春 李铁虎 +3 位作者 王习林 刘和光 吕婧 张智广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049-3052,共4页
以正硅酸乙酯、乙醇和去离子水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溶胶;并以煤沥青为原料,采用自挥发发泡法制备了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然后采用浸渍工艺将SiO2溶胶和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在常压下进行复合,制备了SiO2气凝胶/中间相沥青基... 以正硅酸乙酯、乙醇和去离子水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溶胶;并以煤沥青为原料,采用自挥发发泡法制备了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然后采用浸渍工艺将SiO2溶胶和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在常压下进行复合,制备了SiO2气凝胶/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复合隔热材料。利用XRD、SEM、热导仪和万能试验机等设备分别研究了SiO2气凝胶、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以及SiO2气凝胶/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同时其隔热性能优于单一泡沫炭的隔热性能,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隔热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泡沫 SIO2气凝胶 隔热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介绍中间相沥青基炭泡沫 被引量:53
8
作者 李凯 栾志强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中间沥青泡沫 泡沫材料 机械性能 压缩强度 抗张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制备、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小军 杨俊和 +4 位作者 詹亮 乔文明 张睿 梁晓怿 凌立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0-394,共5页
以萘系中间相沥青为原料,考察了发泡条件、炭化和石墨化工艺对所制泡沫炭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合粘温曲线、TG-DTG热重曲线以及不同发泡条件下泡沫炭的表面形貌分析,其最佳发泡条件为:发泡温度600℃,升温速率5℃/min,发泡压力5MPa。石... 以萘系中间相沥青为原料,考察了发泡条件、炭化和石墨化工艺对所制泡沫炭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合粘温曲线、TG-DTG热重曲线以及不同发泡条件下泡沫炭的表面形貌分析,其最佳发泡条件为:发泡温度600℃,升温速率5℃/min,发泡压力5MPa。石墨化升温速率越低越有利于泡沫炭石墨微晶的生长及压缩强度的提高,其中以5℃/min升温至2800℃并恒温30min所制泡沫炭的压缩强度达1.38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中间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的预氧化对石墨化泡沫炭微裂纹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娟 王灿 +4 位作者 张翠翠 詹亮 乔文明 梁晓怿 凌立成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307,共5页
通过对萘系中间相沥青进行预氧化处理,研究族组成变化对石墨化泡沫炭微结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经过预氧化处理后,喹啉不溶物含量提高、族组成分布变窄,导致石墨化过程中泡沫炭泡孔的孔壁、韧带处热应力的梯度差异变小,进... 通过对萘系中间相沥青进行预氧化处理,研究族组成变化对石墨化泡沫炭微结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经过预氧化处理后,喹啉不溶物含量提高、族组成分布变窄,导致石墨化过程中泡沫炭泡孔的孔壁、韧带处热应力的梯度差异变小,进而使得微裂纹的数量、长度及间隙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中间沥青 预氧化 微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李同起 王成扬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38-1444,共7页
将石油系中间相沥青利用限定尺寸法发泡后获得了泡沫炭,泡沫炭再经氧化、炭化和石墨化处理获得了具有良好孔结构的泡沫炭.利用SEM和XRD分析了泡沫炭的形态和结构.发现调整发泡模具中的自由空间可以控制泡沫炭的孔径;炭化和石墨化后泡沫... 将石油系中间相沥青利用限定尺寸法发泡后获得了泡沫炭,泡沫炭再经氧化、炭化和石墨化处理获得了具有良好孔结构的泡沫炭.利用SEM和XRD分析了泡沫炭的形态和结构.发现调整发泡模具中的自由空间可以控制泡沫炭的孔径;炭化和石墨化后泡沫炭的孔径减小,孔壁片层取向接近石墨;泡沫炭的孔壁由平直孔壁和“Y”形孔壁结构成,前者内部片层取向优于后者.大孔径泡沫炭的孔壁具有更紧密的内部分子排列,但其微晶尺寸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 泡沫 多孔材料 石墨化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活性泡沫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景磊 赵东林 +4 位作者 刘辉 孙杰 谢卫刚 迟伟东 沈曾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56-1560,共5页
以中间相沥青为前驱体,经自挥发发泡法、KOH活化法制备的中间相沥青基活性泡沫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低温(77K)N2吸附法对中间相沥青基活性泡沫炭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中间相沥青基活性泡沫炭... 以中间相沥青为前驱体,经自挥发发泡法、KOH活化法制备的中间相沥青基活性泡沫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低温(77K)N2吸附法对中间相沥青基活性泡沫炭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中间相沥青基活性泡沫炭的比表面积为2700m2/g,总孔孔容为1.487cm3/g。通过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测试,考察了中间相沥青基活性泡沫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0.02A/g时,中间相沥青基活性泡沫炭的比容量为240.48F/g,能量密度为33.4Wh/kg;在电流密度为5A/g时,比容量为166.68F/g,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中间沥青活性泡沫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石墨中缺陷的原子尺度
13
作者 荣菊 朱媛苑 +2 位作者 樊帧 冯志海 贺连龙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8-173,共6页
含有大量液晶分子的中间相沥青是制备轴向高导热炭/炭复合材料的重要原料,以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为增强体与中间相沥青基体经液相浸渍法制备高导热炭/炭复合材料。中间相沥青基体随着热处理温度不断升高逐渐转化为包含诸多缺陷的石墨晶体... 含有大量液晶分子的中间相沥青是制备轴向高导热炭/炭复合材料的重要原料,以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为增强体与中间相沥青基体经液相浸渍法制备高导热炭/炭复合材料。中间相沥青基体随着热处理温度不断升高逐渐转化为包含诸多缺陷的石墨晶体,这些缺陷对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有较大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中间相沥青基石墨晶体中的缺陷结构,尤其是不完整石墨晶体[11 0]晶带轴衍射谱中(10)列衍射斑点拉线的成因。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基体经3 000℃热处理后主要形成六角石墨,但六角石墨主体中夹杂数层菱形石墨,进一步发现,够成(10)列衍射拉线的缺陷主要包括两类:层错(基面间不同程度位移形成的位移缺陷)和晶界(相邻晶粒间相互旋转形成的旋转缺陷以及非共格晶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石墨 拉线 旋转缺陷 位移缺陷 非共格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石墨纤维表面化学镀铜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东健 杨建校 +2 位作者 马国芝 周娩红 刘洪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29-132,149,共5页
采用化学镀法对中间相沥青基石墨纤维(MPGFs)进行镀铜,探究了镀液温度和pH值对镀铜工艺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了镀铜石墨纤维的表面形貌及成分,测试了其电阻率和镀铜层与石墨纤维的结合力... 采用化学镀法对中间相沥青基石墨纤维(MPGFs)进行镀铜,探究了镀液温度和pH值对镀铜工艺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了镀铜石墨纤维的表面形貌及成分,测试了其电阻率和镀铜层与石墨纤维的结合力。结果表明:当镀液温度为60℃、pH值为13.0时,MPGFs被均匀地镀上了一层致密的铜层,且两相之间结合良好。该镀铜石墨纤维的电阻率降低至7.52μ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石墨纤维 化学镀 导电性能 结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中间相沥青基石墨纤维结构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家骏 董志军 +4 位作者 张旭 袁观明 丛野 崔正威 李轩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99-1707,共9页
通过中间相沥青熔融纺丝、预氧化、炭化及石墨化处理制得了带状中间相沥青基石墨纤维。研究了喷丝孔尺寸和纺丝速率对带状石墨纤维横截面碳层片取向和晶体结构的影响,对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带状石墨纤维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 通过中间相沥青熔融纺丝、预氧化、炭化及石墨化处理制得了带状中间相沥青基石墨纤维。研究了喷丝孔尺寸和纺丝速率对带状石墨纤维横截面碳层片取向和晶体结构的影响,对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带状石墨纤维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喷丝孔尺寸和纺丝速率对石墨纤维碳层片取向具有显著影响。采用低长宽比的喷丝孔在低纺丝速率下制备的石墨纤维其碳层片取向呈类辐射状,此石墨纤维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较好,在0.1C和1C倍率下其放电比容量分别为336和300 m Ah?g^(-1),但其循环稳定性较差,在0.1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9.1%;采用高长宽比的喷丝孔在低纺丝速率下制备的石墨纤维其碳层片呈波浪褶皱状且沿平行纤维主平面取向度高,此石墨纤维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相对较差,但其循环稳定性较好,在0.1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8.8%。随纺丝速率的增加,石墨纤维碳层片整体有序度降低,平行纤维主平面取向的碳层片含量减小,由此导致纤维负极材料的可逆比容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 带状石墨纤维 碳层片取向 负极材料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氧化对中间相沥青泡沫炭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娟 王灿 +3 位作者 詹亮 张睿 乔文明 凌立成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5-319,共5页
研究了预氧化对萘系中间相沥青的表面化学性质、族组成分布以及对泡沫炭的发泡条件、泡孔形成、孔结构及微结构的影响机制.当中间相沥青经210℃预氧化2h后,其喹啉不溶物含量增加32.3%,族组成分布变窄.在600℃/3MPa发泡条件下,所制石墨... 研究了预氧化对萘系中间相沥青的表面化学性质、族组成分布以及对泡沫炭的发泡条件、泡孔形成、孔结构及微结构的影响机制.当中间相沥青经210℃预氧化2h后,其喹啉不溶物含量增加32.3%,族组成分布变窄.在600℃/3MPa发泡条件下,所制石墨化泡沫炭的平均孔径、压缩强度分别为200μm、2.8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中间沥青 预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中间相沥青制备泡沫炭:Fe(NO_3)_3的影响 被引量:26
17
作者 邱介山 李平 +1 位作者 刘贵山 周颖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3-197,共5页
以中间相沥青为前驱体制备高性能泡沫炭,在考察中间相沥青、Fe(NO3)3及其混合物热分解行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Fe(NO3)3对制备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影响,揭示了Fe(NO3)3对泡沫炭孔泡结构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初步研究了在泡沫炭炭化... 以中间相沥青为前驱体制备高性能泡沫炭,在考察中间相沥青、Fe(NO3)3及其混合物热分解行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Fe(NO3)3对制备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影响,揭示了Fe(NO3)3对泡沫炭孔泡结构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初步研究了在泡沫炭炭化过程中形成的Fe/C之物相结构及其石墨化行为。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炭化温度下,Fe在泡沫炭中的存在形态各异;Fe物种的存在有利于提高泡沫炭的石墨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 Fe(NO3)3 泡沫 孔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制备高密度高强度炭/石墨材料 被引量:11
18
作者 宋永忠 翟更太 +4 位作者 史景利 李贵生 郭全贵 宋进仁 刘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9-524,共6页
以在不同氧化温度下制备的氧化中间相沥青为原料制备了具有不同密度的炭/石墨材料,根据对样品物理性能和微观结构的研究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以150MPa压制的坯体经过2200℃石墨化后得到具有高密度(2.02g/cm^3)、低孔率(2.03%)、大体积收... 以在不同氧化温度下制备的氧化中间相沥青为原料制备了具有不同密度的炭/石墨材料,根据对样品物理性能和微观结构的研究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以150MPa压制的坯体经过2200℃石墨化后得到具有高密度(2.02g/cm^3)、低孔率(2.03%)、大体积收缩(44.86%)、高的弯曲强度和压缩强度(70.3和123.3MPa)的样品.该样品具有均匀致密的结构.实验证明,氧化中间相沥青是制备高性能炭石墨材料良好的前驱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 炭/石墨材料 氧化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导热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的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袁观明 李轩科 +5 位作者 董志军 周婧 崔正威 从野 张中伟 王俊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06-1809,共4页
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具有低电阻、高导热特性,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功能型导热、散热材料,但是国内对其微观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报道较少。对国外高导热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同时将实验室研发的不同截面形状中间... 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具有低电阻、高导热特性,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功能型导热、散热材料,但是国内对其微观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报道较少。对国外高导热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同时将实验室研发的不同截面形状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具有的高导热特性源于其内部三维有序堆积的类石墨层状结构和较为完整生长的石墨晶体。热处理温度越高,其类石墨晶体生长越完善,层片取向程度越高。与圆形截面辐射状结构中间相沥青炭纤维相比,带状截面炭纤维有效解决了劈裂问题,其石墨片层间距为0.337nm,层片堆积高度达到26.77nm,轴向热导率高于800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导热 中间沥青炭纤维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炭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晓林 王成扬 +1 位作者 郭雪飞 邸婧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石油系中间相沥青(MP)经3种方法处理后,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经溶剂萃取-氧化-炭化-石墨化后,作为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首次充电比容量为422mAh/g,首次效率为91%,20次循环后比容量保持为3... 石油系中间相沥青(MP)经3种方法处理后,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经溶剂萃取-氧化-炭化-石墨化后,作为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首次充电比容量为422mAh/g,首次效率为91%,20次循环后比容量保持为375mAh/g,比石墨的理论比容量要高;经氧化-炭化-石墨化后的MP,电化学性能要差一些,首次充电比容量为401mAh/g,首次效率为76.5%,稳定后比容量为294mAh/g;未经石墨化的MP没有明显的充放电平台,充放电曲线呈V字型,比容量仅为194mAh/g。与已商业化的中间相炭微球相比,中间相沥青基负极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比容量高,若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充放电效率,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 溶剂萃取 氧化 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