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美竞争格局下东南亚国家的战略选择以及菲美盟友关系的新挑战 被引量:14
1
作者 聂文娟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0-142,共13页
东南亚地区正在经历着权力格局的变迁,区域内国家的外交战略不得不随之进行调整。在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下,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不得不选边站队,在“亲美反苏”或“亲苏反美”之间进行选择;在冷战结束后的美国单极格局下,东南亚国家实行... 东南亚地区正在经历着权力格局的变迁,区域内国家的外交战略不得不随之进行调整。在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下,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不得不选边站队,在“亲美反苏”或“亲苏反美”之间进行选择;在冷战结束后的美国单极格局下,东南亚国家实行对冲战略的不选边立场,出现了在政治安全上“亲美”和在经济上“亲华”的“既亲美又亲华”的现象;在中美竞争格局下,东南亚国家面临着选边站的压力,但并不必然走向站队,即在“亲美不反华”和“亲华不反美”之间进行选择。在新的地区格局下,菲美盟友关系面临着三大挑战:共同战略威胁的消失、军事合作的不稳定性以及经济合作动力不足,菲美传统盟友关系的调整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地缘竞争 盟友关系 对冲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科研合作的空间策略:风险交叠背景下我国理工科学者的个体行动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明睿 吕佳忆 沈文钦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74,共16页
理工科学者的国际科研合作是分析中国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成就的重要视角。以中美地缘政治竞争下全球科学系统与国家科学系统解耦趋势增强为背景,基于与我国17位理工科学者和1位大学科研部门负责人的深度访谈,探讨我国理工科学者的国际... 理工科学者的国际科研合作是分析中国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成就的重要视角。以中美地缘政治竞争下全球科学系统与国家科学系统解耦趋势增强为背景,基于与我国17位理工科学者和1位大学科研部门负责人的深度访谈,探讨我国理工科学者的国际科研合作动态。研究发现,中美地缘政治竞争与COVID-19两种结构性风险交叠发生作用,引发了国际科研合作的三大变化:外方学者对政治审查的担忧导致其合作意愿降低;线上交流的低效性与局限性致使国际合作质量下降;学者学术流动的中断导致国际合作网络凝滞。然而,我国的理工科学者并非全然被动地承受结构性风险的影响。具体而言,他们通过“空间勾连”策略,积极寻找和构建合作中介,将科研合作的双边机制拓展为多边机制;利用“空间延续”策略,选择性地延续过去的合作关系,立足于强关系保持合作;通过“空间开拓”策略,发展替代性的合作关系,着眼于弱关系建立新的合作。这些策略显示了学者们在自下而上地应对合作挑战、推动国家与全球科学系统再度整合方面的潜力。为此,提出高等教育机构对学者国际合作的组织支持路径:依据学者的合作需求,帮助其谋求更多的低政治风险合作机会,并协助完成各种行政审批流程;在开展线上活动时,应尽量提供高安全性、高效率的交流环境;重启及加强学者间的互访机制,发挥学术流动对建立国际合作网络、保障合作质量的作用。随着地缘政治竞争引发的“国家—全球”科研系统解耦,国际科研合作的结构性风险逐渐转嫁为能动性风险,科学家个体的能动性行动对科学全球化的影响力需要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研合作 地缘政治竞争 理工科学者 空间策略 学术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