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作者的伦理身份看叙事伦理的生成——兼论近年来中篇小说创作 被引量:1
1
作者 杜素娟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3期49-54,共6页
刘小枫曾在他的《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一书中,把小说创作能否具备叙事伦理,看做是小说现代性的重要前提,认为叙事伦理是"小说在现代性这块铜币的历史花纹上刻写的道德纹章"①。更有学者呼吁:"
关键词 叙事伦理 伦理观 叙述者 现代性伦理 中篇小说创作 小说作者 道德判断 伦理视野 伦理困境 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这一代”的女性立言──张欣与毕淑敏中篇小说创作精神四题 被引量:3
2
作者 万莲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62-66,共5页
本文把与共和国成长历程大体同步的一代人称为“这一代”,以此简要论析了张欣与毕淑敏的中篇小说创作精神四题:一、取材于个人往日经历和现时都市生活见闻;二、崇尚人际关系的人道正义;三、期许“双性和谐”的现代婚恋;四、宽容基... 本文把与共和国成长历程大体同步的一代人称为“这一代”,以此简要论析了张欣与毕淑敏的中篇小说创作精神四题:一、取材于个人往日经历和现时都市生活见闻;二、崇尚人际关系的人道正义;三、期许“双性和谐”的现代婚恋;四、宽容基于生存之上的一切作为,但又不听任诱惑肆无忌惮地膨胀。从此四题可知,文学的女性立言素有向善倾向,其写实、揭丑终究是为了真、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篇小说创作 毕淑敏 双性和谐 张欣 女性 人文精神 成长历程 都市生活 生生不已 道德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中篇小说创作的两次高潮─—兼及中篇小说源流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万森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70-74,79,共6页
试论我国中篇小说创作的两次高潮─—兼及中篇小说源流王万森我国中篇小说是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在新时期中篇小说崛起于文坛井持续一几年繁荣之后,更加令人关注。文学界对此议论颇多,并几度形成争论热潮,只是一直未能形成系统的认... 试论我国中篇小说创作的两次高潮─—兼及中篇小说源流王万森我国中篇小说是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在新时期中篇小说崛起于文坛井持续一几年繁荣之后,更加令人关注。文学界对此议论颇多,并几度形成争论热潮,只是一直未能形成系统的认识,更难于取得一致。鉴于此,关于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篇小说创作 两次高潮 章回小说 文言小说 新时期 《游仙窟》 先锋小说 明末清初 现代主义 观念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中篇小说创作的基本走向
4
作者 祁国浩 《江苏社会科学》 1988年第Z3期44-45,23,共3页
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87级(一)班在任课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结合中国当代文学课的教学,于今年六月中下旬召开了近期中篇小说讨论会。会上,有十二位同学对发表在去年和今年各大刊物上的部分中篇作品作了分析评论,大家就作品的题材、主题、人... 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87级(一)班在任课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结合中国当代文学课的教学,于今年六月中下旬召开了近期中篇小说讨论会。会上,有十二位同学对发表在去年和今年各大刊物上的部分中篇作品作了分析评论,大家就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诸方面表现出来的近年中篇小说创作的基本定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的情况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篇小说创作 基本走向 表现手法 中国当代文学课 作品 故事法 人物形象 玫瑰 教育学院 分析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廖西岚中篇小说创作漫评
5
作者 陈墨 《江淮论坛》 CSSCI 1990年第4期79-85,共7页
廖西岚是部队知名作家,安徽省望江县人。他从一个初中只读了一年的“农村兵”,成长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员,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高级文职人员”,他的经历和他的成就,他的精神与他的奋斗,都值得为之自豪。当然,更... 廖西岚是部队知名作家,安徽省望江县人。他从一个初中只读了一年的“农村兵”,成长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员,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高级文职人员”,他的经历和他的成就,他的精神与他的奋斗,都值得为之自豪。当然,更具体的东西是他的近百万字的作品,三十多个短篇小说以及十部中篇小说。这些是他的前进的足迹,奋斗的标记以及作为一个作家的最权威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篇小说创作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 短篇小说 中国作家 学会会员 安徽省 部队 文职人员 望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求更高的美学层次——朱苏进和他的中篇小说创作
6
作者 西南 《当代作家评论》 1985年第4期85-88,共4页
1981年冬天,我在北京认识了朱苏进。他自我介绍说:“一个男军人和一个女军人的结合生下了我”。并说他对这支军队的依恋和热爱实难尽诉,但偶而我也听到从他嘴里吐出几句对军内一些丑恶、落后现象的责骂。不久,随着《昆仑》创刊号问世。
关键词 朱苏进 中篇小说创作 文学作品 革命军人 美学 献身精神 青年军人 层次 和平时期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中篇小说的创作 被引量:1
7
作者 邝邦洪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3期117-122,共6页
论新时期中篇小说的创作邝邦洪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中篇小说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开拓的题材和主题,所创造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作家建树的艺术风格,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所取得的成就引人瞩目。一新时期中篇小说在讨论以... 论新时期中篇小说的创作邝邦洪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中篇小说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开拓的题材和主题,所创造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作家建树的艺术风格,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所取得的成就引人瞩目。一新时期中篇小说在讨论以实践检验真理标准为标志的思想解放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篇小说 新时期 艺术风格 英雄人物 知识分子形象 作家 中篇小说创作 文化大革命 军事题材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篇小说20年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运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1-85,共5页
关键词 中篇小说创作 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 “纯文学” 社会良知 作家 梁晓声 文学期刊 现实主义 新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现代中篇小说史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高翔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44-150,共7页
东北现代中篇小说,经历了与此地区社会发展阶段相对应的历史发展时期。它不仅提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的中篇小说作品和梦幻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而且开创了现代反帝文学和创造了殖民地区独特的现实主义小说样式,发展了解放区工农兵... 东北现代中篇小说,经历了与此地区社会发展阶段相对应的历史发展时期。它不仅提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的中篇小说作品和梦幻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而且开创了现代反帝文学和创造了殖民地区独特的现实主义小说样式,发展了解放区工农兵题材小说,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篇小说 五四时期 小说 东北沦陷区 中篇小说创作 小说作品 九·一八事变 语言风格 青年知识分子 青年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现代中篇小说断论
10
作者 高翔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39-145,共7页
与关内中篇小说发展的历史不同,东北现代中篇小说几乎丧失了其自身的近代承续性,而表现出发展中的跳跃性。作为东北作家群雏形的“北满作家群”,在东北沦陷之初的文坛“饥馑”与“死灭”时期,显示了突出的中篇小说创作实绩。抗战胜... 与关内中篇小说发展的历史不同,东北现代中篇小说几乎丧失了其自身的近代承续性,而表现出发展中的跳跃性。作为东北作家群雏形的“北满作家群”,在东北沦陷之初的文坛“饥馑”与“死灭”时期,显示了突出的中篇小说创作实绩。抗战胜利后四年间,作家构成发生突变和文坛形成不同的创作模式,使中篇小说表现出反映“新的社会”与“新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篇小说创作 东北小说 现代小说 作品 创作模式 五四时期 “九·一八”事变 东北作家群 近代文学 解放战争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的骚动——1984年中篇小说巡礼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刚 《当代作家评论》 1985年第3期47-56,共10页
在回顾1984年中篇小说创作成果时,“丰收”、“繁荣”等被用滥的词汇,已经不足以概括“开拓文学”在这一领域内的收获,不足以反映由不安份的求索精神创造的全部价值。因而,我想到了火山爆发时岩浆的喷射:“象一支支烈焰熊熊的火箭镞,猛... 在回顾1984年中篇小说创作成果时,“丰收”、“繁荣”等被用滥的词汇,已经不足以概括“开拓文学”在这一领域内的收获,不足以反映由不安份的求索精神创造的全部价值。因而,我想到了火山爆发时岩浆的喷射:“象一支支烈焰熊熊的火箭镞,猛烈地向那冰河射去。”(张承志:《北方的河》)想到了江河解冻后激流的奔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篇小说创作 张承志 贾平凹 中国当代文学 作品群 中国当代小说 上海文学 文学家 伤痕文学 中国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在此抛锚——对当代中篇小说所处位置的解说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洁非 张陵 《当代作家评论》 1986年第1期40-43,共4页
解说一:观念作为对新时期文学的观念问题抱有特殊兴趣的批评者,我们已经习惯于首先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我们遇到的问题. 在某次学术讨论会上,我们曾经表述过如下的意见:截止当前,新时期文学的意义显然不在于它已经提供了永垂史册的艺术作... 解说一:观念作为对新时期文学的观念问题抱有特殊兴趣的批评者,我们已经习惯于首先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我们遇到的问题. 在某次学术讨论会上,我们曾经表述过如下的意见:截止当前,新时期文学的意义显然不在于它已经提供了永垂史册的艺术作家和艺术作品,它还处于一个过渡期,确切地说,这是价值观念的过渡期.在此期间,一切与文学有关的观念问题都在受到重新的反省:一方面,旧观念被接踵而至的新观念所湮没,另一方面,透过新观念人们也屡屡对旧事物本身有新的发现与理解——这是一个融汇古今中外于一炉的复杂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篇小说创作 新时期文学 短篇小说 学术讨论会 小说 长篇小说 反思文学 伤痕文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小说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7—1980年的中篇小说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洁非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3-47,共5页
1977—1980年的中篇小说李洁非尽管按照习惯的说法,整个“新时期文学”是从1976年开始的,但中篇小说的历史却应该从1979年算起。在此以前,中篇小说无气候可言。首先是数量极少,少到可以对之表示轻视的地步,其次,... 1977—1980年的中篇小说李洁非尽管按照习惯的说法,整个“新时期文学”是从1976年开始的,但中篇小说的历史却应该从1979年算起。在此以前,中篇小说无气候可言。首先是数量极少,少到可以对之表示轻视的地步,其次,在少得可怜的数量之外,从质量上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篇小说 “意识流” “反思文学” 《蝴蝶》 中篇小说创作 短篇小说 作品 自由联想 思想解放 198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历史转折的大褶皱中——新时期中篇小说繁荣原因及发展态势浅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万森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58-62,共5页
我国当代中篇小说在过去近四十年的历史中,伴随着社会主义文学的母体,经历过曲折坎坷的发展道路。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当诗歌吹响黎明的号角、话剧报告春天的消息、短篇小说涨起思想解放的春潮之后,中篇小说拔地而起,形成空前的文学景观... 我国当代中篇小说在过去近四十年的历史中,伴随着社会主义文学的母体,经历过曲折坎坷的发展道路。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当诗歌吹响黎明的号角、话剧报告春天的消息、短篇小说涨起思想解放的春潮之后,中篇小说拔地而起,形成空前的文学景观。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篇小说创作 繁荣原因 短篇小说 思想解放 长篇小说 新时期文学 社会主义文学 文学景观 四十年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篇小说形式理论探讨综述
15
作者 牛运清 《文史哲》 1988年第2期105-107,共3页
中篇小说创作过去是我国文坛属于较为荒寂的一角,中篇小说研究几乎近于空白。自1979年起,中篇创作以崛起之势引人注目,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造山运动”。中篇小说研究亦随之结伴而兴。讨论较多,争议较大的问题是:我国中... 中篇小说创作过去是我国文坛属于较为荒寂的一角,中篇小说研究几乎近于空白。自1979年起,中篇创作以崛起之势引人注目,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造山运动”。中篇小说研究亦随之结伴而兴。讨论较多,争议较大的问题是:我国中篇小说的源头;中篇小说的审美属性;中篇小说崛起的原因、成就、问题及其发展趋势。一、关于我国中篇小说探源中篇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在我国古已有之,还是全属“舶来品”,人们意见大相径庭。1.中国文学遗产中没有真正的中篇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属性 中篇小说创作 舶来品 形式规律 理论探讨 小说研究 作品 小说形式 发展趋势 造山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苦的回归——《风景》、《烦恼人生》等中篇小说探源
16
作者 刘夏 《当代作家评论》 1988年第6期60-63,共4页
这个时代是生长中篇小说最合宜的园地,中篇小说创作在新时期文学事业中具有代表性意义。新时期文学正力图对当代中国生活各个领域作史诗性概括描写,这个“企图”决定了当代中篇小说的创作既富有严肃和崇高意义,又带来它那种祈求积极内... 这个时代是生长中篇小说最合宜的园地,中篇小说创作在新时期文学事业中具有代表性意义。新时期文学正力图对当代中国生活各个领域作史诗性概括描写,这个“企图”决定了当代中篇小说的创作既富有严肃和崇高意义,又带来它那种祈求积极内在复归的痛苦感。雷达在对新时期小说创作作了“小小回顾”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说,第一阶段(即“伤痕”、“反思”、“改革”文学期——自注)是‘恢复’,第二阶段(即“寻根”、“新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篇小说创作 艺术形态 新时期小说创作 新时期文学 回归 小说形态 理性 人生 形象直觉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意识的发展和深化——论近几年来的中篇小说
17
作者 王东明 《当代作家评论》 1986年第1期44-50,92,共8页
这是一个急遽变革的时代.一切文学艺术都生息在这种特定的精神气候中.随之而来的从内容到形式的嬗递演变、盛衰涨落几乎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变革改变着一切,不仅改变着沿袭已久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学,... 这是一个急遽变革的时代.一切文学艺术都生息在这种特定的精神气候中.随之而来的从内容到形式的嬗递演变、盛衰涨落几乎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变革改变着一切,不仅改变着沿袭已久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学,作为创造主体艺术地把握世界、思考社会人生的特殊方式,必然地经受着时代大潮的撞击和振荡,从而发生形形色色的变化. 人们普遍注意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中篇小说自一九七九年异军突起之后,持续推进的势头不见减弱,直到目前仍然奔涌着巨大的热力和潜能,显示着诱人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 中篇小说创作 审美价值观 思维方式 生活方式 小说观念 作品 文学样式 精神气候 新时期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谌容中篇小说艺术琐谈
18
作者 刘普林 《齐鲁学刊》 1982年第3期70-74,共5页
谌容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有才华的女作家之一。她以中篇小说创作见长。两年多来,她就先后发表了《永远是春天》、《人到中年》、《白雪》、《赞歌》、《真真假假》等五部中篇。本文拟就谌容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谈些看法。一凝聚着人物的... 谌容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有才华的女作家之一。她以中篇小说创作见长。两年多来,她就先后发表了《永远是春天》、《人到中年》、《白雪》、《赞歌》、《真真假假》等五部中篇。本文拟就谌容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谈些看法。一凝聚着人物的血、肉、情——个性美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在整个感性世界里,人是最高级的存在物;所以人的性格是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世界上最高的美。”(《美学论文选》41—42页)谌容的中篇小说之所以具有撼人的艺术力量,一个重要原因是:她的作品总是着眼于写人的命运,人的复杂感情,人的独特鲜明的性格,人的丰富优美的内心世界——一句话,由于她的作品凝聚着人物的血、肉、情,充溢着鲜明的个性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篇小说创作 人到中年 个性美 谌容 艺术特点 内心世界 琐谈 作品 人物性格 艺术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得失由人亦由天——论张贤亮的两部中篇小说
19
作者 杨桂欣 《当代作家评论》 1984年第6期24-33,共10页
张贤亮的两部中篇小说:《土牢情话》和《绿化树》的际遇,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前者写于1980年8、9月间,有一个副标题为《一个苟活者的祈祷》,发表于《十月》的1981年第10期。人们对它的态度是冷淡的,既未刊登评论它的专文,似乎也不见在综... 张贤亮的两部中篇小说:《土牢情话》和《绿化树》的际遇,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前者写于1980年8、9月间,有一个副标题为《一个苟活者的祈祷》,发表于《十月》的1981年第10期。人们对它的态度是冷淡的,既未刊登评论它的专文,似乎也不见在综论中篇小说创作的文章或讲话中顾及于它,弄得它几乎成了一部没有什么社会影响的作品。后者则不然,它写于1983年9至11月间,发表于《十月》的1984年第2期。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内,小说选家们竞相重登,评论界也相当重视,刹那间,赞歌不绝于耳,褒文蜂涌于世,好不热闹煞人!它似乎真的成了小说创作的所谓划时代的佳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篇小说创作 文化大革命 知识分子政策 右派分子 张贤亮 革命根据地 新中国 冤案 女子 饥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篇小说学术讨论会在丹东召开
20
《当代作家评论》 1985年第6期112-112,共1页
由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和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共同主办的中篇小说学术讨论会,9月23日至26日在丹东市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山东、陕西、甘肃、新疆、黑龙江及本省的四十多位文学评论家和报刊编辑,纵论我国中篇小说创... 由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和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共同主办的中篇小说学术讨论会,9月23日至26日在丹东市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山东、陕西、甘肃、新疆、黑龙江及本省的四十多位文学评论家和报刊编辑,纵论我国中篇小说创作形势。对中篇小说进行专门性讨论,这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还是首次。与会者认为,中篇小说继“伤痕文学”(主要作品是短篇)之后崛起,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中篇小说创作 中国作家 历史原因 丹东市 创作研究 当代文学史 文学评论 报刊编辑 伤痕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