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手术治疗后视功能的恢复
被引量:
2
1
作者
戴淑真
张黎
+2 位作者
王海山
张荻
王丽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32-1035,共4页
背景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方式已日渐成熟,但其术后视功能的恢复仍然值得关注。目的探讨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患者的头位扭转角大小和斜视度数的不同将60例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
背景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方式已日渐成熟,但其术后视功能的恢复仍然值得关注。目的探讨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患者的头位扭转角大小和斜视度数的不同将60例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分为4组,Ⅰ组:头位扭转角〈15°,水平斜视度≤15°,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Ⅱ组:头位扭转角〈15°,水平斜视度〉15°,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联合斜视矫正术;Ⅲ组:头位扭转角≥15°,水平斜视度≤15°,行中间带移位术(部分同时施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Ⅳ组:患者头位扭转角≥15°,水平斜视度〉15°,行中间带移位联合斜视矫正术(部分同时施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患者手术前后单眼及双眼远近最佳矫正视力、头位扭转角、斜视度、眼球运动及立体视觉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各组患者第一眼位单眼及双眼远视力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眼:t=6.00、8.94、11.76、16.41,P=0.00;双眼:t=4.81,P=0.0l;t=6.27、4.25、4.18,P:0.00)。术后Ⅰ组和Ⅱ组患者单眼及双眼近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眼:t=1.63,P=0.18;t=1.17,P=0.26;双眼:t=2.45,P=0.07;t=2.09,P=0.06),而Ⅲ组和Ⅳ组患者术后单眼及双眼近视力均明显提高(单眼:t=2.91,P=0.01;t=5.32,P=0.00;双眼:t=3.36、4.30,P=0.00)。Ⅲ组和Ⅳ组中,术前有代偿头位的41例中,术后39例代偿头位消失,2例明显改善,头位扭转角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0、16.91,P=0.00)。术前26例合并斜视的患者中术后24例患者眼位正位,2例患者斜视欠矫,Ⅱ组、Ⅳ组斜视度明显降低,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5、36.79,P=0.00)。所有患者术后眼球运动无受限。术前12岁以下的患儿共23例,立体视觉平均为256.52″±66.23″,术后1年其立体视觉平均为120.87″±45.31″,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6,P=0.00)。结论中间带移位术、本体感受器切除术及斜视矫正术可以改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的视功能、矫正头位及斜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震颤/先天性
特发性
斜视
中间带移位
本体感受器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手术治疗后视功能的恢复
被引量:
2
1
作者
戴淑真
张黎
王海山
张荻
王丽娅
机构
河南省眼科研究所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32-1035,共4页
文摘
背景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方式已日渐成熟,但其术后视功能的恢复仍然值得关注。目的探讨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患者的头位扭转角大小和斜视度数的不同将60例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分为4组,Ⅰ组:头位扭转角〈15°,水平斜视度≤15°,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Ⅱ组:头位扭转角〈15°,水平斜视度〉15°,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联合斜视矫正术;Ⅲ组:头位扭转角≥15°,水平斜视度≤15°,行中间带移位术(部分同时施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Ⅳ组:患者头位扭转角≥15°,水平斜视度〉15°,行中间带移位联合斜视矫正术(部分同时施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患者手术前后单眼及双眼远近最佳矫正视力、头位扭转角、斜视度、眼球运动及立体视觉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各组患者第一眼位单眼及双眼远视力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眼:t=6.00、8.94、11.76、16.41,P=0.00;双眼:t=4.81,P=0.0l;t=6.27、4.25、4.18,P:0.00)。术后Ⅰ组和Ⅱ组患者单眼及双眼近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眼:t=1.63,P=0.18;t=1.17,P=0.26;双眼:t=2.45,P=0.07;t=2.09,P=0.06),而Ⅲ组和Ⅳ组患者术后单眼及双眼近视力均明显提高(单眼:t=2.91,P=0.01;t=5.32,P=0.00;双眼:t=3.36、4.30,P=0.00)。Ⅲ组和Ⅳ组中,术前有代偿头位的41例中,术后39例代偿头位消失,2例明显改善,头位扭转角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0、16.91,P=0.00)。术前26例合并斜视的患者中术后24例患者眼位正位,2例患者斜视欠矫,Ⅱ组、Ⅳ组斜视度明显降低,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5、36.79,P=0.00)。所有患者术后眼球运动无受限。术前12岁以下的患儿共23例,立体视觉平均为256.52″±66.23″,术后1年其立体视觉平均为120.87″±45.31″,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6,P=0.00)。结论中间带移位术、本体感受器切除术及斜视矫正术可以改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的视功能、矫正头位及斜视。
关键词
眼球震颤/先天性
特发性
斜视
中间带移位
本体感受器切除
Keywords
Eyeball nystagmus/congenital, Idiopathic
Strabismus
Park 's surgery
Extraocular proprioceplionresection
分类号
R777.46 [医药卫生—眼科]
R779.6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手术治疗后视功能的恢复
戴淑真
张黎
王海山
张荻
王丽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