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气旋的登陆及其与中纬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0
1
作者 雷小途 陈联寿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02-615,共14页
热带气旋的主要灾害往往在登陆前后造成,登陆问题是当今热带气旋 研究的重点。热带气旋与中纬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不仅影响热带气旋的结构和强度变化, 也对中纬度地区天气产生重大影响。西风槽强度的变化可使热带气旋的降水突然 增... 热带气旋的主要灾害往往在登陆前后造成,登陆问题是当今热带气旋 研究的重点。热带气旋与中纬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不仅影响热带气旋的结构和强度变化, 也对中纬度地区天气产生重大影响。西风槽强度的变化可使热带气旋的降水突然 增幅30%。环境场的急剧调整常引起热带气旋运动突变,在弱环境场中,热带气旋的异常运 动与非对称结构关系紧密。中纬度系统对热带气旋的非对称结构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热 带气旋向极移动过程中携带了大量可供中纬度地区降水的水汽,在气旋性切变的环境场中, 热带气旋还向环境场输送能量,并激发和增强中纬度气旋性环流系统的发展,触发严重的灾 害性天气。热带气旋有时也会截断低纬向中纬度的水汽输送及中纬度波动的能量频散,95% 左右的南海热带气旋对梅雨有显著影响,其中约86%的热带气旋会导致梅雨减弱中断甚至结 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中纬度环流系统 相互作用 西风槽 环境场 水汽输送 非对称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太平洋副极地海洋锋四季变异特征及其与中纬度大气的联系
2
作者 张然 陈圣劼 黄晶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7-442,共16页
基于高分辨率海洋与大气再分析资料,结合统计分析与动力学诊断,揭示了北太平洋副极地海洋锋区(Subarctic Oceanic Frontal Zone,SAFZ)强度四季变异的特征及成因,阐释了与SAFZ四季异常相伴随的中纬度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及其对应的动力学过... 基于高分辨率海洋与大气再分析资料,结合统计分析与动力学诊断,揭示了北太平洋副极地海洋锋区(Subarctic Oceanic Frontal Zone,SAFZ)强度四季变异的特征及成因,阐释了与SAFZ四季异常相伴随的中纬度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及其对应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SAFZ在秋、冬、春季较强,夏季相对较弱。海温经向平流过程是秋、冬、春季SAFZ强度维持的主导因素,而海-气界面净热通量交换过程对夏季SAFZ强度减弱起决定作用。在不同季节,伴随SAFZ强度变异,边界层湍流热通量发生变化,非绝热加热异常引起锋区上方低层气温经向梯度与大气斜压性的异常,进而导致大气瞬变涡旋活动异常。由瞬变涡旋涡度强迫异常主导,中纬度北太平洋及中国东部、东北部等地上空对应产生相当正压结构的大气位势高度场异常与风场异常,相应的大气环流异常场存在季节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极地海洋锋区 海温异常 四季变异 大气瞬变涡旋强迫 中纬度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与中纬度槽的相互作用对其转向之后的路径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华 王凯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52,共8页
选取三个台风个例(2004年"桑达"、2005年"彩蝶"、2009年"彩云"),分别以多个相邻时次作为初始时刻进行一系列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热带气旋(TC)与上游槽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的预报误差与TC转向后的路径预报... 选取三个台风个例(2004年"桑达"、2005年"彩蝶"、2009年"彩云"),分别以多个相邻时次作为初始时刻进行一系列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热带气旋(TC)与上游槽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的预报误差与TC转向后的路径预报误差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以2010年"马勒卡"台风为个例的敏感性试验证实了中纬度下游环流的发展及TC转向之后的移动路径对TC的强度和TC相对于上游槽的位置很敏感,这个结果给出了TC路径对TC-槽相互作用的敏感性的一个例子或一种方式。若TC增强或更接近上游槽,TC与上游槽的相互作用增强,TC向中纬度输出低PV空气的能力增强,由此导致下游区域的PV梯度增大,同时TC对中纬度梯度的扰动也会加强,因而会引起中纬度下游环流发展增强,且偏经向,TC在转向之后的路径偏北偏西;反之则下游环流偏纬向,路径偏南偏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台风路径 台风转向 中纬度下游环流 上游槽 PV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夏季降水异常的成因及预测 被引量:11
4
作者 谭桂容 孙照渤 +1 位作者 朱伟军 苗春生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6-442,共7页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再分析全球海温和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整理的160站降水量资料,在回顾2007年夏季中国降水分布及其趋势预测的基础上,探讨了2007年夏季降水异常的可能原因。2007年前期对热带太平洋海温、东亚季风、西太平洋副...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再分析全球海温和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整理的160站降水量资料,在回顾2007年夏季中国降水分布及其趋势预测的基础上,探讨了2007年夏季降水异常的可能原因。2007年前期对热带太平洋海温、东亚季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主要物理因子冬夏演变的分析接近实况,但主要多雨带位置仍比预测的偏南。夏季亚洲中纬度大陆高压异常维持可能是造成2007年夏季主要多雨带比预期偏南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海温异常 中纬度环流异常 夏季降水 短期气候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中国干湿气候界线波动及其成因初探 被引量:58
5
作者 杨建平 丁永建 +1 位作者 陈仁升 刘连友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4-373,共10页
文中在 10a际尺度上详细分析了中国干湿气候界线波动与气候的干湿变化 ,得出 :过去 5 0a中国干湿气候界线波动显著 ,区域差异大 ,呈现出整体移动和东西、南北相异波动的特征。 2 0世纪 6 0~ 70年代中国干湿气候存在一次突变 ,由较湿润... 文中在 10a际尺度上详细分析了中国干湿气候界线波动与气候的干湿变化 ,得出 :过去 5 0a中国干湿气候界线波动显著 ,区域差异大 ,呈现出整体移动和东西、南北相异波动的特征。 2 0世纪 6 0~ 70年代中国干湿气候存在一次突变 ,由较湿润变为干旱 ,但各地干旱程度不同。干湿气候界线波动与气候的干湿变化具有显著的年代际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候界线波动的可能原因 ,中国干湿气候界线的波动与气候的干湿变化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位置导致的东南季风、孟加拉湾暖流所导致的西南季风以及高原季风、中纬度西风环流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各地区干湿位相变化不一致 ,区域差异大 ,是不同环流以及环流的不同强弱组合所致。东南季风、西南季风、高原季风、中纬度西风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代际变化是过去 5 0a中国干湿气候界线波动与气候干湿变化年代际变化的根本原因。 2 0世纪 6 0~ 70年代的干湿突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干湿气候界线 波动 季风 中纬度西风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气旋的温带变性过程对下游影响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霍也 陈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8-576,共9页
热带气旋(TC)在向高纬度地区移动过程中往往会转变为温带气旋,称之为温带变性(ET)过程。ET过程涉及到热带系统与中纬度环流的复杂相互作用,并对局地系统直至大范围环流均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向下游延伸到半球的尺度。由于ET过程及其... 热带气旋(TC)在向高纬度地区移动过程中往往会转变为温带气旋,称之为温带变性(ET)过程。ET过程涉及到热带系统与中纬度环流的复杂相互作用,并对局地系统直至大范围环流均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向下游延伸到半球的尺度。由于ET过程及其下游影响给中纬度地区带来严重灾害性天气,而对其的预报一直是一个难题,因而关于此问题的科学研究和业务预报是近年来国际上的一个热点,国内的有关工作也已开展。从TC在ET过程中与中纬度环流的相互作用、ET过程对中纬度下游环流的影响和ET过程及其下游影响的数值预报三个方面总结和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进展,为国内学术界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主要进展包括:(1)TC高层出流输出低位涡(PV)空气改变温带上层结构以及TC环流直接作用于中纬度流是TC-中纬度流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TC相对于上游槽的位置对ET过程及其下游影响很关键;各种物理过程在相互作用中起到不同的作用;(2)TC所激发的Rossby波在与急流相联系的上层PV梯度上向下游频散是下游发展的主要方式;下游发展具有显著的边界俘获和上下层耦合发展的特征;(3)目标观测、集合预报和变分同化等技术的发展提高了ET及其下游影响的数值预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温带变性过程 下游影响 中纬度环流 位涡 目标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