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应力技术在中缅天然气管道跨越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学军 张杰 朱钢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3-117,共5页
大型管道悬索跨越的锚固墩多采用混凝土结构,随着跨度及载荷的增加,将引起锚固墩混凝土受力增加较快,采用传统锚杆形式的锚固结构可能会引起混凝土开裂,降低锚固寿命,而预应力结构可以有效提高跨越锚固效率,减少工程投入。为此,在中缅... 大型管道悬索跨越的锚固墩多采用混凝土结构,随着跨度及载荷的增加,将引起锚固墩混凝土受力增加较快,采用传统锚杆形式的锚固结构可能会引起混凝土开裂,降低锚固寿命,而预应力结构可以有效提高跨越锚固效率,减少工程投入。为此,在中缅天然气管道跨越施工中,应用预应力技术,结合管道跨越的结构及荷载特点,通过在锚碇中增加隧道锚等预应力结构,并采用定位方式、锚固结构、混凝土浇筑、张拉、介质注入等优化措施,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预应力锚固系统,延缓了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及锚固效率。该技术在中缅天然气管道跨越工程中得到了成功运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表明该技术是悬索跨越锚固结构优化的一条有效解决途径,丰富了跨越锚固结构类型,为管道跨越结构规模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缅天然气管道 预应力 悬索 管道跨越 混凝土 锚固结构优化 结构耐久性 锚固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缅天然气管道沿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潘禹臣 汤明高 +1 位作者 倪文涛 唐茂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8-115,共8页
中缅天然气管道作为中国天然气进口的西南战略通道,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发育是威胁管道安全的主要因素。以中缅天然气管道线路所经过的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2020年管道沿线地质灾害汛后排查成果,结合沿线的地质环境条件,建立区域内... 中缅天然气管道作为中国天然气进口的西南战略通道,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发育是威胁管道安全的主要因素。以中缅天然气管道线路所经过的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2020年管道沿线地质灾害汛后排查成果,结合沿线的地质环境条件,建立区域内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将各评价指标下地质灾害累计发生频率曲线拐点作为分级依据,对各指标因子进行状态分级,最后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计算权重,利用加权信息量模型完成对中缅天然气管道沿线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高、中、低风险性区域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73%,22.43%,46.84%;ROC曲线证明加权信息量模型对管道沿线区域评价的精度达到80.03%,评价结果理想。研究结果可为管道沿线区域内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管道安全 风险评价 灰色关联分析 信息量模型 中缅天然气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