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注意缺陷症状男大学生抑制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史磊 还沐阳 +2 位作者 何畅爽 彭晓莹 全明辉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4,共8页
对比急性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和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对注意缺陷症状男大学生抑制控制的影响,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探究其脑机制。采用随机交叉设计,受试者按随机顺序接受3种干预措施(MICT、HIIT和静坐休息),并在干预前... 对比急性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和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对注意缺陷症状男大学生抑制控制的影响,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探究其脑机制。采用随机交叉设计,受试者按随机顺序接受3种干预措施(MICT、HIIT和静坐休息),并在干预前、干预后20和50min进行色词Stroop任务和fNIRS测量,共20名受试者完成所有试验。结果表明,MICT和HIIT均改善Stroop任务的正确率,但HIIT仅在干预后50 min的不一致条件下有显著改善(t=3.41,P=0.002)。此外,MICT显著改善Stroop一致任务的反应时(t=-4.12,P=0.001)并持续至运动后50 min(t=-3.45,P=0.001)。运动后20min,MICT显著提高一致条件任务下右侧腹外侧前额叶皮质(R-VLPFC)的激活状态(t=2.92,P=0.005),且反应时和R-VLPFC激活改善正相关(r=-0.37,P=0.02)。研究认为,相较于HIIT,MICT对抑制控制任务的更多维度产生显著改善,R-VLPFC激活增加可能是MICT改善抑制控制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强度间歇运动 注意缺陷症状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抑制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运动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对抑制功能影响的元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运洲 李亚靖 杨勇涛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6,共12页
目的:使用元分析方法探讨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对抑制功能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相比的效果差异,为不同锻炼人群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依据PRISMA原则,在国内外的一些检索平台检索相关文献,检索... 目的:使用元分析方法探讨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对抑制功能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相比的效果差异,为不同锻炼人群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依据PRISMA原则,在国内外的一些检索平台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1日—2022年8月30日。运用软件“Stata 15.0”和软件“Review Manager 5.3”进行效应量分析。结果:1)HIIT能够显著提高运动者的抑制功能,为中等效应量。2)HIIT能够显著提高10~24岁人群的抑制功能,而对25岁以上人群的抑制功能未见显著影响;90%~100%最大心率运动强度的HIIT能够显著提高运动者的抑制功能,且合并效应量较大,70%~90%最大心率运动强度的HIIT能够显著提高运动者的抑制功能;10~30 min和30~60 min的HIIT均能显著提高运动者的抑制功能;功率自行车、篮球、爬楼梯等方式的HIIT能显著提高运动者的抑制功能,跑步机上跑步的HIIT对运动者的抑制功能未见显著影响;HIIT结束30 min后仍对运动者的抑制功能有积极影响。3)HIIT与MICT对抑制功能的影响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HIIT能够提高运动者的抑制功能,为中等效应量,HIIT与MICT对抑制功能的积极影响没有差异;HIIT与抑制功能的关系受到年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方式等调节变量的影响,HIIT的认知促进效益可以持续30 min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抑制功能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强度间歇运动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对超重和肥胖青年异位脂肪的影响
3
作者 路则鹏 李娇 +2 位作者 加林·加恒努尔 薛华丹 包大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9-627,共9页
目的:探讨急性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对超重和肥胖青年异位脂肪的影响。方法:20位超重和肥胖被试,年龄24.15±1.98岁,进行2次交叉随机自身对照试验,分别为:1)HIIT,高强度运动以85% VO_(2max)强度骑行9组... 目的:探讨急性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对超重和肥胖青年异位脂肪的影响。方法:20位超重和肥胖被试,年龄24.15±1.98岁,进行2次交叉随机自身对照试验,分别为:1)HIIT,高强度运动以85% VO_(2max)强度骑行9组×2 min/组;低强度运动以25%VO_(2max)强度骑行10组×2min/组,以25%VO_(2max)强度开始,以25%VO_(2max)强度结束;2)MICT,以50%VO_(2max)强度持续骑行60 min,功率自行车转速为50~55 rpm,每次干预间隔7天。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60 min和运动后120 min等4个时间点分别对被试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采集股直肌、股二头肌和肝脏的脂肪分数(FF)和自旋弛豫率(R2*),测试结果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运动后即刻HIIT和MICT组股直肌FF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MICT组股直肌FF在运动60 min后恢复至运动前水平,而HIIT组股直肌FF在运动120 min后恢复至运动前水平。运动干预前后,两组股二头肌和肝脏FF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5)。运动干预后即刻HIIT和MICT组股直肌R2*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运动120 min后两组股直肌R2*仍显著低于运动前(P<0.05),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运动干预后即刻两组股二头肌和肝脏R2*均显著升高(P<0.05);运动120 min后HIIT组肝脏R2*恢复至运动前水平,而MICT组肝脏R2*仍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急性HIIT和MICT均可有效减少超重和肥胖青年的工作肌内脂肪,不能减少肝脏脂肪;急性HIIT和MICT的脂肪消耗效果相似;单次运动对主动肌的减脂效果优于拮抗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异位脂肪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与高强度间歇运动对预防高脂膳食大鼠心肌和比目鱼肌脂质沉积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卫东 王森 何玉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99-1605,共7页
目的:探讨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oderate 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MICT)与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预防高脂膳食大鼠心肌和比目鱼肌脂质沉积的效果及机制。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膳食对照... 目的:探讨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oderate 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MICT)与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预防高脂膳食大鼠心肌和比目鱼肌脂质沉积的效果及机制。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膳食对照组(C)、高脂膳食对照组(F)、高脂膳食MICT组(M)、高脂膳食HIIT组(H)。M组大鼠进行70%VO2max强度的跑台持续运动,H组大鼠进行以40%—45%VO2max和95%—99%VO2max强度交替的跑台运动,确保两组大鼠跑动距离相同。透射电镜观察心肌和比目鱼肌超微结构;检测血清FFA、TG、HDL、LDL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心肌和比目鱼肌NAMPT、AMPK蛋白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F组心肌与比目鱼肌脂质沉积增加,M组比目鱼肌脂质沉积较H组少,H组心肌脂质沉积较M组少;与C组比较,F组大鼠血清LDL、TG和FFA增加(n=8,P<0.05);M、H组血清LDL、FFA较F组降低(n=8,P<0.01);H组血清HDL较M组增加(n=8,P<0.01);与C组比较,F组大鼠心肌、比目鱼肌NAMPT、AMPK蛋白表达升高(n=8,P<0.05),M、H组较F组增加(n=8,P<0.01),H组心肌NAMPT、AMPK较M组增加(n=8,P<0.01),H组比目鱼肌NAMPT、AMPK较M组降低(n=8,P<0.01)。结论:MICT和HIIT可通过NAMPT、AMPK预防心肌、比目鱼肌脂质沉积,且MICT预防比目鱼肌脂质沉积效果较好,HIIT预防心肌脂质沉积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强度间歇运动 心肌 比目鱼肌 脂质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强度间歇运动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胰岛素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崔新雯 李丽凤 +1 位作者 杨星雅 徐建方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2-76,84,共6页
目的:对比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oderate 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MICT)对30~50岁男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患者餐后血糖控制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4位男性T2... 目的:对比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oderate 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MICT)对30~50岁男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患者餐后血糖控制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4位男性T2D受试者[年龄:(42.6±6.5)岁]进行3次交叉随机自身对照试验,每次干预均在早餐后1 h进行,分别为:1)HIIT,高强度运动以90% VO_(2max)强度骑功率车7组×1 min/组,低强度运动以30% VO_(2max)强度骑功率车7组×2 min/组,热身以60% VO_(2max)强度骑功率车4 min,恢复以40% VO_(2max)强度骑功率车5 min;2)MICT,以50% VO_(2max)强度持续骑功率车30 min;3)安静对照(CON)在功率车上静坐30 min,每次干预间隔10天。受试者分别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1 h 3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测试血糖、胰岛素、TNF-α和IL-6水平,并计算干预后相比干预前的变化量,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血糖、胰岛素、TNF-α和IL-6水平及变化进行比较。结果:30 min的HIIT和MICT总能量消耗量无显著差异。相比CON,HIIT和MICT显著降低了运动后即刻血糖水平(P<0.001),且相比MICT,HIIT使血糖降低更明显(P<0.01);相比运动后即刻,HIIT使血糖水平在运动后1 h显著回升(P<0.05),而此时MICT导致血糖降低量仍显著多于CON的降低量(P<0.01)。相比CON,HIIT和MICT显著降低了胰岛素水平(P<0.01),但HIIT和MICT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HIIT(P<0.001)和MICT(P<0.01)显著增加了运动后即刻TNF-α水平,但在运动后1 h恢复至运动前水平。不同运动方式对IL-6水平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结论:急性HIIT和MICT均可以降低30~50岁男性T2D患者餐后静脉血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并短暂提高炎症因子TNF-α的水平;相比MICT,HIIT在运动后即刻的降糖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血糖 胰岛素 TNF-Α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运动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心血管风险因子干预效果对比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韩奇 刘佳易 +2 位作者 安楠 李雪阳 谢敏豪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22-830,共9页
目的:对比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和心血管风险因子的干预效果,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SPORTDiscus等数据... 目的:对比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和心血管风险因子的干预效果,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SPORTDiscus等数据库,纳入研究的文献满足:1)受试者年龄大于30岁,患有2型糖尿病且无其他严重影响受试者健康的并发症;2)开展了HIIT和MICT的对照实验,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8周;3)实验对象在接受干预时保持原有用药和膳食习惯;4)报告了干预前后的血糖和心血管风险因子指标。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各指标在本研究Meta分析时的偏倚风险、异质性、敏感性和效应量。结果:1)共纳入13篇研究,涉及337位T2DM患者,HIIT干预期间无心血管意外和心血管损伤事件发生;2)HIIT在改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峰值摄氧量(VO2peak)、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和腰臀比方面优于MICT(P<0.05);3)HIIT与MICT在改善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血压、安静心率、腰围和体脂率方面的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持续8~52周的HIIT在改善T2DM患者血糖控制、心肺功能和降低心血管风险因子方面是安全和有效的,并且具有比MICT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强度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对中老年肥胖女性心血管危险生物标记物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托托 方虹 +2 位作者 封文平 刘琼 尚文元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8-526,共9页
目的:比较8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对中老年肥胖女性体成分及心血管危险生物标记物相关指标的影响效果,为HIIT和MICT降低心血管风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中老年肥胖女性选取适合高效的运动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目的:比较8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对中老年肥胖女性体成分及心血管危险生物标记物相关指标的影响效果,为HIIT和MICT降低心血管风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中老年肥胖女性选取适合高效的运动方式提供参考。方法:34名符合研究标准的中老年肥胖女性随机分为HIIT组(n=13)、MICT组(n=12)和对照组(CON组,n=9)。受试者均在干预前进行实验室VO_(2max)测试,以此确定相应运动负荷,HIIT组以80%~85%VO_(2max)强度运动2 min、30%VO_(2max)强度运动1 min为1组,重复10组。MICT组以65%VO_(2max)强度持续运动30 min。两运动组均采用功率自行车完成为期8周、3次/周的运动干预,CON组保持原有生活方式不变。在干预前后分别测试受试者体重、体脂量、肌肉量、体脂率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8周后HIIT组体脂量、体脂率显著降低(P<0.05),肌肉量显著增加(P<0.05),MICT组体脂量、体脂率、肌肉量无显著变化(P>0.05);HIIT组hs-CRP、ET-1显著降低(P<0.01),Lp(a)、Hcy无显著性变化(P>0.05),MICT组hs-CRP、ET-1、Lp(a)、Hcy无显著变化(P>0.05),CON组Hcy、Lp(a)显著升高(P<0.01)。干预前后变化值的组间比较显示,HIIT组hs-CRP(P<0.05)、Lp(a)(P<0.05)、Hcy(P<0.01)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CON组,MICT组Hcy降低幅度显著高于CON组(P<0.05)。组间比较两运动组干预效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IIT在改善中老年肥胖女性体成分,降低血清hs-CRP、ET-1方面优于MICT,对改善慢性炎症状态及血管内皮功能有积极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老年肥胖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肥胖 心血管危险生物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付常喜 马刚 +1 位作者 李平 彭朋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8-648,共11页
对比长期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CE)和高强度间歇运动(HIE)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胶原代谢通路(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在其间的作用机制,研制高血压肾病患者的最佳康复运动处方。方法:45只3月龄雄性SHR随机分为高血... 对比长期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CE)和高强度间歇运动(HIE)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胶原代谢通路(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在其间的作用机制,研制高血压肾病患者的最佳康复运动处方。方法:45只3月龄雄性SHR随机分为高血压安静组(SHR-S组)、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组(SHR-M组)、高强度间歇运动组(SHR-H组),同时,将10只Wistar-Kyoto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WKY组)。WKY组和SHR-S组大鼠在鼠笼内安静饲养,SHR-M组和SHR-H组大鼠分别进行18周相应方式的运动干预。实验后,使用无创血压仪检测尾动脉血压;以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及24 h尿蛋白含量评价肾功能;使用H-E和Masson染色进行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并对肾小管间质损伤进行评分以及计算间质胶原容积分数(CVF);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磷酸化Smad2/3(p-Smad2/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蛋白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量。结果:SHR-S组的血压、24 h蛋白尿、BUN、SCr、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CVF、TGF-β_(1)、p-Smad2、p-Smad23、CTGF蛋白表达量、TIMP-1蛋白表达量和肾脏α-SMA表达量均高于WKY组(p<0.05),而MMP-9蛋白表达量和MMP-9/TIMP-1比值均低于WKY组(p<0.05);SHR-M组的血压、24 h蛋白尿、BUN、SCr、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CVF、TGF-β_(1)、p-Smad2/3、CTGF蛋白表达量、TIMP-1蛋白表达量和肾脏α-SMA表达量均低于SHR-S组(p<0.05),而MMP-9蛋白表达量和MMP-9/TIMP-1比值均高于SHR-S组(p<0.05);SHR-H组的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和CVF均高于SHR-S组(p<0.05),但是血压、肾功能、TGF-β_(1)、p-Smad2、p-Smad3、CTGF蛋白表达量及肾脏α-SMA表达量相较SHR-S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SHR-H组的血压、肾功能、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CVF、TGF-β_(1)、p-Smad2、p-Smad3、CTGF蛋白表达量、肾脏α-SMA表达量均高于SHR-M组(p<0.05),而MMP-9蛋白表达量、TIMP-1蛋白表达量和MMP-9/TIMP-1比值均低于SHR-M组(p<0.05)。结论:长期中等强度持续运动通过维持胶原代谢稳态(即促进降解并降低合成)及抑制成纤维细胞向成肌纤维细胞分化而减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纤维化并改善肾功能;长期高强度间歇运动则进一步破坏胶原稳态平衡(抑制胶原降解,但对胶原合成无影响)加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纤维化,但并未引起成纤维细胞转化及肾功能继续恶化。因此,中等强度持续运动仍然是高血压肾病患者康复的最佳运动方式,长期高强度间歇运动对高血压肾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强度间歇运动 高血压肾病 肾脏纤维化 细胞外基质 胶原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运动预防高脂膳食大鼠心肌脂质沉积效果及对miR-145-5p、KLF5、PPAR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卫东 王伟欢 +1 位作者 刘帅 何玉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9-599,共11页
目的:观察12周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MICT)与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预防高脂膳食大鼠心肌脂质沉积效果的异同,以及对miR-145-5p、KLF5、PPARα表达的影响,从而探... 目的:观察12周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MICT)与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预防高脂膳食大鼠心肌脂质沉积效果的异同,以及对miR-145-5p、KLF5、PPARα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5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膳食安静组(C组)、高脂膳食安静组(F组)、高脂膳食MICT组(M组)、高脂膳食HIIT组(H组),每组8只。12周跑台训练干预结束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脏结构与功能;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心肌脂质沉积;检测大鼠血清、心肌脂质含量;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检测大鼠心肌miR-145-5p、KLF5、PPARα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C组比较,F组大鼠心肌结构、功能受损;心肌纤维松弛,脂质沉积增多;血清及心肌脂质含量增加(P<0.05);心肌组织miR-145-5P表达升高(P<0.05),KLF5、PPARαm 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KLF5、PPARα阳性细胞数降低(P<0.01)。(2)与F组比较,M、H组大鼠心肌结构、功能均改善;心肌纤维紧密,脂质沉积减少;血清及心肌脂质含量减少(P<0.01);心肌组织miR-145-5P表达降低(P<0.05),KLF5、PPARαm 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KLF5、PPARα阳性细胞数增加(P<0.01)。(3)与M组比较,H组大鼠心肌脂质沉积减少;血清HDL含量增加(P<0.01),心肌TG含量降低(P<0.05);KLF5、PPARα阳性细胞数增加(P<0.01)。结论:12周MICT与HIIT均能预防高脂膳食大鼠心肌脂质沉积,大鼠心肌miR-145-5p、KLF5、PPARα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运动影响心肌脂质代谢的机制之一,HIIT预防效果较好,可能与该信号通路的活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强度间歇运动 高脂膳食 心肌脂质沉积 miR-145-5p KLF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强度平板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炎症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焦睿 黄东锋 +4 位作者 梁崎 李海 刘恒 梁明华 余淑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观察短期不同强度平板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19名健康青年男性分成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组(HIT组,n=6)、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训练组(MCT组,n=7)和空白对照组(CON组,n=6)。前两组隔天1次进行6次运动训练,共2周,其中HIT... 目的观察短期不同强度平板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19名健康青年男性分成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组(HIT组,n=6)、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训练组(MCT组,n=7)和空白对照组(CON组,n=6)。前两组隔天1次进行6次运动训练,共2周,其中HIT组进行高强度间歇平板运动,MCT组进行中等强度平板运动;CON组不进行运动训练。分别于第1次运动前3 d、第1次运动刚结束时、第6次运动结束后3 d采血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α、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各组间血hs-CRP、IL-1α、TNF-α和IL-6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MCT组运动1次后血IL-1α浓度比运动前明显升高(P<0.01);CON组运动后血IL-6浓度比运动前升高(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平板运动和中等强度持续平板运动在调控炎性介质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运动 强度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炎症介质 青年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有氧间歇运动对超重或肥胖老年人体成分、血脂及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兰霄宇 房国梁 +6 位作者 韩天雨 邹煦 张晗 李茜 汪涵 沈钰琳 张漓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10-517,共8页
目的:探究高强度有氧间歇运动对超重或肥胖老年人体成分及血脂、血糖相关指标的影响以及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异同点,为老年人科学选择健身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招募了29名满足条件的超重或肥胖老年人,年龄65.10±3.89岁,体质指... 目的:探究高强度有氧间歇运动对超重或肥胖老年人体成分及血脂、血糖相关指标的影响以及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异同点,为老年人科学选择健身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招募了29名满足条件的超重或肥胖老年人,年龄65.10±3.89岁,体质指数(BMI)27.56±1.92 kg/m2,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9)、高强度有氧间歇运动组(HIAIT组,n=10)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组(MICT组,n=10)。CON组受试者保持正常生活、不参与运动干预;HIAIT组和MICT组受试者通过最大摄氧量测试确定对应的负荷强度,HIAIT组以90%VO运动3 min、60%VO间歇3 min、重复4组,MICT组以70%VO运动30 min,两运动组均采用四肢联动训练仪进行为期12周、3次/周、共计90 min的运动干预。在干预前、后,测试所有受试者的身体成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瘦素(LEP)和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干预前相比,12周干预后HIAIT组受试者的上身脂肪量显著降低(P<0.05);HIAIT组和MICT组受试者血液中的TG浓度(P<0.05)、LEP浓度(P<0.01)和HDL-C浓度(P<0.01)均显著降低;HIAIT组受试者血液中的FFA浓度显著降低(P<0.05),MICT组受试者血液中LDL-C浓度显著降低(P<0.01);HIAIT组受试者的FPG(P<0.01)、FINS(P<0.05)和HOMAIR(P<0.05)均显著降低,MICT组受试者的Hb Alc、HOMA-IR均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HIAIT组和MICT组受试者血液中的TG浓度(P<0.05)和HDL-C浓度(P<0.01)均显著降低。结论:在不限制饮食的前提下,高强度有氧间歇运动对超重或肥胖老年人的体重及体脂率无显著影响,但可有效降低上身脂肪量,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液中瘦素、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及血糖水平,尤其是降低甘油三酯的效果更为明显。高强度有氧间歇运动在改善老年人身体成分、血脂和血糖方面的效果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相似,但高强度有氧间歇运动降低上身脂肪量、血清游离脂肪酸、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的作用可能更佳,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可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有氧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超重或肥胖 老年人 血脂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强度间歇运动对情绪和享受感的影响元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梦娇 李亚靖 杨勇涛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7-419,共13页
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大强度间歇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oderate 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 MICT)对情绪和享受感的影响,并分析影响两种不同运动诱发情绪和享受感差异的调节因素。方法:... 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大强度间歇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oderate 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 MICT)对情绪和享受感的影响,并分析影响两种不同运动诱发情绪和享受感差异的调节因素。方法:使用中英文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EBSCO、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进行联合模糊检索,18篇英文和1篇中文对比HIIT和MICT情绪和享受感的全文文献纳入研究,累计419个样本。结果:1)情绪的合并效应量WMD为-0.79,95%CI为[-1.33,-0.25],p=0.04;I2=79%,p=0.00,说明HIIT的情绪更消极。2)享受感的WMD为6.48,95%CI为[4.00,8.96],p=0.00;I^(2)=88.4%,p=0.00,说明HIIT的享受感更高。3)一次运动、全力冲刺、100%VO_(2max)以上HIIT、身体肥胖、20~30岁等亚组的HIIT诱发的消极情绪反应更高。4)一次运动、长期运动、85%VO2max、正常身体指数、20~30岁、跑台和间歇模式=1:1等亚组的HIIT诱发更高水平的享受感。结论:MICT的积极情绪更高,HIIT的享受感更高,MICT和HIIT诱发情绪和享受感受调节因素影响。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讨HIIT和MICT改善情绪,提高享受感的原因和调节因素,探讨不同间歇模式HIIT提高情绪和享受感的差异及HIIT在不同人群中的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情绪 享受感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大脂肪氧化强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鲍军超 陈万红 田英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100,共6页
阐述了最大脂肪氧化运动强度(Fat_(max))进行减脂、促进健康的研究进展,为进行科学运动减脂提供了理论依据。Fat_(max)受最大脂肪氧化率(MFO)制约,而MFO随个体年龄增加而降低,训练有素的人MFO较高,且Fat_(max)较低,性别与肥胖程度对MFO... 阐述了最大脂肪氧化运动强度(Fat_(max))进行减脂、促进健康的研究进展,为进行科学运动减脂提供了理论依据。Fat_(max)受最大脂肪氧化率(MFO)制约,而MFO随个体年龄增加而降低,训练有素的人MFO较高,且Fat_(max)较低,性别与肥胖程度对MFO的影响仍存有争议。药物(营养物)不同程度影响个体脂肪氧化;参与运动做功的肌肉量影响个体脂肪氧化。MIIT、HIIT、SIT有着与中等强度或Fat_(max)持续运动相比拟的减脂效果和健康促进作用;并阐述了不同强度运动的脂肪氧化机制。目前研究仍有4大问题亟待解决:(1)Fat_(max)的标准测试协议;(2)Fat_(max)是否是最佳减脂强度?(3)MIIT、HIIT、SIT运动的最佳减脂方案问题;(4)间歇运动减脂的机制:刺激的间歇性或脉动性对机体适应性反应起到怎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脂肪氧化强度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强度间歇运动 运动后恢复性脂肪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生HIIT和MICT运动对自然衰老小鼠运动能力和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玲 彭团辉 +1 位作者 徐晓阳 林文弢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33,共11页
目的:探讨终生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对自然衰老小鼠运动能力和脂代谢的影响,为研究终生运动对脂代谢影响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支撑。方法:5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年轻安静组(YC组)、自然衰老安静组(O... 目的:探讨终生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对自然衰老小鼠运动能力和脂代谢的影响,为研究终生运动对脂代谢影响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支撑。方法:5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年轻安静组(YC组)、自然衰老安静组(OC组)、终生HIIT运动组(EH组)和终生MICT运动组(EM组),运动干预至72周龄后取材,检测各组小鼠身体形态指标、运动能力指标、血脂、肝脂含量及肝脏SREBP-1c、ACC、CPT1α等基因表达、FAS和CPT1α酶的活性。结果:与YC组比较,OC组小鼠体重、体长、肝脏重量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TG、TC、LDL-C、FFA含量及肝脏TG、FFA含量、SREBP-1c、ACC基因表达、FAS酶的活性OC组都显著高于YC组(P<0.05);血清HDL-C含量和肝脏CPT1α基因和酶的活性OC组显著低于YC组。终生运动后,EH组和EM组小鼠最大跑速、最大抓力显著高于OC组小鼠,血清TG、TC、LDL-C、FFA含量和肝脏TG、FFA含量、SREBP-1c、ACC基因表达、FAS酶的活性都显著低于OC组小鼠,而血清HDL-C含量、肝脏CPT1α基因和酶的活性组显著低于OC组。结论:(1)终生运动可以有效的缓解增龄对身体形态的不良影响,终生HIIT和MICT运动的改善效应基本相同。(2)终生MICT和HIIT运动后,均能有效影响小鼠的最大跑速和最大抓力:在30周龄-54周龄,HIIT运动对小鼠最大跑速的影响优于MICT运动;而在60-72周龄MICT运动对小鼠最大跑速的维持效果略优于HIIT运动;HIIT和MICT运动均可以维持小鼠最大抓力不受年龄影响。(3)终生运动可以改善衰老脂代谢异常,促进老年健康,终生MICT运动改善肝脏脂质异常效果略优于终生HIIT运动,而终生HIIT运动改善血脂的效果稍好于终生MICT运动,其原因可能与终生运动提高了肝脏脂质氧化能力,降低脂质合成能力有关。但其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终生运动 脂代谢 运动能力 自然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急性运动对男子篮球运动员炎症因子和代谢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汤静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8-104,共7页
目的:探讨总运动量相配匹的一次高强度间歇运动(H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CT)对男子篮球运动员炎症因子和代谢反应的影响。方法:20名男子篮球运动员在电动跑台上分别进行一次HIT(1:1 min,100%s VO2peak)和一次MCT(70%s VO2peak),完成的... 目的:探讨总运动量相配匹的一次高强度间歇运动(H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CT)对男子篮球运动员炎症因子和代谢反应的影响。方法:20名男子篮球运动员在电动跑台上分别进行一次HIT(1:1 min,100%s VO2peak)和一次MCT(70%s VO2peak),完成的运动量均为5 km。于安静时、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0 min和运动后60 min测定血糖、非酯化脂肪酸(NEFA)、尿酸、乳酸、皮质醇和细胞因子(IL-6、IL-10和TNF-α)含量。结果:血乳酸:HIT组和MCT组在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0 min较安静时升高(P<0.05),但HIT组高于MCT组(P<0.05)。血浆NEFA:MCT组运动后即刻较安静时升高(P<0.05),且高于HIT组(P<0.05)。血糖和血尿酸:HIT组与MCT组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皮质醇和IL-10:HIT组和MCT组运动后各时间点均较安静时升高(P<0.05),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IL-6:HIT组和MCT组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0 min较安静时升高(P<0.0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HIT组IL-6曲线下面积(AUC)高于MCT组(P<0.05)。血浆TNF-α:HIT组和MCT组运动后即刻较安静时升高(P<0.0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HIT组AUC(TNF-α)低于MCT组(P<0.05)。血浆IL-10/TNF-α比值:HIT组和MCT组运动后30 min和60 min较安静时升高(P<0.05),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总运动量相匹配的不同方式(HIT和MCT)急性运动能够诱导相似的炎症反应和抗炎反应状态,而代谢反应则存在运动方式依赖性,即HIT诱导的生理应激明显高于M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炎症因子 代谢反应 能量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周不同运动干预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传 万春晓 +3 位作者 张嘉玮 孟祥雪 徐凯月 史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26-931,共6页
目的:探究8周高强度间歇性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中等强度持续运动(continuous moderateintensity training,CMT)、静息(sedentary,SED)干预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 目的:探究8周高强度间歇性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中等强度持续运动(continuous moderateintensity training,CMT)、静息(sedentary,SED)干预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心梗静息组(MI-SED)、心梗CMT组(MI-CMT)、心梗HIIT组(MI-HIIT),分别进行8周干预,观察实验终点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肌梗死面积比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alpha,PGC1-α)表达。结果:干预8周后,①与MI-SED组比较,MI-CMT、MI-HIIT组梗死面积比均显著降低(14.93±1.934%,PMI-CMT=0.000;16.72±1.125%,PMI-HIIT=0.000);②MI-HIIT组大鼠LVEF显著低于MI-CMT组(37.15±7.141%VS 47.22±8.242%,P=0.017);③MI-CMT、MI-HIIT组PGC1-α显著高于MI-SED组(PMI-CMT=0.019,PMI-HIIT=0.022);④在MI-SED、MI-CMT、MI-HIIT组中,PGC1-α与LVEF呈正相关,而与梗死面积比呈负相关(P<0.05)。结论:8周的CMT和HIIT效果均优于SED,CMT和HIIT可以激活PGC1-α的表达,改善心梗后的心肌纤维化程度,且8周的CMT干预保护并改善心功能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脏康复 强度间歇性运动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动方式对去卵巢小鼠血清骨钙素及血管形态结构的影响
17
作者 亢依婷 姚洁 +3 位作者 高小航 狄晓慧 宋一菲 张建保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40-140,共1页
目的研究不同运动方式对去卵巢小鼠血清骨钙素及血管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7~8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对照组(OVX)、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组(OVX+MICE)、高强度间歇运动组(OVX+HIIT)。OVX+MICE运动方式为:1... 目的研究不同运动方式对去卵巢小鼠血清骨钙素及血管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7~8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对照组(OVX)、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组(OVX+MICE)、高强度间歇运动组(OVX+HIIT)。OVX+MICE运动方式为:17 m/min,40 min/d。OVX+HIIT组每天先以17 m/min速度运动10 min后,进行3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运动方式 C57BL/6J小鼠 血管形态 去卵巢小鼠 强度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M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