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大气中等挥发性有机物采样分析及外场观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郝岩岩 徐瑞欣 +1 位作者 孔蒙迪 张瑞芹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20,共12页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VOCs)是大气中的重要有机污染物之一.与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颗粒物等污染物的采样分析研究相比,目前针对IVOCs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IVOCs的深入研究对于大气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详细介绍了城市大气环境中IVOCs...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VOCs)是大气中的重要有机污染物之一.与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颗粒物等污染物的采样分析研究相比,目前针对IVOCs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IVOCs的深入研究对于大气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详细介绍了城市大气环境中IVOCs采样与分析技术和外场观测等,重点详述了IVOCs定量方法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采样分析技术的选择取决于大气中IVOCs的化学结构、传输性及其反应性质.与质谱结合的在线采样技术提供高分辨率、实时监测的测量结果,有助于分析IVOCs的组成分布及浓度特征.与一维色谱技术相比,二维色谱技术的高灵敏度和强选择性大大提高了大气中有机物在色谱上的分离度.IVOCs采样分析技术的深化能够提高IVOCs定性定量的准确度,并大幅提高城市大气中IVOCs的研究效率和水平.从研究区域及测量物质方面来看,城市大气IVOCs的外场观测研究仍受到测量技术的限制,深入探究IVOCs物质组分及其定量方法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大气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 采样分析技术 外场观测 定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区环境大气中的半/中等挥发性有机物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贡献
2
作者 陶梓 陈卫 +6 位作者 冯婷婷 赵文慧 袁斌 王超敏 武彩虹 胡伟伟 王新明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2-533,I0006-I0008,共15页
大气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和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VOCs)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由于S/IVOCs组成、来源复杂,在分子水平上对S/IVOCs定量是当前研究的难点之一,目前应用于模型的S/IVOCs的排放清单非常有限。为研究S/IVOC... 大气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和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VOCs)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由于S/IVOCs组成、来源复杂,在分子水平上对S/IVOCs定量是当前研究的难点之一,目前应用于模型的S/IVOCs的排放清单非常有限。为研究S/IVOC对SOA的贡献,当前模型主要用一次有机气溶胶(POA)排放量乘固定系数确定S/IVOCs大气排放量。然而,由于我国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来源复杂,且受时间和空间影响较大,使用单一比例的估算方法是否合理仍需进一步验证。本研究基于广州城市地区POA浓度和挥发性的外场观测结果,结合源排放研究中不同类型机动车排放源(柴油车排放、未过滤的柴油车排放、汽油车排放)S/IVOCs的挥发性分布特征,借助烟雾箱产率,估算机动车和餐饮源S/IVOCs一次排放量、大气环境消耗量(13.3~46.4μg/m^(3))和其对SOA的贡献。结果表明,S/IVOCs的大气环境消耗量在汽油车排放情景下<柴油车<未过滤的柴油车,与其一次排放因子的排序一致。S/IVOCs与POA的比值为1.2~4.1,可以作为SOA模型的模拟参考值。机动车和餐饮源分别贡献S/IVOCs排放的53%和47%,表明餐饮源也是城市地区S/IVOCs的重要来源。不同情景下,S/IVOCs对SOA的总贡献为24%~53%(其余由VOCs贡献),表明S/IVOCs是SOA的重要贡献源。汽油车排放的估算结果与测量差异最小,表明城市地区汽油车排放可能与实际环境S/IVOCs挥发性分布更为接近。机动车和餐饮源分别贡献SOA的13%~29%和11%~24%,阐明与化石燃料燃烧相关的人为源排放以及非化石源家庭烹饪排放对SOA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有机气溶胶 半/中等挥发性有机物 机动车源/餐饮源 光化学龄 挥发性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珂 王炜罡 +5 位作者 刘肖 李俊玲 陈岩 李杰 杨文夷 葛茂发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60-2978,共19页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是挥发性介于气态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态难挥发性有机物的一类重要的有机物,其可以在气相和颗粒相进行配分,根据其结构可分为脂肪族及脂环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以及杂环化合物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对大气氧化性及二...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是挥发性介于气态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态难挥发性有机物的一类重要的有机物,其可以在气相和颗粒相进行配分,根据其结构可分为脂肪族及脂环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以及杂环化合物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对大气氧化性及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具有重要贡献,但由于测量技术及机理研究的局限,使得针对其研究和认识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中等挥发性有机物的定义、测量技术、外场观测、实验室机制以及模型模拟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进一步针对已有关于中等挥发性有机物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 二次有机气溶胶 大气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工业区中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
4
作者 张峰 陆思华 +5 位作者 李丛益 邵敏 李悦 吕大器 李歆 刘莹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1-289,共9页
选择典型石化工业区为研究对象,采集夏季(2021年7-8月)厂区空气IVOCs颗粒相及气相样品,探讨石化工业源排放IVOCs的污染特征,并估算其SOA生成潜势,得到如下结果。1)典型石化工业区的IVOCs颗粒相的平均浓度为4.22±1.54μg/m^(3),气... 选择典型石化工业区为研究对象,采集夏季(2021年7-8月)厂区空气IVOCs颗粒相及气相样品,探讨石化工业源排放IVOCs的污染特征,并估算其SOA生成潜势,得到如下结果。1)典型石化工业区的IVOCs颗粒相的平均浓度为4.22±1.54μg/m^(3),气相的平均浓度为108.87±78.93μg/m^(3)。不论是在气相中还是在颗粒相中,IVOCs白天的平均浓度均高于夜间。2)气相的正构烷烃集中在C12~C22区间,而颗粒相的正构烷烃集中在C_(22)~C_(35)区间。多环芳烃气相集中在萘和菲,颗粒相集中在芴。3)对石化工业区的IVOCs进行定量拆解,其浓度集中在B_(18)~B_(21)区间,4个分区的质量浓度加和占总体IVOCs质量的6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VOCs) 石化工业区 排放浓度特征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大气中半/中等挥发性有机物(S/IVOCs)的测量技术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谭鑫 袁斌 +3 位作者 王超敏 叶晨朔 张沈阳 邵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224-4236,共13页
总结了环境大气中半/中等挥发性有机物(S/IVOCs)的主要测量技术及其进展,重点介绍了基于气相色谱技术和化学电离质谱技术的测量方法.S/IVOCs的测量主要由气相色谱技术开始发展,并随着质谱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基于气相色谱技术的测量方... 总结了环境大气中半/中等挥发性有机物(S/IVOCs)的主要测量技术及其进展,重点介绍了基于气相色谱技术和化学电离质谱技术的测量方法.S/IVOCs的测量主要由气相色谱技术开始发展,并随着质谱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基于气相色谱技术的测量方法,能够直接测量非极性化合物,但在面对组分多达千万种的复杂体系时,传统的一维色谱相对耗时,而且由于峰容量不够,峰重叠现象十分严重,难以实现全组分的准确分离.新近发展的多维分离系统如全二维气相色谱,通过正交的分离系统,能够实现复杂体系中物种组分的准确、快速分离.目前基于化学电离质谱技术的在线测量方法已经逐渐应用于S/IVOCs的测量,虽然在物种定性方面相对较弱,但其可提供高时间分辨率的测量结果,帮助分析S/IVOCs在大气中的快速变化.在未来的研究中,高时间分辨率和全组分准确测量是S/IVOCs研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大气 半/中等挥发性有机物 气相色谱技术 化学电离质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汽车制造行业活性有机碳(ROC)排放研究
6
作者 贾海洋 高美平 +2 位作者 聂磊 刘文文 魏巍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8-556,共19页
以汽车制造行业为对象,选取8家典型企业,采集109个涂料、胶粘剂等原辅料样品,检测其活性有机碳(ROC),建立汽车制造行业ROC源成分谱.通过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和二次产物的参数化产率法,量化样品中ROC对臭氧(O_(3))和SOA的生成贡献.结果表... 以汽车制造行业为对象,选取8家典型企业,采集109个涂料、胶粘剂等原辅料样品,检测其活性有机碳(ROC),建立汽车制造行业ROC源成分谱.通过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和二次产物的参数化产率法,量化样品中ROC对臭氧(O_(3))和SOA的生成贡献.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原辅料中VOCs含量差异较大,水性和溶剂型汽车涂料平均ρ(VOCs)为289.92和490.32g/L;水性、本体型及溶剂型胶粘剂平均ρ(VOCs)为27.00,27.50和196.67g/L;水性和溶剂型清洗剂平均ρ(VOCs)为116.60和831.20g/L.②水性涂料的主要组分为醇醚及醚酯类、酯类和醇类,溶剂型涂料的主要组分为芳香烃、酯类和醇类,本体型胶粘剂和溶剂型胶粘剂的主要组分均为烷烃.③水性涂料中,各种类型有机物质量占比依次为SVOCs(36.03%)、IVOCs(37.77%)和VOCs(26.21%);溶剂型涂料中,主要为VOCs(95.41%),仅含少量IVOCs(4.59%),未检出SVOCs;本体型胶粘剂中仅检测出VOCs;溶剂型胶粘剂中,主要为VOCs(97.36%),含少量IVOCs(2.64%),未检出SVOCs.④水性涂料、溶剂型涂料、本体型胶粘剂和溶剂型胶粘剂中ROC的OFP值分别为93.67,2679.27,25.82和41.82g O_(3)/(L原辅料),首要贡献物种分别为二乙二醇丁醚(42.03%)、1,2,3-三甲苯(28.29%)、2,2,4,6,6-五甲基庚烷(52.20%)和2,2,4,6,6-五甲基庚烷(78.63%).⑤水性涂料、溶剂型涂料、本体型胶粘剂和溶剂型胶粘剂中ROC的SOA值分别为18.49,16.70,4.82和4.28g SOA/(L原辅料),水性涂料中IVOCs和SVOCs物种对SOA生成贡献率最高;溶剂型涂料及胶粘剂中VOCs物种对SOA生成贡献率最高.⑥本研究加入IVOCs和SVOCs物种对SOA生成贡献的评估后,发现单位体积水性涂料所生成的SOA值高于溶剂型涂料和胶粘剂,应在污染防治政策制定中重视水性涂料中SVOCs和IVOCs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制造行业 活性有机碳(ROC)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VOCs)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SVOCs) 成分谱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洋山港环境空气IVOCs的浓度、组成和G20期间变化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攀攀 李英杰 +8 位作者 张帆 陈颖军 冯艳丽 许建明 马英歌 黄成 李莉 李军 张干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3-321,共9页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VOCs)作为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重要前体物倍受关注。柴油机(包括船舶)是重要的IVOCs排放源,但其排放特征和环境影响亟待研究。本文选择船舶活动密集的上海洋山港为研究区,采集夏季(2016年8月~9月)和冬季(2017年1月~2月)...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VOCs)作为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重要前体物倍受关注。柴油机(包括船舶)是重要的IVOCs排放源,但其排放特征和环境影响亟待研究。本文选择船舶活动密集的上海洋山港为研究区,采集夏季(2016年8月~9月)和冬季(2017年1月~2月)环境空气IVOCs样品,分析其浓度、组成和季节变化特征,探讨船舶排放对港口环境空气IVOCs的贡献,并评估杭州G20峰会期间船舶管控措施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1)上海洋山港环境空气IVOCs平均浓度为(5.1±0.8)μg/m^3,其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分别占4.3%±0.8%和1.6%±0.5%,其余为不能单体识别的组分(UCM),包括支链烷烃(26.9%±3.9%)和剩余UCM(67.2%±4.4%);(2)时间上,洋山港IVOCs浓度夏季((5.7±0.3)μg/m^3)高于冬季((4.6±0.7)μg/m^3),"上午"(采样时段7:30~15:30)高于"下午"(15:30~23:30)和"夜晚"(23:30~7:20),显示船舶活动对港口环境空气的重要影响;(3)杭州G20会期(2016年9月4日~5日)相比于会前(8月22日~29日),洋山港IVOCs、OC、SO_2和NO_2浓度分别下降了8%、47%、31%和19%,表明船舶排放管控措施具有较显著的减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VOCs) 上海洋山港 船舶排放 浓度水平 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机动车尾气中气相烷烃和多环芳烃含量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光辉 蒋斌 +5 位作者 周文钦 刘俊文 郑君瑜 王伯光 刘永林 张展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81-1991,共11页
采用热脱附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D-GC-MS),建立了机动车尾气中30种正构烷烃(C7—C36)、2种支链烷烃(植烷、姥鲛烷)和19种多环芳烃(PAHs)的分析方法.利用Tenax-TA吸附管采集机动车尾气样品,加入定量的内标物;热解吸后经HP-5色谱柱分... 采用热脱附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D-GC-MS),建立了机动车尾气中30种正构烷烃(C7—C36)、2种支链烷烃(植烷、姥鲛烷)和19种多环芳烃(PAHs)的分析方法.利用Tenax-TA吸附管采集机动车尾气样品,加入定量的内标物;热解吸后经HP-5色谱柱分离、在选择性离子监测(SIM)模式下用GC-MS检测,内标法定量.为提高方法的灵敏度、精准度等指标,优化了脱附管解吸温度、解吸时间,冷阱捕集温度、脱附温度、脱附时间和GC-MS分析条件.结果表明,51种目标物在1—50 ng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4,方法检出限为0.05—0.48μg.m^(-3),定量下限为0.20—1.90μg.m^(-3),在低、中、高的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86.7%—119.9%,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1.0%—5.7%,将其应用于轻型柴油车尾气样品的测定,共检测出44种目标物,包括28种正构烷烃、2种支链烷烃、14种PAHs.该方法简便快速、稳定灵敏、准确度高,可满足机动车尾气中烷烃和PAHs的测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烃 多环芳烃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 机动车尾气 气质联用仪 热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