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中缝隐核对血压的调节作用及其外周途径
1
作者 谢玉丰 刘传勇 刘京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4-526,共3页
目的 探讨中缝隐核对家兔血压的调节作用及其外周途径。方法 采用中缝隐核内微量注射以及外周受体阻断的方法观察家兔血压的变化。结果 实验发现将微量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钠注射到中缝隐核内可以使基础血压升高 ,而将微量γ 氨基丁... 目的 探讨中缝隐核对家兔血压的调节作用及其外周途径。方法 采用中缝隐核内微量注射以及外周受体阻断的方法观察家兔血压的变化。结果 实验发现将微量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钠注射到中缝隐核内可以使基础血压升高 ,而将微量γ 氨基丁酸注射到中缝隐核内却可以降低基础血压。外周应用酚妥拉明或者在脊髓T3~T4节段切断可以阻断微量谷氨酸钠注射到中缝隐核内所引起的升压效应。而外周应用心得安、阿托品或者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切断却不能阻断微量谷氨酸钠注射到中缝隐核内所引起的升压效应。结论 中缝隐核在生理情况下具有一定的紧张性活动 ,该活动可能在维持血压的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这一作用的外周途径是通过交感神经及 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缝隐核 迷走神经 血压 Α-受体 交感神经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缝隐核至导水管腹侧部投射途径的儿茶酚胺递质定量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卢宁 周新妹 龚茜玲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417-420,共4页
研究脑内交感抑制系统中中缝隐核(NRO)至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侧部(VPAG)通路的地茶酚胺递质定量。采用推挽灌流结合高效液相一电化学检测法观察连续电刺激NRO3Omin,vPAG中野上腺素(A)、去甲肾上腺素(NA)释放的变化。结果:刺... 研究脑内交感抑制系统中中缝隐核(NRO)至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侧部(VPAG)通路的地茶酚胺递质定量。采用推挽灌流结合高效液相一电化学检测法观察连续电刺激NRO3Omin,vPAG中野上腺素(A)、去甲肾上腺素(NA)释放的变化。结果:刺激NRO10~30min,vPAG灌流液中A含量明显增加(尸<0.O5);刺激NRO10~20min,vPAG中NA含量也增加(P<005)。在上述基础上,于刺激NRO前双侧侧脑室注射5-HT2受体拮抗剂ketanserin(100μg/10μl),给药后电刺激NRO10~3Omin内样品中A、NA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ketanserin阻断了刺激NRO引起的A、NA释放增加的效应。结论:NRO至vPAG投射的递质是ANA;5-HT能神经元参与NRO至vPAG的反馈效应,可能由5-HT2受体参与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缝隐核 vPAG 肾上腺不 去甲肾上腺素 儿茶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缝隐核至导水管腹侧部途径的儿茶酚胺中间神经元定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卢宁 周新妹 龚茜玲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研究脑内交感抑制系统中中缝隐核(NRO)至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侧部(vPAG)多突触通路的儿茶酚胺中间神经元定位。方法在戊巴比妥钠麻醉的大鼠,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检测电刺激激活NRO对酪氨酸羟化酶(TH)mRNA表... 研究脑内交感抑制系统中中缝隐核(NRO)至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侧部(vPAG)多突触通路的儿茶酚胺中间神经元定位。方法在戊巴比妥钠麻醉的大鼠,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检测电刺激激活NRO对酪氨酸羟化酶(TH)mRNA表达的影响,同时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标记与免疫组化双标法以观察投射至vPAG的脑干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分布。结果激活NRO18~20h后引起脑干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孤束核(NTS)、蓝斑(LC)、中缝背核的THmRNA的表达增加;HRP/TH双标细胞分布于rVLM(C1)、NTS、LC、黑质网带、室周灰质等区。结论NRO至vPAG途径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主要位于rVLM的C1区、NTS、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缝隐核 VPAG 儿茶酚胺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大鼠中缝隐核引起减压反应的机理 被引量:2
4
作者 邱京欣 顾蕴辉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5-18,共4页
电刺激大鼠中缝隐核(RO)引起的减压反应,可被双侧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内预先注射赛庚啶或荷包牡丹碱、静脉注射酚妥拉明或甲基阿托品衰减,但心得安(i,v.)无明显效应。结果提示,该反应可能部分通过RO的5-HT能投射纤维作用于RVL内的GAB... 电刺激大鼠中缝隐核(RO)引起的减压反应,可被双侧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内预先注射赛庚啶或荷包牡丹碱、静脉注射酚妥拉明或甲基阿托品衰减,但心得安(i,v.)无明显效应。结果提示,该反应可能部分通过RO的5-HT能投射纤维作用于RVL内的GABA能中间神经元,抑制RVL-交感兴奋神经元,使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减弱而实现。心迷走中枢兴奋也参与此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缝隐核 减压反应 赛庚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中脑防御反应区诱导延髓PGL、NRO的c-Fos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建华 龚茜玲 李鹏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17-121,共5页
为从形态学上明确中缝隐核(NRO)、巨细胞旁外侧核(PGL)与防御反应的关系,并分析为防御性心血管活动激活的NRO神经元的性质,本实验采用免疫细胞化学Fos诱导显示ABC-DAB法及Fos+5-HT双标法,分别观察电... 为从形态学上明确中缝隐核(NRO)、巨细胞旁外侧核(PGL)与防御反应的关系,并分析为防御性心血管活动激活的NRO神经元的性质,本实验采用免疫细胞化学Fos诱导显示ABC-DAB法及Fos+5-HT双标法,分别观察电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背侧部(dPAG)、改变刺激强度或表达时间诱导的NRO、PGL的Fos样免疫阳性反应(FLI)细胞及刺激dPAG诱导的NRO的Fos+5-HT双标细胞的分布。实验在戊巴比妥钠麻醉的Sprague-Dawley(SD)大鼠上进行。结果显示,刺激dPAG所诱导的NRO、PGL的FLI细胞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01),并与刺激电流的强度有一定的依从关系,而刺激后间隔3h灌流的Fos表达程度显著高于间隔1h者;在刺激dPAG诱导中缝隐核Fos表达并在ABC-DAB法显示的基础上,再以免疫组化法作5-HT抗体标记,结果NRO未见双标细胞,提示NRO、PGL神经元参与了防御性心血管活动,一定强度的刺激可能导致NRO、PGL内神经元功能长时程的改变;参与防御性心血管活动的NRO神经元可能为非5-HT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缝隐核 PGL dPAG 防御反应 C-FOS 延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5-羟色胺与γ-氨基丁酸共存神经元在脑内的分布
6
作者 王晓琳 张强 +1 位作者 金子武嗣 李云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6-379,F0003,共5页
目的:采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方法,以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为实验动物,系统地观察了小鼠脑干内5-羟色胺(5-HT)与γ-氨基丁酸(GABA)的共存情况,为中枢神经系统内5-HT与GABA共存神经元的分布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技术... 目的:采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方法,以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为实验动物,系统地观察了小鼠脑干内5-羟色胺(5-HT)与γ-氨基丁酸(GABA)的共存情况,为中枢神经系统内5-HT与GABA共存神经元的分布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技术,对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脑干内5-HT与GABA免疫荧光双重染色,观察双重标记神经元在5-HT细胞群(B1-B9)中的分布情况并计数。结果:在所有脑干的5-HT细胞群中,双重标记神经元在中缝大核区域内所占的比率最高,平均为10.0%,其次是中缝苍白核和中缝隐核,分别为1.8%和1.4%。中缝桥核与中缝背核所含的共存神经元比例小,仅0.9%和0.3%。而在其他细胞群即B4,B6和B8-9细胞组,未观察到双重标记神经元。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只有部分延髓中线核团的5-HT能神经元同时含有GABA,而中脑中线核团和脑干的其他非中线5-HT细胞群内未见这种共存神经元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Γ-氨基丁酸 中缝 中缝苍白 中缝隐核 免疫荧光组1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