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部六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基于中部六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邵昶 黎苑楚 李健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0-33,共4页
根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部署及关于中部地区"三个基地和一个枢纽"的定位要求,结合中部六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对中部六省的科技发展战略进行了比较研究。中部六省根据各自的特点,对"十一五"期... 根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部署及关于中部地区"三个基地和一个枢纽"的定位要求,结合中部六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对中部六省的科技发展战略进行了比较研究。中部六省根据各自的特点,对"十一五"期间的科技任务进行了科学的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技发展 中部六省科技发展战略 “十一五”科技规划 中部崛起战略 创新型国家建设 创新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中部六省高职教育质量年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杰 李小球 刘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0-67,共8页
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高职教育系统中各要素的有机整合,以人为本、生态调适、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为其内涵要义,结构层面系统性、目标层面双向保障性、行动层面协同性为其基本特征。根据“承载力—支持力—吸引力—延续力—... 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高职教育系统中各要素的有机整合,以人为本、生态调适、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为其内涵要义,结构层面系统性、目标层面双向保障性、行动层面协同性为其基本特征。根据“承载力—支持力—吸引力—延续力—发展力”(CSAED)模型,可从高职教育环境质量有效改善、规模增长适度增强、资源结构不断优化、产出价值充分发挥、投入活力显著提升五个方面构建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部六省高职教育质量年报数据,对各地区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各地区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基础理论支持与实践应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生态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心当好六堡茶产业发展“服务员”——记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马超龙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浩 莫丽娜 《农村新技术》 2025年第2期59-60,共2页
茶叶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广西梧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实现茶叶增效、茶农增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广西梧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推进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依托科技支撑,在茶园... 茶叶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广西梧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实现茶叶增效、茶农增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广西梧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推进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依托科技支撑,在茶园种植管理模式上创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经济 堡茶产业 广西梧州市 科技特派员 管理模式 创新突破 绿色发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部六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陈运平 陈林心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5,共8页
高校在国家(区域)创新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建立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同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2004年我国中部六省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了动态比较分析,... 高校在国家(区域)创新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建立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同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2004年我国中部六省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了动态比较分析,为中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高校科技创新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 科技创新能力 主成分分析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中部六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周伟 叶常林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5-87,共3页
文章依据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路设计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因子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从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四个方面,选择12个指标作为原始变量,对中部六省的科技资源配置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并研究各省配置效率的差异及存... 文章依据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路设计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因子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从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四个方面,选择12个指标作为原始变量,对中部六省的科技资源配置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并研究各省配置效率的差异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科技资源 配置效率 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投影模型的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测度——以中部六省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牛冲槐 黄娟 李秋霞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0-154,共5页
构建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指标体系及其灰色关联投影模型,以中部六省数据为样本,对其进行了测度,进而借用SPSS对其八大效应特征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的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南... 构建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指标体系及其灰色关联投影模型,以中部六省数据为样本,对其进行了测度,进而借用SPSS对其八大效应特征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的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山西省和江西省;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及其八大效应的相关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创新效应、信息共享效应、集体学习效应、规模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区域效应、时间效应和激励效应,并且集体学习效应与规模效应显著相关,激励效应、区域效应与时间效应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型人才 人才聚集效应 灰色关联投影模型 相关性分析 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六省地级市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空间面板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吴拥政 颜日初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09年第3期63-71,共9页
面板数据模型从基本形式拓展到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体现了时空特征整合的经济计量建模发展方向。从数据生成过程的时空依赖特征来看,结合传统的统计模型、空间统计模型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能够挖掘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揭示经济金融活动的... 面板数据模型从基本形式拓展到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体现了时空特征整合的经济计量建模发展方向。从数据生成过程的时空依赖特征来看,结合传统的统计模型、空间统计模型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能够挖掘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揭示经济金融活动的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集群性。基于地级市区数据的空间统计与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关系是统计显著的,并为深入进行整合时空特征的区域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与计量建模分析提供了有利的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空间统计 空间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魏博通 王圣云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2-55,共4页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2010年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的经济发展质量居于第一位,山西次之,湖南第三,安徽、江西、河南分列第四、五、六位。进一步分析表明,各省在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教育、技术...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2010年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的经济发展质量居于第一位,山西次之,湖南第三,安徽、江西、河南分列第四、五、六位。进一步分析表明,各省在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教育、技术创新、环境保护等五个维度上的表现是不均衡的,有些方面的发展相对领先,有些方面的发展则相对滞后。加大教育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是提高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质量 层次分析法 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六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测度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贺翀 肖功为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22,共7页
文章在考察中部六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构建了"三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基于中部六省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测度出中部六省12年来的"三化"发展水平及"三化"协调发展... 文章在考察中部六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构建了"三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基于中部六省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测度出中部六省12年来的"三化"发展水平及"三化"协调发展度进程。研究表明,我国中部六省12年来"三化"发展水平进程虽然都是稳步向前的,但"三化"协调发展程度却呈现逐年递减趋势,且"三化"协调发展的程度仍较低,都处于初级协调发展类型。进一步提高"三化"协调发展度的主要途径有:通过新型工业化来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机制创新、实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 “三化” 协调发展 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六省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必学 刘晓欢 +14 位作者 彭振宇 向丽 戴勇 王章华 颜楚华 刘宪亮 焦爱萍 申长平 周巧红 魏寒柏 张海峰 徐建平 刘伟庆 陶济东 孔康伟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33-37,共5页
中部六省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30年的发展,实现了规模的迅速扩大,成为中部地区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但也面临着制度环境不完善,政府投入长期不足,办学条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整体实力不强等问题。为实现中部六省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 中部六省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30年的发展,实现了规模的迅速扩大,成为中部地区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但也面临着制度环境不完善,政府投入长期不足,办学条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整体实力不强等问题。为实现中部六省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中部崛起,政府需要建立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制度平台,加强对高职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多种形式的职教联盟和职教园区,实施有效的教育行政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中部 发展现状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际产业转移背景下中部六省发展环境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启春 朱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52,共10页
沿海产业向内地的大规模集中式迁移和"十二五"规划期相关宏观调控政策的支持,使中部六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文章在区际产业转移背景下,从发展硬、软环境两个角度出发,构造了由1... 沿海产业向内地的大规模集中式迁移和"十二五"规划期相关宏观调控政策的支持,使中部六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文章在区际产业转移背景下,从发展硬、软环境两个角度出发,构造了由10个子环境组成、包含90个分项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对中部六省的发展环境做了系统的比较分析。结论是中部六省发展子环境各具优势,总体上与东部存在差距但某些关键性具体指标上存在的优势是吸引产业迁入的动因。认为正确处理中部区内竞合关系事关未来中部整体发展大局,建议以理清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打破地方保护、尽快建立省际战略合作框架机制,依据各自发展环境比较优势进行区域总体规划,重点加强软环境建设,在重视投资环境的同时,关注人居环境的改善,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慎重评估移入产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际产业转移 中部 发展环境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蔡元成 赵敏 《当代经济管理》 2011年第5期52-55,共4页
对区域科技创新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构建了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建立了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模型。依据四个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情况进行评价,解释了... 对区域科技创新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构建了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建立了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模型。依据四个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情况进行评价,解释了中部六省科技创新具有的优势及不足。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提升各省科技创新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效率评价 高新技术产业 对策建议 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六省科技能力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冯义 侯仁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4-156,共3页
走创新型发展道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当前的重大战略决策。针对东部繁荣、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的时代背景,就中部六省科技能力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分析,即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产业化水平进行东、中、西、东北的总体对比分析... 走创新型发展道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当前的重大战略决策。针对东部繁荣、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的时代背景,就中部六省科技能力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分析,即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产业化水平进行东、中、西、东北的总体对比分析;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贡献进行中部六省内部结构对比分析,最后进行SWOT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 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投入 科技产出 科技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AHP法的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飞虎 伍琴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78,共8页
通过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从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科技教育、人民生活水平、城乡差异以及资源环境5个方面对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其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综合状况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 通过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从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科技教育、人民生活水平、城乡差异以及资源环境5个方面对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其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综合状况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湖北、山西、河南、安徽、湖南和江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值法 AHP法 中部 经济发展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可拓决策模型的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 被引量:21
15
作者 雷勋平 Robin Qiu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2-127,共6页
科技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进行科技竞争力评价是提高科技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针对科技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基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与科技对社会经济的贡献3个维度,运用可拓学思想,结合信息熵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基于熵权可拓决策的... 科技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进行科技竞争力评价是提高科技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针对科技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基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与科技对社会经济的贡献3个维度,运用可拓学思想,结合信息熵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基于熵权可拓决策的科技竞争力评价模型。结合中部六省2009年的科技竞争力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分析了该模型在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 熵权 可拓决策模型 科技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中部六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被引量:31
16
作者 石薛桥 薛文涛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9-123,共5页
运用面板数据,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我国中部六省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以揭示其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六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湖北省、... 运用面板数据,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我国中部六省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以揭示其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六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河南省、江西省和山西省,省域之间差距显著;中部六省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情况不同,湖南省和安徽省发展势头迅猛,河南省和山西省呈现出逐渐增强趋势,湖北省和江西省发展相对停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理论 中部高校 科技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旅游发展格局形成要素及演变机制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煜琴 《旅游科学》 CSSCI 2009年第2期21-24,共4页
在对区域旅游基本概念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对区域旅游发展格局的要素选择方法和核心要素进行了分析,并以中部六省为例对区域旅游发展格局的形成要素和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核心-边缘... 在对区域旅游基本概念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对区域旅游发展格局的要素选择方法和核心要素进行了分析,并以中部六省为例对区域旅游发展格局的形成要素和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核心-边缘开发模式、协作网络开发模式和竞合模式等是可以在区域旅游发展格局演变中借鉴和应用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 发展格局 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六省科技创新绩效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凯 毛定文 蔡波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55-60,共6页
客观、准确、全面评价区域科技创新绩效对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收集2000—2009年中部六省的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数据,用DEA方法分析各地区科技创新绩效,得出中部六省科技创新绩效的总体趋势与阶段性变化情况。分析表... 客观、准确、全面评价区域科技创新绩效对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收集2000—2009年中部六省的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数据,用DEA方法分析各地区科技创新绩效,得出中部六省科技创新绩效的总体趋势与阶段性变化情况。分析表明:湖南、湖北两个省科技创新绩效领先于其他四省,中部六省科技创新绩效水平在2000—2009年间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江西、山西两省下降趋势更为明显,这说明,中部地区在增加科技创新投入的同时,应更加关注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 科技创新 绩效 D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以中部六省为例 被引量:14
19
作者 桂学文 王秋博 李君妍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6-79,共4页
文章基于电子商务发展的S曲线模型理论和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指数测度模型。从准备度、使用度、影响度和综合度共4个维度构建了测度指标体系,阐明了不同维度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与过程以及数... 文章基于电子商务发展的S曲线模型理论和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指数测度模型。从准备度、使用度、影响度和综合度共4个维度构建了测度指标体系,阐明了不同维度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与过程以及数据获取与数据处理方法,并对2017—2020年中部六省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实证分析。通过对电子商务发展指数进行对比,分析了中部六省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S曲线模型 指数测度模型 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六省地方经济差异性及协调发展对策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兵红 尹继东 《学习与实践》 2008年第7期24-28,共5页
本文从时序变化、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结构四个角度分析了中部六省的地方经济差异,应用SPSS软件对中部六省整体经济差异原因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提出了促进中部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中部 经济差异 经济增长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