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社会学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从“社会学的春天”谈起
被引量:
25
1
作者
景天魁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33,307,共14页
中国社会学有一个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就是中西古今问题。这个问题是它与生俱来的。在清末,第一代在中国传播社会学的先贤们,开创了融通与担当的两大传统,铸就了中国社会学的性格、特质和基因。民国时期"社会学中国化"的践行...
中国社会学有一个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就是中西古今问题。这个问题是它与生俱来的。在清末,第一代在中国传播社会学的先贤们,开创了融通与担当的两大传统,铸就了中国社会学的性格、特质和基因。民国时期"社会学中国化"的践行,对清末阶段的融通、担当两大传统均有继承和深化,并且推进到新的阶段。"中国化"不是"地域化",不是"国别化",而指的是一种文化基因、民族特性、一种历史逻辑。中西古今问题为什么不可回避?回避就是对西方中心主义的遵从,就是对民族虚无主义的默认;就是用生搬硬套代替消化、批判和融合,用照抄照搬代替自主创新。为什么是根本问题?如果回避了中西古今问题,那么所谓中国社会学就建立不起来,或者建立起来的也不可能是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能够回答中国问题的社会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中国化
中西古今问题
自主创新
学术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冯契的文化哲学思想
被引量:
1
2
作者
洪晓楠
《中州学刊》
CSSCI
2000年第3期55-60,共6页
冯契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也在文化哲学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提出了构成实践唯物主义文化观硬核的一组命题。 2 .指出了近代以来中国哲学发展的重要课题就是“古今中西”问题。 3.提出了颇具特色的“传统观” ,认为传统的本质...
冯契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也在文化哲学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提出了构成实践唯物主义文化观硬核的一组命题。 2 .指出了近代以来中国哲学发展的重要课题就是“古今中西”问题。 3.提出了颇具特色的“传统观” ,认为传统的本质含义是指代代积累、前后相因的文化脉络。 4 .对中西文化的异同作了比较 ,探讨了中西文化会通的机制 ,反思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强调中国传统思想的优点在于讲天人交互作用的辩证法。 5.提出了利用我们民族的文化和哲学遗产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文化哲学
社会实践
古今
中西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
被引量:
13
3
作者
余卫国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观问题是近代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人们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和阐发,不仅形成以传统文化本质观、价值观和价值实现观为基本内涵的新时代中国传统文...
中国传统文化观问题是近代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人们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和阐发,不仅形成以传统文化本质观、价值观和价值实现观为基本内涵的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观,而且为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而如果说其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为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世界历史性的理论视域,实现了对古今中西关系问题百年论争的时代回应和历史超越的话,那么,其实践意义则主要体现在为形塑正确传统文化观,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新的可能的路径和方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及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
中西
问题
习近平
传统文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社会学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从“社会学的春天”谈起
被引量:
25
1
作者
景天魁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33,307,共14页
文摘
中国社会学有一个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就是中西古今问题。这个问题是它与生俱来的。在清末,第一代在中国传播社会学的先贤们,开创了融通与担当的两大传统,铸就了中国社会学的性格、特质和基因。民国时期"社会学中国化"的践行,对清末阶段的融通、担当两大传统均有继承和深化,并且推进到新的阶段。"中国化"不是"地域化",不是"国别化",而指的是一种文化基因、民族特性、一种历史逻辑。中西古今问题为什么不可回避?回避就是对西方中心主义的遵从,就是对民族虚无主义的默认;就是用生搬硬套代替消化、批判和融合,用照抄照搬代替自主创新。为什么是根本问题?如果回避了中西古今问题,那么所谓中国社会学就建立不起来,或者建立起来的也不可能是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能够回答中国问题的社会学。
关键词
社会学中国化
中西古今问题
自主创新
学术复兴
Keywords
sinolization of sociology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nd between past and present
self-initiated innovation
academic revitalization
分类号
C91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冯契的文化哲学思想
被引量:
1
2
作者
洪晓楠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2000年第3期55-60,共6页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98CZX0 0 6
文摘
冯契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也在文化哲学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提出了构成实践唯物主义文化观硬核的一组命题。 2 .指出了近代以来中国哲学发展的重要课题就是“古今中西”问题。 3.提出了颇具特色的“传统观” ,认为传统的本质含义是指代代积累、前后相因的文化脉络。 4 .对中西文化的异同作了比较 ,探讨了中西文化会通的机制 ,反思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强调中国传统思想的优点在于讲天人交互作用的辩证法。 5.提出了利用我们民族的文化和哲学遗产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
关键词
冯契
文化哲学
社会实践
古今
中西
问题
分类号
B2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
被引量:
13
3
作者
余卫国
机构
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共6页
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济决定论的多维审视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研究”(2016ZXB010)
南通大学招标项目“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15zb03)
文摘
中国传统文化观问题是近代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人们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和阐发,不仅形成以传统文化本质观、价值观和价值实现观为基本内涵的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观,而且为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而如果说其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为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世界历史性的理论视域,实现了对古今中西关系问题百年论争的时代回应和历史超越的话,那么,其实践意义则主要体现在为形塑正确传统文化观,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新的可能的路径和方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及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关键词
古今
中西
问题
习近平
传统文化观
Keywords
controversy of ancient and moder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Xi Jinping
vie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分类号
D6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社会学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从“社会学的春天”谈起
景天魁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冯契的文化哲学思想
洪晓楠
《中州学刊》
CSSCI
200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
余卫国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