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蒙边界地区金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远景区预测
1
作者 刘汉粮 王学求 +6 位作者 聂兰仕 迟清华 王玮 SHOJIN Davaa ENKHTAIVAN Altanbagana 周建 杜禹德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4-256,共13页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属成矿省和全球3大斑岩型铜、金、钼成矿带之一,资源潜力巨大,是国内外地学研究和贵金属、三稀资源勘查的热点地区。文章依托中蒙边界1∶1000000地球化学填图数据,探讨了汇水域沉积物中...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属成矿省和全球3大斑岩型铜、金、钼成矿带之一,资源潜力巨大,是国内外地学研究和贵金属、三稀资源勘查的热点地区。文章依托中蒙边界1∶1000000地球化学填图数据,探讨了汇水域沉积物中金的地球化学参数和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中蒙边界地区汇水域沉积物金元素含量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为0.79×10^(-9)和1.34×10^(-9);华北陆块和阿尔泰构造带金含量最高,区域浓集系数分别为1.43和1.36,是金的富集优势区。以金含量累积频率85%(1.55×10^(-9))、92.5%(2.22×10^(-9))和97.5%(4.03×10^(-9))划分外、中和内带,共圈定28处地球化学远景区,为该区寻找金等贵金属矿床提供了重要选区。研究填补了中蒙边界地区金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的空白,为两国边境地区金等贵金属矿床对比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分布 地球化学填图 中蒙边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边界地区构造单元划分 被引量:54
2
作者 李俊建 张锋 +15 位作者 任军平 唐文龙 付超 陈正 李承东 赵丽君 冯晓曦 党智财 赵泽霖 刘晓雪 Tomurtogoo Onongyn Delgersaikhan Adiya Enkhbat Tserendash Altankhundaga Batsaikhan Dorjsuren Byambaadash Batbayar Jargalsaikhan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6-662,共27页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中蒙合作完成中蒙边界地区1∶100万地质编图成果的基础上,对中蒙边界地区构造格架进行了统一厘定和划分。该区Ⅰ级构造单元主体隶属于中亚构造带的阿尔泰—兴蒙造山系,部分属塔里木—华北陆块区。阿尔泰—兴蒙造...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中蒙合作完成中蒙边界地区1∶100万地质编图成果的基础上,对中蒙边界地区构造格架进行了统一厘定和划分。该区Ⅰ级构造单元主体隶属于中亚构造带的阿尔泰—兴蒙造山系,部分属塔里木—华北陆块区。阿尔泰—兴蒙造山系可划分为10个Ⅱ级、27个Ⅲ级和69个Ⅳ级构造单元。塔里木—华北陆块部分划分出2个Ⅱ级、2个Ⅲ级和4个Ⅳ级构造单元。这些不同级别的构造单元较全面地概括了中蒙边界地区的地质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构造单元 造山系 陆块区 中蒙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边界亚干变质核杂岩糜棱状钾质花岗岩——早中生代收缩与伸展构造体制的转换标志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涛 郑亚东 +2 位作者 刘树文 李天斌 马铭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中、晚中生代大型推覆和伸展构造的发育是华北地块及北缘构造的一大特色。本文在典型伸展构造亚干变质核杂岩中识别出早期具拉张环境的糜棱状花岗岩,岩石类型为钾质花岗岩及钾玄岩系列,具造山后及板内拉张构造环境特点,锆石U-Pb定年为22... 中、晚中生代大型推覆和伸展构造的发育是华北地块及北缘构造的一大特色。本文在典型伸展构造亚干变质核杂岩中识别出早期具拉张环境的糜棱状花岗岩,岩石类型为钾质花岗岩及钾玄岩系列,具造山后及板内拉张构造环境特点,锆石U-Pb定年为228±7Ma,这些岩石强烈变形,并发育同侵位岩浆流动和高温固态流动变形。这些特征表明在晚中生代该核杂岩成型之前即早中生代中下地壳层就已经历调整、减薄和伸展变形。它们的组合揭示了一种特有的构造动力学机制和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干变质核杂岩 伸展构造体 转换标志 糜棱岩状花岗岩 同侵位变形 拉张环境 生代 中蒙边界 推覆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边界英巴地区元古宙杂岩的时代及其对南戈壁微陆块分布范围的限定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印章 韩宝福 +2 位作者 徐钊 任荣 苏犁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8-326,共9页
中亚造山带可能存在具有前寒武纪基底的微陆块。中国境内亚干地区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的存在可能表明南戈壁微陆块延伸到了中国境内,但南戈壁微陆块在中国境内的分布范围还不能准确限定。在内蒙古西部靠近中蒙边界的英巴地区可能存在... 中亚造山带可能存在具有前寒武纪基底的微陆块。中国境内亚干地区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的存在可能表明南戈壁微陆块延伸到了中国境内,但南戈壁微陆块在中国境内的分布范围还不能准确限定。在内蒙古西部靠近中蒙边界的英巴地区可能存在元古宙变质杂岩,岩性主要有片麻岩、石英岩、云母石英片岩和碳酸盐岩等。其中产出在岩体内部的一个花岗质片麻岩岩块主要由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组成,LA-ICP-MS锆石U-Th-Pb定年给出复杂的年龄结果,岩浆成因的锆石核的年龄分散,207Pb/206Pb年龄在2.5-1.0Ga之间,暗色锆石幔给出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17.2Ma±3.5Ma,可能代表早古生代晚期一次构造热事件。花岗岩体内另外一处片麻岩岩块主要由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组成,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905.2Ma±6.1Ma,与亚干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的时代非常接近。并且,亚干和英巴地区元古代杂岩具有相似的岩石组合。表明南戈壁微陆块向南至少延伸到中国境内的亚干—英巴一带,显生宙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对微陆块产生了重要的改造或破坏,造成了目前不连续出露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戈壁微陆块 新元古代 锆石U—Pb定年 英巴地区 中蒙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区带划分 被引量:30
5
作者 李俊建 唐文龙 +10 位作者 付超 陈正 Orolmaa Demberel Oyuntuya Namsraijavyn Delgersaikhan Adiya Enkhbat Tserendash 党智财 赵泽霖 张锋 任军平 赵丽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1-487,共27页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区带划分是近年来该区成矿规律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以板块构造-地球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在中蒙合作完成的该区1∶100万建造-构造图和成矿规律图的基础上,对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区带进行了统一厘定和划分。该区Ⅰ级成...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区带划分是近年来该区成矿规律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以板块构造-地球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在中蒙合作完成的该区1∶100万建造-构造图和成矿规律图的基础上,对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区带进行了统一厘定和划分。该区Ⅰ级成矿域隶属于古亚洲成矿域和滨太平洋成矿域。古亚洲成矿域可划分为阿尔泰、准噶尔-南蒙古和塔里木3个成矿省、12个成矿带和21个成矿亚带。滨太平洋成矿域划分出大兴安岭和华北陆块2个成矿省、4个成矿带和15个成矿亚带。研究提出,蒙古的欧玉陶勒盖-查干苏布尔嘎大型-超大型斑岩型矿床成矿亚带向西与中国的东天山-北山成矿亚带相连,为该区寻找同类型斑岩型矿床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域 成矿省 成矿带 成矿亚带 中蒙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成矿带中蒙边界地区稀有元素铌和钽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汉粮 王学求 +3 位作者 聂兰仕 王玮 迟清华 刘东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63-1073,共11页
铌和钽是高科技不可或缺的稀有金属材料,阿尔泰是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带,开展阿尔泰成矿带铌和钽资源远景优选至关重要。收集了中蒙边界1∶100万铌和钽地球化学数据,探讨其在不同构造单元内的背景值及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全区铌、钽... 铌和钽是高科技不可或缺的稀有金属材料,阿尔泰是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带,开展阿尔泰成矿带铌和钽资源远景优选至关重要。收集了中蒙边界1∶100万铌和钽地球化学数据,探讨其在不同构造单元内的背景值及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全区铌、钽元素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是13. 80×10^(-6)和14. 93×10^(-6)、1. 11×10^(-6)和1. 31×10^(-6),中国境内铌元素中位值(12. 19×10^(-6))和平均值(13. 31×10^(-6))分别低于蒙古国境内铌元素中位值(14. 90×10^(-6))和平均值(16. 39×10^(-6));相应地,中国境内钽元素中位值(1. 02×10^(-6))和平均值(1. 20×10^(-6))也分别低于蒙古国境内钽元素中位值(1. 20×10^(-6))和平均值(1. 41×10^(-6));对于划分的构造单元而言,戈壁阿尔泰弧盆系、阿尔泰南缘弧盆系和阿尔泰构造带铌、钽元素的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高于全区中位值和平均值,是铌、钽元素的富集区,且产出大量稀有金属矿床;根据85%累积频率,圈定出13个铌异常区并优选出7个铌地球化学省,同时圈定出13个钽异常区并优选出10个钽地球化学省,根据铌、钽组合异常图为该区寻找稀有金属矿床提供了重要选区。研究填补了阿尔泰成矿带中蒙边界地区铌、钽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的空白,同时为研究区稀有金属矿床对比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阿尔泰成矿带 中蒙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边界中生代推覆-伸展递进转换及地壳尺度的切向剪切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涛 郑亚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2-237,共6页
中蒙边界一带发育中生代大型推覆和伸展构造。亚干伸展变质核杂岩从开始形成到最终(早白垩世)成型是一个长期递进发育过程,早期深层次透入性韧性伸展剪切主要发生于170~135Ma,有迹象显示在228~170Ma已经开始。这与中生代推覆事件在时... 中蒙边界一带发育中生代大型推覆和伸展构造。亚干伸展变质核杂岩从开始形成到最终(早白垩世)成型是一个长期递进发育过程,早期深层次透入性韧性伸展剪切主要发生于170~135Ma,有迹象显示在228~170Ma已经开始。这与中生代推覆事件在时代上重合,且运动指向相同,即上盘均向南东,显示推覆与伸展同时、同向的递进转换。提出地壳尺度切向剪切构造模式:在上地壳近水平简单剪切和水平挤压叠加构成一般剪切而形成推覆;而在中下地壳近水平简单剪切和上下挤压(重力作用)叠加构成一般剪切而发育同向伸展拆离剪切带(C'),随着上地壳的增厚和下地壳的减薄,该伸展剪切带向上扩展形成变质核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向剪切 构造层次 推覆-伸展转换 变质核杂岩 生代 中蒙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边界地区晚中生代伸展盆地的结构、演化和成因 被引量:36
8
作者 孟庆任 胡健民 +1 位作者 袁选俊 靳久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4-231,共8页
中蒙边界地区在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发育一个广阔的伸展盆地体系,内部由许多不同规模的次级盆地所组成。盆地体系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早期阶段普遍发育相互独立的次级盆地,而晚期阶段则发生以次级盆地侧向相互连接为特征。相互... 中蒙边界地区在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发育一个广阔的伸展盆地体系,内部由许多不同规模的次级盆地所组成。盆地体系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早期阶段普遍发育相互独立的次级盆地,而晚期阶段则发生以次级盆地侧向相互连接为特征。相互连通的次级盆地进一步演化为大型次级盆地,形成盆地体系内的沉积和沉降中心,并在平面上呈条带状。与此同时,由于应力逐渐集中在大型次级盆地边界断层之上,处于应力影中的次级盆地停止发育。中蒙边界地区晚中生代的伸展盆地体系的形成与地壳浅部的伸展作用相关,动力学成因机制很可能与增厚岩石圈的重力垮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代 伸展盆地 重力塌陷 中蒙边界地区 成因机制 伸展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边界地区铜区域地球化学分布及远景区预测 被引量:5
9
作者 聂兰仕 刘汉粮 +5 位作者 李江鹏 范羽 迟清华 刘东盛 周怡宁 王学求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51-860,共10页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属成矿省和全球三大斑岩型铜(金、钼)成矿带之一,资源潜力巨大。中蒙合作边界地区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采集了海量的地球化学数据,为该地区研究元素分散富集、成矿趋势、资源评价和环境变...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属成矿省和全球三大斑岩型铜(金、钼)成矿带之一,资源潜力巨大。中蒙合作边界地区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采集了海量的地球化学数据,为该地区研究元素分散富集、成矿趋势、资源评价和环境变化提供基础数据。本文依托中蒙边界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数据,探讨铜在不同构造单元内的地球化学参数及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全区铜元素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是20.1×10^-6和21.6×10^-6;东西准噶尔弧盆系、阿尔泰构造带、阿尔泰南缘弧盆系、戈壁阿尔泰弧盆系、准噶尔地块、北山—戈壁天山弧盆系6个构造单元铜含量中位值和平均值均高于全区铜含量,是铜元素的富集构造成矿带优势区;根据85%累积频率,圈定出91个铜地球化学异常区,其中34个铜地球化学异常达到地球化学省规模,Oyu Tolgoi、Tsagaan Suvarga等大型铜矿均产在地球化学异常内,根据铜地球化学异常分布模式为该区寻找铜等多金属矿床提供了重要选区。本项研究填补了中蒙边界地区铜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的空白,同时为两国边境地区铜等多金属矿床对比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球化学分布 远景区预测 地球化学填图 中蒙边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边界地区铅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汉粮 聂兰仕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61-262,共2页
地球化学填图已经被证实是矿产快速勘查评价的最有效方法,中蒙地球化学填图合作计划已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的项目合作目录中。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产业转移... 地球化学填图已经被证实是矿产快速勘查评价的最有效方法,中蒙地球化学填图合作计划已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的项目合作目录中。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产业转移战略对矿产信息的重大急迫需求,利用中国领先的地球化学填图技术,采集中蒙边界地区地球化学填图数据,为资源评价和环境变化提供科学数据,为"一带一路"资源布局和富余产能转移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蒙边界 地球化学填图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边界地区汇水域沉积物69种元素的背景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汉粮 聂兰仕 +2 位作者 SHOJIN Davaa 王学求 迟清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2-221,共20页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属成矿省和全球3大斑岩型铜(金、钼)成矿带之一,资源潜力巨大。中蒙合作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采集了海量的地球化学数据,为研究该地区元素分散富集、成矿趋势、资源评价和环境变化提供基...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属成矿省和全球3大斑岩型铜(金、钼)成矿带之一,资源潜力巨大。中蒙合作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采集了海量的地球化学数据,为研究该地区元素分散富集、成矿趋势、资源评价和环境变化提供基础数据,为"一带一路"资源布局提供决策依据。以X±3S为临界值一次性剔除离群值后的数据集的中位值作为背景值的估计值,计算了中蒙边界地区12个Ⅱ级构造单元和5个Ⅱ级成矿省的汇水域沉积物69种元素背景值,探讨了中蒙边界地区汇水域沉积物69种元素背景值的区域分布规律和特征。研究表明不同的地质背景导致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模式不同,不同构造单元具有显著差异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元素的海量聚集为大型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元素供给,形成特定的地球化学省。这些背景值为进一步深入开发利用中蒙边界地球化学填图数据提供了可供对比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9元素背景值 汇水域沉积物 区域浓集系数 地球化学填图 中蒙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边界早白垩世不对称花岗岩穹隆的伸展时限、剪切作用类型和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灿 郭磊 +5 位作者 王涛 李建波 童英 NARANTSETSEG Tserendash ENKH-ORSHIKH Orsoo 张磊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36,共19页
东北亚大陆于晚中生代时期发生了大规模地壳伸展,发育变质核杂岩和不对称花岗岩穹隆,其伸展剪切机制一直是构造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蒙边界东南段沿北东向展布了罕乌拉、纳兰和宝德尔等3个不对称花岗岩伸展穹隆,主体均为晚中生代花岗... 东北亚大陆于晚中生代时期发生了大规模地壳伸展,发育变质核杂岩和不对称花岗岩穹隆,其伸展剪切机制一直是构造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蒙边界东南段沿北东向展布了罕乌拉、纳兰和宝德尔等3个不对称花岗岩伸展穹隆,主体均为晚中生代花岗岩侵入体,岩体西北缘发育韧性剪切(糜棱岩)带,并被后期高角度正断层所围限,整体为穹隆状。根据罕乌拉穹隆韧性剪切带内强变形中粗粒钾长花岗岩(133±1 Ma)和弱变形细粒花岗岩(128±2 Ma)的构造关系及其锆石U-Pb年龄,推测该穹隆内岩体可能为同伸展岩体,韧性伸展时间在133 Ma之后并持续至128 Ma或更晚,与同区其他穹隆发育时限相同。笔者用R_(f)/ф方法测量了3个穹隆剪切带内糜棱岩中长石的有限应变轴率,利用Hsu图解获得其应变类型为平面压扁应变(k=0.5)。用长石极莫尔圆法、刚性颗粒网法和C轴石英组构法估算了韧性剪切的长期变形过程,得到糜棱岩的平均运动学涡度值为0.68~0.74,表明这些穹隆的韧性剪切作用主要是纯剪切和简单剪切分量几乎相等的一般剪切作用。石英斜向条带法测得的韧性变形后期的运动学涡度值为0.87~0.99,平均值为0.93,表明韧性变形由一般剪切为主转变为简单剪切为主。然而,由C’法(伸展褶劈理法)获得的运动学涡度值为0.53~0.74,平均为0.68,表明递进变形中的晚期增量应变主要是纯剪切,可能指示了后期同伸展岩浆持续上涌导致穹隆整体抬升和剥露。估算结果表明,这些穹隆的韧性剪切拆离带由一般剪切作用形成,前期单剪组分逐渐增加,后期因岩浆上涌和整体剥露抬升,简单剪切分量降低,以纯剪切作用为主。对比同时期早白垩世东北亚地区其他伸展穹隆和变质核杂岩,认为此种剪切模式可能具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穹隆 糜棱岩 应变测量 运动学涡度 中蒙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边界中西段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6
13
作者 付超 李俊建 +5 位作者 唐文龙 张锋 任军平 党智财 Orolmaa Demberel Tumurtogoo Onongyn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3-518,共16页
中国与蒙古交界地区,早前寒武系—新生界分布广泛,地层划分系统差别较大。以区域岩石地层组合及构造演化特征为背景研究认为,从新疆阿尔泰段至蒙古戈壁-天山段,地层具有连续性,可统一划分对比;并以额尔齐斯-布尔根断裂、喀拉麦里断裂、B... 中国与蒙古交界地区,早前寒武系—新生界分布广泛,地层划分系统差别较大。以区域岩石地层组合及构造演化特征为背景研究认为,从新疆阿尔泰段至蒙古戈壁-天山段,地层具有连续性,可统一划分对比;并以额尔齐斯-布尔根断裂、喀拉麦里断裂、Borzon断裂及东蒙古-迭布斯格断裂为界,由西向东将中蒙边界中西段地层划分为阿尔泰地层分区、准噶尔-戈壁阿尔泰地层分区和北山-戈壁天山地层分区,并对区内地层单元进行了统一划分与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蒙边界 西段 地层划分 特征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善北部中蒙边界地区晚古生代拉伸作用及构造岩浆演化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廷印 刘金坤 +1 位作者 王士政 吴家弘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3年第4期317-327,共11页
阿拉善北部的中蒙边界地区,晚古生代曾发生过脉动式拉伸作用,形成多期裂谷。泥盆纪发育造山期后断陷盆地。石炭纪和二叠纪是相继发生两期裂谷的活动期,早期有钙—碱性火山作用和磨拉石沉积。中石炭世的碱性和大陆拉斑系列火山岩、辉长... 阿拉善北部的中蒙边界地区,晚古生代曾发生过脉动式拉伸作用,形成多期裂谷。泥盆纪发育造山期后断陷盆地。石炭纪和二叠纪是相继发生两期裂谷的活动期,早期有钙—碱性火山作用和磨拉石沉积。中石炭世的碱性和大陆拉斑系列火山岩、辉长岩和二辉橄榄岩,晚二叠世早期的双模式火山岩及碱性火成岩,分别代表了两期裂谷活动的高峰期。晚石炭世及二叠纪末期,各自为裂谷衰退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拉伸作用 岩浆 中蒙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边界中东段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文龙 李俊建 +4 位作者 付超 党智财 Orolmaa Demberel Tomurtogoo Onongyn Delgersaikhan Adiya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8-502,共15页
中国与蒙古交界地区,早前寒武系—新生界分布广泛,地层划分系统差别较大。根据近年来内蒙古地层年代划分研究成果,初步对中蒙边界中东段蒙古地层岩石、化石进行了整理与划分,并以中国出露的地层为参照,进行中蒙边界中东段地层划分与对... 中国与蒙古交界地区,早前寒武系—新生界分布广泛,地层划分系统差别较大。根据近年来内蒙古地层年代划分研究成果,初步对中蒙边界中东段蒙古地层岩石、化石进行了整理与划分,并以中国出露的地层为参照,进行中蒙边界中东段地层划分与对比。结果表明,中蒙边界中东段地层具有连续性,可以统一划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蒙边界 东段 地层划分 岩石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9月27日中、俄、蒙边界M_S7.9地震震源机制及破裂过程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赵翠萍 陈章立 +1 位作者 郑斯华 刘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7-249,共13页
从IRIS全球数字地震台网长周期记录中,选取震中距位于30°~90°的垂直向远震P波资料,反演了2003年9月27日中、俄、蒙边界MS7.9地震及10月1日MS7.3强余震的地震矩张量解,研究了MS7.9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参考余震的空间分布及周... 从IRIS全球数字地震台网长周期记录中,选取震中距位于30°~90°的垂直向远震P波资料,反演了2003年9月27日中、俄、蒙边界MS7.9地震及10月1日MS7.3强余震的地震矩张量解,研究了MS7.9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参考余震的空间分布及周围断层走向,确定MS7.9地震发震断层走向127°、倾角为79°、滑动角为171°.MS7.9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结果表明,整个破裂过程持续了37s,释放标量地震矩0.97×1020N·m.破裂主要发生在长110km,宽30km的中地壳以上,最大位错3.6m.起始破裂处不是滑动量最大的地方.断层面上显示出两个显著的、滑动量超过2.0m的破裂区.破裂传播至MS7.3震源区附近时,滑动量迅速减小,显示出破裂传播过程的受阻停止,反映了障碍体引起的破裂过程的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边界地震 矩张量反演 震源破裂过程 障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跨境阿尔泰构造带稀有元素锂区域地球化学分布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汉粮 聂兰仕 +4 位作者 王学求 张义波 刘东盛 王玮 迟清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3-499,共7页
锂被称为21世纪改变世界的"绿色能源金属"和"白色石油",战略意义显著。阿尔泰构造带是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带,开展阿尔泰地区锂资源远景优选至关重要。在中蒙跨境阿尔泰地区,按相同的工作方法(采样方法、采样介质、... 锂被称为21世纪改变世界的"绿色能源金属"和"白色石油",战略意义显著。阿尔泰构造带是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带,开展阿尔泰地区锂资源远景优选至关重要。在中蒙跨境阿尔泰地区,按相同的工作方法(采样方法、采样介质、实验室分析测试、数据统计、图件制作)开展了约300 000 km^2的1∶100万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分析了包括稀有元素锂在内的69种元素,填补了中蒙边界地区稀有、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的空白。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境内锂元素背景值(23.5×10^(-6))低于蒙古境内锂元素背景值(25.9×10^(-6));对于划分的构造单元而言,阿尔泰构造带、阿尔泰南缘弧盆系和准噶尔地块锂背景值和平均值均高于总体含量值,尤其是阿尔泰构造带锂含量背景值(31.6×10^(-6))和平均值(32.9×10^(-6))特征明显,说明该构造单元是锂元素的富集区;根据85%累积频率圈定出24个锂地球化学异常区并优选出3个锂地球化学省,结合地质条件讨论异常性质,为该区寻找稀有金属矿床提供了重要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球化学 中蒙边界 阿尔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莫若格钦地区二长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18
作者 云飞 聂凤军 +2 位作者 江思宏 刘妍 张万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4-510,共7页
内蒙古莫若格钦铅锌矿预查区是中蒙边界地区南戈壁-东乌旗铜多金属成矿带中部新发现的一处铅锌矿化区。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区内发育的二长闪长岩与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有密切的时空、成因关系。为了揭示成矿规律,笔者对二长闪长岩... 内蒙古莫若格钦铅锌矿预查区是中蒙边界地区南戈壁-东乌旗铜多金属成矿带中部新发现的一处铅锌矿化区。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区内发育的二长闪长岩与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有密切的时空、成因关系。为了揭示成矿规律,笔者对二长闪长岩进行单颗粒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12.6±4.1)Ma(MSWD=0.76),该年龄与二连-东乌地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事件(介于300~315 Ma)相对应,与白音乌拉—东乌珠穆沁旗岩带的花岗岩年龄(300~315)Ma一致。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初步确定莫若格钦二长闪长岩是晚石炭世弧间裂谷伸展作用下地壳挤压增厚局部熔融的产物。上述成果为研究南戈壁-东乌旗地区晚石炭世岩浆侵位活动以及铅锌铜钼多金属矿产找矿方向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二长闪长岩 锆石U-PB年龄 莫若格钦 中蒙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塔林金矿地质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文龙 李俊建 付超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060-1060,共1页
蒙古国塔林金矿自1999年发现以来,先后在其临近地区发现了一批与之相类似的石英脉型金矿床(点),如Dankhyn khudag、Khatan-Sudalyn、Shar khuls等,使得该区成为全球金矿找矿勘查的"热点"地区之一(聂凤军等,2000)。由于该矿床... 蒙古国塔林金矿自1999年发现以来,先后在其临近地区发现了一批与之相类似的石英脉型金矿床(点),如Dankhyn khudag、Khatan-Sudalyn、Shar khuls等,使得该区成为全球金矿找矿勘查的"热点"地区之一(聂凤军等,2000)。由于该矿床邻近我国,国内有地质专家也在我国一侧找寻与之类似的石英脉型金矿。1矿区地质特征塔林金矿地处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阿尔泰亚省南东245 km的蒙古自然保护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地质特征 石英脉型金矿 找矿勘查 矿区地质特征 中蒙边界 戈壁阿尔泰省 地质专家 尔泰 含金石英脉 矿体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兰德勒钼铜多金属矿区细粒二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陶继雄 王弢 +2 位作者 陈郑辉 唐伟 王任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25-1530,共6页
中蒙边境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乌兰德勒钼铜多金属矿床是内蒙古二连-东乌旗成矿带上新发现的一个规模较大的矿床。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区内发育的隐伏细粒二长花岗岩与钼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有密切的时空、成因联系。为了揭示本区成矿规律... 中蒙边境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乌兰德勒钼铜多金属矿床是内蒙古二连-东乌旗成矿带上新发现的一个规模较大的矿床。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区内发育的隐伏细粒二长花岗岩与钼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有密切的时空、成因联系。为了揭示本区成矿规律,对细粒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单颗粒SHRIMP锆石U-Pb测年,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1.3±1.6Ma(MSWD=1.7),该年龄与矿石中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134.1±3.3Ma基本一致,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地质勘查成果表明,矿床的形成主要与隐伏的燕山期细粒二长花岗岩有着密切关系。上述同位素年龄的获得,为本区成矿规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二长花岗岩 单颗粒锆石SHRIMPU-Pb年龄 乌兰德勒 中蒙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