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西语言观的差异与审美境界的生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张黔
-
机构
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武汉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8-103,共6页
-
文摘
本文从中西哲学对道的不同理解入手,试图为中西古代语言观的差异找到原因。在西方,无论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逻各斯(Logos)与神的隐性统一,还是中世纪的“Word”的“三位一体”,都体现出强烈的神本体论倾向,而语言作为神性的集中表现,它就是神的现实化。因此,西方近代以前的神本体论实际上和语言本体论并行不悖,语言在西方具有本体意义,语言和道契合无间。但是在中国,以“道法自然”为基础的自然本体论对语言的重要性只是作了有限的强调,认为语言与道之间有差距,这种差距甚至要通过“象”来沟通,以此为基础产生了中国古代对审美境界的探讨。审美境界,是以言、象为基础,以超越为手段,以道为旨归,以“游”、“忘”为心理特征的生成性心理空间。
-
关键词
道言(说)
中西古代语言观
比较
中国
古代美学
境界
-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