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作者的伦理身份看叙事伦理的生成——兼论近年来中篇小说创作 |
杜素娟
|
《扬子江(评论)》
|
2010 |
1
|
|
2
|
关于“这一代”的女性立言──张欣与毕淑敏中篇小说创作精神四题 |
万莲子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3
|
|
3
|
试论我国中篇小说创作的两次高潮─—兼及中篇小说源流 |
王万森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5 |
1
|
|
4
|
近年中篇小说创作的基本走向 |
祁国浩
|
《江苏社会科学》
|
1988 |
0 |
|
5
|
廖西岚中篇小说创作漫评 |
陈墨
|
《江淮论坛》
CSSCI
|
1990 |
0 |
|
6
|
追求更高的美学层次——朱苏进和他的中篇小说创作 |
西南
|
《当代作家评论》
|
1985 |
0 |
|
7
|
论新时期中篇小说的创作 |
邝邦洪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7 |
1
|
|
8
|
中篇小说20年 |
李运抟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9
|
东北现代中篇小说史论 |
高翔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10
|
东北现代中篇小说断论 |
高翔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1
|
潮汐的骚动——1984年中篇小说巡礼 |
夏刚
|
《当代作家评论》
|
1985 |
3
|
|
12
|
小说在此抛锚——对当代中篇小说所处位置的解说 |
李洁非
张陵
|
《当代作家评论》
|
1986 |
6
|
|
13
|
1977—1980年的中篇小说 |
李洁非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14
|
在历史转折的大褶皱中——新时期中篇小说繁荣原因及发展态势浅论 |
王万森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8 |
1
|
|
15
|
中篇小说形式理论探讨综述 |
牛运清
|
《文史哲》
|
1988 |
0 |
|
16
|
痛苦的回归——《风景》、《烦恼人生》等中篇小说探源 |
刘夏
|
《当代作家评论》
|
1988 |
0 |
|
17
|
审美意识的发展和深化——论近几年来的中篇小说 |
王东明
|
《当代作家评论》
|
1986 |
0 |
|
18
|
谌容中篇小说艺术琐谈 |
刘普林
|
《齐鲁学刊》
|
1982 |
0 |
|
19
|
得失由人亦由天——论张贤亮的两部中篇小说 |
杨桂欣
|
《当代作家评论》
|
1984 |
0 |
|
20
|
中篇小说学术讨论会在丹东召开 |
|
《当代作家评论》
|
198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