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周亚红 毛利云 温丽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6-519,共4页
目的观察以活血化瘀为主的内异灌肠方治疗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腹腔液中CA125及IL-6值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机制。方法 60例有腹腔镜手术指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组,30例治疗组给予内异灌... 目的观察以活血化瘀为主的内异灌肠方治疗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腹腔液中CA125及IL-6值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机制。方法 60例有腹腔镜手术指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组,30例治疗组给予内异灌肠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包括痛经及性交痛的缓解情况及治疗前后CA125值的变化情况、卵巢囊肿大小的变化,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直接行腹腔镜手术。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CA125及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中23例痛经、13例性交痛患者经中药保留灌肠治疗3个月后前后症状不同程度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腹腔液CA125及IL-6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AFS评分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内异灌肠方能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及性交痛的疼痛情况,降低腹腔液CA125及IL-6,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活血化瘀 中药保留灌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性不孕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敏 孙伟 +1 位作者 崔薇 纪春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求中药保留灌肠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不孕的最佳配合方案。方法:将130例慢性盆腔炎不孕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组和西药组各65例。电针组采用电针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理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氧氟沙星和甲硝唑常规西药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理疗治... 目的:探求中药保留灌肠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不孕的最佳配合方案。方法:将130例慢性盆腔炎不孕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组和西药组各65例。电针组采用电针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理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氧氟沙星和甲硝唑常规西药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理疗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比较两组间痊愈率、总有效率、临床妊娠率,电针组均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不孕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慢性盆腔炎不孕 中药保留灌肠理疗 西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规范化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凌霞 于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8期1631-1633,共3页
目的:通过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拟定中药外治法治疗本病的规范治疗方案。方法:将中药煎或汤剂150mL,通过直肠给药,保留30min以上,同时予以脐为中心的局部热疗。结果:本研究通过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外... 目的:通过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拟定中药外治法治疗本病的规范治疗方案。方法:将中药煎或汤剂150mL,通过直肠给药,保留30min以上,同时予以脐为中心的局部热疗。结果:本研究通过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外治法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7.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外治法是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效的方法,进一步规范操作方法,可提高本治疗方法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中药保留灌肠 治疗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午流注法指导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病人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4
作者 马力凤 龚燕岚 唐虹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258-3260,共3页
[目的]观察在子午流注理论的指导下,不同时辰的中药保留灌肠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9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30例。在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采用... [目的]观察在子午流注理论的指导下,不同时辰的中药保留灌肠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9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30例。在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采用卯时进行复方藤酱汤保留灌肠,对照1组采用辰时进行复方藤酱汤保留灌肠,对照2组采用酋时进行复方藤酱汤保留灌肠,干预时间为2周,观察3组病人灌肠后30min便意感程度和灌肠后排便时间的比较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病人灌肠后30min便意感程度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灌肠后排便时间晚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1)。干预组、对照1组、对照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0.0%、8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子午流注法的卯时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病人,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时辰 中药保留灌肠 子午流注 中医证候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炎平方口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子宫附件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玉兰 高慧 +4 位作者 宋春侠 曲洪彬 丁艳玲 徐鸿雁 王迎寒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探讨盆炎平方口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子宫附件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12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子宫附件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黄藤素分散片配合苦参素栓纳肛治疗,治疗... 目的:探讨盆炎平方口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子宫附件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12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子宫附件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黄藤素分散片配合苦参素栓纳肛治疗,治疗组口服盆炎平方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组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分别为(2.12±0.21)mPa·s、(7.20±1.72)mPa·s和(1.12±0.13)mPa·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炎平方口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子宫附件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炎平 中药保留灌肠 湿热瘀结 慢性子宫附件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馨曼 安颂歌 +2 位作者 张磊 王国豪 孟繁洁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6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EBSCO,ISI,CNKI,VIP,WanFang Data和CBM数据库中关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4年5...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EBSCO,ISI,CNKI,VIP,WanFang Data和CBM数据库中关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4年5月,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Meta分析的有10项RCT,共702例病人。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总有效率较高[RR=4.83,95%CI为(2.98,7.84),P<0.000 01];4项研究结果均显示中药保留灌肠改善临床症状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放射性直肠炎病人实施中药保留灌肠干预能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减轻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保留灌肠 放射性直肠炎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临床疗效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及盆腔淤血综合征 被引量:5
7
作者 邓晓杨 慕宇舸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56-756,759,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盆腔淤血综合征 中药保留灌肠 治疗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中药保留灌肠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曾剑 董礼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9期2151-2152,共2页
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中药保留灌肠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 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中药保留灌肠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6例,观察组无1例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中药保留灌肠能明显改善胃肠功能紊乱,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中药保留灌肠 老年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脾理肠汤内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菲 张杭洲 +1 位作者 朱岩洁 侯留法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8期2739-2742,共4页
目的:探讨益脾理肠汤内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益脾理肠汤内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益脾理肠汤内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持续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的疗效及血清学指标含量差异。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清中炎性反应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中肠道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D-Lactate)、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sotoxin)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结肠炎患者在中药保留灌肠同时接受益脾理肠汤内服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并减轻机体全身炎性反应、保护肠道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慢性 益脾理肠汤 中药保留灌肠 外周血 炎性反应 肠道屏障功能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集纳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波 于敏 +2 位作者 朱敏 王洪燕 陈晓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2年第11期118-118,128,共2页
慢性肾衰竭发生于多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晚期,大多数学者认为属正虚邪实,寒热错杂.正虚为本,以脾肾亏虚为主;邪实为标,以湿浊、水气、血瘀互见.湿、浊、瘀、毒等病理产物是阻滞气血、导致病变发展、脏腑功能衰败的重要因素,乃病机之关... 慢性肾衰竭发生于多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晚期,大多数学者认为属正虚邪实,寒热错杂.正虚为本,以脾肾亏虚为主;邪实为标,以湿浊、水气、血瘀互见.湿、浊、瘀、毒等病理产物是阻滞气血、导致病变发展、脏腑功能衰败的重要因素,乃病机之关键.以祛邪为主,有降浊清热解毒法、降浊解毒化瘀利湿法;扶正祛邪有温阳降浊法、温阳降浊清热解毒法及温阳降浊化瘀利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保留灌肠 慢性肾衰竭 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穴位敷贴合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燕兰 叶钊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8期51-52,68,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合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08年9月至2012年5月入住黄石市中医院肾病科的11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54例、治疗组5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合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08年9月至2012年5月入住黄石市中医院肾病科的11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54例、治疗组5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采用中药穴位敷贴合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合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中药穴位敷贴 中药保留灌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8
12
作者 沈姣姣 张雅丽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4期1207-1208,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耳穴贴压对改善慢性肾衰竭排毒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借鉴。[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肾衰竭病人12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干预,试验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耳穴贴压对改善慢性肾衰竭排毒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借鉴。[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肾衰竭病人12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干预,试验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耳穴贴压干预;两组干预周期均10d为1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试验组每次中药保留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较对照组长,干预前后试验组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改变差值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耳穴贴压对改善慢性肾衰竭排毒的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衰竭 慢性 中药保留灌肠 耳穴贴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志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9期727-727,共1页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疗效 U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童外感发热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巨明 钱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20-1421,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童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汤剂,西药对照组采用退热西药及消炎药。结果:3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8%,中药对照组总有效率97.6%,西...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童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汤剂,西药对照组采用退热西药及消炎药。结果:3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8%,中药对照组总有效率97.6%,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74.3%,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及中药对照组治疗1天后热退复发率低,仅10.2%,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复发率高,达86.4%。结论:提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童外感发热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保留灌肠 外感发热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中药溻渍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庞丽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1009-1011,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中药溻渍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数字表格法将200例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行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中药溻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评价两组疗效。...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中药溻渍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数字表格法将200例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行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中药溻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评价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下腹坠痛、腰骶疼痛、性交痛、月经量增多积分及总积分、盆腔静脉内径、静脉丛范围比治疗前均显著小,盆腔静脉流速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中药溻渍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疗效明确,能明显改善患者盆腔静脉血流,缓解盆腔瘀血综合征症状,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瘀血综合征 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溻渍 盆腔静脉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肛周病1000例
16
作者 李文银 孙连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4-344,共1页
关键词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肛周病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1992年 疼痛不适 18岁 隐窝炎 黏膜病 新鲜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腹部术后严重腹胀体会
17
作者 刘拥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7期595-595,共1页
我院自1987年1月~1998年10月对66例腹部术后严重腹胀患者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6例。选取1980年1月~1991年1月未采用本方法治疗的51例腹... 我院自1987年1月~1998年10月对66例腹部术后严重腹胀患者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6例。选取1980年1月~1991年1月未采用本方法治疗的51例腹部术后严重腹胀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术后 腹胀 中药保留灌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炎Ⅱ号中药保留灌肠并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6例分析
18
作者 陈绍斌 龚家斌 +3 位作者 梅运华 杨红芽 刘雅莉 袁国辉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6期994-994,共1页
关键词 肾炎Ⅱ号 中药保留灌肠 慢性肾功能衰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中药保留灌肠方法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艳华 邵静梅 魏明才 《解放军护理杂志》 1999年第2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中药保留灌肠 效果观察 治疗 结果报告 慢性结肠炎 改进法 方法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热敷脐部及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西医对症治疗对恢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斌 丁晓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1190-1192,共3页
目的:分析中药热敷脐部及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西医对症治疗对恢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本院于2008年7月—2012年7月间住院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确诊,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接受常... 目的:分析中药热敷脐部及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西医对症治疗对恢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本院于2008年7月—2012年7月间住院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确诊,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及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各9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腹胀相关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有效恢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胃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中药热敷 中药保留灌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