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工艺及质量控制的工业化平台
1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U003-U003,共1页
关键词 实验室模式 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 中药工艺 工业化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工艺现代化座谈会在京召开
2
作者 左宏奎 《中成药》 CAS 1985年第5期35-35,共1页
1985年1月30日~2月2日中国药材公司和中国药学会药剂分会联合在京召开了中药工艺现代化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吉林、黑龙江、山东、山西、广东、福建、四川等13个省市从事中药生产、科研、教学和... 1985年1月30日~2月2日中国药材公司和中国药学会药剂分会联合在京召开了中药工艺现代化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吉林、黑龙江、山东、山西、广东、福建、四川等13个省市从事中药生产、科研、教学和情报等工作的专家30人。会议由原中国药材公司副经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工艺 中国药材公司 药剂 分会 中国药学会 座谈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在中药喷雾干燥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健 《南方农机》 2017年第2期85-85,共1页
文章通过对正交设计法、喷雾干燥工艺的相关概念的简单分析,了解到其在中药喷雾干燥工艺运用中发挥的重要优势,进而从药液的流量、密度以及其他相关辅料和用量的优选、考察指标等角度出发,针对正交设计法在中药喷雾干燥工艺研究中的实... 文章通过对正交设计法、喷雾干燥工艺的相关概念的简单分析,了解到其在中药喷雾干燥工艺运用中发挥的重要优势,进而从药液的流量、密度以及其他相关辅料和用量的优选、考察指标等角度出发,针对正交设计法在中药喷雾干燥工艺研究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简要研究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法 中药喷雾干燥工艺 中药制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法优化黄连提取工艺 被引量:27
4
作者 杨南林 瞿海斌 程翼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6-130,共5页
运用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方法优化中草药黄连的提取工艺。以提取物中药根碱、巴马亭和小檗碱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黄连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分析。经优化筛选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其药根碱、巴马亭和小檗碱的收率分别为10.52、23.58、68.17... 运用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方法优化中草药黄连的提取工艺。以提取物中药根碱、巴马亭和小檗碱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黄连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分析。经优化筛选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其药根碱、巴马亭和小檗碱的收率分别为10.52、23.58、68.17mgg-1药粉,优于文献报道,可以用于黄连的工业提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尤其适合应用于多因素、多水平地筛选中药提取过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 回归分析 黄连 中药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黄芩提取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红医 赵淑军 +1 位作者 成谦 朱晓敏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0-395,共6页
运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中药黄芩提取工艺,以HPLC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并以此为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乙醇溶剂用量、浸泡时间、蒸馏时间和黄芩粒度5个N素对黄芩苷提取收率的影响.实验确定乙醇体积分数为60%,乙醇溶剂用量为70~9... 运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中药黄芩提取工艺,以HPLC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并以此为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乙醇溶剂用量、浸泡时间、蒸馏时间和黄芩粒度5个N素对黄芩苷提取收率的影响.实验确定乙醇体积分数为60%,乙醇溶剂用量为70~90mL,浸泡时间为0~3h,回流时间为120min,黄芩粒度取0.1~0.5mm为最佳的提取条件.本工艺设计合理,方法方便实用,预测性强,是优化中草药提取工艺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黄芩苷 均匀设计法 中药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红花提取液醇沉工艺 被引量:12
6
作者 袁佳 李页瑞 +2 位作者 陈勇 王龙虎 刘雪松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研究并确定红花提取液的最佳醇沉工艺。方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转移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终点乙醇质量分数、搅拌速度、药液初始质量浓度、醇沉温度和药液pH等因素的影响。选取对单因素试验结果影响较大的4... 目的:研究并确定红花提取液的最佳醇沉工艺。方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转移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终点乙醇质量分数、搅拌速度、药液初始质量浓度、醇沉温度和药液pH等因素的影响。选取对单因素试验结果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HSYA转移率、浸出物得率和纯度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确定红花提取液醇沉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红花提取液的最佳醇沉工艺条件为终点乙醇质量分数50%,药液初始质量浓度1.15 g/ml,搅拌速度500 r/min,药液pH5.0。结论:优选的工艺操作简便、稳定,HSYA转移率、浸出物得率和纯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分离和提纯 沉淀 正交试验 中药制药工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炮制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7
7
作者 肖永庆 张村 李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4期536-540,共5页
本文就近年来中药炮制理论研究与饮片生产相结合所建立和规范的系列炮制工艺规范和饮片质量标准进行了回顾,对本领域未来研究方向所涉及的方法学研究、科研技术平台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炮制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科研模式等提出建议,并指... 本文就近年来中药炮制理论研究与饮片生产相结合所建立和规范的系列炮制工艺规范和饮片质量标准进行了回顾,对本领域未来研究方向所涉及的方法学研究、科研技术平台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炮制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科研模式等提出建议,并指出中药炮制研究的主要任务为炮制作为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传承、炮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炮制作为一个"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工艺及饮片质量标准 中药炮制原理 科研方法及模式 技术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技术在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培胜 刘法锦 郭用庄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2002年第5期66-68,共3页
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汤剂的重大改革,在该系列产品的研究生产中应用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超细粉体、喷雾干燥、干法制粒等新技术、新工艺。产品适应了中医临床需要,质量稳定可控,在实现中药标准化、产业化道路上走出了创新之路。本文... 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汤剂的重大改革,在该系列产品的研究生产中应用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超细粉体、喷雾干燥、干法制粒等新技术、新工艺。产品适应了中医临床需要,质量稳定可控,在实现中药标准化、产业化道路上走出了创新之路。本文对此均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方 颗粒剂 中药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香颗粒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9
作者 郭艳 李红娇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0-63,共4页
为优化金香颗粒制备工艺,以干膏率为评价指标,考察60%乙醇添加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工艺参数,确定金香颗粒最佳提取工艺;按照最佳提取工艺制得浸膏后,以成型率、吸湿率、休止角、制粒难易程度为评价指标,优选适配辅料及辅料用量,最... 为优化金香颗粒制备工艺,以干膏率为评价指标,考察60%乙醇添加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工艺参数,确定金香颗粒最佳提取工艺;按照最佳提取工艺制得浸膏后,以成型率、吸湿率、休止角、制粒难易程度为评价指标,优选适配辅料及辅料用量,最终确定金香颗粒的制备工艺。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60%乙醇,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0h,按照上述工艺参数进行3批工艺验证,平均干膏率为22.03%,RSD为1.59%;浸膏相对密度为1.20~1.25(60℃),浸膏和蔗糖按照1∶4比例进行湿法制粒,干燥,整粒,进行3批制备工艺验证,平均成型率为97.8%,吸湿率为5.01%,休止角为35.1°,RSD分别为0.45%、0.69%、0.72%。说明该工艺参数稳定可行、可重复性强,可作为金香颗粒的制备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香颗粒 中药提取工艺 制备工艺 干膏率 成型率 吸湿率 休止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炒的历史沿革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缤 王丽娜 贾天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81-1284,共4页
通过查阅古代文献,对中药炮制单炒工艺的历史沿革进行归纳分析。探讨炒法的起源,分别对单炒工艺中的炒黄、炒焦、炒炭的历代药物品种及部分炮制理论加以整理总结。
关键词 单炒 炒黄 炒焦 炒炭 中药炮制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芍醇沉颗粒静置沉降特性及沉降速率模型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小云 李页瑞 +3 位作者 陈重均 胡晓雁 刘雪松 陈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8-465,共8页
目的:探究赤芍醇沉液的颗粒静置沉降特性,建立其沉降速率模型。方法:通过测定不同工艺条件下赤芍醇沉液静置沉降过程的颗粒沉降曲线,结合颗粒沉降比(PSV)、颗粒体积指数(PVI)和沉降速度(N)等指标分析颗粒沉降特性,并利用统... 目的:探究赤芍醇沉液的颗粒静置沉降特性,建立其沉降速率模型。方法:通过测定不同工艺条件下赤芍醇沉液静置沉降过程的颗粒沉降曲线,结合颗粒沉降比(PSV)、颗粒体积指数(PVI)和沉降速度(N)等指标分析颗粒沉降特性,并利用统计分析及拟合检验建立赤芍醇沉颗粒的沉降速率模型。结果:赤芍醇沉颗粒的沉降性能受工艺因素影响明显,控制较大的终醇浓度、较大的浸膏密度和较小的初醇浓度,有利于赤芍醇沉颗粒快速沉降。颗粒沉降过程主要可分为匀速和减速两个阶段。匀速阶段沉降速率符合经验模型v0=-0.236 PSV+0.022 PVI+7.521,且终醇浓度和浸膏密度越大、初醇浓度越小,匀速沉降越快;减速阶段沉降速率符合活性污泥沉降的经典速率模型v=k(1-n1X)^4 exp(-n2X)/X,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结论:掌握赤芍醇沉颗粒的静置沉降特性,有助于全面理解赤芍醇沉过程。建立的沉降速率模型可准确预测赤芍醇沉颗粒的静置沉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 赤芍/分离和提纯 中药制药工艺/方法 统计学 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