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晶体取向中间相沥青基带状炭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1
作者 熊小庆 袁观明 +3 位作者 李轩科 董志军 张中伟 王俊山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86-1192,共7页
以中间相沥青为原料,采用不同长宽比的矩形截面喷丝板,通过控制熔融纺丝时的收丝速率,制得了具有不同截面尺寸和晶体取向的高定向中间相沥青基带状炭纤维,并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喷丝孔截面尺寸对所得炭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中间相沥青为原料,采用不同长宽比的矩形截面喷丝板,通过控制熔融纺丝时的收丝速率,制得了具有不同截面尺寸和晶体取向的高定向中间相沥青基带状炭纤维,并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喷丝孔截面尺寸对所得炭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喷丝孔的形状和收丝速度对炭纤维的晶体取向有显著影响。当收丝速度一定时,随着喷丝孔截面长宽比的减小,带状炭纤维截面碳晶体层片由褶皱平行取向结构向辐射状垂直取向结构转变。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所制得炭纤维的室温轴向电阻率显著减小,热导率相应增大,力学性能明显提高;随着收丝速率的增大,带状炭纤维室温轴向电阻率变化不大,但对其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当喷丝孔截面长宽比和纺丝速度分别为30:1和75 m/min时,2500℃石墨化纤维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2.53 GPa和234.77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相沥青基带状炭纤维 晶体取向 电阻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高导热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2
作者 徐小魁 潘江 +3 位作者 郝尚 张娟娟 吴春燕 刘千立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5,共6页
为夯实国产高导热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MPCF)在航天领域中的工程应用基础,重点研究了国产MPCF及其复合材料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国产MPCF的微观形貌,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光学显微镜和表界... 为夯实国产高导热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MPCF)在航天领域中的工程应用基础,重点研究了国产MPCF及其复合材料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国产MPCF的微观形貌,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光学显微镜和表界面测试仪测定了国产MPCF的表面化学元素、浸润性和表面能,考察了国产MPCF预浸料制备工艺性,评价了国产MPCF复合材料的常温力学性能、理化性能和热真空放气性能。结果显示:与进口MPCF相比,国产MPCF粗糙度更高,表面化学活性、浸润性和表面能更优;国产MPCF预浸料成型工艺性差,制得的国产MPCF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46.69 MPa)与进口MPCF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相当,其他如拉伸、压缩和弯曲等性能略低;国产MPCF复合材料热真空放气性能满足空间环境要求;国产MPCF各向同性复合材料平均面内热导率为152.1 W·m^(-1)·K^(-1),与进口材料相比,导热性能略低,但与传统6063铝合金扩热结构相比,更具轻量化和结构功能一体化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 高导热中间沥青纤维 复合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化设备通过调控纺丝温度提高中间相沥青炭纤维力学和导热性能
3
作者 叶高明 石奎 +7 位作者 吴晃 黄东 叶崇 欧阳婷 朱世鹏 樊桢 刘洪波 刘金水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344,共11页
基于工程化设备,在恒定挤出量条件下,通过调控纺丝温度制备了中间相沥青炭纤维(MPCFs),探究纺丝温度对MPCFs微观结构、力学和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纺丝温度由309升高至320℃,MPCFs的微观结构由石墨片层细小的褶皱劈裂辐射状结... 基于工程化设备,在恒定挤出量条件下,通过调控纺丝温度制备了中间相沥青炭纤维(MPCFs),探究纺丝温度对MPCFs微观结构、力学和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纺丝温度由309升高至320℃,MPCFs的微观结构由石墨片层细小的褶皱劈裂辐射状结构逐步向石墨片层粗大的劈裂辐射状结构转变,拉伸强度由2.16增大到3.23 GPa,热导率由704升高到1078 W·m^(−1)·K^(−1)。这主要是因为纺丝温度越高,沥青熔体黏度越小,喷丝口处挤出胀大效应越弱,沥青熔体在喷丝孔流道内形成的微晶取向得以保持,以此制备的炭纤维具有更大的晶体尺寸和更高的微晶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 纺丝温度 炭纤维 高热导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基中间相沥青形成机理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德志 闫昊辰 +1 位作者 查如俊 凌昊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3-584,共12页
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MALDI-TOF MS、偏光显微镜、XRD和四组分族组成等表征手段对3种石油基原料及其高温热缩聚中间相沥青(MP)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芳烃质量分数75%的芳烃抽出油(AEO)易形成中间相体积分数接近100%... 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MALDI-TOF MS、偏光显微镜、XRD和四组分族组成等表征手段对3种石油基原料及其高温热缩聚中间相沥青(MP)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芳烃质量分数75%的芳烃抽出油(AEO)易形成中间相体积分数接近100%、广域流线型织构的MP;脱固油浆(DSO)的胶质、沥青质含量低,芳核上烷基短链较多,形成的MP体积分数只有54%;重脱油(DHO)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达到571 Da,胶质质量分数为62.40%,也可制备体积分数接近100%的MP,但呈马赛克型中间相织构。通过分析MP的氢分布和平均分子结构参数以及反应的气体和液体组成分布,可以认为MP的制备过程为多环芳烃(PAH)的低聚和缩聚过程,PAH烷基侧链断裂生成自由基,随后自由基与PAH分子间低聚和缩聚形成MP,提出了PAH低聚反应生成MP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 石油 热缩聚 分子结构 广域流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导热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的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袁观明 李轩科 +5 位作者 董志军 周婧 崔正威 从野 张中伟 王俊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06-1809,共4页
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具有低电阻、高导热特性,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功能型导热、散热材料,但是国内对其微观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报道较少。对国外高导热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同时将实验室研发的不同截面形状中间... 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具有低电阻、高导热特性,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功能型导热、散热材料,但是国内对其微观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报道较少。对国外高导热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同时将实验室研发的不同截面形状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具有的高导热特性源于其内部三维有序堆积的类石墨层状结构和较为完整生长的石墨晶体。热处理温度越高,其类石墨晶体生长越完善,层片取向程度越高。与圆形截面辐射状结构中间相沥青炭纤维相比,带状截面炭纤维有效解决了劈裂问题,其石墨片层间距为0.337nm,层片堆积高度达到26.77nm,轴向热导率高于800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导热 中间沥青炭纤维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导热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的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叶崇 吴晃 +6 位作者 朱世鹏 樊桢 黄东 韩飞 刘金水 杨建校 刘洪波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80-986,共7页
本文研究了高导热(500~1127 W·m−1·K−1)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的微观结构特征,初步建立了微观结构特征与导热性能之间的影响关系。通过XRD、拉曼光谱、SEM和TEM对纤维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辐射状的纤维结构热导率... 本文研究了高导热(500~1127 W·m−1·K−1)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的微观结构特征,初步建立了微观结构特征与导热性能之间的影响关系。通过XRD、拉曼光谱、SEM和TEM对纤维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辐射状的纤维结构热导率较高,并伴随着劈裂状结构特征。La对热导率的影响比Lc更加显著,纤维截面上的R值可作为评估热导率的重要参照指标。在本研究所涉及的纤维中,石墨微晶尺寸越大,微晶缺陷越少,石墨微晶片层沿纤维轴向取向度越好,则炭纤维的热导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结构特征 中间沥青 炭纤维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处理对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结构与热导率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7
7
作者 樊桢 曹敏 +2 位作者 杨文彬 朱世鹏 冯志海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43,124,共7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曼光谱仪(Raman)及X射线衍射仪(XRD)考察了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结构及形貌变化,并采用3ω法对经不同温度处理后的纤维热导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基炭...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曼光谱仪(Raman)及X射线衍射仪(XRD)考察了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结构及形貌变化,并采用3ω法对经不同温度处理后的纤维热导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的石墨化度与热导率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经3000℃处理后纤维的热导率最高可达518W/m·K。此外,还探讨了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结构、热导率及热处理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中间相沥青炭纤维的石墨化过程存在3个阶段,在不同温度区间内分别对应石墨微晶的生长和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炭纤维 结构 热导率 高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中间相沥青基石墨纤维结构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家骏 董志军 +4 位作者 张旭 袁观明 丛野 崔正威 李轩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99-1707,共9页
通过中间相沥青熔融纺丝、预氧化、炭化及石墨化处理制得了带状中间相沥青基石墨纤维。研究了喷丝孔尺寸和纺丝速率对带状石墨纤维横截面碳层片取向和晶体结构的影响,对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带状石墨纤维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 通过中间相沥青熔融纺丝、预氧化、炭化及石墨化处理制得了带状中间相沥青基石墨纤维。研究了喷丝孔尺寸和纺丝速率对带状石墨纤维横截面碳层片取向和晶体结构的影响,对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带状石墨纤维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喷丝孔尺寸和纺丝速率对石墨纤维碳层片取向具有显著影响。采用低长宽比的喷丝孔在低纺丝速率下制备的石墨纤维其碳层片取向呈类辐射状,此石墨纤维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较好,在0.1C和1C倍率下其放电比容量分别为336和300 m Ah?g^(-1),但其循环稳定性较差,在0.1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9.1%;采用高长宽比的喷丝孔在低纺丝速率下制备的石墨纤维其碳层片呈波浪褶皱状且沿平行纤维主平面取向度高,此石墨纤维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相对较差,但其循环稳定性较好,在0.1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8.8%。随纺丝速率的增加,石墨纤维碳层片整体有序度降低,平行纤维主平面取向的碳层片含量减小,由此导致纤维负极材料的可逆比容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 带状石墨纤维 碳层片取向 负极材料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基高取向带状炭纤维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3
9
作者 袁观明 李轩科 +4 位作者 董志军 崔正威 丛野 张中伟 王俊山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25-1030,共6页
以萘系中间相沥青为原料,通过熔融纺丝、氧化稳定化、炭化和石墨化处理制得了表面光洁平整的高取向带状纤维,采用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对带状纤维的组成、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 以萘系中间相沥青为原料,通过熔融纺丝、氧化稳定化、炭化和石墨化处理制得了表面光洁平整的高取向带状纤维,采用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对带状纤维的组成、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带状沥青纤维氧化稳定化过程中生成的羧基、羰基、醚等含氧官能团在随后炭化处理过程中消失;带状沥青纤维截面的平均宽度和厚度约为1.6mm和18μm,经炭化和石墨化处理后收缩至1.2mm和9μm;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带状炭纤维(002)晶面的衍射峰逐渐变强,其晶体尺寸逐渐变大;与炭化处理纤维相比,石墨化纤维晶体结构更加完整,沿纤维主表面的取向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 带状炭纤维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四甲苯基中间相沥青纤维不熔化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怀河 刘朗 张碧江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3-18,共6页
由均四甲苯出发,通过甲醛/H+交联及进一步热处理合成了低软化点(260℃)、高H/C原子比(0.86)、富含甲基基团、分子结构呈完全渺位缩合构型的中间相沥青。研究了该中间相沥青纤维的不熔化行为,发现它呈现出与一般石油... 由均四甲苯出发,通过甲醛/H+交联及进一步热处理合成了低软化点(260℃)、高H/C原子比(0.86)、富含甲基基团、分子结构呈完全渺位缩合构型的中间相沥青。研究了该中间相沥青纤维的不熔化行为,发现它呈现出与一般石油系或煤焦油系中间相沥青的不同氧化行为,虽然具有较高的氧化反应性(在150℃开始与氧反应),但要实现纤维的完全不熔化却需较多量的氧与之交联。以0.2℃·min-1(170℃~260℃)的升温速率升到260℃,恒温180min得到的不熔化纤维的氧含量达17.6%,其炭纤维强度可达2100MPa。沥青呈现高氧化反应性的原因在于体系中含有较多量的甲基、亚甲基及孤立芳氢,它们引发了氧化反应的快速;中间相沥青的渺位缩合构型分子及小芳香核片的存在是不熔化过程需要多量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四甲苯 中间沥青 不熔化 炭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丝工艺对带形中间相沥青基石墨纤维取向结构及热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马兆昆 刘朗 刘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89-993,共5页
中间相沥青经熔融纺丝、不熔化、炭化石墨化制备了带状高导热石墨纤维.鉴于纺丝工艺对中间相分子的轴向和截面取向度的重要影响,研究了喷丝板结构和纺丝温度对中间相沥青基石墨纤维(MPGF)的取向结构和传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矩形截... 中间相沥青经熔融纺丝、不熔化、炭化石墨化制备了带状高导热石墨纤维.鉴于纺丝工艺对中间相分子的轴向和截面取向度的重要影响,研究了喷丝板结构和纺丝温度对中间相沥青基石墨纤维(MPGF)的取向结构和传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矩形截面喷丝的微孔,在最佳的纺丝温度下,截面长宽比越大,初生纤维内分子的取向度越高,MPGF的传导性越好.当长宽比和纺丝温度分别为9:1和305℃时,MPGF的取向度较高(97.8%),热导率达到894W/(m.K);长宽比继续增大时,更高的剪切作用致使纤维内应力较大,纺丝稳定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石墨纤维 取向结构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纺丝速度对中间相沥青炭纤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伏虎 迟伟东 +2 位作者 沈曾民 刘辉 于建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85-988,共4页
以AR中间相沥青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出中间相沥青纤维,再经预氧化和炭化处理得到中间相炭纤维。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及纤维拉力仪等手段,研究了熔融纺丝速度对中间相炭纤维直径、内部微观结构、纤维表面微观形貌及纤维... 以AR中间相沥青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出中间相沥青纤维,再经预氧化和炭化处理得到中间相炭纤维。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及纤维拉力仪等手段,研究了熔融纺丝速度对中间相炭纤维直径、内部微观结构、纤维表面微观形貌及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纺丝速度的增大,中间相沥青纤维平均直径减小,可纺性逐渐下降;当纺丝速度大于330m/min时,中间相炭纤维表面出现纵向纹理缺陷,纤维内部微观结构变得无序;在纺丝速度为330m/min时,炭纤维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1786MPa,此时纤维直径为1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 炭纤维 纺丝速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间相沥青为粘结剂的低密度高导热炭纤维网络体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欧阳婷 陈云博 +1 位作者 蒋朝 费又庆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30-1034,共5页
以中间相沥青为粘结剂,采用500℃低温炭化炭纤维,经低压模压成型、炭化和石墨化后得到低密度高导热炭纤维网络体。与以1300℃炭化炭纤维为原料和以酚醛为粘结剂制备的炭纤维网络体进行了比较。对粘结剂炭收率(热重分析)、样品微观形貌(... 以中间相沥青为粘结剂,采用500℃低温炭化炭纤维,经低压模压成型、炭化和石墨化后得到低密度高导热炭纤维网络体。与以1300℃炭化炭纤维为原料和以酚醛为粘结剂制备的炭纤维网络体进行了比较。对粘结剂炭收率(热重分析)、样品微观形貌(扫描电子显微分析)、石墨化度及微晶尺寸(X射线衍射分析)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高炭收率和高片层取向度的中间相沥青与500℃低温炭化处理炭纤维共同经历后续热处理时呈现出相近的热收缩率,因而具备良好的相互粘结性和石墨片层铆接效应,其制备的炭纤维网络体经石墨化后密度为0.317g·cm^–3,由此制备的相变复合材料的面内热导率为19.30W·m^–1·K^–1,较纯相变材料(石蜡)提升了80倍,明显高于以1300℃炭化炭纤维为原料,以中间相沥青和酚醛分别为粘结剂制备样品的面内热导率(17.03和14.47 W·m^–1·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 炭纤维 高导热 变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导热大直径中间相沥青炭纤维的研制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46
14
作者 芦时林 Brian Rand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5,共5页
中间相沥青炭纤维由于其石墨晶体结构沿纤维轴高度择优取向 ,具有极高的热导率。报道了高热导石墨材料开发研究的初步结果 :用萘系中间相沥青制备了大直径 ( 1 5μm~ 2 0 μm)炭纤维 ,并用测定炭丝电阻率的方法估算其热导系数。结果表... 中间相沥青炭纤维由于其石墨晶体结构沿纤维轴高度择优取向 ,具有极高的热导率。报道了高热导石墨材料开发研究的初步结果 :用萘系中间相沥青制备了大直径 ( 1 5μm~ 2 0 μm)炭纤维 ,并用测定炭丝电阻率的方法估算其热导系数。结果表明 ,尽管炭纤维的力学性能随丝径的增大而降低 ,但其热导率却随丝径增大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纤维 电阻率 热导性 中间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丝板结构对中间相沥青炭纤维径向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闫曦 刘均庆 +2 位作者 史景利 郭全贵 刘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9-151,154,共4页
采用不同长径比、孔径及新型结构的喷丝板制备中间相沥青炭纤维,研究了喷丝板结构对中间相沥青炭纤维径向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利用SEM和XRD对中间相沥青炭纤维的径向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大的长径比与小的孔径有利于提高中间相沥青在... 采用不同长径比、孔径及新型结构的喷丝板制备中间相沥青炭纤维,研究了喷丝板结构对中间相沥青炭纤维径向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利用SEM和XRD对中间相沥青炭纤维的径向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大的长径比与小的孔径有利于提高中间相沥青在喷丝板中流动时受到的取向作用,得到的炭纤维径向辐射结构明显,新型结构的喷丝板有效利用了挤出涨大效应,降低了取向作用,得到的中间相沥青炭纤维具有无序型径向结构。随着长径比的增加,炭纤维微晶层间距d002逐渐减小,微晶厚度Lc逐渐增加,当长径比L/D=2时,炭纤维径向结构为无劈裂的辐射型,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炭纤维 径向结构 喷丝板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纺丝温度提高中间相沥青碳纤维的力学和导热性能
16
作者 燕春晖(摘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2,共1页
湖南大学、湖南东映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新型碳材料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基于工程化设备通过调控纺丝温度提高中间相沥青碳纤维力学和导热性能”的论文。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调整纺丝温度,中... 湖南大学、湖南东映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新型碳材料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基于工程化设备通过调控纺丝温度提高中间相沥青碳纤维力学和导热性能”的论文。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调整纺丝温度,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MPCF)的机械性能和热导率可以在制备过程中得到显著提升。在纺丝温度为309℃的情况下,该碳纤维的导热系数和抗拉强度分别为704 W/(m·K)和2.16 GPa。当纺丝温度升至320.5℃时,该碳纤维的热导率和拉伸强度增加了约50%,分别达到1077 W/(m·K)和3.23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丝温度 中间沥青纤维 导热性能 碳材料 中间沥青纤维 导热系数 北京航天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的横向结构
17
作者 胡颖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88-188,共1页
本文用透射电镜观察和分析了中间相含量为100%的辐射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的横向结构,研究了纤维横截面上的微晶形态、取向、空间排列方式以及碳片层的堆叠情况。由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横向薄膜的形貌像和相应的高分辨条纹像(图1)可以看到... 本文用透射电镜观察和分析了中间相含量为100%的辐射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的横向结构,研究了纤维横截面上的微晶形态、取向、空间排列方式以及碳片层的堆叠情况。由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横向薄膜的形貌像和相应的高分辨条纹像(图1)可以看到,在横向薄膜中微晶一般呈比较平直的片状,且沿径向从芯部向表层不断延伸、分叉和交织。在纤维横向薄膜上存在着条纹排列情况不同的两种区域。在第一种区域(A区),条纹排列的有序程度较高;在第二种区域(B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中间 沥青 横向结构 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表面TaC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穆翠红 刘辉 +1 位作者 迟伟东 沈曾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21-1524,1546,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在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的表面制备了碳化钽(TaC)涂层。运用FTIR对钽溶胶、凝胶的特征基团进行了分析,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TaC涂层纤维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并利用热失重研究了涂层对碳纤维抗氧化性能...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在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的表面制备了碳化钽(TaC)涂层。运用FTIR对钽溶胶、凝胶的特征基团进行了分析,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TaC涂层纤维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并利用热失重研究了涂层对碳纤维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二次涂层,1600℃热处理后,碳纤维表面的TaC涂层均匀致密,无明显孔洞,呈连续的层状结构,涂层厚度约为150nm,且涂层中存在大面积的白色TaC颗粒。研究结果还表明,二次涂层后碳纤维起始氧化温度比无涂层碳纤维提高了250℃,且纤维在800℃以下几乎没有明显的失重,氧化终止温度也提高到870℃,该涂层提高了碳纤维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纤维 溶胶-凝胶 TAC涂层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基中间相沥青制备碳纤维 被引量:7
19
作者 伍孝 林源 +3 位作者 余洋 永学键 史景利 刘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91,120,共4页
采用3种不同反应程度的萘基中间相沥青制备碳纤维,通过元素分析、族组成、热重、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对其性能、结构进行剖析。同时对沥青聚合反应程度、可纺性、碳纤维(1000℃)性能与结构三者内在联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各向异性... 采用3种不同反应程度的萘基中间相沥青制备碳纤维,通过元素分析、族组成、热重、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对其性能、结构进行剖析。同时对沥青聚合反应程度、可纺性、碳纤维(1000℃)性能与结构三者内在联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各向异性含量80%~100%的萘基中间相沥青存在一热稳定温度区间,随着聚合反应的加深,此区间变化不大,但萘基中间相沥青纺丝温度提高,尤其当中间相含量达到100%后,如果纺丝温度超过热稳定温度区间,纺丝性能会下降,所得碳纤维性能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中间沥青 反应程度 纺丝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石墨纤维表面化学镀铜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东健 杨建校 +2 位作者 马国芝 周娩红 刘洪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29-132,149,共5页
采用化学镀法对中间相沥青基石墨纤维(MPGFs)进行镀铜,探究了镀液温度和pH值对镀铜工艺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了镀铜石墨纤维的表面形貌及成分,测试了其电阻率和镀铜层与石墨纤维的结合力... 采用化学镀法对中间相沥青基石墨纤维(MPGFs)进行镀铜,探究了镀液温度和pH值对镀铜工艺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了镀铜石墨纤维的表面形貌及成分,测试了其电阻率和镀铜层与石墨纤维的结合力。结果表明:当镀液温度为60℃、pH值为13.0时,MPGFs被均匀地镀上了一层致密的铜层,且两相之间结合良好。该镀铜石墨纤维的电阻率降低至7.52μ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沥青石墨纤维 化学镀 导电性能 结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