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油酸葵花籽油酶促酯交换制备中长链甘油三酯的工艺研究
1
作者 吴凡 杨博 郭嘉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79,107,共5页
旨在为开发健康油脂提供参考,利用脂肪酶Lipozyme RM IM催化高油酸葵花籽油与椰子油合成中长链甘油三酯(MLCT)。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MLCT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原料油与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产品脂肪酸组成进行对比。结果表... 旨在为开发健康油脂提供参考,利用脂肪酶Lipozyme RM IM催化高油酸葵花籽油与椰子油合成中长链甘油三酯(MLCT)。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MLCT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原料油与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产品脂肪酸组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最佳的MLCT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1℃、反应时间6.2 h、酶用量9.3%、底物配比6∶4(椰子油与高油酸葵花籽油物质的量比),在此条件下产品中MLCT含量为75.98%;产品中主要脂肪酸为油酸(42.711%)和月桂酸(26.226%)。综上,制备的产品中富含MLCT,有较大的市场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高油酸葵花籽油 椰子油 交换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链甘油三酯调控大鼠脂代谢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2
作者 亚宛鑫 李欣萍 +6 位作者 张婧婕 方胜凯 丁一鸣 蒋雅萍 郁永辉 李洪岩 王静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60,共11页
中链甘油三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MCT)是天然存在于棕榈油、母乳中的膳食脂肪,作为新型功能配料可用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生产,但MCT发挥脂代谢调控作用的靶点尚不清晰。借助大鼠模型验证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探究了MCT调控脂... 中链甘油三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MCT)是天然存在于棕榈油、母乳中的膳食脂肪,作为新型功能配料可用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生产,但MCT发挥脂代谢调控作用的靶点尚不清晰。借助大鼠模型验证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探究了MCT调控脂代谢的潜在作用和靶点。动物模型研究证实:MCT营养干预大鼠未出现肝肾毒性,表明MCT具有良好的食用安全性;MCT营养干预降低了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抑制了睾周脂肪堆积等。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MCT代谢产物辛酸、癸酸的潜在作用靶点与脂代谢相关基因存在27个交集靶点,且潜在参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脂代谢相关通路及脂肪酸结合与转运调控。免疫印迹分析结果也表明,MCT可剂量依赖地下调小肠中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表达。研究结果表明,MCT营养干预可下调FABP4等蛋白表达继而影响脂肪酸吸收转运,并降低血脂水平、缓解脂肪堆积等,进而调节机体脂代谢。研究旨在明确MCT调控脂代谢的作用及其潜在靶点,为MCT应用于脂代谢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作用靶点 网络药理学 脂代谢 脂肪酸转运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长链甘油三酯食用油对单纯性肥胖人群体脂的影响
3
作者 何定留 凡亚云 +3 位作者 韦丽琴 吴小云 陈志敏 高红兰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87,共4页
旨在为中长链甘油三酯(MLCT)食用油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将106名单纯性肥胖人群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MLCT食用油和长链甘油三酯(LCT)食用油(葵花籽油)替换家中日常食用油,每人每日30 g,连续食用60 d,观察两组人群给药前后各肥胖相... 旨在为中长链甘油三酯(MLCT)食用油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将106名单纯性肥胖人群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MLCT食用油和长链甘油三酯(LCT)食用油(葵花籽油)替换家中日常食用油,每人每日30 g,连续食用60 d,观察两组人群给药前后各肥胖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组人群在基线时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体脂、皮下脂肪厚度、基础代谢、内脏脂肪面积、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60 d后,MLCT组人群的体质量、BMI、腰围、臀围、体脂、皮下脂肪厚度、内脏脂肪面积较给药前显著下降(p<0.05);LCT组人群的体脂、部分部位皮下脂肪厚度、舒张压及LDL-C较给药前显著降低(p<0.05);与LCT组比较,MLCT组人群的腰围、臀围、体脂、部分部位皮下脂肪厚度、LDL-C给药前后的差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MLCT食用油可以显著降低单纯性肥胖人群的体脂、腰围、臀围、皮下脂肪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甘油 单纯性肥胖 体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合成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工艺研究
4
作者 王灿 赵慧敏 +3 位作者 张江旭 李晓龙 程倩 王翔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1,共5页
采用脂肪酶催化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CT)和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LCT)发生酯交换反应,合成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LCT)。研究酶制剂种类、反应时间、MCT占比、反应温度、加酶量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并对比间歇式和连续式2种工艺的优缺点。... 采用脂肪酶催化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CT)和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LCT)发生酯交换反应,合成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LCT)。研究酶制剂种类、反应时间、MCT占比、反应温度、加酶量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并对比间歇式和连续式2种工艺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固定化脂肪酶TL IM催化效率高,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70 min、MCT占比14%(以混合油质量为基准,下同)、反应温度45℃、加酶添加量8%,合成的MLCT含量可达46.09%,MCT含量为2.04%,LCT含量为51.86%。连续工艺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制备的产品指标优于间歇工艺,适合用于大批量生产。2种工艺制备的样品中MLCT含量与市售样品接近,其甘油三酯组成满足相关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甘油 酶催化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链甘油三酯对母猪分娩过程的影响及对弱仔的救助研究
5
作者 龙小金 于谦 方国臻 《甘肃畜牧兽医》 2025年第1期54-57,共4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在母猪日粮中添加中链甘油三酯(Medium-chain triglycerides,MCT)对其产程、产后恢复的影响,以及对灌服MCT的弱小仔猪存活率和体况的潜在改善作用。选择遗传结构一致、体况和胎龄相近的待产母猪108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9... 本试验旨在探究在母猪日粮中添加中链甘油三酯(Medium-chain triglycerides,MCT)对其产程、产后恢复的影响,以及对灌服MCT的弱小仔猪存活率和体况的潜在改善作用。选择遗传结构一致、体况和胎龄相近的待产母猪108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平均胎龄为4.18胎,单栏饲养。试验组在母猪产前5 d、产仔当天和产后2~3 d每天每头分别饲喂MCT 20 g、40 g、20 g,共饲喂8 d,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记录母猪的产程、产仔和采食情况,观察母猪产后恢复情况。挑选出同期出生的32头体重不超过1 kg的弱小仔猪,并做好标记,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试验组弱小仔猪每天每头灌服MCT 3~4 g,连续灌服7 d,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其他饲养管理照常进行,记录弱仔存活率及活力好的占比。结果表明:待产母猪饲粮中添加MCT对母猪产程无明显的缩短效果,但能显著提高产活仔率,减少产死胎数;对产仔间隔、仔猪均重无显著影响;对母猪产后食欲恢复有显著效果,但对产后流脓改善无明显效果。给初生弱小仔猪灌服MCT不能显著提高仔猪存活率,但仔猪活力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mct) 母猪 产程 弱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蔺茹月 范建强 +9 位作者 王丽君 张小曦 沈红健 邢鹏飞 张磊 李子付 张永巍 杨鹏飞 刘建民 赵瑞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441,共7页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行急诊血管内取栓治疗的前循环AIS-LVO患者的资料。根据术后90 d改...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行急诊血管内取栓治疗的前循环AIS-LVO患者的资料。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为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为3~6分),比较两组患者的TyG。再根据TyG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TyG组(TyG<8.57)和高TyG组(TyG≥8.5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特征。通过ROC曲线评价TyG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35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72例,预后不良组63例,预后不良组的TyG高于预后良好组(8.82±0.63 vs 8.43±0.60,P<0.001)。低TyG组67例、高TyG组68例;与低TyG组相比,高TyG组有高脂血症病史的患者比例(P=0.003)、入院时收缩压(P=0.018)、空腹血糖水平(P<0.001)、甘油三酯水平(P<0.001)均更高,核心梗死体积更大(P=0.02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低(P=0.013),术后90 d mRS评分也更高[3(1,5)分vs 1(0,5)分,P=0.049]。TyG对前循环AIS-LVO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值为0.662,95%CI 0.571~0.753)。结论TyG在预后不良的前循环AIS-LVO患者中升高,可能是前循环AIS-LVO患者的潜在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 甘油-葡萄糖指数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关系的剂量-反应Meta分析
7
作者 尤丽 迟昕萍 +3 位作者 周雅琳 赵春善 梅春丽 林博文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1-618,共8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定量评估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脑卒中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TyG指数与脑卒中...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定量评估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脑卒中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TyG指数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4年11月7日。由两位研究员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应用Stata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前瞻性队列研究,449210例研究对象,其中包括28506例脑卒中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呈正相关(HR=1.60,95%CI:1.45~1.76,P<0.05)。剂量-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呈线性正相关,TyG指数每升高1个单位,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20.2%。本研究所纳入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Egger's检验P值为0.962,Begg's检验P值为0.967)。结论:TyG指数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较高的TyG指数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 甘油-葡萄糖指数 META分析 剂量-反应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链甘油三酯中甘油二酯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8
作者 王国财 唐顺之 +3 位作者 袁诚 李继荣 牟肖男 许文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84,105,共5页
旨在阐明中链甘油三酯产品中的主要副产物甘油二酯类杂质的化学成分,以中链甘油三酯为原料,通过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其中的甘油二酯,并通过核磁谱、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对甘油二酯的结构进行鉴定。结... 旨在阐明中链甘油三酯产品中的主要副产物甘油二酯类杂质的化学成分,以中链甘油三酯为原料,通过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其中的甘油二酯,并通过核磁谱、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对甘油二酯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中链甘油三酯中分离出6种甘油二酯(DG-1~DG-6),结构依次被鉴定为1,3-二辛酸甘油二酯、1,2-二辛酸甘油二酯、1,3-辛酸癸酸甘油二酯、1,2-辛酸癸酸甘油二酯、1,3-二癸酸甘油二酯、1,2-二癸酸甘油二酯。了解中链甘油三酯中甘油二酯的结构有助于中链甘油三酯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甘油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链甘油三酯在畜禽生产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蒋德建 宗文丽 《饲料博览》 CAS 2024年第3期5-12,共8页
中链甘油三酯(MCT)具有易吸收、供能速度快,同时还具有维持肠道健康、抑菌杀菌、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调节机体营养代谢和改善肉品质等的特性功能。MCT来源广泛,既能人工合成,又能从天然动植物油中获得,安全环保、无污... 中链甘油三酯(MCT)具有易吸收、供能速度快,同时还具有维持肠道健康、抑菌杀菌、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调节机体营养代谢和改善肉品质等的特性功能。MCT来源广泛,既能人工合成,又能从天然动植物油中获得,安全环保、无污染、无残留,已经在医药、食品、化工、养殖和饲料领域广泛应用。随着人们逐渐意识到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动物免疫力降低、“超级细菌”的出现和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危害后,替抗的研究一直是热点。生产实践中,MCT以其特有的优势,在猪、肉鸡、鸭、奶牛和兔子等动物上的应用又逐渐被重视起来,特别是对于幼龄动物提高生长性能、成活率,降低腹泻以及改善畜禽肉质等方面。文章就M-CT的理化性质、营养、生理功能以及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和效果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畜禽生产 理化特性 生理作用 营养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CT)专利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邱红 汪建斌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3,共6页
近些年来,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油脂,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CT)的理化、保健特性愈发受到关注。目前国内食用油脂几大厂家不约而同地将MCT作为研发重点和热点。详细介绍了MCT的总体研究进展、专利技术发展态势、重点申请人和重点专利技术... 近些年来,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油脂,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CT)的理化、保健特性愈发受到关注。目前国内食用油脂几大厂家不约而同地将MCT作为研发重点和热点。详细介绍了MCT的总体研究进展、专利技术发展态势、重点申请人和重点专利技术,以期为国内食用油脂行业与油脂企业提供一份详实的MCT专利技术发展态势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脂肪酸甘油 专利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催化紫苏油和MCT合成中长链甘油三酯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昭先 王满意 +3 位作者 孙承国 王风艳 王翔宇 江连洲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0-366,359,共8页
通过Lipozyme RM IM催化紫苏油与中链甘油三酯(MCT)进行酯交换合成富含α-亚麻酸的中长链甘油三酯(MLCT),研究了酶添加量、底物中MCT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MLCT得率的影响。40%MCT和60%紫苏油在6%的Lipozyme RM IM催化作用下,于60... 通过Lipozyme RM IM催化紫苏油与中链甘油三酯(MCT)进行酯交换合成富含α-亚麻酸的中长链甘油三酯(MLCT),研究了酶添加量、底物中MCT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MLCT得率的影响。40%MCT和60%紫苏油在6%的Lipozyme RM IM催化作用下,于60℃进行4 h的酯交换反应,结果表明,在反应平衡后,MLCT得率超过70%。采用两步法除臭工艺纯化酯交换产物,产品中的甘油三酯纯度达到97%,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反式脂肪酸质量分数可以控制在1%以内。此外,在纯化产物中存在超过40%的α-亚麻酸,超过85%的长链脂肪酸在甘油三酯中的sn-2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Α-亚麻酸 酶促交换 两步法除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术后短期中链甘油三酯饮食临床效果的前瞻性随机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杜娜 饶志勇 +5 位作者 车国卫 黄雪梅 戢艳丽 王明铭 杨梅 刘伦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21-826,共6页
背景与目的中链甘油三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MCT)饮食有助于外科手术患者快速康复,本研究将短期MCT食谱应用于肺癌患者术后早期饮食,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应用MCT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胸外科单个医疗... 背景与目的中链甘油三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MCT)饮食有助于外科手术患者快速康复,本研究将短期MCT食谱应用于肺癌患者术后早期饮食,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应用MCT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胸外科单个医疗组肺癌切除术患者纳入研究患者117例,随机分为MCT组(62例)和常规饮食组(routine diet group,RDG)(55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白蛋白、肛门排气时间、胸腔闭式引流量及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结果 MCT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7.87±14.38)h]短于RDG组[(45.18±8.62)h](P<0.001);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在MCT组[(75.40±48.41)h]少于RDG组[(110.64±94.19)h](P=0.025);术后胸腔引流量在MCT[395m L]组少于RDG组[590m L](P=0.027)。术后住院日在MCT组[(5.26±2.96)d)]短于RDG组[(6.73±3.99)d](P=0.030)。血浆白蛋白术后MCT组[(37.26±2.70)g/L]高于RDG组[(35.92±3.12)g/L](P=0.023)。结论肺癌患者术后短期应用MCT饮食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快速恢复,且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甘油 胃肠功能 快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型中链甘油三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肠道吸收能力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昊 李悦 +3 位作者 杨丽 王建军 王恬 赵鑫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7-1084,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型中链甘油三酯(medium—chaintriglycerides,MCT)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肠道吸收能力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90头22日龄的断奶仔猪(杜×长×大),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型中链甘油三酯(medium—chaintriglycerides,MCT)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肠道吸收能力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90头22日龄的断奶仔猪(杜×长×大),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含2.9%豆油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以1.4%液体MCT、1.4%固体MCT替代同一水平的豆油,试验期28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14d,固体MCT使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了13.15%(P〈0.05),显著提高了试验第14天断奶仔猪血液中D一木糖的含量(P〈0.05);2种剂型MCT均显著提高了试验第14天断奶仔猪血液中总蛋白的含量(P〈0.05);固体MCT显著降低了试验第14天断奶仔猪血液中尿素氮的含量(P〈0.05)。试验15—28d及试验全期(1~28d)的各项指标,3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MCT替代部分豆油可促进断奶后2周内仔猪肠道吸收能力的恢复,改善蛋白质代谢,进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消化功能 血液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合成中碳链甘油三酯工艺(英文) 被引量:9
14
作者 凌慧 郑成 +2 位作者 毛桃嫣 魏渊 刘颖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231-244,共14页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微波环境下合成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的合成过程条件。首先,通过单因素灵敏度分析法对催化剂的选择、酸/醇摩尔比、反应温度、微波功率、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6个因素进行实验考...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微波环境下合成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的合成过程条件。首先,通过单因素灵敏度分析法对催化剂的选择、酸/醇摩尔比、反应温度、微波功率、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6个因素进行实验考察,确定了酸/醇摩尔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3个关键因素的优化值及取值范围。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原则对3个关键因素进行实验设计。以产品羟值为响应值,基于响应实验结果,利用响应面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方程回归,得到3个关键因素与响应值的二次关联模型。通过方差分析和平行实验,证明该模型准确可用。确定了中碳链甘油三酯(MCTs)最佳合成条件为:酸/醇摩尔比为3.33∶1,反应温度为190℃,催化剂用量为甘油质量的4.30%,微波功率为500 W,反应时间为3h,得到产品羟值为1.12mg KOH·g^(-1),酯化率高达99.7%,与理论预测值基本相符。与传统加热方式对比,微波辅助合成MCT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测定了精制提纯后MCT产品的各项物化性能指标,均已达到企业标准。通过红外光谱表征和GC/MS进一步表征产物结构和混合物油脂的组成,甘油三酯得率达到9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微波 响应面法 红外光谱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链甘油三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小杰 何国庆 +1 位作者 陶飞 吕建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69-472,共4页
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配料,中链甘油三酯具有广泛的工业用途。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中链甘油三酯的研究进展,包括中链甘油三酯的理化性质、代谢特征和生理功能。最后还简要介绍了中链甘油三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甘油 代谢 生理功能 食品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中链甘油三酯微胶囊的制备 被引量:6
16
作者 邓波 史苏华 +2 位作者 熊华 白春清 赵丽萍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33,共4页
为优化以麦芽糊精为壁材制备中链甘油三酯微胶囊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芯材与壁材质量比、乳化剂用量、乳状液固形物质量分数为自变量,微胶囊化效率为响应值,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 为优化以麦芽糊精为壁材制备中链甘油三酯微胶囊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芯材与壁材质量比、乳化剂用量、乳状液固形物质量分数为自变量,微胶囊化效率为响应值,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依据回归分析确定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中链甘油三酯微胶囊最佳制备条件为:芯材与壁材质量比3.56:6.44,乳化剂用量3.59%,乳状液固形物质量分数27.6%。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预测值为96.58%,验证值为96.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响应面分析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合成中长碳链甘油三酯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文迪 缪智诚 +2 位作者 王小三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1-56,共6页
以椰子油和富含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和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的油脂为原料,NS40086脂肪酶为催化剂,酶法合成中长碳链甘油三酯(MLCT)。确定反应体系并探究底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加酶量和反应时间对产物中M... 以椰子油和富含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和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的油脂为原料,NS40086脂肪酶为催化剂,酶法合成中长碳链甘油三酯(MLCT)。确定反应体系并探究底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加酶量和反应时间对产物中MLCT含量的影响,并采用分子蒸馏纯化产物。结果表明:在底物摩尔比0. 8∶1、反应温度65℃、加酶量8%、反应时间6 h、无溶剂体系条件下,产物中MLCT的含量为70. 44%;分子蒸馏后产物中甘油三酯含量达97. 22%;通过UPLC-Q-TOF-MS分析甘油三酯组成,结果表明酯交换反应生成了与人乳脂结构相似的MLCT,具有代表性的有OPLa、LPLa、OLaO、LLaO、OPCa、OMLa、LLLa、OLaLa、LLaLa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碳甘油 NS40086脂肪酶 交换 分子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兴艳 刘爽 尚永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66-370,共5页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作为一种高效消化吸收的结构脂质和控制脂肪吸收的低能油脂,不仅能够控制肥胖和降低血清胆固醇,还能够抑制或限制组织中的胆固醇沉积物。与普通植物油脂相比,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独特的理化性质和代谢途径使其具...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作为一种高效消化吸收的结构脂质和控制脂肪吸收的低能油脂,不仅能够控制肥胖和降低血清胆固醇,还能够抑制或限制组织中的胆固醇沉积物。与普通植物油脂相比,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独特的理化性质和代谢途径使其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生理功能。本文对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理化性质、制备、代谢特征和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简要的概述,以期为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在食品、医药和日用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甘油 制备 代谢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ELSD和GC-FID测定中长链甘油三酯含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蔓蔓 滕英来 +2 位作者 汪勇 张宁 李爱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8-82,共5页
采用间接法定量,建立了HPLC-ELSD外标法和GC-FID内标法测定中长链甘油三酯含量的方法,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各自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HPLC-ELSD外标法测定辛癸酸甘油酯和大豆油的平均加标回收率... 采用间接法定量,建立了HPLC-ELSD外标法和GC-FID内标法测定中长链甘油三酯含量的方法,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各自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HPLC-ELSD外标法测定辛癸酸甘油酯和大豆油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1.0%和99.5%,RSD分别为1.58%和1.62%,得到酯交换产物中中长链甘油三酯含量为72.8%±0.80%;GC-FID内标法测定辛癸酸甘油酯和大豆油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4%和99.6%,RSD分别为1.24%和2.03%,得到酯交换产物中中长链甘油三酯含量为72.5%±0.84%。说明两种分析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复性。HPLC-ELSD外标法的分析时间为43 min,GC-FID内标法分析时间仅需12.7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ELSD GC-FID 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检测油脂中低热量短长链甘油三酯 被引量:5
20
作者 操丽丽 操新民 +2 位作者 庞敏 潘丽军 姜绍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5-89,共5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质谱库检索和特征离子,对短长链甘油三酯进行组分鉴定。建立以DB-17 ht熔融石英毛细管柱作为分析柱,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析油脂样品中短长链甘油三酯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0.5~...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质谱库检索和特征离子,对短长链甘油三酯进行组分鉴定。建立以DB-17 ht熔融石英毛细管柱作为分析柱,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析油脂样品中短长链甘油三酯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0.5~20.0 mg/m L范围内,含量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0.05%和2.0%,方法的重复性好。转酯化和普通大豆油加标回收实验表明,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2%和97.59%。该方法可对短长链甘油三酯各组分进行分离,精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油脂中短长链甘油三酯的含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短长甘油 质谱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