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中西互为体用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江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6-93,共8页
中国100多年近现代文化曲折发展的历史表明,要完成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必须消除保守主义、国粹主义与激进主义、全盘西化的二元对立:前者固守中国传统,后者抛弃中国传统,结果都不能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中西互为体用...
中国100多年近现代文化曲折发展的历史表明,要完成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必须消除保守主义、国粹主义与激进主义、全盘西化的二元对立:前者固守中国传统,后者抛弃中国传统,结果都不能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中西互为体用乃是一种扬弃了上述二元对立的新的文化转型战略,其基本路径是通过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现代性因素,并使之与西方文化的优秀资源相结合,从而成功地实现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或转化性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守主义
激进主义
国粹主义
全盘西化
中西互为体用
创造性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傅伟勋“中西互为体用论”评析
2
作者
黄见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41-46,共6页
“中西互为体用论”是傅伟勋提出的一个文化命题。本文从它的提出、它与中国文化重建、它与中西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又析又评了这个命题的内涵。
关键词
中西互为体用
中国文化重建
中西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近四百年各派文化主张源流考
被引量:
2
3
作者
许苏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21,共9页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的演变●“西化”与“全盘西化”●“世界化”与“充分世界化”●“中西会通”与“全盘化西”●“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说的由来●“中国本位的中西互为体用论”与“中西为体,中西为用。”在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的演变●“西化”与“全盘西化”●“世界化”与“充分世界化”●“中西会通”与“全盘化西”●“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说的由来●“中国本位的中西互为体用论”与“中西为体,中西为用。”在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有几种因素常常限制着人们的视野,妨碍了思想史著述的真实性:一是“人微言轻”的传统使小人物的创见易于被湮没,二是某种客观的时势使人们把某种并非创见的主张推崇为创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张
全盘西化
中体西用
中学为用
充分世界化
西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
中西互为体用
明清之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批判的继承与创造的诠释──傅伟勋哲学方法论述评
4
作者
李翔海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3期62-67,共6页
批判的继承与创造的诠释──傅伟勋哲学方法论述评李翔海一美国费城天普大学傅伟勋教授是我国学术界熟知的著名华裔学者之一。作为一个身迹中西的现代学人,傅伟勋走过了一条“出乎中国哲学之外”而又“入乎中国哲学之内”的学术道路。...
批判的继承与创造的诠释──傅伟勋哲学方法论述评李翔海一美国费城天普大学傅伟勋教授是我国学术界熟知的著名华裔学者之一。作为一个身迹中西的现代学人,傅伟勋走过了一条“出乎中国哲学之外”而又“入乎中国哲学之内”的学术道路。求学期间,他一直专攻西方哲学特别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伟勋
创造的诠释学
中国哲学
解释学
中西互为体用
哲学方法论
西方哲学
中国文化
文化价值取向
现代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西互为体用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江松
机构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6-93,共8页
文摘
中国100多年近现代文化曲折发展的历史表明,要完成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必须消除保守主义、国粹主义与激进主义、全盘西化的二元对立:前者固守中国传统,后者抛弃中国传统,结果都不能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中西互为体用乃是一种扬弃了上述二元对立的新的文化转型战略,其基本路径是通过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现代性因素,并使之与西方文化的优秀资源相结合,从而成功地实现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或转化性创造。
关键词
保守主义
激进主义
国粹主义
全盘西化
中西互为体用
创造性转换
Keywords
conservatism
radicalism
quintessentialism
entire westernization
both eastern and western as the nounemon and the function
innovative transformation
分类号
B01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傅伟勋“中西互为体用论”评析
2
作者
黄见德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41-46,共6页
文摘
“中西互为体用论”是傅伟勋提出的一个文化命题。本文从它的提出、它与中国文化重建、它与中西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又析又评了这个命题的内涵。
关键词
中西互为体用
中国文化重建
中西
文化交流
Keywords
mutual substance and utiliti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ultur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分类号
B151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近四百年各派文化主张源流考
被引量:
2
3
作者
许苏民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21,共9页
文摘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的演变●“西化”与“全盘西化”●“世界化”与“充分世界化”●“中西会通”与“全盘化西”●“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说的由来●“中国本位的中西互为体用论”与“中西为体,中西为用。”在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有几种因素常常限制着人们的视野,妨碍了思想史著述的真实性:一是“人微言轻”的传统使小人物的创见易于被湮没,二是某种客观的时势使人们把某种并非创见的主张推崇为创见。
关键词
文化主张
全盘西化
中体西用
中学为用
充分世界化
西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
中西互为体用
明清之际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批判的继承与创造的诠释──傅伟勋哲学方法论述评
4
作者
李翔海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3期62-67,共6页
文摘
批判的继承与创造的诠释──傅伟勋哲学方法论述评李翔海一美国费城天普大学傅伟勋教授是我国学术界熟知的著名华裔学者之一。作为一个身迹中西的现代学人,傅伟勋走过了一条“出乎中国哲学之外”而又“入乎中国哲学之内”的学术道路。求学期间,他一直专攻西方哲学特别是...
关键词
傅伟勋
创造的诠释学
中国哲学
解释学
中西互为体用
哲学方法论
西方哲学
中国文化
文化价值取向
现代重建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中西互为体用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王江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傅伟勋“中西互为体用论”评析
黄见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近四百年各派文化主张源流考
许苏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批判的继承与创造的诠释──傅伟勋哲学方法论述评
李翔海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