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复方新药创制及技术支撑体系 被引量:17
1
作者 梁琼麟 罗国安 +4 位作者 邹健强 高秀梅 刘建勋 叶祖光 贾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第3期1-7,共7页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复方药物日益得到包括国际主流医药界的重视和认可。中医药以其在慢性复杂多因素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的显著优势备受关注。以确有疗效的中医方剂和名优中成药为源头,研究开发成为中医药特色明显、配伍科学合理、...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复方药物日益得到包括国际主流医药界的重视和认可。中医药以其在慢性复杂多因素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的显著优势备受关注。以确有疗效的中医方剂和名优中成药为源头,研究开发成为中医药特色明显、配伍科学合理、药效成分基本清楚、机理基本明确、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复方中药创新药,有望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认可,并在未来创新药物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本文根据中医药的特点提出了中药复方新药创制的技术路线,对其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有关建议和方案,并对中药复方新药创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药发现 新药开发 中药 复方药物 技术路线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思路·新技术——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 被引量:14
2
作者 蒋宁 杜保民 +45 位作者 杜冠华 段大跃 方坚松 高兴华 高秀梅 顾金辉 郭彦飞 侯悦 黄晏 李琦 林志彬 刘建勋 陆茵 吕圭源 聂红 庞晓斌 齐晓甜 秦雪梅 任巧 任远 任周新 茹祥斌 申竹芳 石京山 孙建宁 孙蓉 孙晓波 王陈 王梅 王同兴 吴春福 谢宗杰 徐惠波 薛云丽 杨宝学 杨奎 余林中 张丹参 张兰 张林 张永鹤 张永祥 赵勤实 周玉枝 朱焰 周文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1-260,共20页
"第十二届全国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学术会议"于2019年10月11-13日在天津市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举行。会议期间,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召开了"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专题研... "第十二届全国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学术会议"于2019年10月11-13日在天津市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举行。会议期间,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召开了"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专题研讨会。研讨会分为主题报告和综合讨论2部分。主题报告由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春福教授主持,刘建勋、孙晓波、段大跃和吕圭源教授作主题报告。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兼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永祥研究员主持综合讨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司重大专项处顾金辉处长全程参加。与会专家围绕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本文整理了专家们的主要观点和建议,希望能为中药复方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和新技术,为提高我国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发水平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新药研发 新思路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活性筛选形式与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忠 刘建勋 +1 位作者 肖诗鹰 王永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4年第5期51-55,共5页
药物发现是新药研究的重要过程,其中药物活性筛选是决定新药研究成败的关键。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药复方活性筛选的8种形式,并按历史进程将筛选技术分为传统筛选技术与现代筛选技术,简述了临床前活性药物优化技术、候选药选择技术、分离技... 药物发现是新药研究的重要过程,其中药物活性筛选是决定新药研究成败的关键。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药复方活性筛选的8种形式,并按历史进程将筛选技术分为传统筛选技术与现代筛选技术,简述了临床前活性药物优化技术、候选药选择技术、分离技术、分子设计、分子水平筛选、生物芯片技术、药物基因组学、药物相互作用分析技术(BIA)、化学和生物信息学结合、中药复方多层区组筛选模式(MBAS模式)等现代筛选技术的特征,并探讨药物发现策略的改变和新技术应用对于中药复方活性筛选研究进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活性筛选 新药研究 药物发现 药物基因组学 药物相互作用 改变 筛选技术 选择技术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制剂的注册管理与高质量转化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军宁 戴瑛 +1 位作者 华桦 曾瑾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27-727,共1页
转化医学旨在提高总体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以及促进基础研究的深入发展。美国及英国、德国等国家均将“推动实验发现用于临床治疗”作为国家医学研究的重要战略,且通过各种手段加大对转化医学的支持和发展的力度。中医药在数千年的... 转化医学旨在提高总体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以及促进基础研究的深入发展。美国及英国、德国等国家均将“推动实验发现用于临床治疗”作为国家医学研究的重要战略,且通过各种手段加大对转化医学的支持和发展的力度。中医药在数千年的医学实践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的先进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不断创新发展,其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更加丰富,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从宏观、系统、整体角度揭示了人的健康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传统中医药理法方药及其主要治病手段——中药复方以其在慢性复杂多因素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备受关注,日益得到包括国际主流医药界的重视和认可。转化医学强调“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的整体医学观及复杂理论系统研究的重要性,与几千年来“临床实践→理论认识→临床实践”的传统中医药发展模式不谋而合。传统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个体化辨证处方到渐次演变、转化而来的现代复方中成药,从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运气学说以及经络流注理论的演变,到金元医家的创新,再到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无不体现着中医学理论来源于临床实践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完善的特点,临床与基础的相互转化一直是中医药发展的主线。随着生命组学尤其是免疫组学理论技术的加速度发展,以临床为导向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发展迎来了最佳的时代契机,中医整体观与现代医学融合的新型转化医学模式已经开启,这将为具有临床价值中药新药的加速研制提供强大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制剂 新药注册管理 转化医学 新药创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天然产物创制新药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8
5
作者 于德泉 《中国工程科学》 1999年第2期87-90,共4页
文章展望了从天然产物中创制新药的发展趋势。单味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重点将转向瞄准质控的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进入 2 1世纪 ,中国天然药物研究要在国际上占有重要位置 ,突破口便是中药复方现代化 ,其关键之一便是化学 (有效 )成... 文章展望了从天然产物中创制新药的发展趋势。单味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重点将转向瞄准质控的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进入 2 1世纪 ,中国天然药物研究要在国际上占有重要位置 ,突破口便是中药复方现代化 ,其关键之一便是化学 (有效 )成分研究。从中草药中发现有效成分或先导物必须采用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融为一体的机制 ,采用高通量筛选 ,目标就是寻找有效成分或先导物进而创制新药。长短结合 ,正确处理知识创新和新药开发的关系。知识创新须体现在创制新药的应用基础研究中 ,是产生巨大效益的理论基础 ;短程开发是知识累积水平的体现 ,是科研经费的必要补充和保证。改革传统天然产物化学研究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中草药 化学成分 波谱技术 色谱-质谱联用 核磁共振 新药开发 天然药物 色谱 中药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药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一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1999年第2期16-22,共7页
关键词 中药研究开发 中药产业化 方法与技术 中药新药 药效物质 中药复方 中药 质量控制 制备工艺 中药制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交叉创新中心成立
7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0-360,共1页
2021年5月25日,"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交叉创新中心"暨"国家现代中药创新中心长三角转化基地"揭牌仪式在浙江大学药学院举行。浙江大学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将以此次揭牌为起点,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新一轮国... 2021年5月25日,"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交叉创新中心"暨"国家现代中药创新中心长三角转化基地"揭牌仪式在浙江大学药学院举行。浙江大学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将以此次揭牌为起点,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新一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深入开展组分中药新药创制、中药绿色智能制造、中药制药品质提升等方面技术创新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津中医药大学 新药创制 中药制药 国家重大需求 浙江大学药学院 转化基地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整合医学—三论创建新医药学 被引量:16
8
作者 罗国安 谢媛媛 +2 位作者 梁琼麟 范雪梅 王义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期7-15,共9页
本文介绍了在中医药理论精髓(整体观、系统论)指导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整合过程中,所提出的中医药整合医学的发展背景和研究实践,从基于化学物质组学的中药复方化学研究体系,"系统-系统"的中药复方研究模式,整合化学物质组... 本文介绍了在中医药理论精髓(整体观、系统论)指导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整合过程中,所提出的中医药整合医学的发展背景和研究实践,从基于化学物质组学的中药复方化学研究体系,"系统-系统"的中药复方研究模式,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中医药系统生物学和临床系统生物学,整合生物标志物体系,聚焦整合生物标志物群,中药工程集成化创新与自主创新,中药复方新药创制及技术支撑体系,复方药物研发创新体系,化学生物学和仿人体微流控芯片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中医药整合医学具体研究内容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药学 中医药整合医学 结合-整合-融合 “系统-系统”模式 化学物质组学 中医药系统生物学 整合生物标志物体系 聚焦整合生物标志物群 中药工程集成化创新与自主创新 中药复方新药创制及技术支撑体系 复方药物研发创新体系 化学生物学 仿人体微流控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创新 开拓前进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永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6-751,共6页
与中国药理学会同龄,2015年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也跨入了而立之年。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是在我国著名药理学家周金黄教授等一批热爱祖国传统医药学、矢志为我国中药药理学事业发展而奋斗的前辈们的积极努力和带领下创立的,体... 与中国药理学会同龄,2015年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也跨入了而立之年。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是在我国著名药理学家周金黄教授等一批热爱祖国传统医药学、矢志为我国中药药理学事业发展而奋斗的前辈们的积极努力和带领下创立的,体现了他们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凝聚着他们辛勤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更寄托了他们对传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药学、发展中药药理学事业、为人类防治疾病和维护健康做出贡献的无限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理学 中国药理学会 周金黄 传统医药学 药理学家 开拓前进 中药复方 中医药科技 新药 新药创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