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中涉及新疆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齐清顺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8-67,共10页
在叙述1949年底至1950年初中苏两国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中涉及新疆的许多问题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发生的缘由及其影响作了比较客观的分析。同时还顺便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本身作了一些实事求是的评论。
关键词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新疆问题 影响 贸易关系 经济建设 侨民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愿望和结果 被引量:13
2
作者 沈志华 谢.冈察洛夫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9-43,60,共6页
关键词 毛泽东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斯大林 刘少奇 周恩来 签订条约 友好同盟条约 莫斯科 长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愿望和结果(续) 被引量:6
3
作者 沈志华 谢.冈察洛夫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6-51,70,共7页
关键词 长铁路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旅顺口 大连港 毛泽东 周恩来 俄对外政策 对日和约 议定书草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近代中国东北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兆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3-115,共3页
一、近代中国东北问题产生的渊源 近代意义的中俄(苏)之间的中国东北问题,主要指中俄(苏)之间的中东铁路及旅顺、大连等相关问题,从产生到完全解决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 中俄之间的东北问题,准确地说是从沙俄向海洋寻找出海口的17... 一、近代中国东北问题产生的渊源 近代意义的中俄(苏)之间的中国东北问题,主要指中俄(苏)之间的中东铁路及旅顺、大连等相关问题,从产生到完全解决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 中俄之间的东北问题,准确地说是从沙俄向海洋寻找出海口的17世纪便已产生。向西,沙俄的愿望早在彼得大帝时期就得到满足。而在东边,在向太平洋扩张的过程中,虽已到达太平洋,而继续向南,侵入中国东:比部时,却碰到了大清帝国这一强大的对手。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100多年间,沙俄几乎没有从中国捞到太多的好处。但是随着西方列强用工业文明的产物之一——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东北问题 近代 东铁路 华人民共和国央人民政府 友好同盟条约 工业文明 国东北 国长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第一次访苏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5
作者 周杰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5,共4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仅仅两个多月后,毛泽东就出访苏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重大外交活动,也是毛泽东第一次出国访问。访问取得了巨大成功。中苏双方共同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新中国“一边倒”和“另...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仅仅两个多月后,毛泽东就出访苏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重大外交活动,也是毛泽东第一次出国访问。访问取得了巨大成功。中苏双方共同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新中国“一边倒”和“另起炉灶”外交方针的成功实践。通过缔结条约,把中苏关系从法律上固定下来,为新中国的安全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第一次访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订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大林未曾许诺过要废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6
作者 宋晓芹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友好同盟条约 毛泽东 电报 米高扬 刘少奇 电信 友好同盟条约 斯大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与重庆谈判的缘起
7
作者 任晓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4-170,共7页
1945年8月14日苏联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关于远东问题秘密协定的延伸,标志着美苏大国的力量卷入了战后中国的政治发展之中,国共重庆谈判则成为美苏大国力量在中国的政治折射。毛泽东亲赴重庆既体... 1945年8月14日苏联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关于远东问题秘密协定的延伸,标志着美苏大国的力量卷入了战后中国的政治发展之中,国共重庆谈判则成为美苏大国力量在中国的政治折射。毛泽东亲赴重庆既体现出战后美苏力量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支配,同时也体现出了毛泽东对这种支配的抵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好同盟条约 重庆谈判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字时间考析
8
作者 姚江鸿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2-126,共5页
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美、英、苏三国为了加强同盟国的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的作战行动而召开了雅尔塔会议。会议虽规定苏联应在欧战结束后两到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但其条件却是"苏联应恢复... 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美、英、苏三国为了加强同盟国的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的作战行动而召开了雅尔塔会议。会议虽规定苏联应在欧战结束后两到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但其条件却是"苏联应恢复以前俄罗斯帝国之权利"(1)。而美国和英国为了减少自身对日作战的损失,为使苏联在战胜德国后尽快挥师东向,出兵日本,竟答应了苏联的要求,背着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严重出卖我国主权的"雅尔塔密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谈判 王世杰 宋子文 日本投降 蒋介石 国民政府 友好同盟条约 不平等条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分认同与中苏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琦 刘华兰 朱杰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4-37,共4页
建国以来,中苏关系经历了一个比较明显的演变过程:从友好合作到敌对冲突,再到关系正常化。对于这一演变的原因,传统的分析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建构主义是新近崛起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它强调国家之间在"认知———实践"上的差异... 建国以来,中苏关系经历了一个比较明显的演变过程:从友好合作到敌对冲突,再到关系正常化。对于这一演变的原因,传统的分析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建构主义是新近崛起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它强调国家之间在"认知———实践"上的差异,认为国家的身分认同界定了国家的利益,从而对国家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而身分认同又是国家之间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次通过互动的实践建构出来的。通过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可以发现,中苏关系的演变与双方身分认同从"朋友"到"敌人"再到"伙伴"的转变是相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分认同 关系 建构主义理论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美国 国家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中苏关系研究的新材料和新角度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丹慧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5-63,共9页
关键词 关系 毛泽东 斯大林 联顾问 友好同盟条约 新材料 关系研究 国共产 赫鲁晓夫 边界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初期中苏签约结盟述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田水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6期8-14,共7页
5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签约结盟。从历史背景看,美国当时推行的公开敌视政策是客观成因,而建立平等友好关系并寻求苏联的支持则是主观原因;从内容实质看,它对于新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包围政策起了积极作用,但是,中国也... 5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签约结盟。从历史背景看,美国当时推行的公开敌视政策是客观成因,而建立平等友好关系并寻求苏联的支持则是主观原因;从内容实质看,它对于新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包围政策起了积极作用,但是,中国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并作出了让步;从实践后果看,50年代前期,双方在各个领域曾进行了全面合作并保持了正常的友好关系,但中国也有效地反对了苏联的大国主义表现;后来,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而导致中苏关系的破裂。中苏同盟的建立及其解体都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好同盟条约 建国初期 积极作用 国人民 毛泽东 结盟 同盟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十年代初中国同苏联的经济技术交流
12
作者 雷晓霞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1年第3期68-72,共5页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双方保证要以友好合作精神,发展和巩固两国间的经济与文化联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以这个条约为基础,两国在五十年代初进行了密切的经济、...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双方保证要以友好合作精神,发展和巩固两国间的经济与文化联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以这个条约为基础,两国在五十年代初进行了密切的经济、技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十年代 联政府 毛泽东 联专家 经济技术交流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五年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我党确立“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的影响
13
作者 孙淑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0-103,共4页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我党确立“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的影响孙淑君一、抗战胜利前,我党战略重点在东南方向1945年初,由于苏联红军、美英盟军以及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欧洲、亚洲与太平洋各个战场,反法西斯...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我党确立“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的影响孙淑君一、抗战胜利前,我党战略重点在东南方向1945年初,由于苏联红军、美英盟军以及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欧洲、亚洲与太平洋各个战场,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虽然德国与日本法西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南防御 向北发展 友好同盟条约 国东北 出兵东北 蒋介石 毛泽东 国民党政府 战略方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结与分裂:1949—1955年的中苏关系
14
作者 李华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40-45,共6页
团结与分裂:1949—1955年的中苏关系李华近年来,史学界比较注重对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苏关系,尤其是抗战时期中苏关系的研究,这当然是必要的。但遗憾的是,对新中国成立后的中苏关系却很少有人问津。限于篇幅,本文不可能对... 团结与分裂:1949—1955年的中苏关系李华近年来,史学界比较注重对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苏关系,尤其是抗战时期中苏关系的研究,这当然是必要的。但遗憾的是,对新中国成立后的中苏关系却很少有人问津。限于篇幅,本文不可能对四十多年的中苏关系作全面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政府 关系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斯大林 毛泽东 缔约国双方 长铁路 友好同盟条约 赫鲁晓夫 联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东北局沈阳驻地迁移考论
15
作者 王春林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1,共5页
全民族抗战胜利后,苏军控制着东北,由于东北特殊的战略地位,国共两党都想方设法向东北发展。因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关系,国民党政权受到苏联的承认,中共则利用革命和外交策略谋求发展①。其间中共为加强东北工作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 全民族抗战胜利后,苏军控制着东北,由于东北特殊的战略地位,国共两党都想方设法向东北发展。因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关系,国民党政权受到苏联的承认,中共则利用革命和外交策略谋求发展①。其间中共为加强东北工作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局在中共创建东北根据地和东北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好同盟条约 东北根据地 央东北局 外交策略 国民党政权 全民族抗战 东北解放战争 抗战胜利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国初期中共外交战略
16
作者 邵允振 宋剑 郑永辉 《求实》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建国初期 毛泽东 “一边倒”战略 联共产党 外交战略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独立自主 国共产 社会主义改造 周恩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首任驻苏大使—王稼祥
17
作者 戴惠珍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8-62,共5页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中苏两国领导人在北京会晤,使中断三十年之久的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有助于维持世界和平与稳定,是值得庆贺的。它使我们联想到四十年前曾为中苏友好作出重大贡献...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中苏两国领导人在北京会晤,使中断三十年之久的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有助于维持世界和平与稳定,是值得庆贺的。它使我们联想到四十年前曾为中苏友好作出重大贡献的我国首任驻苏大使——王稼祥。王稼祥,安徽省泾县人,1925年留学苏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稼祥 毛泽东 华人民共和国 莫斯科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斯大林 周恩来 联政府 世界和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的诞生和国际政治格局
18
作者 李肇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1-9,共9页
(一)《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现在已有三十七年了。在这三十七年中,世界各国对新中国的了解增长了许多,新中国对世界各国的认识也较前深刻和成熟得多了。只有相互了解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友谊。新中国的朋友现在遍于全世界。... (一)《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现在已有三十七年了。在这三十七年中,世界各国对新中国的了解增长了许多,新中国对世界各国的认识也较前深刻和成熟得多了。只有相互了解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友谊。新中国的朋友现在遍于全世界。但是,在新中国诞生之初,朋友是很少的。到一九五四年年底,在新中国成立已达五周年时,承认新中国并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国家,只不过二十个。那时,世界各国(包括已建交国家在内)对新中国的了解还是不多的,而新中国对世界各国的认识也还很不够。国家同国家之间要建立友好关系,除了要相互了解以外,还必须双方共同遵守一些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个国家如果不严格遵守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相互遵重领土主权的完整等基本国际关系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政府 友好同盟条约 国民党政府 领土主权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雅尔塔协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共同纲领 民族解放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长谊深——苏联专家支援首钢建设声像档案展现
19
作者 武志辉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43,共4页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尤其在工业方面,基础薄弱,技术和人才匮乏。苏联第一个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2月,中国与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月,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苏联专家在中国工作条件的协定》。聘请苏联专...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尤其在工业方面,基础薄弱,技术和人才匮乏。苏联第一个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2月,中国与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月,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苏联专家在中国工作条件的协定》。聘请苏联专家指导,无疑成为我国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一条捷径。从1949年11月至1960年7月,先后有几十名苏联专家来到石景山钢铁厂(以下简称“石钢”)帮助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石景山钢铁厂于1966年9月10日改名为“首都钢铁公司”,简称“首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专家 声像档案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首钢 国成立 支援 首都钢铁公司 195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波茨坦公告》与波茨坦会议的关系以及苏联为什么未在《公告》发表时签署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春良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3-8,共6页
《波茨坦公告》不是波茨坦会议的内容。公告是由杜鲁门、丘吉尔,蒋介石没有与苏联政府商讨的情况下发布的。其实质是美国要独吞战胜日本的果实。由于此时苏联所要求的对日作战的条件没有落实,所以苏联未在公告上签署。原子弹的爆炸,... 《波茨坦公告》不是波茨坦会议的内容。公告是由杜鲁门、丘吉尔,蒋介石没有与苏联政府商讨的情况下发布的。其实质是美国要独吞战胜日本的果实。由于此时苏联所要求的对日作战的条件没有落实,所以苏联未在公告上签署。原子弹的爆炸,促使了苏联提前宣布对日作战,并发表声明加入《波茨坦公告》的签署。由此,苏联完全"恢复"了日俄战争中丧失的"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会议 雅尔塔秘密协定 联政府 斯大林 杜鲁门总统 莫洛托夫 《公告》 原子弹 友好同盟条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