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预处理对切口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5-HT_(7)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吕志峰 王洋 +4 位作者 吕楠 任伟东 李梦杰 周友龙 方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建立足趾部切口痛大鼠模型,探讨重复电针预处理对切口痛大鼠镇痛效果及其对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5-HT_(7)受体(5-HT_(7)R)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等分为对照组(Control,Con组... 目的:建立足趾部切口痛大鼠模型,探讨重复电针预处理对切口痛大鼠镇痛效果及其对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5-HT_(7)受体(5-HT_(7)R)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等分为对照组(Control,Con组)、切口痛模型组(Incision pain,IP组)、正常+电针预处理组(Control+Electroacupuncture,Con+EA组)、模型+电针预处理组(Incision Pain+Electroacupuncture,IP+EA组)。IP组和IP+EA组大鼠右足趾部行疼痛造模,且造模前,Con+EA组和IP+EA组大鼠行右侧“足三里”穴和“环跳”穴电针刺激(2/10 Hz疏密波,刺激强度数值为1档,每日1次30 min),连续5天。于第1次电针预处理前2 h(T1)、术前2 h(T2)、术后4 h(T3)、术后24 h(T4)测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脊液中5-HT浓度;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大鼠PAG中c-Fos和5-HT_(7)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Con组比较,IP组大鼠T3、T4时间点MWT和TWL均明显降低,脑脊液中5-HT浓度增加,PAG中c-Fos蛋白和5-HT_(7)R表达明显上调(P<0.05);Con+EA组和IP+EA组脑脊液中5-HT含量和PAG中5-HT_(7)R表达均上升(P<0.05)。与IP组相比,IP+EA组大鼠T3、T4时间点的MWT和TWL显著升高,PAG中c-Fos蛋白表达减少,5-HT_(7)R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PAG中5-HT_(7)R蛋白表达发挥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切口痛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5-HT_(7)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BA_A受体部分介导丙泊酚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的致痛觉过敏作用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擒云 杨建平 +1 位作者 戴体俊 张慧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在vlPAG对大鼠伤害性感受的影响及GABAA受体在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Sprague-Daw ley(SD)♀大鼠随机分组,丙泊酚(Propofol,Pro)和荷包牡丹碱(B icucu lline,B ic)采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en-trolateral portion o... 目的观察丙泊酚在vlPAG对大鼠伤害性感受的影响及GABAA受体在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Sprague-Daw ley(SD)♀大鼠随机分组,丙泊酚(Propofol,Pro)和荷包牡丹碱(B icucu lline,B ic)采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en-trolateral portion of the PAG,vlPAG)注射。行为学实验采用热板法和福尔马林实验,分别以舔后爪潜伏时间(Hot-p latelatency,HPL)和疼痛(累计)评分为指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丙泊酚在vlPAG对福尔马林单侧足底皮下注射诱发的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行为学部分:两种疼痛模型中丙泊酚(10 g.L-1)vlPAG注射引起痛敏(P<0.01)。热板法实验中,丙泊酚vlPAG微量注射的痛敏作用可被相同部位预先注射25 mg.L-1B ic在10和20 m in时间点分别拮抗70%和71%(均P<0.01),在30和40 m in完全拮抗。在福尔马林实验中,丙泊酚vlPAG微量注射使福尔马林疼痛评分增加,此作用可被B ic(25 mg.L-1)在60 m in拮抗57%(P<0.05)。免疫组化部分中,丙泊酚vlPAG微量注射使福尔马林引起的脊髓背角各层FLI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B ic vlPAG微量注射(25 mg.L-1)可部分拮抗丙泊酚vlPAG微量注射的作用(P<0.01)。结论在大鼠vlPAG微量注射丙泊酚能产生痛敏作用;GABAA受体部分介导了丙泊酚的以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GABAA受体 荷包牡丹碱 热板法 福尔马林试验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 伤害性刺激 FOS蛋白 痛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偏头痛大鼠行为学改变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5-H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红岩 于挺敏 +1 位作者 毛西京 姚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134,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偏头痛大鼠头痛发作时行为学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区5-羟色胺(5-HT)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在偏头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24只,去卵巢后随机分4组:对照组(A组)、偏头痛组(B组)、低雌激素替代治疗...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偏头痛大鼠头痛发作时行为学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区5-羟色胺(5-HT)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在偏头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24只,去卵巢后随机分4组:对照组(A组)、偏头痛组(B组)、低雌激素替代治疗组(C组)和高雌激素替代治疗组(D组)。1周后B、C、D组给予硝酸甘油10mg·kg-1皮下注射制备偏头痛模型,A组以同剂量花生油皮下注射,观察注射后大鼠行为学改变,注射2h后处死大鼠,5-HT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行为学表现,D组爪红、耳红、尾红程度较B组明显减轻,爬笼、搔头次数明显减少,C组与B组大鼠相比无明显差别;免疫组化染色,B组、C组、D组与A组比较,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5-HT阳性神经元增多(P<0.01),以腹外侧和背外侧明显,B组增加程度最明显,C组次之,D组增加程度最低,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雌激素能减少PAG区5-HT阳性神经元的激活,其作用有剂量依赖性,高雌激素能减轻偏头痛大鼠行为学改变,作用机制可能与雌激素影响参与偏头痛发作的神经活性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雌激素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5-羟色胺 行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GABAAα3及GABAB受体在调节急性疼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娄超 王桂芝 +4 位作者 于剑锋 迟文英 贾旺华 张春燕 孙万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8-491,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足底注射甲醛复制急性疼痛模型后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处GABAA_(α3)及GABAB受体的变化,探讨vLPAG处GABAA_(α3)、GABAB受体在疼痛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12只,体重280~320g,采用完... 目的观察大鼠足底注射甲醛复制急性疼痛模型后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处GABAA_(α3)及GABAB受体的变化,探讨vLPAG处GABAA_(α3)、GABAB受体在疼痛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12只,体重280~320g,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和甲醛组(F组),每组6只。NS组足底注射无菌生理盐水50μl,F组足底注射2%甲醛50μl。每隔5分钟记录1次疼痛评分(PIS评分),每隔10分钟记录1次机械痛阈,每隔15分钟记录1次皮肤厚度、皮肤温度,总观察时间为60min。记录各项指标后处死大鼠,取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提取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ABAA_(α3)及GABAB受体含量的变化。结果 F组大鼠注射甲醛后立即出现本模型的典型自发痛行为,各时点PIS评分明显高于NS组(P<0.05),且为典型的两相式。注射后10~60min F组机械痛阈明显低于NS组(P<0.05)。注射后15~60min F组皮肤温度和皮肤厚度明显高于NS组(P<0.05)。F组大鼠GABAA_(α3)及GABAB受体含量明显高于NS组(P<0.05)。结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GABAA_(α3)及GABAB受体的表达上调与大鼠急性疼痛条件下痛阈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疼痛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 GABAA受体α3亚基 GABAB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阿片肽血清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催产素镇痛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文彦 白波 +2 位作者 刘玉红 王曙光 宋朝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99-301,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催产素 (OT)与内源性脑啡肽、β 内啡肽在痛觉调制中的关系。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 (mA)为痛行为反应的指标 ,观察向PAG内注入抗甲 脑啡肽血清、抗β 内啡肽血清和OT... 目的 :探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催产素 (OT)与内源性脑啡肽、β 内啡肽在痛觉调制中的关系。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 (mA)为痛行为反应的指标 ,观察向PAG内注入抗甲 脑啡肽血清、抗β 内啡肽血清和OT对动物痛阈的影响。结果 :PAG内注入抗甲 脑啡肽血清、抗 β 内啡肽血清后 ,使大鼠痛阈明显降低 ;但在注射OT前预先注射抗甲 脑啡肽血清或抗 β 内啡肽血清不能完全阻断OT的镇痛效应。结论 :PAG内OT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不完全依赖于PAG内的内源性脑啡肽和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阿片肽血清 大鼠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催产素 镇痛 内源性脑啡肽 Β-内啡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经典三叉神经痛患者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功能连接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唐丹 谢伟 +4 位作者 李宗芳 赵卫 张振光 蒋元明 王清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39-743,共5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观察右侧经典三叉神经痛(CTN)患者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变化。方法:对21例右侧CTN患者(右侧CTN组)和35例健康志愿者(HC组)分别行rs-fMRI检查,选择PAG作为兴趣区,与全脑进行功...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观察右侧经典三叉神经痛(CTN)患者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变化。方法:对21例右侧CTN患者(右侧CTN组)和35例健康志愿者(HC组)分别行rs-fMRI检查,选择PAG作为兴趣区,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分析,得到两组间与PAG功能连接具有差异的脑区,并将右侧CTN组有差异的功能连接与患者的病程、疼痛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HC组比较,右侧CTN组PAG与双侧前扣带回(ACC)以及右侧缘上回的功能连接增强(多重比较采用GRF校正,P<0.01),并且PAG与双侧ACC功能连接的强度与病程(P=0.007)、疼痛感觉评分(P=0.005)、疼痛情感评分(P=0.006)呈正相关。结论:右侧CTN患者PAG与多个脑区间存在异常的功能连接,为深入了解经典三叉神经痛的中枢机制提供了新的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预先给药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吕志峰 方洁 +5 位作者 朱建坡 张虎 李阿丽 程志芳 任学军 吕帅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896-899,共4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预先给药对切口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仅给予麻醉而不手术;生理盐水组(S组):切口疼痛模型手术前15 min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2 ... 目的:观察地佐辛预先给药对切口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仅给予麻醉而不手术;生理盐水组(S组):切口疼痛模型手术前15 min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2 ml;地佐辛组(D组):切口疼痛模型手术前15 min尾静脉注射地佐辛3 mg/kg 2 ml。于术前24 h(T_0)、术后2 h、6 h、24 h(T_(1-3))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累积疼痛评分,T3时痛阈测定后处死大鼠,取大鼠全脑,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较,S组和D组T1-3时MWT明显降低,累积疼痛评分升高,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神经元c-fos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数增高(P<0.05);与S组比较,D组T1-3时MWT升高,累积疼痛评分降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神经元c-fos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数下降(P<0.01)。结论:地佐辛预先给药可抑制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减轻大鼠切口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预先给药 切口痛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C-FOS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孤束核和最后区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直接投射 被引量:3
8
作者 槐瑞托 李俊敏 +1 位作者 牛丽静 管振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8,共5页
应用神经束路追踪技术对大鼠孤束核(NTS)和最后区(AP)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直接投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1)中、尾段NTS的内侧亚核和连合亚核向PAG的投射最多,腹侧亚核与背侧亚核次之,中段多于尾段,内侧亚核多于连合亚核和腹... 应用神经束路追踪技术对大鼠孤束核(NTS)和最后区(AP)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直接投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1)中、尾段NTS的内侧亚核和连合亚核向PAG的投射最多,腹侧亚核与背侧亚核次之,中段多于尾段,内侧亚核多于连合亚核和腹侧亚核; (2)这些亚核向PAG的腹外侧区投射最多,向外侧区投射较少,向背侧区投射最少,向背外侧区无投射; (3 )AP区的吻侧部向尾段PAG的腹外侧区投射最多,向其他部位投射较少; (4)在PAG的吻尾方向上,这些投射从吻段到尾段逐渐增加; (5)NTS和AP向PAG的两侧均有投射,但以同侧投射占优势。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揭示PAG与NTS和AP之间的功能关系奠定了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射 PAG 孤束核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AP NTS 大鼠 亚核 最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桂利嗪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蓉飞 于生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大鼠电刺激偏头痛模型,观察给予氟桂利嗪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空白组、假手术组、电刺激组,氟桂利嗪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张切片的NF-κB阳性神经元...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大鼠电刺激偏头痛模型,观察给予氟桂利嗪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空白组、假手术组、电刺激组,氟桂利嗪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张切片的NF-κB阳性神经元数分别为111.7±15.7、112.9±10.7、508.7±30.8、209.2±18.5、502.7±33.1。结论: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后,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出现了NF-κB细胞的激活,氟桂利嗪使其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上矢状窦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NF-ΚB蛋白 氟桂利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NF-κB和COX-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易桂标 杨丽 +1 位作者 郝仁方 张中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8-681,共4页
目的研究青藤碱对偏头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PAG)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探讨青藤碱治疗偏头痛的可能机制。方法 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尼美舒利组、青藤碱低、中、高剂量组,复... 目的研究青藤碱对偏头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PAG)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探讨青藤碱治疗偏头痛的可能机制。方法 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尼美舒利组、青藤碱低、中、高剂量组,复制硝酸甘油型偏头痛大鼠。尼美舒利为阳性对照组,在制模、药物干预后,免疫组化检测大鼠PAG区NF-κB和COX-2阳性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AG区NF-κB、COX-2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模型组比较,尼美舒利组和青藤碱高剂量组PAG区NF-κB、COX-2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尼美舒利组比较,青藤碱高剂量组PAG区NF-κB、COX-2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NF-κB、COX-2参与了偏头痛发病过程;青藤碱能较好地缓解硝酸甘油型偏头痛大鼠行为学变化,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AG区NF-κB和COX-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偏头痛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核转录因子-κB 环氧化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5-HT_7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肖智 文松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61-865,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l PAG)中5-羟色胺7(5-HT7)受体活化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镇痛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均分为5组:正常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CCI组)、假CCI组、CCI加AS-19和CCI加SB-269970组。制备...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l PAG)中5-羟色胺7(5-HT7)受体活化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镇痛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均分为5组:正常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CCI组)、假CCI组、CCI加AS-19和CCI加SB-269970组。制备CCI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l PAG中5-HT7受体蛋白表达情况;在CCI大鼠l PAG中微量注射5-HT7受体特异性激动剂AS-19(6μmol/0.3μl)以及特异性拮抗剂SB-269970(3μmol/0.3μl)后观察药物对CCI大鼠机械痛阈的影响。结果: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阈下降伴l PAG中5-HT7受体蛋白表达上调,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CI大鼠l PAG注射AS-19后,机械痛阈显著上升(P<0.001)且可被预先注射SB-269970所抑制。结论:l PAG中5-HT7受体活化后通过激活机体内源性镇痛系统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产生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 5-HT7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参与疼痛发病机制的磁共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贾志华 于生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54-457,共4页
疼痛是一种主观性不愉快感受,临床复杂及疗效不确定,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作为上行痛觉传导及下行痛觉调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疼痛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检查,对于PAG在疼痛发生及调节过程中的病理机制... 疼痛是一种主观性不愉快感受,临床复杂及疗效不确定,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作为上行痛觉传导及下行痛觉调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疼痛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检查,对于PAG在疼痛发生及调节过程中的病理机制阐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提示某些改变具有共性,而某些改变具有特异性。本文主要介绍与疼痛相关的PAG结构及功能的磁共振改变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疼痛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后肢致炎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勿动蛋白-A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mRNA表达的变化(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宁 房春燕 +4 位作者 孟蒂 马娟 王燕 张广学 成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6-621,共6页
目的观察甲醛后肢致炎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勿动蛋白-A(Nogo-A)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大鼠单侧后肢sc给予2%甲醛0.1 ml引起炎症反应,第3天用热和压力刺激方法,检测大鼠后爪缩爪潜伏期变化,确... 目的观察甲醛后肢致炎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勿动蛋白-A(Nogo-A)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大鼠单侧后肢sc给予2%甲醛0.1 ml引起炎症反应,第3天用热和压力刺激方法,检测大鼠后爪缩爪潜伏期变化,确定甲醛致炎痛敏模型成功。分别在致炎后第3天和第7天取出大鼠PAG,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PAG内Nogo-A、CGRP、降钙素受体样受体(CLR)和受体调节蛋白1(RAMP1)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PAG内Nogo-A,CGRP,CLR和RAMP1 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甲醛致炎第3天,与正常大鼠比较,压力和热刺激方法测定大鼠缩爪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1),并且致炎痛敏大鼠PAG内Nogo-A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CGRP,CLR和RAMP1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甲醛致炎第7天,CGRP mRNA表达恢复到正常水平,但Nogo-A mRNA表达仍低于正常水平(P<0.01),CLR和RAMP1 mRNA表达仍高于正常水平(P<0.01)。结论甲醛致后肢炎性痛敏大鼠PAG内Nogo-A表达显著下降,CGRP,CLR和RAMP1mRNA表达升高;并且随炎症的减轻,CGRP mRNA表达逐渐恢复正常。这些变化可能与大鼠PAG涉及炎症反应或痛觉调制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勿动蛋白-A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炎症性痛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微注射内吗啡肽1诱导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抑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曼 刘晓华 杜剑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66-1070,共5页
目的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微注射内吗啡肽1(EM1)对大鼠心包内缓激肽(BK)诱发的心脏伤害性感受的调控作用及其μ阿片受体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肌电组和c-Fos组。两组均各分为5小组:0.9%Na Cl组、BK组、BK+... 目的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微注射内吗啡肽1(EM1)对大鼠心包内缓激肽(BK)诱发的心脏伤害性感受的调控作用及其μ阿片受体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肌电组和c-Fos组。两组均各分为5小组:0.9%Na Cl组、BK组、BK+EM1组、BK+CTOP组、BK+CTOP+EM1组。通过心包内注射BK建立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模型,观察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变化,该反射以背斜方肌肌电(EMG)为观测指标;同时观察T3~T5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结果(1)与0.9%Na Cl组相比,心包内BK诱发了大鼠背斜方肌EMG活动,T_3~T_5脊髓背角c-Fos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5);(2)与BK组相比,VLPAG微注射EM1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背斜方肌EMG活动,c-Fos阳性表达显著减少(P<0.05);VLPAG微注射CTOP,EMG活动与c-Fos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与BK+EM1组相比,VLPAG微注射CTOP翻转了EM1对EMG活动与c-Fos阳性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EM1通过激活μ阿片受体参与了VLPAG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抑制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 内吗啡肽1 心脏伤害性感受 下行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2X7受体在大鼠电针耐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智 李尤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89-94,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耐受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lateral periaqueductal gray,l PAG)中P2X7受体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拮抗剂(A-740003)在电针耐受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对照组、假电针组、电针耐受组、正常+生理盐水组、正常+A-74000... 目的:观察电针耐受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lateral periaqueductal gray,l PAG)中P2X7受体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拮抗剂(A-740003)在电针耐受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对照组、假电针组、电针耐受组、正常+生理盐水组、正常+A-740003组、电针耐受+生理盐水组、电针耐受+A-740003(1、10、100 nmol)组。电针耐受组大鼠给予连续电针刺激6天,首先检测大鼠机械痛阈变化百分数,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电针后第6天大鼠l PAG中P2X7受体蛋白表达情况;在电针耐受大鼠l PAG中注射不同剂量的A-740003后再次电针刺激,观察A-740003对电针耐受的影响。结果:多次电针刺激后,大鼠机械痛阈变化百分数逐渐减少伴l PAG中P2X7受体的表达增多;A-740003可翻转电针耐受的形成。结论:l PAG中P2X7受体活化促进大鼠电针耐受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耐受 P2X7受体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T_7受体活化对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ATP诱发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智 李尤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神经元5-HT7受体活化对α,β-me ATP诱发内向电流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乳鼠PAG组织进行原代神经元细胞培养,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PAG神经元α,β-me ATP激活电流以及5-HT7受... 目的:探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神经元5-HT7受体活化对α,β-me ATP诱发内向电流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乳鼠PAG组织进行原代神经元细胞培养,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PAG神经元α,β-me ATP激活电流以及5-HT7受体活化对PAG神经元α,β-me ATP激活电流的影响。结果:α,β-me ATP能够引起PAG神经元产生3种内向电流,即快反应电流、慢反应电流和混合电流。其中快反应内向电流能够被P2X3受体特异性阻断剂A-317491阻断;5-HT7受体特异性激动剂AS-19对α,β-me ATP激活快电流的增大效应呈浓度依赖性;5-HT7受体特异性阻断剂SB-269970能够翻转AS-19对α,β-me ATP激活快电流的增大效应。结论:PAG神经元上5-HT7受体可与P2X3受体在功能上产生协同作用,进而促进机体内源性镇痛系统的功能,产生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7受体 P2X3受体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7和8对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双向调节作用
17
作者 孙娜 孔令恒 +3 位作者 牛利刚 朱娟霞 徐燕 杜剑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内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7(mGluR 7)和8(mGluR 8)对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CMR)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心包插管术制作CMR大鼠模型,在VL-PAG内分别注射mGluR 7和mGluR 8的激动剂AMN082和DCPG... 目的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内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7(mGluR 7)和8(mGluR 8)对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CMR)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心包插管术制作CMR大鼠模型,在VL-PAG内分别注射mGluR 7和mGluR 8的激动剂AMN082和DCPG,观察其对大鼠CMR的调节作用;同时电损毁延髓头端腹内侧区(rostroventral medulla,RVM)亚核中的中缝大核或双侧网状巨细胞核,观察VL-PAG对大鼠CMR的下行调控作用。结果 AMN082选择性激活VL-PAG内mGluR7后,对辣椒素诱发的CMR具有明显的易化作用(P<0.05);与之相反,DCPG激活VL-PAG内mGluR 8对CAP诱发的CMR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这种易化或抑制效应均可被其拮抗剂MSOP完全拮抗;损毁大鼠VL-PAG的主要中继亚核中的中缝大核后,VL-PAG内AMN082微注射所产生的易化效应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P>0.05),VL-PAG内DCPG微注射所产生的抑制效应被部分地减弱(P<0.05);而双侧网状巨细胞核损毁后,AMN082微注射所产生的易化效应明显被减弱,同时DCPG所产生的抑制效应也有所减弱。结论VL-PAG内mGluR 7和mGluR 8对大鼠CMR具有易化和抑制双向调节效应,而这种双向调节效应很可能是通过RVM的不同亚核、不同神经元的激活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 延髓头端腹内侧区 心脏-躯体运动反射 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7 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8 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
18
作者 吴苏娣 樊小力 宋新艾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97-99,143,共4页
目的 分析 PAG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及有关的神经递质。方法 以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型 (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 (C-反应 )为痛指标 ,采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核团损毁及核团内微量注射药物的方法 ,观察静脉注射琥珀胆碱 (SCH)所... 目的 分析 PAG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及有关的神经递质。方法 以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型 (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 (C-反应 )为痛指标 ,采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核团损毁及核团内微量注射药物的方法 ,观察静脉注射琥珀胆碱 (SCH)所诱发的肌梭传入对 WDR神经元 C-反应的影响。结果 静脉注射 SCH可兴奋大多数 PAG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 ,而对WDR神经元 C-反应呈明显的抑制作用 ;损毁双侧 PAG腹外侧区后 ,静脉注射 SCH对 WDR神经元 C-反应呈明显的抑制作用 ;损毁双侧 PAG腹外侧区后 ,静脉注射 SCH对 WDR神经元 C-反应的抑制分别呈现减弱、减弱、增强作用。结论  PAG在肌梭传入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 ;阿片肽类物质及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参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肌梭 神经递质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P2X7R调控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程祝强 章洁 +5 位作者 陈浩飞 朱红梅 贾宏彬 刘红军 刘晓明 金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 matter,PAG)中P2X7受体(P2X7receptor,P2X7R)的分布和表达变化规律,并观察鞘内给予P2X7R拮抗剂对疼痛的影响及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8只鞘内置管,手... 目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 matter,PAG)中P2X7受体(P2X7receptor,P2X7R)的分布和表达变化规律,并观察鞘内给予P2X7R拮抗剂对疼痛的影响及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8只鞘内置管,手术成功后行保留性坐骨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手术。术后将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对照组(C组)、亮蓝G(brilliant blue G,BBG)组(BBG组)。术毕当天起连续7d鞘内给予生理盐水或P2X7R拮抗剂BBG10μl,每组各取8只,分别于术前、术后7、14、21d测定50%缩足阈值(PWT)作为机械痛阈,每组各取18只分别于建模后14和21d处死,取PAG组织,通过免疫荧光观察P2X7R的分布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P2X7R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建模后7、14、21dC组和BBG组大鼠损伤同侧后肢PWT明显降低,建模后14、21dP2X7R表达、GFAP表达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C组比较,建模后7、14、21dBBG组大鼠损伤同侧后肢PWT明显升高,建模后14、21d P2X7R表达、GFAP表达明显减少(P<0.01)。Sham组、C组和BBG组PAG中均存在P2X7R表达分布。P2X7R与GFAP具有重叠分布性,而与Iba-1和NeuN无重叠分布性。结论 P2X7R参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中脑节段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2X7R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磁共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优 何来昌 谭永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8期625-630,共6页
疼痛的抑制和促进机制可以精确调节参与整体疼痛体验的神经电路的兴奋性,疼痛电路中的紊乱可导致慢性疼痛失调。涉及上行、下行疼痛调节系统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是下行疼痛调节系统(descending pain modulato... 疼痛的抑制和促进机制可以精确调节参与整体疼痛体验的神经电路的兴奋性,疼痛电路中的紊乱可导致慢性疼痛失调。涉及上行、下行疼痛调节系统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是下行疼痛调节系统(descending pain modulatory system,DPMS)的重要节点。笔者主要对疼痛有关的PAG磁共振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疼痛 下行疼痛调节系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