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和中红外光谱的牦牛奶掺假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褚楚 罗雪路 +5 位作者 王海童 温佩佩 杜超 丁考仁青 拉毛草 张淑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4,共9页
为监督和规范牦牛奶生产和销售,对牦牛奶中奶牛奶的掺假比例进行定量预测,研发新的快速检测技术,通过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检测牦牛奶中掺加奶牛奶的预测模型,以76份纯牦牛奶、76份掺加10%奶牛奶的牦牛奶、76份掺加25%奶... 为监督和规范牦牛奶生产和销售,对牦牛奶中奶牛奶的掺假比例进行定量预测,研发新的快速检测技术,通过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检测牦牛奶中掺加奶牛奶的预测模型,以76份纯牦牛奶、76份掺加10%奶牛奶的牦牛奶、76份掺加25%奶牛奶的牦牛奶、76份掺加50%奶牛奶的牦牛奶为研究对象,利用5种光谱预处理算法、6种定性和12种定量机器学习算法,分别建立鉴别纯牦牛奶和掺加奶牛奶的牦牛奶的二分类定性模型和预测掺加奶牛奶比例的定量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基于支持向量机建模算法、无预处理光谱建立的鉴定纯牦牛奶和掺加奶牛奶的牦牛奶的预测模型效果最好,该模型验证集AUC为0.95,准确性0.84,灵敏度0.93,特异性0.87,可用于纯奶和掺假奶的鉴定。利用贝叶斯正则化神经网络建模算法和一阶导数光谱预处理算法建立了预测牦牛奶中奶牛奶掺加比例的最佳定量模型,该模型R_(P)^(2)=0.88,RMSEV=6.57%,RPD=2.89%。结果表明,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可有效地鉴定出掺加奶牛奶的牦牛奶,并可检测出掺假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mirs) 机器学习 牦牛奶 牛奶掺假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红外和拉曼光谱技术对中药饮片五味的辨识研究
2
作者 宁滢 文有青 +2 位作者 颜月玲 赵堉文 王海霞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9-663,共5页
目的研究中红外和拉曼光谱技术对中药饮片五味的辨识。方法依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的性味描述,采集5种药味的45种中药饮片的中红外及拉曼光谱信息,预处理后采用OPLS-DA法建立判别分析模型,K-邻近法、支持向量机、线性判别分析... 目的研究中红外和拉曼光谱技术对中药饮片五味的辨识。方法依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的性味描述,采集5种药味的45种中药饮片的中红外及拉曼光谱信息,预处理后采用OPLS-DA法建立判别分析模型,K-邻近法、支持向量机、线性判别分析及集成学习K-邻近法优化模型。结果采用归一化方法结合SNV法处理后,5种药味的OPLS-DA模型差异较大,预测精度最高为0.929;SNV处理后,不同药味拉曼光谱存在差异;基于CubicSVM模型的拉曼光谱数据对5种饮片的辨识能力最佳,预测准确率为85%。结论中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技术均可应用于中药饮片五味的辨识研究,为中药饮片五味的智能辨识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 辨识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药饮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红外吸收光谱的痕量水汽在线测量
3
作者 钟翔雨 史青 +6 位作者 张步强 张宇露 刘晓英 蒙瑰 牛慧文 邵文博 周建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8-363,共6页
痕量水汽检测在半导体芯片制造、大气模型研究、高纯气体制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针对痕量水汽浓度的精确、快速测量的需求,提出基于5020 nm中红外激光器的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对高纯氮气中的痕量水汽进行实时在线测... 痕量水汽检测在半导体芯片制造、大气模型研究、高纯气体制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针对痕量水汽浓度的精确、快速测量的需求,提出基于5020 nm中红外激光器的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对高纯氮气中的痕量水汽进行实时在线测量的方案。气体在中红外波段具有高选择性和吸收能力的特点,在此波段进行痕量水汽检测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等优点。根据HITRAN数据库中光谱参数对水汽吸收谱线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H2O在5020.36 nm处有强吸收,且无其他气体干扰,选取该谱线对高纯氮气中的水汽吸收进行研究。选用5020 nm中心波长的带间级联激光器(ICL)作为光源搭建TDLAS实验系统。激光器输出激光分为两路,一路作为参考光路,用于获得吸收池外的背景水汽吸收,另一路为测量光路,通过Herriott吸收池获得待测气体中的水汽吸收,吸收池内光程L=10 m。探测器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后被采集并传输到计算机,采样频率为25 MHz。分别对参考、测量光路信号进行基线拟合和Voigt线型拟合,得到水汽的吸光度曲线和积分吸光度,通过计算扣除测量光路中的背景水汽吸收,得到高纯氮气中的痕量水汽浓度。将上述反演过程的算法嵌入软件平台,对采集的透射光强数据直接进行反演处理,实时得到吸收池内高纯氮气中的水汽浓度值,响应时间为12 s。待水汽浓度值稳定后,取30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各批次高纯氮气水汽浓度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测量得到的各批次高纯氮气的痕量水汽浓度与国家标准要求的高纯氮气中水汽浓度之间的偏差小于±5%,最大偏差为-3.04%,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计算得到水汽体积分数的不确定度最大为0.159×10^(-6)。该实验装置可以在中红外波段对高纯气体中痕量水汽浓度进行准确、可靠的在线测量,为中红外波段进行痕量气体在线监测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 吸收光谱 痕量水汽 在线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红外光谱和机器学习算法的牛奶中β-乳球蛋白快速检测方法
4
作者 邹慧颖 王东薇 +5 位作者 樊懿楷 刘维华 杨俊华 余文莉 SABEK Ahmed Abdalla Ahmed Ibrahim 张淑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3,共9页
为建立一种可以快速、批量、高效检测中国荷斯坦牛牛奶中β-乳球蛋白含量的方法,采集501份来自西北、华北和华中主要产奶地区的健康中国荷斯坦牛牛奶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样本中β-乳球蛋白的含量,并同步测定和收集牛奶样本... 为建立一种可以快速、批量、高效检测中国荷斯坦牛牛奶中β-乳球蛋白含量的方法,采集501份来自西北、华北和华中主要产奶地区的健康中国荷斯坦牛牛奶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样本中β-乳球蛋白的含量,并同步测定和收集牛奶样本中红外光谱数据(mid-infrared spectroscopy,MIRS)。以MIRS为预测变量,β-乳球蛋白含量为因变量,将12种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连续2次的随机组合,并手动选取特征波段,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作为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牛奶中β-乳球蛋白含量的最优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交叉验证集和测试集的RC2和RP2分别为0.812 9、0.768 8,均方根误差RMSEC和RMSEP分别为0.476 2、0.524 9 g/L,性能偏差比(ratio of performance to deviation,RPD)为2.076 6,达到畜禽生产性能的测定要求。试验结果表明,可以利用MIRS建立模型预测中国荷斯坦牛牛奶中的β-乳球蛋白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牛奶 Β-乳球蛋白 机器学习算法 光谱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光谱技术在鱼油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湖伊杉 潘南 +4 位作者 林振宇 陈晓婷 吴靖娜 张芳 刘智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11,共11页
鱼油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疾病防治具有积极作用,其功效与品质直接关联。随着消费者对鱼油质量安全需求的日趋增长,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鱼油生产过程监控及其产品品质保障... 鱼油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疾病防治具有积极作用,其功效与品质直接关联。随着消费者对鱼油质量安全需求的日趋增长,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鱼油生产过程监控及其产品品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光谱与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密切相关,通过分析物质的光谱特征,获取能够反映其分子结构的信息,从而实现对化合物的定性、定量检测。相比传统化学检测方法,光谱技术具有高效、无损、无需过多前处理及绿色环保等优势,在鱼油品质检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及开发前景。文章阐述了近红外、中红外和拉曼光谱技术及其在鱼油品质检测中的应用原理,归纳了建立光谱预测模型的常规步骤,介绍了几种用于光谱信息预处理、模型校正的化学计量学方法,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这三种光谱技术在鱼油营养成分(脂肪酸、磷脂、虾青素等)、理化指标(酸价、过氧化值、碘值等)和掺假分析等品质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并探讨了现代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在鱼油品质快速无损检测的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以期实现从实验室研究扩展到实际生产检测,从而促进我国鱼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外腔衰荡光谱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孙乐 貊泽强 +2 位作者 胡誉元 唐吉龙 魏志鹏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335,共13页
中红外基频指纹吸收谱具有吸收强、谱线宽且密集的特点。通常吸收红外光谱的气体分子在3000cm^(-1)附近的中红外基频吸收强度比近红外吸收高约2个数量级,因此逐渐成为腔衰荡光谱(CRDS)技术的研究热点。简述了CRDS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技术优... 中红外基频指纹吸收谱具有吸收强、谱线宽且密集的特点。通常吸收红外光谱的气体分子在3000cm^(-1)附近的中红外基频吸收强度比近红外吸收高约2个数量级,因此逐渐成为腔衰荡光谱(CRDS)技术的研究热点。简述了CRDS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技术优势,介绍了中波红外CRDS技术特点并分析对比了近红外与中红外波段的CRDS技术差异,论述了基于中红外波段的CRDS技术研究现状,最后基于应用研究进展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红外 腔衰荡光谱技术 气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化中红外直接吸收CO_(2)光谱仪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婧怡 潘越 +3 位作者 姚路 于丽婷 李惠 阚瑞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30-1337,共8页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_(2))是一种关键的温室气体,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调节有重要作用,准确检测痕量CO_(2)浓度对评价温室效应意义重大。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在中红外光谱范围存在强吸收,可以实现高灵敏探测,因此,以4.219μm中...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_(2))是一种关键的温室气体,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调节有重要作用,准确检测痕量CO_(2)浓度对评价温室效应意义重大。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在中红外光谱范围存在强吸收,可以实现高灵敏探测,因此,以4.219μm中红外波段的带间级联激光器为光源结合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TDLAS)设计了小型化CO_(2)监测仪器。在不同标气浓度下对仪器进行了标定,并通过分析Allan方差,得出积分时间在8.7 s时对应的最低检测限为16.6×10^(-9),满足温室效应研究对CO_(2)气体的高灵敏测量需求。采用仪器对大气CO_(2)连续监测8天,并与商用仪器LGR进行对比,充分验证了小型化CO_(2)监测仪器的可靠性,以及中红外光源与TDLAS技术相结合的气体浓度检测方法在大气CO_(2)准确测量方面的可行性。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耗低和质量轻的特点,为建设空基无人机平台的CO_(2)监测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吸收光谱技术 二氧化碳 红外可调谐二极管激光 直接吸收 小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外层析吸收光谱技术应用于甲烷掺氨层流预混火焰温度测量 被引量:1
8
作者 陆盛曜 马柳昊 +4 位作者 张健鹏 李青 周吉伟 万涛 王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733-2743,共11页
氨(NH3)是一种代表性的零碳燃料,其完全燃烧产物为水(H_(2)O(g))和氮气。由于其独特的零碳排放优势,近年来,NH3已在热力锅炉、内燃机和工业窑炉中实现高比例掺烧的减排应用。由于火焰温度与燃烧效率和污染物生成密切相关,因此亟须精准... 氨(NH3)是一种代表性的零碳燃料,其完全燃烧产物为水(H_(2)O(g))和氮气。由于其独特的零碳排放优势,近年来,NH3已在热力锅炉、内燃机和工业窑炉中实现高比例掺烧的减排应用。由于火焰温度与燃烧效率和污染物生成密切相关,因此亟须精准的实验数据以实现对燃烧过程的主动控制。本文开发了基于中红外层析吸收光谱技术的测量系统,通过跃迁谱线分析,优选了H_(2)O在基频谱带(v3)内2482 nm附近的吸收谱线开展吸收光谱测量。采用多个Voigt线型函数实现H_(2)O光谱重叠吸收特征的精确拟合,并结合阿贝尔逆变换和正则化技术实现了不同掺氨比燃烧工况下火焰温度的免标定、定量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纯氨燃料和甲烷/氨气混合燃料的火焰面位置位于燃烧器上方高度的0.5~2 mm之间,当体积掺氨比从20%向100%增大时,火焰面逐渐远离燃烧器,同时火焰最高温度大约从1600 K上升至2000 K。本文开发的测量方法与系统,不仅能捕捉到层流预混火焰沿着轴向和径向的非均匀温度分布,还能分辨出不同燃烧工况下的火焰温度差异,特别适合零碳氨燃料火焰温度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层析吸收光谱技术 温度测量 氨燃料层流预混火焰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红外光谱特征增强和集成学习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估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唐澳华 杨贵军 +5 位作者 杨悦 陈伟男 徐新刚 徐波 高美玲 张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2-390,共9页
中红外光谱数据在实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准确、低成本快速预测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为提高光谱数据估算模型的普适性,本研究利用光谱特征增强策略,并基于Stacking算法结合多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一种高鲁棒性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估算模型。采... 中红外光谱数据在实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准确、低成本快速预测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为提高光谱数据估算模型的普适性,本研究利用光谱特征增强策略,并基于Stacking算法结合多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一种高鲁棒性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估算模型。采用多种光谱特征增强方法及其组合对土壤中红外光谱进行特征增强,筛选最佳策略;通过应用Stacking算法结合多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集成模型,以提高模型泛化能力;将集成模型估算性能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LSR)、梯度提升树(GBT)和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光谱特征增强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光谱数据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最佳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0.82;相较于PLSR、GBT和1D-CNN等模型,集成模型在各光谱数据下均表现出较高的估算精度,特别是在一阶导变换结合多元散射校正的光谱特征增强策略下,集成模型展现出优良的估算性能(决定系数R^(2)=0.92,均方根误差为1.18 g/kg,相对分析误差为3.52)。本研究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估算土壤有机碳含量,可为现代农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估算模型 集成学习 光谱特征增强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的不同维度光谱图像结合残差神经网络鉴别黄精属物种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晓燕 王元忠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09-1724,共16页
将不同维度光谱图像的概念首次应用于物种鉴别,建立了快速准确的黄精属鉴别方法。采集6种黄精属共计563批样品,基于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FT-MIR)的一阶导数(1st)、二阶导数(2nd)、乘法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和Savitzky-... 将不同维度光谱图像的概念首次应用于物种鉴别,建立了快速准确的黄精属鉴别方法。采集6种黄精属共计563批样品,基于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FT-MIR)的一阶导数(1st)、二阶导数(2nd)、乘法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和Savitzky-Golay(SG)5种预处理方法,构建了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3种机器学习算法。同时构建了深度学习残差神经网络(ResNet)模型,绘制了不同维度的光谱图像,包括一维MIR,同步、异步和综合二维相关光谱、三维相关光谱、三维相关光谱投影图像的10个数据集,并将其与ResNet模型相结合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结果的影响不同,MSC预处理方法可显著提高DT、RF和SVM 3种算法的准确率。基于同步二维相关光谱数据集的ResNet算法建模效果最好,准确率达到100%,损失值较小,不需要复杂的预处理,时间成本低,可以准确鉴别黄精属物种,为食品、中草药等其他领域的鉴别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属物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不同维度光谱图像 机器学习算法 残差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星进入流场特性中红外吸收光谱诊断研究
11
作者 曾徽 文鹏 +2 位作者 杨国铭 朱兴营 欧东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7-1282,共6页
火星探索项目是我国深空探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天问一号”2021年成功着陆火星,是中国航天在火星探索研究迈出的一大步。火星大气的气氛主要以二氧化碳为主,表面气压远低于地球大气,由于大气成分和进入轨道的差异,火星进入器面临的... 火星探索项目是我国深空探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天问一号”2021年成功着陆火星,是中国航天在火星探索研究迈出的一大步。火星大气的气氛主要以二氧化碳为主,表面气压远低于地球大气,由于大气成分和进入轨道的差异,火星进入器面临的热环境同地球返回器有很大不同,其进入过程为非空气介质的高速流动,将产生严重的气动防热问题。利用电弧风洞模拟火星进入器气动加热环境,是开展火星探测防热系统设计的关键。电弧风洞模拟火星进入高温过程,其主要过程是CO_(2)主导的离解反应,并且CO等高温离解组分与火星进入器防热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催化效应会显著影响气动热环境。利用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吸收光谱测量技术,开展电弧加热火星进入流场特性的在线定量研究。电弧加热在线诊断研究利用CO在4.5μm附近中心波长为2212.625 cm^(-1)(v″=0,R(19))的谱线,实现了对火星地面流场的高信噪比测量,采用单线-直接吸收光谱诊断技术获得了自由流静温和关键组分CO摩尔浓度的实时测量结果。典型状态下,火星进入流场自由流静温和CO摩尔组分浓度在整个运行时间内保持稳定,显示出电弧加热流场良好的稳定性。六组重复试验显示自由流静温和CO摩尔组分浓度分别在(1757±69)K和(0.189±0.027)范围内,自由流温度波动≤3.9%,CO组分浓度波动≤14.3%,证明电弧风洞建立的火星地面流场具有非常好的重复性。基于该研究发展的电弧风洞中红外激光吸收光谱诊断技术,可以为研究火星进入器气动热环境和防热材料烧蚀-催化特性提供精细化测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进入 电弧风洞 红外激光吸收光谱 气流温度 组分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3+)/Yb^(3+)/Pr^(3+):SrLaGaO_(4)晶体的光谱分析及中红外发射增强
12
作者 乐旭星 王燕 +2 位作者 朱昭捷 李坚富 涂朝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5-912,共8页
采用非化学计量配比的提拉法成功生长出Er^(3+)/Yb^(3+)/Pr^(3+):SrLaGaO_(4)晶体、Er^(3+)/Yb^(3+):SrLaGaO_(4)和Er^(3+):SrLaGaO_(4)晶体并进行了详细的光谱分析,同时对纯的SrLaGaO_(4)晶体进行了热学性能分析。与Er^(3+):SrLaGaO_(4... 采用非化学计量配比的提拉法成功生长出Er^(3+)/Yb^(3+)/Pr^(3+):SrLaGaO_(4)晶体、Er^(3+)/Yb^(3+):SrLaGaO_(4)和Er^(3+):SrLaGaO_(4)晶体并进行了详细的光谱分析,同时对纯的SrLaGaO_(4)晶体进行了热学性能分析。与Er^(3+):SrLaGaO_(4)晶体相比,Er^(3+)/Yb^(3+)/Pr^(3+):SrLaGaO_(4)晶体不仅展示了更好的吸收特性,而且还表现出较弱的近红外发射,以及优异的中红外发射;Er^(3+)/Yb^(3+)/Pr^(3+):SrLaGaO_(4)晶体中2.7μm铒激光下能级4I13/2的荧光寿命显著减少,而上能级4I11/2的寿命略微下降,成功抑制了自终止效应。此外,本工作还研究了Er^(3+)/Yb^(3+)/Pr^(3+):SrLaGaO_(4)晶体中Yb^(3+)的敏化作用和Pr^(3+)离子的去激活作用以及能量传递机制。总之,引入Yb^(3+)和Pr^(3+)有利于在Er^(3+)/Yb^(3+)/Pr^(3+):SrLaGaO_(4)晶体中实现增强的2.7μm发射,这使其成为中红外激光有前途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LaGaO_(4)晶体 Er^(3+)掺杂 晶体生长 红外激光晶体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快速分析酱香型白酒酸酯含量 被引量:6
13
作者 唐云容 庞臻 +4 位作者 钟敏 路虎 潘成康 文永 李子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4-249,共6页
采用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酱香型白酒轮次酒中的总酸及总酯含量进行定量分析,采用标准正态变量(SNV)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应用遗传算法(GA)分别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立定标模型,并采用... 采用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酱香型白酒轮次酒中的总酸及总酯含量进行定量分析,采用标准正态变量(SNV)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应用遗传算法(GA)分别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立定标模型,并采用独立测试集样品对模型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标准正态变量(SNV)对样品光谱进行预处理可提高建模效果,而经遗传算法(GA)对特征变量优化后建立的偏最小二乘(PLS)模型分别将总酸、总酯两项指标模型的变量数降低至38及25个。以GA优选的波长作为输入变量建立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效果更优,总酸及总酯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提升至0.994及0.987,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降低至0.031、0.082,相对分析误差(RPD)值分别为11.94、8.05。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总酸及总酯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3、0.985,RMSEP分别为0.036、0.089,表明建立的定标模型准确度及稳定性良好,可快速检测酱香型白酒中的总酸和总酯含量,为液体白酒品质的快速分析方法研究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化学计量学方法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红外可调谐激光光谱技术的SO_(2)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绳 陈启明 +5 位作者 张引 朱正宜 姚京松 罗浪 林磊 张晓星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5-162,共8页
在气体绝缘组合电器内发生绝缘缺陷时,设备内部SF_(6)气体可能发生分解生成分解产物导致绝缘与灭弧性能下降。针对SF_(6)分解产物的检测对设备内部绝缘情况的检测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SO_(2)作为SF_(6)分解产物中主要产物之一,对其准确... 在气体绝缘组合电器内发生绝缘缺陷时,设备内部SF_(6)气体可能发生分解生成分解产物导致绝缘与灭弧性能下降。针对SF_(6)分解产物的检测对设备内部绝缘情况的检测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SO_(2)作为SF_(6)分解产物中主要产物之一,对其准确检测有助于评估设备内部绝缘情况。文中基于中红外可调谐激光光谱技术搭建了SO_(2)检测实验平台,针对不同体积分数SO_(2)气体进行检测,获得SO_(2)体积分数与二次谐波峰值平均值的线性关系,并进一步开展了误差分析实验。分析了装置的响应速度与恢复时间。实验结果表明,SO_(2)体积分数与二次谐波峰值平均值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其拟合优度为0.987。不同体积分数SO_(2)实验气体验证拟合曲线最大误差为4.86%装置响应速度与恢复时间为202.2 s与49.4 s。在CO干扰下,SO_(2)体积分数与二次谐波峰值平均值的线性拟合优度达到0.981。研究成果为微量SO_(2)的有效检测提供了技术参考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_(6)分解组分 红外激光光谱 TDLAS SO_(2)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外时间拉伸频率上转换高光谱成像系统研究
15
作者 彭博 温兆阳 +4 位作者 闻齐 刘婷婷 邢帅 武腾飞 闫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37-3042,共6页
高光谱成像技术是一种分析物质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形态等信息的非接触式、无损检测方法。然而,中红外波段分子指纹谱测量,受限于探测器响应速度和固有噪声,传统的高光谱成像技术难以同时实现高速和高信噪比测量。基于时间拉伸频率上... 高光谱成像技术是一种分析物质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形态等信息的非接触式、无损检测方法。然而,中红外波段分子指纹谱测量,受限于探测器响应速度和固有噪声,传统的高光谱成像技术难以同时实现高速和高信噪比测量。基于时间拉伸频率上转换的光谱测量技术具有高测量速度、高光谱分辨率、宽光谱覆盖等优势,与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后,可为快速获取样品种类与形态信息提供可靠手段。搭建了中红外时间拉伸频率上转换高光谱成像系统,同源产生1047 nm泵浦光与1550 nm信号光平均功率分别为2 W和100 mW,结合同步泵浦技术,可在两块周期性极化铌酸锂晶体中分别实现中红外脉冲的产生与频率上转换,完成将中红外波段分子指纹谱信息传递至近红外波段,解决了难以高速、低噪声探测中红外光谱信息的难题。通过对晶体温度与工作通道的调谐,中红外波段探测范围可覆盖2700~3900 nm,具有多样品检测能力。对频率上转换的近红外脉冲进行时间拉伸并与高光谱成像相结合,通过逐点扫描对比色皿中苯溶液吸收光谱及空间分布信息进行实测,光谱数据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结果高度吻合,能在8 s内完成600μm×1200μm空间区域的高光谱成像,单个像素点采集时间12.9 ns,光谱测量速度77.6 MSpectra·s^(-1),光谱分辨率5.8 cm-1,证实了系统对光谱覆盖范围内液相分子的高速光谱测量及空间分辨能力。解决了传统高光谱测量方式在中红外波段存在响应速度慢、积分时间长、信噪比低的难点,能以10~7帧率的光谱刷新率完成多组分样品检测及其形态测量,为材料与生物成像分析等领域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 时间拉伸 频率上转换 光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与拉曼光谱技术对食用油掺伪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佳 李开开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4-234,共11页
食用油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必需品,因种类、产地和营养成分等因素不同而价格差异悬殊。不法商家为追求经济利益,将廉价食用油以次充好掺入优质食用油中,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因此研究食用油掺伪的快速检测方法至关重要。近些年,光谱技... 食用油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必需品,因种类、产地和营养成分等因素不同而价格差异悬殊。不法商家为追求经济利益,将廉价食用油以次充好掺入优质食用油中,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因此研究食用油掺伪的快速检测方法至关重要。近些年,光谱技术以其简便、快速、无损、低成本等优点成为食用油掺伪的重要检测技术。文章基于近红外、中红外光谱法和拉曼光谱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以及互补关系,综述了近年来红外和拉曼光谱技术在橄榄油、山茶油等食用油掺伪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几种光谱技术在食用油掺伪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检测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掺伪检测 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频中红外激光的痕量气体高分辨光谱检测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东 张伯昆 +2 位作者 胡燮 刘文清 张玉钧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8-683,共6页
研究了基于差频光源的高分辨中红外激光光谱检测系统,差频中红外光源使用两台近红外半导体激光器作为种子光源,采用PPLN晶体作为非线性混频器件,结合准相位匹配技术实现了3.2~3.7μm中红外相干光源输出,最大差频输出功率约为1μW.以CH... 研究了基于差频光源的高分辨中红外激光光谱检测系统,差频中红外光源使用两台近红外半导体激光器作为种子光源,采用PPLN晶体作为非线性混频器件,结合准相位匹配技术实现了3.2~3.7μm中红外相干光源输出,最大差频输出功率约为1μW.以CH4为例检验了系统的高分辨红外光谱检测特性,选择CH4分子3028.751cm-1 v3基频吸收线作为分析谱线,10cm光程的检测限为0.8ppm.光谱数据分析表明,系统检测限主要受到标准具光学噪音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谱 红外 差频 气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中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无损检测技术在食用油脂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8
作者 张菊华 朱向荣 +2 位作者 尚雪波 帅鸣 傅复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21-425,共5页
近红外光谱(NIRS)、中红外光谱(MIRS)及拉曼光谱(Raman)技术能对样品进行无损分析,近年来在油脂分析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NIRS、MIRS及Raman技术在油脂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具体介绍了油脂脂肪酸组成分析、食用油的掺假鉴... 近红外光谱(NIRS)、中红外光谱(MIRS)及拉曼光谱(Raman)技术能对样品进行无损分析,近年来在油脂分析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NIRS、MIRS及Raman技术在油脂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具体介绍了油脂脂肪酸组成分析、食用油的掺假鉴别、游离脂肪酸分析、脂肪酸顺反结构和不饱和度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并对NIRS、MIRS及Raman技术在油脂分析中的应用前景做了进一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食用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A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热红外通道的多探元辐射定标 被引量:19
19
作者 胡秀清 张里阳 +4 位作者 郑照军 张勇 孙凌 丁雷 黄小仙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972-1980,共9页
FY-3A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红外通道采取40探元跨轨并行扫描方式,针对其辐射定标要比传统单元探测器的辐射定标复杂的问题,研究了MERSI红外通道的多探元辐射定标方法。首先,基于星上黑体观测进行逐探元的辐射定标处理,消除探元辐... FY-3A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红外通道采取40探元跨轨并行扫描方式,针对其辐射定标要比传统单元探测器的辐射定标复杂的问题,研究了MERSI红外通道的多探元辐射定标方法。首先,基于星上黑体观测进行逐探元的辐射定标处理,消除探元辐射响应差异条纹;然后,利用各探元与基准探元光谱响应对不同温度黑体光谱辐亮度建立比值关系,基于其随着辐亮度呈非线性变化的关系,对逐探元定标后图像进行探元光谱差异的辐亮度归一化补偿,从辐射机理上最大限度地消除图像条纹,实现了多探元观测目标辐射信号的光谱响应差异归一化。为了验证MERSI红外通道辐射定标精度,文中还利用同时过星下点观测(SNO)交叉定标方法,将MERSI定标结果与美国Terra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定标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显示,相对于后者,MERSI的红外通道亮温高1K左右,认为这可能与两者的通道带宽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率光谱成像仪 红外通道 多元辐射定标 光谱差异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探测器中红外绝对光谱响应度测量的激光源 被引量:16
20
作者 赵坤 史学舜 +5 位作者 刘长明 刘玉龙 陈海东 刘红博 陈坤峰 李立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4-80,共7页
为了实现中红外探测器绝对光谱响应度高准确度的测量,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中红外波段激光的功率稳定性的提高和光束质量的优化方法。采用声光调制和反馈控制的方法,把中红外激光的功率稳定性提高到0.1%以内;根据高斯光束传输理论计算... 为了实现中红外探测器绝对光谱响应度高准确度的测量,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中红外波段激光的功率稳定性的提高和光束质量的优化方法。采用声光调制和反馈控制的方法,把中红外激光的功率稳定性提高到0.1%以内;根据高斯光束传输理论计算了所需空间滤波器的各项参数,设计了中红外空间滤波器,搭建了相应的实验装置,显著提高了中红外激光光束质量。为中红外绝对光谱响应度的高准确度测量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中红外波段激光光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 绝对光谱响应度 光束质量 功率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