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治疗脑梗死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松平 林朝阳 +4 位作者 符震球 童文健 叶信画 王建明 钱荣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0期2242-2244,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组与卒中单元治疗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介入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组与卒中单元治疗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介入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疗程均为4周以上。结果:两组中风病病类诊断标准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治疗后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中西医结合 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2023版) 被引量:47
2
作者 倪小佳 林浩 +6 位作者 罗旭飞 邝卓然 刘云兰 郭建文 陈耀龙 蔡业峰 脑卒中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工作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1-533,共13页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仍持续增长,同时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领域涌现出许多新的临床证据。为更好地指导中西医结合防治脑卒中的临床实践,本工作组在《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2019)》的基础上,开展指南更新必要性评估与...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仍持续增长,同时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领域涌现出许多新的临床证据。为更好地指导中西医结合防治脑卒中的临床实践,本工作组在《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2019)》的基础上,开展指南更新必要性评估与临床问题遴选,确定了需要更新的12个临床问题,并以《脑卒中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申请立项。参考最新的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基于研究证据的系统检索与客观评价,结合我国中西医临床专家的经验,经过工作组的充分讨论及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形成18条推荐意见,以期为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者提供科学、具体的指导,促进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的规范应用,从而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复发率、残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循证实践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下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利群 杨楠 +2 位作者 白伟杰 何希俊 张志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2期2561-256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7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组)和普通病房(对照组)两组。疗效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NIHSS评分、FIM评分以及死亡率和...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7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组)和普通病房(对照组)两组。疗效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NIHSS评分、FIM评分以及死亡率和复发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FIM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后的病死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能明显促进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和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脑梗死 单元 中西医结合 针灸疗法 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乐军 邵凤扬 +4 位作者 陈丽萍 顾成光 陈隐漪 马先军 卞光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19-121,共3页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住院病人3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150例。两组在治疗基础上,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简易精神状态...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住院病人3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150例。两组在治疗基础上,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和进行医疗费用、住院时间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医疗费用、住院时间以及卫生经济学与对照组病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能够减少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中风中医症征积分量表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红智 张秋娟 +1 位作者 鲍春龄 张云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26-2129,共4页
目的: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队列对照的研究方法,运用中风中医症征积分量表客观地评价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北京、上海四家三甲医院收集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试验组和西医... 目的: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队列对照的研究方法,运用中风中医症征积分量表客观地评价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北京、上海四家三甲医院收集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试验组和西医卒中单元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在单纯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等为一体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为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结合早期康复锻炼,疗程为21天,客观评价两组之间在改善中风患者中医症状严重程度以及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方面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在改善中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中风症状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积分方面明显优于西医卒中单元对照组(P<0.05,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症征积分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单元 风病 医症征积分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卒中后疲劳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利 吴常征 +3 位作者 卞光荣 马先军 姜正荣 王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56-2358,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干预卒中后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64例。根据患者入院治疗时间顺序交替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纯西医卒中单元治疗模式干预,观察组... 目的: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干预卒中后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64例。根据患者入院治疗时间顺序交替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纯西医卒中单元治疗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并分别采用疲劳评定量表(FAI)、Barthel指数(BI)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疲劳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5.12%vs 80.48%)(χ2=4.100,P=0.043);两组患者干预后FS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FS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PSQI及Barthel指数较干预前出现明显变化,PSQI指数呈现下降趋势,Barthel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观察组指数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卒中后疲劳可有效降低患者疲劳程度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单元 后疲劳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180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姜海华 郑逸华 +7 位作者 周爱新 姜伟玲 毛兆矩 郑金英 张建红 宋光太 刘日才 王克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8期1848-1850,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对照组18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18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治疗,分别观察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日常生活能力(B I)、Fugle-M eye运动功能(FMA),进... 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对照组18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18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治疗,分别观察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日常生活能力(B I)、Fugle-M eye运动功能(FMA),进行初、中、末期评定,比较治疗前后分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3种评分值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总有效率达90%。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治疗措施是积极的、正确的、有效的,值得应用推广,且中医中药及康复的介入应尽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单元 急性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楠 李国辉 +1 位作者 张志强 王本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2期2750-275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急性期缺血性中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治疗组)与西医卒中单元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目前一般卒中单元模式进行综合治疗,治疗组另加规范的中...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急性期缺血性中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治疗组)与西医卒中单元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目前一般卒中单元模式进行综合治疗,治疗组另加规范的中医辨证治疗和针刺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神经功能评估(M 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估(B I)。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病人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病人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与一般的卒中单元比较,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更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患者可从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的医疗模式中更多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急性期 单元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优化管理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芳 张敏 +5 位作者 龙福林 唐婵 蒋慧 肖红 张丹 姜颖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9期987-990,共4页
临床路径是一种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具有控制成本,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等多重功能,目前已得到国内外各大医院的广泛认可。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本研究以原卫生部印发的《脑出血临床路径》为基础,... 临床路径是一种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具有控制成本,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等多重功能,目前已得到国内外各大医院的广泛认可。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本研究以原卫生部印发的《脑出血临床路径》为基础,对现有出血性脑卒中临床护理方案进行优化和探索,并注重结合医院医疗和护理实际,突出中医护理的优势,使护理工作更加精确化、程序化、个体化,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脑性 临床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 优化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与非卒中单元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泰 刘永辉 +6 位作者 胡跃强 何乾超 胡玉英 张青萍 梁妮 古联 周元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93-1994,共2页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与非卒中单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卒中单元组50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非卒中单元组500例按传统模式用一般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卒中残障评...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与非卒中单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卒中单元组50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非卒中单元组500例按传统模式用一般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卒中残障评分(按OHS评定)及生活能力评分(按Barthel评定),并最终统计两组患者死亡率。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OHS评分及Barthel评分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评分均有向愈改变,但卒中单元组患者改变明显,与非卒中单元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卒中单元组患者死亡率低于非卒中单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的临床疗效优于非卒中单元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单元 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邵凤扬 李乐军 +3 位作者 王超 马先军 申永涛 周永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风病住院病人350例,随机进入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卒中单元组200例,对照组150例,主要观察指标有神经功能评价(NIHSS)、认知功能检查(MMSE)、日常生活...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风病住院病人350例,随机进入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卒中单元组200例,对照组150例,主要观察指标有神经功能评价(NIHSS)、认知功能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医疗费用、住院时间以及卫生经济学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病人的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认知功能、医疗费用、住院时间以及卫生经济学与对照组病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病 中西医结合 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楠 郑利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6期1331-1333,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制订最佳策略。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治疗组)和普通病房组(对照组)两组。...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制订最佳策略。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治疗组)和普通病房组(对照组)两组。疗效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NIHSS评分、B I评分,OHS评分和病死率。采用成本-效果分析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①出院时治疗组各项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的总费用(包括住院费用、病人和陪护者工资损失)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NIHSS评分每减少1分,B I评分每增加5分,OHS评分每增加1分,治疗组所需的花费均较对照组少。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能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在提高患者疗效上更为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 单元 中西医结合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与西医卒中单元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何乾超 刘永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5-886,共2页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与西医卒中单元临床疗效。方法:将全部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组5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西医组50例采用西医卒中单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与西医卒中单元临床疗效。方法:将全部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组5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西医组50例采用西医卒中单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各组评分均有所提高,但中西组患者提高明显,与西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比西医卒中单元更好的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比西医卒中单元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泰 刘永辉 +5 位作者 刁丽梅 韦英海 吴林 胡跃强 古联 周元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8-1089,共2页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与非卒中单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全部10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卒中单元组50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非卒中单元组500例按传统模式用一般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神经...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与非卒中单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全部10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卒中单元组50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非卒中单元组500例按传统模式用一般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SS-QOL量表)评分,并于出院时调查患者满意度,并统计住院费用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SS-QOL量表评分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评分均有向愈改变,但卒中单元组患者改变明显,与非卒中单元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满意度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单元组住院费用低于非卒中单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的临床疗效优于非卒中单元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单元 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单元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的平台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向哲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10期1691-1691,共1页
关键词 单元 中西医结合治疗 风病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泰 梁焕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77-1179,共3页
关键词 单元 中西医结合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全程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被引量:23
17
作者 曹凤 冯嘉依 +1 位作者 张丹丹 严斌泓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全程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4-9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康复科住院的15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分别给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全程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4-9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康复科住院的15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全程护理和常规护理,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the barthel index of activities dailyliving,简称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FM、Barthel指数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全程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功能康复水平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全程护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在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31
18
作者 徐基民 刘兰群 +1 位作者 李艳丽 李明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5-248,共4页
针刺对脑卒中的治疗是多靶点的,针对的不仅是偏瘫,而且涉及诸如失语症、吞咽、构音、认知、大小便障碍、共济失调和偏瘫后疼痛等多方面。笔者基于自己从事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康复20余年的临证经验,并参考古今文献和现代康复理论,就穴位选... 针刺对脑卒中的治疗是多靶点的,针对的不仅是偏瘫,而且涉及诸如失语症、吞咽、构音、认知、大小便障碍、共济失调和偏瘫后疼痛等多方面。笔者基于自己从事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康复20余年的临证经验,并参考古今文献和现代康复理论,就穴位选取、针刺手法、针刺介入时间、刺激量大小、留针时间以及对偏瘫痉挛状态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中西医结合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期脑卒中10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洪泽华 王烈泉 黄楷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2650-2651,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期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53例进行卒中单元治疗,中西组53例加用针灸及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NIHSS)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结果:两组NIHSS评分均比...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期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53例进行卒中单元治疗,中西组53例加用针灸及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NIHSS)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结果:两组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增加了患者的生存几率、增强了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回归家庭的可能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42
20
作者 邓树荣 王贤明 +1 位作者 李洪韬 何光银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470-473,477,共5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客观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整体效果。方法: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实验组)和西医组(对...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客观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整体效果。方法: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实验组)和西医组(对照组),每组各90例,实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中药、针灸等疗法;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加早期康复锻炼。两组均为14d一疗程。取两个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7d以及治疗后14d三个时间段进行比较,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血液流变学及血清hs-CRP指标的变化。结果:(1)实验组治疗后7d和14d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卒中量表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改善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hs-CRP水平,改善血液动力学状态,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 中西医结合 超敏C反应蛋白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