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间相沥青基活性泡沫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景磊 赵东林 +4 位作者 刘辉 孙杰 谢卫刚 迟伟东 沈曾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56-1560,共5页
以中间相沥青为前驱体,经自挥发发泡法、KOH活化法制备的中间相沥青基活性泡沫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低温(77K)N2吸附法对中间相沥青基活性泡沫炭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中间相沥青基活性泡沫炭... 以中间相沥青为前驱体,经自挥发发泡法、KOH活化法制备的中间相沥青基活性泡沫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低温(77K)N2吸附法对中间相沥青基活性泡沫炭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中间相沥青基活性泡沫炭的比表面积为2700m2/g,总孔孔容为1.487cm3/g。通过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测试,考察了中间相沥青基活性泡沫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0.02A/g时,中间相沥青基活性泡沫炭的比容量为240.48F/g,能量密度为33.4Wh/kg;在电流密度为5A/g时,比容量为166.68F/g,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中间相沥青基活性泡沫炭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炭泡沫体的制备、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35
2
作者 沈曾民 戈敏 +1 位作者 迟伟东 刘辉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3-201,共9页
以合成中间相萘沥青为原料,采用加压发泡法制备孔径均匀的初生炭泡沫体,经700℃~1000℃和2300℃~2800℃热处理制备出炭化和石墨化炭泡沫体;以700℃炭化处理所得的炭泡沫体作为芯材制成夹芯复合材料。研究了原料性能、发泡以及热处... 以合成中间相萘沥青为原料,采用加压发泡法制备孔径均匀的初生炭泡沫体,经700℃~1000℃和2300℃~2800℃热处理制备出炭化和石墨化炭泡沫体;以700℃炭化处理所得的炭泡沫体作为芯材制成夹芯复合材料。研究了原料性能、发泡以及热处理工艺参数对炭泡沫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炭泡沫体夹芯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发泡过程中保持均匀的温度场是制备孔径均匀的炭泡沫体的关键因素,压力是影响孔结构的主要因素。炭泡沫体的微晶结构、力学性能以及微波吸收性能沿xy和XZ面方向(分别表示垂直和平行于重力方向)具有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 泡沫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微波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泡压力对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肖锋 张红波 +2 位作者 熊翔 李万千 夏伦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46-1352,共7页
以AR中间相沥青为原料,在4、5、7、10MPa下用恒压自发泡工艺制备泡沫炭生料,经炭化、石墨化处理后分别获得炭化泡沫炭和石墨化泡沫炭。采用SEM和OM观察泡沫炭的微观形貌,采用XRD分析泡沫炭的晶体结构,并测定泡沫炭的压缩强度和热导率。... 以AR中间相沥青为原料,在4、5、7、10MPa下用恒压自发泡工艺制备泡沫炭生料,经炭化、石墨化处理后分别获得炭化泡沫炭和石墨化泡沫炭。采用SEM和OM观察泡沫炭的微观形貌,采用XRD分析泡沫炭的晶体结构,并测定泡沫炭的压缩强度和热导率。结果表明:随着发泡压力的升高,孔泡变得均匀,韧带片层结构变得规则有序,但发泡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闭孔增多,韧带有序结构变差;当发泡压力为10MPa时,炭化和石墨化试样的压缩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16MPa和3.42MPa;当发泡压力为7MPa时,石墨化试样的热导率达到最大值,61.0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中间沥青 泡沫 压缩强度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介绍中间相沥青基炭泡沫 被引量:53
4
作者 李凯 栾志强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中间沥青泡沫 泡沫材料 机械性能 压缩强度 抗张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气凝胶/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史亚春 李铁虎 +3 位作者 王习林 刘和光 吕婧 张智广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049-3052,共4页
以正硅酸乙酯、乙醇和去离子水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溶胶;并以煤沥青为原料,采用自挥发发泡法制备了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然后采用浸渍工艺将SiO2溶胶和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在常压下进行复合,制备了SiO2气凝胶/中间相沥青基... 以正硅酸乙酯、乙醇和去离子水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溶胶;并以煤沥青为原料,采用自挥发发泡法制备了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然后采用浸渍工艺将SiO2溶胶和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在常压下进行复合,制备了SiO2气凝胶/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复合隔热材料。利用XRD、SEM、热导仪和万能试验机等设备分别研究了SiO2气凝胶、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以及SiO2气凝胶/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同时其隔热性能优于单一泡沫炭的隔热性能,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隔热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泡沫 SIO2气凝胶 隔热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制备、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小军 杨俊和 +4 位作者 詹亮 乔文明 张睿 梁晓怿 凌立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0-394,共5页
以萘系中间相沥青为原料,考察了发泡条件、炭化和石墨化工艺对所制泡沫炭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合粘温曲线、TG-DTG热重曲线以及不同发泡条件下泡沫炭的表面形貌分析,其最佳发泡条件为:发泡温度600℃,升温速率5℃/min,发泡压力5MPa。石... 以萘系中间相沥青为原料,考察了发泡条件、炭化和石墨化工艺对所制泡沫炭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合粘温曲线、TG-DTG热重曲线以及不同发泡条件下泡沫炭的表面形貌分析,其最佳发泡条件为:发泡温度600℃,升温速率5℃/min,发泡压力5MPa。石墨化升温速率越低越有利于泡沫炭石墨微晶的生长及压缩强度的提高,其中以5℃/min升温至2800℃并恒温30min所制泡沫炭的压缩强度达1.38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中间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同起 王成扬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38-1444,共7页
将石油系中间相沥青利用限定尺寸法发泡后获得了泡沫炭,泡沫炭再经氧化、炭化和石墨化处理获得了具有良好孔结构的泡沫炭.利用SEM和XRD分析了泡沫炭的形态和结构.发现调整发泡模具中的自由空间可以控制泡沫炭的孔径;炭化和石墨化后泡沫... 将石油系中间相沥青利用限定尺寸法发泡后获得了泡沫炭,泡沫炭再经氧化、炭化和石墨化处理获得了具有良好孔结构的泡沫炭.利用SEM和XRD分析了泡沫炭的形态和结构.发现调整发泡模具中的自由空间可以控制泡沫炭的孔径;炭化和石墨化后泡沫炭的孔径减小,孔壁片层取向接近石墨;泡沫炭的孔壁由平直孔壁和“Y”形孔壁结构成,前者内部片层取向优于后者.大孔径泡沫炭的孔壁具有更紧密的内部分子排列,但其微晶尺寸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 泡沫 多孔材料 易石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活性炭微球/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景磊 赵东林 +3 位作者 孙杰 高云雷 谢卫刚 沈曾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084-3087,共4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在比表面积为2945cm2/g的中间相沥青基活性炭微球(AMCMB)表面引发苯胺聚合,制备中间相沥青基活性炭微球/聚苯胺复合材料(AMCMB/PANI)。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考察其微...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在比表面积为2945cm2/g的中间相沥青基活性炭微球(AMCMB)表面引发苯胺聚合,制备中间相沥青基活性炭微球/聚苯胺复合材料(AMCMB/PANI)。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考察其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通过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及交流阻抗测试,研究其在6mol/L KOH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0.02A/g时,AMCMB/PANI电极的比容量为387.72F/g,与AMCMB电极的比容量相比,提高了57.46%,说明少量聚苯胺的加入可以显著地提高电极材料的比容量;当电流密度增大1000倍时,AMCMB/PANI电极的比容量为157.68F/g,表现出好的大电流充放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中间沥青活性微球 聚苯胺 原位聚合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中间相沥青制备泡沫炭:Fe(NO_3)_3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邱介山 李平 +1 位作者 刘贵山 周颖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3-197,共5页
以中间相沥青为前驱体制备高性能泡沫炭,在考察中间相沥青、Fe(NO3)3及其混合物热分解行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Fe(NO3)3对制备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影响,揭示了Fe(NO3)3对泡沫炭孔泡结构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初步研究了在泡沫炭炭化... 以中间相沥青为前驱体制备高性能泡沫炭,在考察中间相沥青、Fe(NO3)3及其混合物热分解行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Fe(NO3)3对制备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影响,揭示了Fe(NO3)3对泡沫炭孔泡结构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初步研究了在泡沫炭炭化过程中形成的Fe/C之物相结构及其石墨化行为。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炭化温度下,Fe在泡沫炭中的存在形态各异;Fe物种的存在有利于提高泡沫炭的石墨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 Fe(NO3)3 泡沫 孔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氧化对中间相沥青泡沫炭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娟 王灿 +3 位作者 詹亮 张睿 乔文明 凌立成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5-319,共5页
研究了预氧化对萘系中间相沥青的表面化学性质、族组成分布以及对泡沫炭的发泡条件、泡孔形成、孔结构及微结构的影响机制.当中间相沥青经210℃预氧化2h后,其喹啉不溶物含量增加32.3%,族组成分布变窄.在600℃/3MPa发泡条件下,所制石墨... 研究了预氧化对萘系中间相沥青的表面化学性质、族组成分布以及对泡沫炭的发泡条件、泡孔形成、孔结构及微结构的影响机制.当中间相沥青经210℃预氧化2h后,其喹啉不溶物含量增加32.3%,族组成分布变窄.在600℃/3MPa发泡条件下,所制石墨化泡沫炭的平均孔径、压缩强度分别为200μm、2.8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中间沥青 预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的预氧化对石墨化泡沫炭微裂纹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娟 王灿 +4 位作者 张翠翠 詹亮 乔文明 梁晓怿 凌立成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307,共5页
通过对萘系中间相沥青进行预氧化处理,研究族组成变化对石墨化泡沫炭微结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经过预氧化处理后,喹啉不溶物含量提高、族组成分布变窄,导致石墨化过程中泡沫炭泡孔的孔壁、韧带处热应力的梯度差异变小,进... 通过对萘系中间相沥青进行预氧化处理,研究族组成变化对石墨化泡沫炭微结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经过预氧化处理后,喹啉不溶物含量提高、族组成分布变窄,导致石墨化过程中泡沫炭泡孔的孔壁、韧带处热应力的梯度差异变小,进而使得微裂纹的数量、长度及间隙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中间沥青 预氧化 微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油浆研制中间相沥青泡沫炭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小军 查庆芳 +1 位作者 郭燕生 张玉贞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19,共4页
以FCC油浆富芳油为原料制备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在箱式电阻炉内800~1 400℃、通入1L/min氮气稀释空气的条件下,考察中间相沥青泡沫在炭化前后的SEM微观形态、表面官能团和XRD衍射图的变化情况,尤其是炭化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炭化... 以FCC油浆富芳油为原料制备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在箱式电阻炉内800~1 400℃、通入1L/min氮气稀释空气的条件下,考察中间相沥青泡沫在炭化前后的SEM微观形态、表面官能团和XRD衍射图的变化情况,尤其是炭化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炭化温度的升高,泡沫炭孔壁逐渐被破坏,晶格规整性得到改善;中间相沥青泡沫固化后,表面存在大量的C—H、CO和COO—基团,经过炭化后,COO—和C—H含量减少,O—H含量增加,在1 100℃以上继续炭化,泡沫炭表面的C—H,CO,O—H,COO—基团含量变化较小。综合考虑泡沫炭的表面官能团、晶格参数和形态,确立适宜的炭化温度为1 100℃,在此温度下可以得到形貌较好、孔径为150~300mμ的泡沫炭样品,其晶体结构参数La,Lc,N,d002分别为2.5nm,2.31nm,10,0.347 6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中间沥青 催化裂化 油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原料对泡沫炭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小军 詹亮 +3 位作者 杨俊和 张睿 梁晓怿 凌立成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5-308,359,共5页
考察了萘系和煤系中间相沥青原料对发泡工艺及石墨化泡沫炭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由于萘系中间相沥青比煤系中间相沥青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低且分布宽,两者的最佳发泡条件分别为600℃/5 MPa、600℃/1.5 MPa。流线型域状结构及圆盘状分子结构... 考察了萘系和煤系中间相沥青原料对发泡工艺及石墨化泡沫炭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由于萘系中间相沥青比煤系中间相沥青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低且分布宽,两者的最佳发泡条件分别为600℃/5 MPa、600℃/1.5 MPa。流线型域状结构及圆盘状分子结构的煤系中间相沥青易于得到高热导率、高压缩强度的泡沫炭,所制煤系中间相沥青泡沫炭的热导率和压缩强度分别为33.4 W/(m.K)、1.2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中间沥青 热导率 压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氧化时间对中间相沥青及其泡沫炭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红波 肖锋 李万千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7-71,共5页
对AR中间相沥青进行300℃预氧化处理,获得氧化沥青,以AR中间相沥青和氧化沥青为原料制备泡沫炭,采用氮/氧、碳/硫分析仪和热分析仪分析原料的元素含量和热分解过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泡沫炭的微观形貌,研究了300℃预氧化处理对AR... 对AR中间相沥青进行300℃预氧化处理,获得氧化沥青,以AR中间相沥青和氧化沥青为原料制备泡沫炭,采用氮/氧、碳/硫分析仪和热分析仪分析原料的元素含量和热分解过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泡沫炭的微观形貌,研究了300℃预氧化处理对AR中间相沥青元素和热重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AR中间相沥青经300℃预氧化2 h,4 h和6h后,沥青中氧元素含量由原来的0.85%增加到6.60%,10.47%和11.31%.AR中间相沥青经预氧化后获得了孔径较小的泡沫炭材料.当预氧化时间为6 h时,炭化和石墨化泡沫炭的压缩强度分别为12.07 MPa和9.0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AR中间沥青 预氧化 压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油煤热解重质焦油基泡沫炭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蕾 刘春江 +3 位作者 宋瑞康 王琪 陈雅 黄鹏程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6-175,共10页
【目的】富油煤热解重质焦油制备石墨化泡沫材料是富油煤资源高值化利用的方式之一。【方法】为探究不同反应条件与泡沫炭性能的联系从而制备高性能泡沫炭材料,以重质焦油制备中间相沥青为前驱体,采用高温自发泡法制备泡沫炭。考察不同... 【目的】富油煤热解重质焦油制备石墨化泡沫材料是富油煤资源高值化利用的方式之一。【方法】为探究不同反应条件与泡沫炭性能的联系从而制备高性能泡沫炭材料,以重质焦油制备中间相沥青为前驱体,采用高温自发泡法制备泡沫炭。考察不同反应温度、升温速率和反应压力对煤焦油基泡沫炭性能的影响,最后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实验建立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揭示泡沫炭孔隙率、导热系数与反应条件的关系。【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升温速率和反应压力对煤焦油基泡沫炭性能有显著影响。泡沫炭孔隙率的最优值为72.8%,对应的条件为温度559℃、压力0.48 MPa、升温速率9℃/min,影响因素温度>压力>升温速率;泡沫炭导热系数最优值为0.219 W/(m·K),对应的条件为温度549℃、压力2 MPa、升温速率3.9℃/min,影响因素升温速率>压力>温度。经过响应面模型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可制备具有良好孔隙率及导热性的泡沫炭材料,为提升富油煤热解效率提供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煤 重质焦油 中间沥青 泡沫 响应面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基纳米球状炭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程有亮 李铁虎 +3 位作者 李凤娟 陈清香 赵廷凯 林起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0-493,共4页
以中温煤沥青为原料,硝硫混酸为氧化剂,首先制备出水性中间相沥青AMP,然后在硅油与AMP形成的油包水乳液中,采用炭基溶胶-凝胶法制备沥青基纳米球状炭。利用FT-IR、TG、TEM和XRD等分析方法,对AMP、炭原粉及沥青基球状炭进行表征。结果表... 以中温煤沥青为原料,硝硫混酸为氧化剂,首先制备出水性中间相沥青AMP,然后在硅油与AMP形成的油包水乳液中,采用炭基溶胶-凝胶法制备沥青基纳米球状炭。利用FT-IR、TG、TEM和XRD等分析方法,对AMP、炭原粉及沥青基球状炭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制备AMP的过程中主要发生硝化、氧化和磺化反应,炭化制备纳米球状炭过程中硝基、羟基、羧基、磺酸基等官能团分解脱除;炭原粉的热解过程主要包含3个阶段,即脱水、脱除官能团和炭骨架的重排;所得沥青基纳米球状炭的球形度为95.9%,粒径集中在50 nm左右;球状炭的d002=0.348 0 nm,球体为乱层石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纳米球状 水性中间沥青 乳液 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D PyC对炭泡沫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峰 张红波 +1 位作者 熊翔 闫志巧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84-1188,共5页
以AR中间相沥青为原料,采用中间相沥青自发泡法在发泡压力为0.1、3.0MPa,发泡温度为450℃的条件下制备了两种不同体积密度的炭泡沫CF-1和CF-2.将CF-1经过10h和70h化学气相沉积热解炭(CVD PyC)处理后得到炭泡沫CF-1-PC1和CF-1-PC2.测定... 以AR中间相沥青为原料,采用中间相沥青自发泡法在发泡压力为0.1、3.0MPa,发泡温度为450℃的条件下制备了两种不同体积密度的炭泡沫CF-1和CF-2.将CF-1经过10h和70h化学气相沉积热解炭(CVD PyC)处理后得到炭泡沫CF-1-PC1和CF-1-PC2.测定了炭泡沫的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利用SEM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炭泡沫的孔结构,考察了CVD PyC对炭泡沫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VD PyC处理可以增加炭泡沫韧带宽度,封填孔壁微裂纹;沥青炭和热解炭之间无明显界面,结合良好;经过CVD PyC处理后得到的CF-1-PC1和CF-1-PC2的体积密度、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分别为:0.196g·cm^(-3)、1.89MPa、0.314W·m^(-1)·K^(-1)和0.461g·cm(-3)、11.93MPa、1.581W·m^(-1)·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化学气沉积热解 中间沥青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泡温度对炭泡沫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闫志巧 陈峰 +1 位作者 张红波 熊翔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52-1555,1560,共5页
以AR中间相沥青为原料,采用中间相沥青自发泡法在初始发泡压力为3MPa、发泡温度在390~450℃范围内制备了4种炭泡沫。利用SEM观察了炭泡沫的孔隙结构,并测定了其体积密度、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考察了发泡温度对炭泡沫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以AR中间相沥青为原料,采用中间相沥青自发泡法在初始发泡压力为3MPa、发泡温度在390~450℃范围内制备了4种炭泡沫。利用SEM观察了炭泡沫的孔隙结构,并测定了其体积密度、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考察了发泡温度对炭泡沫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较低的发泡温度(<430℃)可以消除大的孔隙缺陷;当发泡温度为410℃时,炭泡沫导热系数最高,为0.256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 泡沫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泡沫的制备、性能及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峰 张红波 +1 位作者 熊翔 闫志巧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8-71,共4页
炭泡沫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炭材料,自出现起就成为炭材料研究中的热点。以中间相沥青基炭泡沫为重点,介绍了炭泡沫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进展,总结了现有炭泡沫制备技术,包括发泡剂发泡法、模板法、中间相沥青自发泡法和限空间法等,概... 炭泡沫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炭材料,自出现起就成为炭材料研究中的热点。以中间相沥青基炭泡沫为重点,介绍了炭泡沫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进展,总结了现有炭泡沫制备技术,包括发泡剂发泡法、模板法、中间相沥青自发泡法和限空间法等,概述了炭泡沫的性能和应用前景,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中间沥青 多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泡条件对炭泡沫孔泡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志金 于晓东 +3 位作者 王扬卫 王富耻 李凯 栾志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1-644,共4页
以AR中间相沥青为原料,在中间相沥青裂解行为的基础上,利用自发泡工艺制备了中间相沥青基炭泡沫.重点研究了发泡过程中形核温度、初始压力以及固化温度对炭泡沫孔泡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形核温度的升高,炭泡沫的孔径变大,开口... 以AR中间相沥青为原料,在中间相沥青裂解行为的基础上,利用自发泡工艺制备了中间相沥青基炭泡沫.重点研究了发泡过程中形核温度、初始压力以及固化温度对炭泡沫孔泡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形核温度的升高,炭泡沫的孔径变大,开口孔隙率升高.随着初始压力的升高,炭泡沫的孔径减小,开口孔隙率降低.随着固化温度的提高,炭泡沫的孔泡结构由椭圆形变为圆形,开口孔隙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中间沥青 孔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