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大陆中轴构造带地壳最新构造变动样式及其动力学内涵
被引量:
39
1
作者
徐锡伟
于贵华
+2 位作者
马文涛
陈文彬
闻学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U08期160-167,共8页
文中通过对已有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探测成果的系统分析与综合 ,给出了中轴构造带地表活动构造的分段特征 ,特别是近地表显示地壳缩短变形的挤压构造特征 ;初步论证了中轴构造带中南段为岩石圈深度范围阻挡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或南东向滑移...
文中通过对已有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探测成果的系统分析与综合 ,给出了中轴构造带地表活动构造的分段特征 ,特别是近地表显示地壳缩短变形的挤压构造特征 ;初步论证了中轴构造带中南段为岩石圈深度范围阻挡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或南东向滑移的阻挡构造边界 ,且具有上、下呼应的深浅构造关系 ;指出中轴构造带内部活动挤压构造具有把青藏高原北西向左旋走滑控制的块体东向或南东向滑移转换成为隆升运动的构造转换作用 ;对其中南段整体的综合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大陆最新构造变动和地震时空迁移的动力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构造带
构造
转换
活动
构造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中轴构造带的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
33
2
作者
管烨
王安建
+2 位作者
李朋武
曹殿华
刘俊来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832-841,共10页
笔者利用云南西部已有的DSS地震测深、石油反射地震资料的再解释,并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矿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滇西兰坪—思茅盆地内的中轴构造带的构造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坪—思茅盆地内的中轴构造带是一条...
笔者利用云南西部已有的DSS地震测深、石油反射地震资料的再解释,并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矿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滇西兰坪—思茅盆地内的中轴构造带的构造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坪—思茅盆地内的中轴构造带是一条近南北走向的集断裂带、伸展构造、深部隆起为一身的大型构造带。地震测深的速度结构及反射地震剖面表明,中轴构造带在思茅盆地南部存在有深部地幔的上隆现象,该构造带内的断裂系统倾向在盆地南北有差异。研究发现该构造带与矿床、侵入碱性岩体及区域地化异常分布有密切的关系。结合地质构造分析研究,表明该构造带是一多期活动的重要构造带,具有伸展走滑的性质;中轴构造带在形成、演化过程中被近东西向的多条直线型断裂所错断,从构造形态上看与大洋中脊有相似的展布特征。该构造带对盆地的构造演化以及矿产形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构造带
地球物理
反射地震
D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大陆中轴构造带及其两侧的现今地壳垂直运动
被引量:
15
3
作者
马青
黄立人
+1 位作者
马宗晋
张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5-43,T002,共10页
利用中心年代分别为1964、1979及1993的3期精密水准复测资料研究中轴(构造)带及其两侧(东经90.5°至113.5°,北纬21.5°至42.0°)的现代地壳垂直运动。结果表明中轴带及其两侧近30多年的运动趋势与最近十几年运动趋势...
利用中心年代分别为1964、1979及1993的3期精密水准复测资料研究中轴(构造)带及其两侧(东经90.5°至113.5°,北纬21.5°至42.0°)的现代地壳垂直运动。结果表明中轴带及其两侧近30多年的运动趋势与最近十几年运动趋势十分一致。而且与该地区的地势地貌有良好的相关性,几个垂直形变的高梯度带均分布在本区两个大盆地(四川盆地与柴达木盆地)周边。整个形变态势表现出明显的继承性运动特征。但在70年代,该区的垂直运动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变化或反向。联系到同一时期中轴带南部的一系列7级以上强震的发生,提示大区域的垂直形变的趋势变化可能是强震活跃的一种指示。文中还利用得到的地壳垂直形变图研究了区内南—北、东—西向穿切几个主要构造单元的9条剖面的地壳垂直运动特征和它们的时空演化,结果进一步证明1969~1979年间,我国中西部比较强烈的地壳垂直运动与我国地震活动高潮期一致。纬向剖面的运动特征清楚地显示出东经100~105度的经向带内,整个研究区可分为地壳垂直运动速率西高东低的东、西两区;而经向剖面又可将这东、西两区分出以某些纬向高变化窄带为界的纬向区块。文中还详细讨论了这些区块所对应的构造单元的现今运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构造带
地壳垂直运动
水准测量
地震
带
地震活动
中
国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轴构造带(南段)的变形及缩短速率计算
被引量:
4
4
作者
李涛
王宗秀
马宗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U08期176-187,共12页
中轴构造带是欧亚大陆的一个重要的构造带 ,具有地震震中密集分布、重力梯级、岩石圈厚度或结构变异等特点 ,但没有突兀连贯的山链 ,其原因是多地块的大规模走滑活动的抑制。以往对于中轴构造带的宏观运动和块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研究得比...
中轴构造带是欧亚大陆的一个重要的构造带 ,具有地震震中密集分布、重力梯级、岩石圈厚度或结构变异等特点 ,但没有突兀连贯的山链 ,其原因是多地块的大规模走滑活动的抑制。以往对于中轴构造带的宏观运动和块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研究得比较深入 ,但是对其缩短变形的研究尚有明显欠缺 ,这使得在讨论青藏高原东向运动是任其“自由逃逸”还是有阻挡性约束的问题时缺乏必要的依据。针对此问题 ,笔者以地块的宏观变形与块体内变形的透入程度为切入点 ,通过编绘横切中轴构造带的平衡剖面 ,计算出该带的缩短率为 2 2 .37% 7.4 3% ,中新世以来的平均缩短速率为 3.6 34.4 5mm/a ,并对中轴构造带形成的变形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青藏高原东向运动受阻 ,中轴构造带内块体东向汇聚下 ,上下地壳拆离并呈现出上叠式仰冲褶皱缩短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构造带
平衡剖面
缩短速率
动力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球石油系统概貌
被引量:
7
5
作者
安作相
马宗晋
+1 位作者
马纪
庞奇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U08期51-57,共7页
在石油地质学中 ,罕见全球石油系统的论述。最早有翁文波阐述了全球石油体系 ,我们在其中注入了陆核和大陆增生的概念 ,引进中新生代以来全球板块演化的资料 ,特别应用了现今全球构造体系的最新成果 ,把全球石油系统概括地看成横向 4个...
在石油地质学中 ,罕见全球石油系统的论述。最早有翁文波阐述了全球石油体系 ,我们在其中注入了陆核和大陆增生的概念 ,引进中新生代以来全球板块演化的资料 ,特别应用了现今全球构造体系的最新成果 ,把全球石油系统概括地看成横向 4个带和纵向 6个带交织的格局 :横向 :北方大陆北带、北方大陆南带、北 /南方大陆中间带和南方大陆带 ;纵向 :则根据大陆中轴构造带把北方大陆分成A ,B ,C ,D ,E ,F 6个带 ;而中间带和南方带则与北方带基本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系统
大陆增生
大陆
中轴构造带
北方大陆北
带
、南
带
北/南方大陆
中
间
带
南方大陆
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大陆中轴构造带地壳最新构造变动样式及其动力学内涵
被引量:
39
1
作者
徐锡伟
于贵华
马文涛
陈文彬
闻学泽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四川省地震局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U08期160-167,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199980 40 70 1)
文摘
文中通过对已有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探测成果的系统分析与综合 ,给出了中轴构造带地表活动构造的分段特征 ,特别是近地表显示地壳缩短变形的挤压构造特征 ;初步论证了中轴构造带中南段为岩石圈深度范围阻挡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或南东向滑移的阻挡构造边界 ,且具有上、下呼应的深浅构造关系 ;指出中轴构造带内部活动挤压构造具有把青藏高原北西向左旋走滑控制的块体东向或南东向滑移转换成为隆升运动的构造转换作用 ;对其中南段整体的综合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大陆最新构造变动和地震时空迁移的动力学问题。
关键词
中轴构造带
构造
转换
活动
构造
青藏高原
Keywords
the central tectonic zon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ctive tectionics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分类号
P5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5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中轴构造带的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
33
2
作者
管烨
王安建
李朋武
曹殿华
刘俊来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832-841,共10页
基金
国家973项目(2002cb412607)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1BA609A-5)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334035)
国土资源部重点科技专项计划项目(200010101)资助。
文摘
笔者利用云南西部已有的DSS地震测深、石油反射地震资料的再解释,并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矿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滇西兰坪—思茅盆地内的中轴构造带的构造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坪—思茅盆地内的中轴构造带是一条近南北走向的集断裂带、伸展构造、深部隆起为一身的大型构造带。地震测深的速度结构及反射地震剖面表明,中轴构造带在思茅盆地南部存在有深部地幔的上隆现象,该构造带内的断裂系统倾向在盆地南北有差异。研究发现该构造带与矿床、侵入碱性岩体及区域地化异常分布有密切的关系。结合地质构造分析研究,表明该构造带是一多期活动的重要构造带,具有伸展走滑的性质;中轴构造带在形成、演化过程中被近东西向的多条直线型断裂所错断,从构造形态上看与大洋中脊有相似的展布特征。该构造带对盆地的构造演化以及矿产形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关键词
中轴构造带
地球物理
反射地震
DSS
Keywords
middle axial tectonic belt
Lanping-Simao basin
geophysics
reflection seismic data
DSS, FSS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大陆中轴构造带及其两侧的现今地壳垂直运动
被引量:
15
3
作者
马青
黄立人
马宗晋
张进
机构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5-43,T00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9834020)
国家973项目编号G199840700)资助的成果
文摘
利用中心年代分别为1964、1979及1993的3期精密水准复测资料研究中轴(构造)带及其两侧(东经90.5°至113.5°,北纬21.5°至42.0°)的现代地壳垂直运动。结果表明中轴带及其两侧近30多年的运动趋势与最近十几年运动趋势十分一致。而且与该地区的地势地貌有良好的相关性,几个垂直形变的高梯度带均分布在本区两个大盆地(四川盆地与柴达木盆地)周边。整个形变态势表现出明显的继承性运动特征。但在70年代,该区的垂直运动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变化或反向。联系到同一时期中轴带南部的一系列7级以上强震的发生,提示大区域的垂直形变的趋势变化可能是强震活跃的一种指示。文中还利用得到的地壳垂直形变图研究了区内南—北、东—西向穿切几个主要构造单元的9条剖面的地壳垂直运动特征和它们的时空演化,结果进一步证明1969~1979年间,我国中西部比较强烈的地壳垂直运动与我国地震活动高潮期一致。纬向剖面的运动特征清楚地显示出东经100~105度的经向带内,整个研究区可分为地壳垂直运动速率西高东低的东、西两区;而经向剖面又可将这东、西两区分出以某些纬向高变化窄带为界的纬向区块。文中还详细讨论了这些区块所对应的构造单元的现今运动特征。
关键词
中轴构造带
地壳垂直运动
水准测量
地震
带
地震活动
中
国大陆
Keywords
central axis (structure) zone
crustal vertical motion
leveling
seismic zone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轴构造带(南段)的变形及缩短速率计算
被引量:
4
4
作者
李涛
王宗秀
马宗晋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U08期176-187,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 983 40 2 )
文摘
中轴构造带是欧亚大陆的一个重要的构造带 ,具有地震震中密集分布、重力梯级、岩石圈厚度或结构变异等特点 ,但没有突兀连贯的山链 ,其原因是多地块的大规模走滑活动的抑制。以往对于中轴构造带的宏观运动和块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研究得比较深入 ,但是对其缩短变形的研究尚有明显欠缺 ,这使得在讨论青藏高原东向运动是任其“自由逃逸”还是有阻挡性约束的问题时缺乏必要的依据。针对此问题 ,笔者以地块的宏观变形与块体内变形的透入程度为切入点 ,通过编绘横切中轴构造带的平衡剖面 ,计算出该带的缩短率为 2 2 .37% 7.4 3% ,中新世以来的平均缩短速率为 3.6 34.4 5mm/a ,并对中轴构造带形成的变形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青藏高原东向运动受阻 ,中轴构造带内块体东向汇聚下 ,上下地壳拆离并呈现出上叠式仰冲褶皱缩短的认识。
关键词
中轴构造带
平衡剖面
缩短速率
动力学模式
Keywords
the Central Axis Belt
deformation
shortening rate
Qinghai-Tibet Plateau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球石油系统概貌
被引量:
7
5
作者
安作相
马宗晋
马纪
庞奇伟
机构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U08期51-57,共7页
文摘
在石油地质学中 ,罕见全球石油系统的论述。最早有翁文波阐述了全球石油体系 ,我们在其中注入了陆核和大陆增生的概念 ,引进中新生代以来全球板块演化的资料 ,特别应用了现今全球构造体系的最新成果 ,把全球石油系统概括地看成横向 4个带和纵向 6个带交织的格局 :横向 :北方大陆北带、北方大陆南带、北 /南方大陆中间带和南方大陆带 ;纵向 :则根据大陆中轴构造带把北方大陆分成A ,B ,C ,D ,E ,F 6个带 ;而中间带和南方带则与北方带基本对应。
关键词
石油系统
大陆增生
大陆
中轴构造带
北方大陆北
带
、南
带
北/南方大陆
中
间
带
南方大陆
带
Keywords
petroleum system
continental accretion
Middle Axis of Continent
North Zone of the Northern Continent
South Zone of the Northern Continent
Middle Zone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Continent
Southern Continent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大陆中轴构造带地壳最新构造变动样式及其动力学内涵
徐锡伟
于贵华
马文涛
陈文彬
闻学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
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中轴构造带的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管烨
王安建
李朋武
曹殿华
刘俊来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大陆中轴构造带及其两侧的现今地壳垂直运动
马青
黄立人
马宗晋
张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轴构造带(南段)的变形及缩短速率计算
李涛
王宗秀
马宗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全球石油系统概貌
安作相
马宗晋
马纪
庞奇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