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中级汉语听力教学中的“说” |
杨明珠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
2007 |
4
|
|
2
|
试论鲁迅小说《奔月》中的“明天” |
李馨宇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3
|
故事与中短篇小说区分不出 |
纪莓
|
《图书馆界》
|
1986 |
0 |
|
4
|
委婉性话语标记“说句不中听的话”探究 |
罗彬彬
|
《现代语文》
|
2019 |
1
|
|
5
|
方以智“中边言诗说”论 |
宋豪飞
|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6
|
《易经》理论体系与《说卦传》——“中和贯通”和“说卦和中” |
鞠曦
|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04 |
0 |
|
7
|
来自乡土中国的咏叹调——评九十年代中国导演对方言的运用 |
陈静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8
|
从中原龙神话看“中华第一龙”的文化史价值 |
张振犁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5 |
0 |
|
9
|
浅谈服用中药的饮食禁忌 |
谢杭珍
林光斌
周顺爱
|
《中国民间疗法》
|
2015 |
0 |
|
10
|
笔墨之外见灵奇——中国画的虚实之美 |
左希文
|
《中国书画》
|
2017 |
0 |
|
11
|
《中国酒曲集锦》里的故事记忆 |
傅金泉
|
《酿酒》
CAS
|
2017 |
2
|
|
12
|
王通文学思想中的“文儒”特征 |
李伟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3
|
王船山《愚鼓词》中的哲学思想。 |
徐荪铭
|
《船山学报》
|
1986 |
1
|
|
14
|
结构中的形式美因素分析 ——书法形式构成之二(续) |
祁毓麟
|
《美术大观》
|
1994 |
1
|
|
15
|
《郢中诗社》人物考 |
张志中
李障天
|
《蒲松龄研究》
|
1992 |
1
|
|
16
|
探究契诃夫戏剧中塑造人物形象的独特方法 |
李文瑞
|
《人文天下》
|
2016 |
0 |
|
17
|
美育与智育不应断裂——从0.618说开去 |
高焕春
|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
1989 |
0 |
|
18
|
摭谈中考数学试题中的人文关怀 |
曹务青
|
《教师》
|
2016 |
0 |
|
19
|
生活为媒,让学生“有话可说” |
张华全
|
《写作》
|
2014 |
0 |
|
20
|
“新式标点符号产生于‘五四’运动时期”说质疑 |
谢泽荣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