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中西小说比较中的想象西方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炎秋 刘白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4-179,共6页
想象西方,指在认知、理解西方的过程中,掺杂了一定的主观因素,主观的把握与客观的现实有一定的距离。近代中国小说是在西方文化与文学的冲击与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近代作家与批评家热衷于中西小说特点、优劣等方面的比较。由于信息把握的... 想象西方,指在认知、理解西方的过程中,掺杂了一定的主观因素,主观的把握与客观的现实有一定的距离。近代中国小说是在西方文化与文学的冲击与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近代作家与批评家热衷于中西小说特点、优劣等方面的比较。由于信息把握的不全面以及希望借西方长处来批判中国的不足,促进中国社会的变革等原因,在近代中西小说的比较中,存在严重的想象西方的问题。从积极方面看,这种想象一方面有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近代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向,因而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文化 想象西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小说中人的求索之途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春云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70-74,共5页
人类一直在不停歇地寻求和探索,充分显现了关注彼岸世界,力图超越此在现实的本能趋动和未来意识。文学世界中,活跃着无数永不言弃、不断探索和追求精神自新的人。中西方小说中人的寻求、探索,呈现出不同的轨迹和方向。中国人更多的是圆... 人类一直在不停歇地寻求和探索,充分显现了关注彼岸世界,力图超越此在现实的本能趋动和未来意识。文学世界中,活跃着无数永不言弃、不断探索和追求精神自新的人。中西方小说中人的寻求、探索,呈现出不同的轨迹和方向。中国人更多的是圆形循环以及对这一圈定的突破和超越,所谓的"画圆"与"破圆";西方人的探求,是开放式的、直线型行进,即便最后要面对无果而终,或者死亡、毁灭等,也始终会无悔地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小说 求索 圆形循环 直线型进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乡愁·悲剧--中西小说流浪主题探微
3
作者 司新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88,共8页
流浪作为一种生存方式,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纬度,其本质是对现有生活的舍弃以及对未来的探寻。流浪是一种世界性文学现象,中西小说流浪主题多在孤独、乡愁和悲剧三个方面体现出相同性和差异性。孤独是流浪者始终存在的最深刻的内心体验,被... 流浪作为一种生存方式,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纬度,其本质是对现有生活的舍弃以及对未来的探寻。流浪是一种世界性文学现象,中西小说流浪主题多在孤独、乡愁和悲剧三个方面体现出相同性和差异性。孤独是流浪者始终存在的最深刻的内心体验,被迫疏离的中国小说的流浪相较积极主动的西方小说的流浪,孤独表现得更为深刻、彻骨。有流浪的存在就有乡愁的表达,家的文化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小说相较西方小说乡愁的表达更为明显、深沉。流浪作为一种古老而久远的生存方式,不可避免地带有悲剧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小说 流浪主题 孤独 乡愁 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真实观看中西小说的差异
4
作者 郭光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5期97-102,共6页
小说的真实不必拘泥于真实的历史,但又必须表现历史的真实,这一悖论构成了小说的真实观,成了小说创作中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在中西小说发展过程中,对于小说真实观的理解有不同的经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而直接影响到中西小说在叙事内... 小说的真实不必拘泥于真实的历史,但又必须表现历史的真实,这一悖论构成了小说的真实观,成了小说创作中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在中西小说发展过程中,对于小说真实观的理解有不同的经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而直接影响到中西小说在叙事内容与叙事形态上的差异。本文试图从真实观这一点出发,联系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中西小说作一比较。一、文艺理论家和历史学家对小说真实性的见解广义地说,小说与历史均是叙事的文章,而对叙事之作的衡量,真实性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将小说与历史作区别,关键又在于对真实性作出不同解释。从中西小说理论发展情况看,在对小说真实性这一点的理解上,表现出了不同的见解。陈独秀在《红楼梦新叙》一文中说:“中土小说出于稗官,意在善述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小说 中国小说 真实观 西方小说 小说创作 小说理论 叙事结构 现实生活 小说 文艺理论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清中西小说论的审美趣味演变
5
作者 路英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5,共3页
晚清时期 ,维新派小说理论家与辛亥革命派小说理论家在中西小说比较中表现出不同的审美趣味。历史性地看 ,主要趋向为 :一是对比较对象的审视由不对等趋于相对对等 ;二是在构建新小说文本的努力上 ,由倡导模仿域外小说到为我所用 ;
关键词 晚清小说理论 中西小说比较 审美趣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小说人物形象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徐顺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97-108,116,共13页
中西小说在经历早期的“人随事转”的阶段之后,共同以对人物客观行动的描写塑造出典型形象;接着一起向主观转折,描绘出只有强烈主观色彩的人物;最后又共同回归到客观写实,并对人物进行细腻的心理刻划。中西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共... 中西小说在经历早期的“人随事转”的阶段之后,共同以对人物客观行动的描写塑造出典型形象;接着一起向主观转折,描绘出只有强烈主观色彩的人物;最后又共同回归到客观写实,并对人物进行细腻的心理刻划。中西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共同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辩证发展。其间人物的行动性又是中国小说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力图在动态结构中体现历史发展和内在逻辑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小说 人物形象 比较 行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小说比较》前言
7
作者 饶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95-96,共2页
《中西小说比较》前言饶子自从1827年维尔曼在巴黎大学讲学时采用“比较文学”这个名称到现在,已经过去166年。如果从英国学者波斯奈特1886年发表第一部关于比较文学理论和方法的专著《比较文学》算起,至今也有100多年... 《中西小说比较》前言饶子自从1827年维尔曼在巴黎大学讲学时采用“比较文学”这个名称到现在,已经过去166年。如果从英国学者波斯奈特1886年发表第一部关于比较文学理论和方法的专著《比较文学》算起,至今也有100多年的历史。100多年来,比较文学的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中西小说比较 比较研究 文学理论 中西戏剧 比较诗学 比较文学教学 比较文体学 翻译技巧 比较文学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的拆毁与当代中西小说的叙事形态
8
作者 赖干坚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120-125,共6页
中心的拆毁与当代中西小说的叙事形态赖干坚西方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相关系和区别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反中心”.或者说“中心的拆毁”。现代主义作家在意识到西方精神世界破碎后,希望重建中心。后现代主义作家却认为,世界的支离破碎... 中心的拆毁与当代中西小说的叙事形态赖干坚西方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相关系和区别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反中心”.或者说“中心的拆毁”。现代主义作家在意识到西方精神世界破碎后,希望重建中心。后现代主义作家却认为,世界的支离破碎是其本来真面目,竭力拆毁现代主义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小说 后现代主义作家 中西小说 小说艺术 先锋小说 《迷舟》 叙事形态 博尔赫斯 《第二十二条军规》 阿尔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小说审美观念之异同
9
作者 安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76-79,共4页
中西小说美学在社会基础、思想倾向和审美理想诸方面都有着大致的相似性,但由于中西方社会生活的地域性或民族差异性,二者在审美观念上也必然表现出一定的差别和各自的特殊性。本文试图就此在宏观上做一概括的比较分析。中国的小说美学... 中西小说美学在社会基础、思想倾向和审美理想诸方面都有着大致的相似性,但由于中西方社会生活的地域性或民族差异性,二者在审美观念上也必然表现出一定的差别和各自的特殊性。本文试图就此在宏观上做一概括的比较分析。中国的小说美学从李贽开始,特别是到金圣叹之后,其社会基础、思想倾向以及审美理想诸方面与以巴尔扎克、狄更斯、别林斯基等人为代表的西方小说美学相比,大致是相同的。中国小说美学很大程度上接近于西方近代现实生义小说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美学 审美理想 审美观念 金圣叹 中西小说 思想倾向 别林斯基 社会生活 市民意识 脂砚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小说主题演变的文化现象
10
作者 阎奇男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91-94,96,共5页
本文着重考察了中西小说主题演变的文化现象,通过归类比较研究认为,中西小说的主题及演变都是各自文化的必然反映。中国小说主题古近代与现当代之间有巨大断裂,这与五四前后的文化裂变直接相关,而现代中后期与当代初期也有回波。西... 本文着重考察了中西小说主题演变的文化现象,通过归类比较研究认为,中西小说的主题及演变都是各自文化的必然反映。中国小说主题古近代与现当代之间有巨大断裂,这与五四前后的文化裂变直接相关,而现代中后期与当代初期也有回波。西方近代与现当代小说总的主题持续发展。有很多类型相近相同,如流浪汉、航海、冒险、幻想追求、探索思索等主题反复出现。这反映了西方各国人本主义科学文化的同质性及西方近代到现当代文化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 近代小说 人的解放 终极关怀 人道主义 大主题 当代小说 新时期小说 总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中西长篇小说若干不同特色
11
作者 李万钧 《东南学术》 CSSCI 1995年第2期56-60,共5页
关键词 中西长篇小说 武侠小说 人物性格 《三国演义》 骑士传奇 中西小说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 《金瓶梅》 西方小说 中国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清关于小说的中西比较
12
作者 刘永文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3-37,共5页
 晚清时代,西方的小说及小说理论随着坚船利炮的侵入传到了中国。理论家们对中西小说的发展历史、小说的作家、小说的类型、翻泽小说与创作小说等问题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阐释了中西小说的优劣。晚清时代关于中西小说的对比功利性极强...  晚清时代,西方的小说及小说理论随着坚船利炮的侵入传到了中国。理论家们对中西小说的发展历史、小说的作家、小说的类型、翻泽小说与创作小说等问题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阐释了中西小说的优劣。晚清时代关于中西小说的对比功利性极强而且随意性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中西小说 比较 误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西长篇小说体裁与结构特色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万钧 《东南学术》 CSSCI 1993年第3期63-69,47,共8页
西方长篇小说有一个诗的源流。荷马史诗是西方最古老的诗体叙事文学。英国18世纪成就最高的小说家菲尔丁说:“荷马史诗是西方小说的胚胎。”荷马史诗以后,西方出了文人史诗,中古英雄史诗,骑士故事诗,都是用诗写的,而且都很长。荷马史诗2... 西方长篇小说有一个诗的源流。荷马史诗是西方最古老的诗体叙事文学。英国18世纪成就最高的小说家菲尔丁说:“荷马史诗是西方小说的胚胎。”荷马史诗以后,西方出了文人史诗,中古英雄史诗,骑士故事诗,都是用诗写的,而且都很长。荷马史诗27,798行,罗马维吉尔的《伊尼德》近万行,芬兰的《英雄国》22,795行,英国的《贝尔武甫》3,182行,法国的《罗兰之歌》9,516行,俄国的《伊戈尔王子远征记》算短的,也有697行。法国的骑士传奇有超过万行的。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斯宾塞的《仙后》,12卷只写了6卷,就有35,000行。这类例子还可以举下去。直到19世纪,西方文人还有用诗写小说的,著名的如英国拜伦的《唐·璜》,俄国普希金的《欧根·奥涅金》,普希金自称是“诗体小说”。所以,西方长篇小说从它的源头一直到19世纪,诗的传统源远流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长篇小说 现代主义小说 荷马史诗 骑士传奇 结构特色 意识流 小说 文艺复兴时期 西方小说 小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长篇小说的相契现象及发展阶段之比较
14
作者 傅金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5-87,共3页
中西长篇小说发展中存在着契合现象及类同之处 :它们的产生都依赖于类似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文体自身的条件 ,它们都经历了从远距离寄托到近距离切入现实 ,从对客观世界的描摹到对人物性格、精神世界探求的过程。如果以十八世纪中叶为界线... 中西长篇小说发展中存在着契合现象及类同之处 :它们的产生都依赖于类似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文体自身的条件 ,它们都经历了从远距离寄托到近距离切入现实 ,从对客观世界的描摹到对人物性格、精神世界探求的过程。如果以十八世纪中叶为界线将中西长篇小说发展历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那么 ,第一阶段中国长篇小说艺术成就远远高于西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长篇小说 契合现象 话本 史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西方小说心理描写之差异——兼谈《金瓶梅》心态描写 被引量:1
15
作者 里正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37-142,共6页
中、西方小说(指古代),是在各自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花朵。因民族、文化等诸多原因,差别是较为明显的。就以二者的心理描写而言,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上,都表现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然而,以往论者在谈及这个问题时,由于忽略或无视这种... 中、西方小说(指古代),是在各自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花朵。因民族、文化等诸多原因,差别是较为明显的。就以二者的心理描写而言,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上,都表现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然而,以往论者在谈及这个问题时,由于忽略或无视这种差异性和特点,便结论为中国古代小说很少或没有心理描写。前苏联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娥尔嘉·费舒曼教授,就曾说过:《金瓶梅》没有心理描写。这显然是对《金瓶梅》的不理解;这又基于对中国人心理形态的不理解,本文就以《金瓶梅》为例,谈谈这方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描写 《金瓶梅》 中西小说 西门庆 中国古代小说 潘金莲 体态语言 孟玉楼 人物心理 中国古代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纾和他的小说理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景康 杨慧玲 《东南学术》 CSSCI 1994年第6期60-63,共4页
关键词 中西小说 下等社会 小说理论 《巴黎茶花女遗事》 国民性 写作技巧 《史记》 结构手法 总体特征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域外小说翻译与中国近代小说观念的变革
17
作者 赵利民 《理论学刊》 CSSCI 1999年第1期114-116,共3页
中国近代社会经历了从被迫到自觉地向西方开放的过程。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近代人便对西方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著作及文学艺术作品进行了翻译引进,而在文学艺术类的翻译作品中,小说占有绝大的比例。据郭延礼先生的粗略统计,从... 中国近代社会经历了从被迫到自觉地向西方开放的过程。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近代人便对西方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著作及文学艺术作品进行了翻译引进,而在文学艺术类的翻译作品中,小说占有绝大的比例。据郭延礼先生的粗略统计,从70年代到“五四”运动的50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小说 小说观念 中国近代小说 中国小说 中西小说 翻译小说 梁启超 政治小说 西方小说 侦探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次明清小说座谈会讨论民族传统问题
18
作者 春风 《社会科学辑刊》 1986年第6期91-91,共1页
第四次明清小说座谈会于1986年6月21日至25日在沈阳召开。与会的除国内56位学者外,还有法国、美国的五位学者。会议就中国古代小说的民族传统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因为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会上只是各抒己见: (1) 较为普遍地认为,一... 第四次明清小说座谈会于1986年6月21日至25日在沈阳召开。与会的除国内56位学者外,还有法国、美国的五位学者。会议就中国古代小说的民族传统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因为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会上只是各抒己见: (1) 较为普遍地认为,一股全盘否定民族传统的潮流正在卷起。因之研究中国小说的民族传统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人认为:我们不是要把什么传统都继承下来,要具体分析,不能用空洞、虚玄的“惰性”、“封闭性”、“保守性”代替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 全盘否定 中西小说 西方小说 明清小说 法国 具体分析 中国小说 小说创作 中国古代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杀人”的现代阐析——从基耶斯洛夫斯基《杀人短片》看文艺与法律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云波 李欣仪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6-100,105,共5页
《中国古代判词艺术的形态学分析》提出,中国古代判词从语体上可分为语判和书判,从语言形式和风格上可分为骈判、散判和花判,从使用主体上可分为批词和判词、审语和判语。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十诫》之五.杀人短片"中... 《中国古代判词艺术的形态学分析》提出,中国古代判词从语体上可分为语判和书判,从语言形式和风格上可分为骈判、散判和花判,从使用主体上可分为批词和判词、审语和判语。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十诫》之五.杀人短片"中,对作为宗教戒律的"不可杀人",作了全新的现代阐析,由此也引出一个文艺与法律的关系的问题。法律有它自身的立场,而艺术的叙事也有它特有的逻辑。但它们的终极目标是一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补充。这是《"不可杀人"的现代阐析》的基本观点。《论后现代挪用艺术的法律保护困境》则认为,依据版权法"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的二分原则,借用已有作品表达进行再创作的后现代挪用艺术要么被拒之于版权保护的门外,要么深陷侵权的泥潭。然而,从认识论来说思想/表达间并不存在通常认为的明确界限,表达是能指与所指的统一,思想与形式的重合。机械割裂思想/表达,既不利于艺术繁荣,又损害了版权法的发展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耶斯洛夫斯基 文艺作品 现代人 杀人 短片 法律 《十诫》 中西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法利夫人》和《金瓶梅》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万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42-47,共6页
这两部小说具有惊人的相似性,不是在情节上,而是在思想内容和创作方法上。在比较之前,先将它们分别作一个概述。
关键词 《金瓶梅》 《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 中西小说 西门庆 淫书 巴尔扎克 长篇小说 潘金莲 武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