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L2)为受体挖掘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潜在中药单体化合物 被引量:9
1
作者 李乾胜 曹灿 +3 位作者 李玲玲 冯静 巫晓慧 崔瑛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415-425,共11页
目的: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L2)为受体探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药单体化合物及作用机制。方法:以“C-C motif chemokine 2”为检索词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作用于CCL2受体的中药单体化合物,并收集其作... 目的: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L2)为受体探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药单体化合物及作用机制。方法:以“C-C motif chemokine 2”为检索词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作用于CCL2受体的中药单体化合物,并收集其作用靶点。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中以“fever”“cough”“pneumonia”“coronavirus”为检索词收集相应靶点,并添加“木瓜样蛋白酶(PLP)”“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C-SIGN)”,合并作为COVID-19相关靶点。UniProt数据库标化靶点基因名,取中药单体化合物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运行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单体化合物-交集靶点网络,用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借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KEGG通路富集,而预测中药单体化合物治疗COVID-19的作用机制。然后将所有中药单体化合物与CCL2、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中药单体成分-靶点网络中包含单体成分2个,交集靶点153个,PPI网络分析显示关键靶点涉及AKT1、IL6、VEGFA等。GO功能富集所得GO条目115个,其中涉及CCL2条目有10个,KEGG通路富集所得信号通路97条,其中涉及CCL2有9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汉黄芩素与CCL2、SARS-CoV-23CL水解酶和ACE2的亲和力与推荐化药相近。结论:槲皮素、汉黄芩素可与CCL2结合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查加斯病(美国锥虫病)、甲型流感信号通路,从而可能发挥抗COVID-19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L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槲皮素 汉黄芩素 中药单体化合物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失衡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机制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梅笑 潘海迪 +4 位作者 吴晓睿 贺昌辉 窦鑫 邓华亮 王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4462-4467,共6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免疫失衡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相关免疫细胞包括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因子包括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中药单体/化合物或复方可通过...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免疫失衡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相关免疫细胞包括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因子包括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中药单体/化合物或复方可通过多通路、多靶点调节免疫治疗IBS-D。本文从免疫失衡与肠道感染、菌群失调、脑肠轴紊乱、内分泌紊乱的关系等方面,对中药单体/化合物和复方靶向免疫治疗IBS-D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与梳理,并同时印证了“脾为之卫”与免疫相通之处,以期为中医药通过免疫介导途径治疗IBS-D及相关疾病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免疫失衡 中药复方 中药单体/化合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链脂肪酸-肠屏障”途径探讨中药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窦鑫 贺昌辉 +3 位作者 梅笑 潘海迪 马源鑫 王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177-2182,共6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短链脂肪酸-肠屏障”途径在IBS-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中药单体/化合物或复方可通过多通路、多靶点调控“短链脂肪酸-肠屏障”治疗IBS-D。本文以短链脂肪酸与肠道四大屏障的关...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短链脂肪酸-肠屏障”途径在IBS-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中药单体/化合物或复方可通过多通路、多靶点调控“短链脂肪酸-肠屏障”治疗IBS-D。本文以短链脂肪酸与肠道四大屏障的关系及介导IBS-D发病为切入点,对中药单体/化合物和复方靶向调控“短链脂肪酸-肠屏障”治疗IBS-D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与梳理;从“大肠主津”角度探讨“短链脂肪酸-肠屏障”导致IBS-D的理论依据,以期为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精准治疗体系提供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肠屏障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大肠主津 中药单体/化合物 中药复方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化学成分库中结肠癌BRAF^(V600E)抑制剂的筛选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欢欢 方杰 +3 位作者 毛诗莹 杨扬 谢珲 余陈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4-518,共5页
目的筛选能抑制BRAF^(V600E) CT26细胞株增殖的中药单体化合物。方法通过慢病毒载体感染,构建BRAF^(V600E)稳定表达的CT26细胞稳转株。MTT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蛋白印迹检测MEK/ER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Discovery Studio筛... 目的筛选能抑制BRAF^(V600E) CT26细胞株增殖的中药单体化合物。方法通过慢病毒载体感染,构建BRAF^(V600E)稳定表达的CT26细胞稳转株。MTT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蛋白印迹检测MEK/ER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Discovery Studio筛选BRAF^(V600E)高亲和中药单体化合物,并用MTT验证化合物抑制细胞增殖效果。结果与野生型CT26细胞相比,BRAF^(V600E) CT2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MEK/ERK通路被进一步激活。芦荟素(aloin)、安格洛苷C(angoroside C)、杯苋甾酮(cyasterone)对BRAFV600E CT26细胞的抑制效果优于野生型CT26细胞(P <0. 05),并能明显降低BRAFV600E的蛋白表达。结论芦荟素、安格洛苷C、杯苋甾酮可能是结肠癌BRAFV600E突变的天然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F^V600E CT26细胞系 细胞增殖 MEK/ERK信号通路 中药单体化合物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标的新型抗血栓天然药物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汪海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2001年第6期37-41,共5页
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众多的生物活性因子,调节血液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血栓的发生和发展。我国中医药研究表明,大量植物来源的单体化合物具有确切的抗血栓作用,这些化合物的安全性好。因此,发展纯天然的抗血栓药物是... 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众多的生物活性因子,调节血液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血栓的发生和发展。我国中医药研究表明,大量植物来源的单体化合物具有确切的抗血栓作用,这些化合物的安全性好。因此,发展纯天然的抗血栓药物是目前研制新型抗血栓药物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室系列研究发现,中药单体化合物虽然安全性好,但疗效往往不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多种单体化合物在联合使用时,疗效大大增强,用药量大大降低。例如,我们研究了两个活血化瘀类中药和一个理气化瘀类中药中的3个单体化合物A、B和C。此3个化合物均可调节内皮细胞功能,但药理作用环节不同,分别为促进NO的释放、促进PGI2的释放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在联合使用时,剂量分别为0.05、1.0和1.0mg/kg即可产生显著的抗血栓作用,比任一单体化合物的有效剂量低20~100倍或以上。为发展有效、安全、适于长期使用的纯天然口服抗血栓新药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抗血栓药 血管内皮细胞 天然药物 中药单体化合物 发展趋势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