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顶管无中继间长距离下穿河塘施工技术研究
1
作者 徐松 宁靖华 《陕西水利》 2024年第6期123-126,共4页
顶管长距离顶进多设置中继间,以保障顶进顺利进行,中继间的设置将提升施工成本,增加施工流程,造成工期延长。对此,研究以济南玉清湖水库至鹊华水厂调水工程为依托,开展顶管无中继间长距离下穿河塘施工技术研究,成功实现了700 m无中继间... 顶管长距离顶进多设置中继间,以保障顶进顺利进行,中继间的设置将提升施工成本,增加施工流程,造成工期延长。对此,研究以济南玉清湖水库至鹊华水厂调水工程为依托,开展顶管无中继间长距离下穿河塘施工技术研究,成功实现了700 m无中继间长距离顶进,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无中继间顶进使工作井需要提供更大的顶推力,利用双拼围檩整体连接、底板加厚可提升工作井的整体性;混浆石地层掘进时可利用岩渣形态进行地质判定,并优化泥浆管道、间歇顶进,以降低堵管等风险;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长距离下穿河塘的顶进参数,保障了施工的顺利进行。研究成果对长距离下穿河塘顶管施工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工程 施工参数 顶管施工 中继间 长距离 下穿河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中继间法同时顶进两节旅客地道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大庆 金鑫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3-44,共2页
介绍采用中继间法同时顶进两节旅客地道的施工方法 ,节省了投资 ,提高了工程质量 ,确保了行车和施工安全。
关键词 旅客地道 中继间 顶进施工 施工方法 工程质量 施工安全 铁路建筑 地下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顶管组合式中继间改进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永飞 姜春辉 徐玉夏 《建筑施工》 2008年第7期573-574,共2页
针对地下顶管工程中钢结构的中继间成本较高,改为采用混凝土管组合式中继间取得成功。该类中继间密封止水结构可调节、可在常压下对摩损的密封圈进行更换、可回收再利用,其密封止水效果良好,且制作成本低、现场安拆方便,在类似工程中可... 针对地下顶管工程中钢结构的中继间成本较高,改为采用混凝土管组合式中继间取得成功。该类中继间密封止水结构可调节、可在常压下对摩损的密封圈进行更换、可回收再利用,其密封止水效果良好,且制作成本低、现场安拆方便,在类似工程中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中继间 可调节 可更换 可回收 止水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继间干扰消除的轮流转发系统安全传输方案 被引量:3
4
作者 邹羿 黄开枝 康小磊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5-192,共8页
针对轮流转发系统中非信任中继窃听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中继间干扰消除的安全传输方案。首先,利用可信中继与非信任中继交替转发产生的中继间干扰,恶化非信任中继的窃听条件。然后,利用信号在时域上的相关性进行干扰迭代消除,完全消除... 针对轮流转发系统中非信任中继窃听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中继间干扰消除的安全传输方案。首先,利用可信中继与非信任中继交替转发产生的中继间干扰,恶化非信任中继的窃听条件。然后,利用信号在时域上的相关性进行干扰迭代消除,完全消除合法用户处中继间干扰,提升合法用户接收信号质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最小化窃听和容量为目标的快速功率分配算法。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方案在保障通信效率的同时抑制了非信任中继的窃听,在仿真条件下,系统的保密速率提升了至少2 bit·s-1·Hz-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流转发 非信任中继 中继间干扰 保密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景口水利枢纽长距离岩石顶管工程中继间布置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绍炜 刘新荣 +1 位作者 邓志云 钟祖良 《中国水利》 2021年第19期41-43,共3页
通过观景口水利枢纽长距离岩石顶管工程的实践,认为中继间的合理布置是确保施工顺利的重要环节。而管节摩阻力的预测是中继间合理布置的前提,岩石地层中管道与岩石接触状态不同于一般土层,管节在泥浆浮力与底部沉渣作用下与围岩的接触... 通过观景口水利枢纽长距离岩石顶管工程的实践,认为中继间的合理布置是确保施工顺利的重要环节。而管节摩阻力的预测是中继间合理布置的前提,岩石地层中管道与岩石接触状态不同于一般土层,管节在泥浆浮力与底部沉渣作用下与围岩的接触处于动态变化中,因而现有的管道与土摩阻力计算公式并不适用于中继间间距布置。该工程采用理论分析及工程应用方法,在印证管道与岩石接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的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 岩石顶管 摩阻力 中继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继间法在下穿铁路股道群顶进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鑫 张自光 +1 位作者 周荣环 康帅 《科学技术创新》 2021年第26期138-141,共4页
论文在对长距离箱涵中继间顶进施工顶镐设置部位、数量及分布方式,中继间布设类型及姿态控制等关键技术原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铜陵北路下穿合肥东站顶进桥涵立交项目工程实践,详细阐述了铁路股道群加固、顶进设备安装及顶进作业等... 论文在对长距离箱涵中继间顶进施工顶镐设置部位、数量及分布方式,中继间布设类型及姿态控制等关键技术原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铜陵北路下穿合肥东站顶进桥涵立交项目工程实践,详细阐述了铁路股道群加固、顶进设备安装及顶进作业等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及管控对策,为工程项目安全、经济、快速、高效实施提了供坚强的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同时为类似工程施工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继间 箱涵 顶进施工 股道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塑淤泥地层中继间顶进框架桥施工技术 被引量:7
7
作者 高玉兰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1-74,共4页
为了确保天津市塘沽区中心路下穿铁路编组场框架桥工程(11.5-11.5)m双孔框架桥顺利顶进,顶进段分3节,现浇段分2节,全桥总长120.781 m。针对该工程的施工重点及难点,提出了包括基坑周边施作止水帷幕,钻孔灌注桩围护基坑、坑内降水,软弱... 为了确保天津市塘沽区中心路下穿铁路编组场框架桥工程(11.5-11.5)m双孔框架桥顺利顶进,顶进段分3节,现浇段分2节,全桥总长120.781 m。针对该工程的施工重点及难点,提出了包括基坑周边施作止水帷幕,钻孔灌注桩围护基坑、坑内降水,软弱地层加固处理,采用中继间法顶进框架桥一整套施工技术方案,使软塑淤泥地层中继间顶进框架桥施工技术不断趋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桥 基坑围护 软基处理 中继间顶进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径框架隧道中继间顶进既有铁路施工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赵立财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8-132,共5页
中继间顶进技术是框架隧道下穿既有铁路一种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法,依托厦漳公路(厦门段)东孚双洞隧道工程,系统说明在既有线铁路下方修建大跨径隧道线路加固及项进技术的各种问题,说明了提高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安全系数采取中继间顶进... 中继间顶进技术是框架隧道下穿既有铁路一种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法,依托厦漳公路(厦门段)东孚双洞隧道工程,系统说明在既有线铁路下方修建大跨径隧道线路加固及项进技术的各种问题,说明了提高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安全系数采取中继间顶进技术的必要性,挖孔桩结构选型与承重力检算的必要性,架设24 m D型便梁+I 56型钢纵、横抬梁加固钢轨的设计与设置原则和施工工艺,并强调了框架隧道中继间顶进施工技术与施工监测技术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隧道 中继间顶进 既有铁路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距离微盾构顶管管壁应力监测分析及中继间优化布置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军 张守平 《吉林水利》 2020年第9期25-32,41,共9页
在超长超深的微盾构顶管管壁合理对称布置沿程管节应力监测点,采用现场检测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管道管节顶进过程中管壁应力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及该趋势在设定管道埋深和已知围岩物理属性的工况下对围岩变形、应力、以及... 在超长超深的微盾构顶管管壁合理对称布置沿程管节应力监测点,采用现场检测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管道管节顶进过程中管壁应力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及该趋势在设定管道埋深和已知围岩物理属性的工况下对围岩变形、应力、以及管节与胶结层的摩阻力的影响程度进行测评,研究在发挥顶推管节间最大压应力的同时中继间的施工布置措施,提出顶管施工优先应考虑减小长距离顶管沿线的平均埋深,在埋深条件无法满足时,再综合考虑围岩参数的影响,同时将中继间之间的管节数量调整为中继间能最大顶动数量的70%—75%等中继间布置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盾构顶管 管壁 应力监测 管节摩阻力 中继间 优化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顶管施工中中继间的处理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郝瑞丽 雷新海 +1 位作者 张学伟 任鹏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813-815,共3页
长距离和超长距离顶管施工中中继间的作用很重要,其加固技术、工作原理、构造是国内新兴的施工技术,顶管中继间拆除后的密封加固及处理该密封加固组件结构也尤为重要,中继间在暗挖管道施工中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 长距离 顶管 施工 中继间 工作原理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继间法顶进箱涵施工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建民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7-19,共3页
通过福州二水源出水管的长 1 2 0m、横断面 3 5m× 3 5m的保护涵顶进工程实例 ,介绍在箱涵底板上施顶的中继间法。
关键词 箱涵 中继间 顶进施工 工作坑 施工方案 顶镐位置 框架涵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继间顶进大跨度铁路立交桥施工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喻天金 邢培琦 刘洁林 《铁道标准设计》 2004年第12期64-66,共3页
位于铁路枢纽郑州北站的农业路立交桥工程 ,由 10座 2 16m连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组成 ,框架间采用直立悬臂式钢筋混凝土高挡墙连接 ,全长 490m。施工中需下穿上、下行场 3 0股道 ,道岔 2 9组 ,架空线路的跨度为 5 2m ,轴向顶进距离 189... 位于铁路枢纽郑州北站的农业路立交桥工程 ,由 10座 2 16m连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组成 ,框架间采用直立悬臂式钢筋混凝土高挡墙连接 ,全长 490m。施工中需下穿上、下行场 3 0股道 ,道岔 2 9组 ,架空线路的跨度为 5 2m ,轴向顶进距离 189m ,横向顶进 73m ,累计顶力 3 95 6× 10 4 kN/m。由于受架空材料和场地限制 ,为缩短工期 ,上行场框架前 3节预制“串联式”布置 ,后 2节“并联式”布置 ,然后横移 ,节间设中继顶 ,采用五继顶进 ,设置中继顶镐 118台 ,末继顶镐 3 5台。先将 1~ 3节框架前顶 3 8m ,横顶第 5节框架 3 6 5m至轴线位置 ,用第 5节框架作为传力柱 ,继续将 1~ 3节框架顶进 5 3m ,横顶第 4节框架 3 6 5m至轴线位置 ,再将 1~ 5节框架顶进 3 3m ,至此全部顶进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立交桥 中继间 顶进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继间法顶进箱涵施工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朝杰 《山西建筑》 2005年第19期112-113,共2页
结合具体的保护涵顶进工程实例,对中继间法顶进的顶镐位置设计,涵节预制场地和工作坑的布置,框架涵的制作、顶推和顶进等方面作了阐述,并对施工中常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 中继间 顶进 箱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线斜交框架中继间顶进施工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宗军 《铁道标准设计》 2006年第7期58-60,共3页
以胶济电化工程D4K253+185.26(7+14+7)m辛化路立交框架桥施工为例,介绍在维持既有线运营的情况下,对斜交分段式框架采用中继间顶进的施工方法。对中继间顶进法施工中的顶进后背设计、斜交转正块设计、滑床的处理、线路加固及临时墩设计... 以胶济电化工程D4K253+185.26(7+14+7)m辛化路立交框架桥施工为例,介绍在维持既有线运营的情况下,对斜交分段式框架采用中继间顶进的施工方法。对中继间顶进法施工中的顶进后背设计、斜交转正块设计、滑床的处理、线路加固及临时墩设计、顶进方向控制等技术要点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交框架 中继间顶进 线路加固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管中继间密封止水装置的改进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玉夏 《建筑施工》 2013年第7期652-653,共2页
在顶管中继间穿越曲线段的时侯,常会发生中继间渗漏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以丹阳市某水管顶管工程为例,介绍了耐高压、抗砂中继间密封止水装置的研制、试验、应用情况,在实际工程中发挥了良好作用,为类似顶管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顶管 中继间 密封装置 改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顶管中继间闭合距离自动调整的研究
16
作者 陈小钢 朱建明 《建筑施工》 2009年第4期292-293,共2页
在顶管中继间自动控制中,闭合距离自动调整功能十分重要,可以解决因中继间千斤顶回缩极限位置发生变化,中继间不能自动停止和经常需要人工调整闭合距离参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中继间控制的自动化程度。
关键词 中继间 自动控制 闭合距离 自动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继间顶进铁路框架桥施工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风岭 张念修 贾建哲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9,共3页
京九铁路K274+951处,为一长46 m的框架桥(穿4股正线及2股专用线),采用中继间法顶进施工。文章介绍线路加固、框架分节预制、施工降水、框架顶进(含设备)、中线与高程控制等施工技术。
关键词 混凝土框架桥 顶进技术 中继间 桥梁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继间法顶进桥涵的顶镐设置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言瑜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2年第z1期416-417,共2页
中继间法顶进桥涵施工过程中 ,因顶镐位置设置不合理 ,容易导致扎头 ,造成施工困难。改变顶镐位置设置方法 ,可防止扎头 。
关键词 中继间 顶镐 改进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logistic回归分析的大直径曲线顶管中继间优化设计要素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存笔 闵瑞 +2 位作者 舒兆亚 陈俊 李逸川 《科技通报》 2023年第9期59-64,97,共7页
为有效设计并优化顶管施工中继间布设位置,本文对影响大直径曲线顶管施工中继间设计合理性要素进行系统识别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网络上的中继间设计案例进行收集,将收集来的21个要素并结合问卷调查,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 为有效设计并优化顶管施工中继间布设位置,本文对影响大直径曲线顶管施工中继间设计合理性要素进行系统识别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网络上的中继间设计案例进行收集,将收集来的21个要素并结合问卷调查,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进行研究分析,识别出了顶力计算、经济成本与施工安全3个主要的设计要素层面,其贡献率分别为38.651%、25.471%与18.667%。最后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3个主成分进行分析,其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31、0.008与0.009。结果表明,主成分因子均对中继间设计优化设计合理性具有显著影响。此研究旨在科学地识别中继间优化设计要素,并针对性给出应对措施和对策,为类似项目顶管施工中继间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与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LOGISTIC回归 顶管施工 中继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分布
20
作者 徐慧锋 龚斌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05年第6期65-66,共2页
在泥水平衡机械顶管施工中,特别是大管径顶管施工,工作井和接收井的施工成本占了整个工程成本的30%~40%。所以尽量延长单段的顶进距离是降低机械顶管施工工程成本的最有效办法。而在长距离顶管中,随着顶进距离的加长,中继间是必不可少... 在泥水平衡机械顶管施工中,特别是大管径顶管施工,工作井和接收井的施工成本占了整个工程成本的30%~40%。所以尽量延长单段的顶进距离是降低机械顶管施工工程成本的最有效办法。而在长距离顶管中,随着顶进距离的加长,中继间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通过泥水平衡顶管施工中顶力的计算和中继间顶力的计算来推导中继间在顶进管道中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平衡机械 顶管施工 中继间 技术性能 顶力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