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分离烟气中CO2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卫风 方梦祥 +5 位作者 王树源 杨明芬 袁文峰 徐志康 骆仲泱 岑可法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0-43,共4页
在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分离CO2试验台上,对模拟烟气进行分离CO2试验,采用MEA、MDEA和氨基酸盐3种吸收液,考察了吸收液流速、浓度、温度以及气体流速和入口CO2浓度对CO2的脱除效率和系统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氨基酸盐吸收液,CO... 在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分离CO2试验台上,对模拟烟气进行分离CO2试验,采用MEA、MDEA和氨基酸盐3种吸收液,考察了吸收液流速、浓度、温度以及气体流速和入口CO2浓度对CO2的脱除效率和系统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氨基酸盐吸收液,CO2的脱除效率可达90%以上,而气相阻力小于150Pa。因此该技术满足了锅炉烟气大、压力小的特点,非常适合于烟气中CO2的分离与回收,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分离CO2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 烟气 CO2 二氧化碳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分离烟气中CO_2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卫风 方梦祥 +3 位作者 晏水平 王金莲 骆仲泱 岑可法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6-610,共5页
在中空纤维膜接触器试验台上,对模拟烟气中CO2的分离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采用MEA、MDEA和AAAP 3种吸收液,分别在小型常规膜接触器、中型常规膜接触器和中型新膜接触器3个试验台上进行CO2的分离,重点考察了CO2的脱除效率和传质速率... 在中空纤维膜接触器试验台上,对模拟烟气中CO2的分离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采用MEA、MDEA和AAAP 3种吸收液,分别在小型常规膜接触器、中型常规膜接触器和中型新膜接触器3个试验台上进行CO2的分离,重点考察了CO2的脱除效率和传质速率。试验结果显示:采用中型新膜接触器对CO2的分离效果较好,其CO2脱除效率和传质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烟气 二氧化碳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空纤维膜接触器空间结构的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孙海敏 张国亮 +2 位作者 刘飞妮 杨阿三 孟琴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58,共6页
介绍了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在气体分离、净化以及精馏结构填料替代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结合笔者所进行的实验工作,从膜接触器中体系的流动方式、壳程挡板、纤维膜组器的填充密度等方面详细探讨了中空纤维膜接触器的空间结构对于过程传... 介绍了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在气体分离、净化以及精馏结构填料替代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结合笔者所进行的实验工作,从膜接触器中体系的流动方式、壳程挡板、纤维膜组器的填充密度等方面详细探讨了中空纤维膜接触器的空间结构对于过程传质和分离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气液接触分离过程中,为有效提高膜接触分离过程的传质系数,大多数研究采用了平流中的逆流方式;壳程挡板的增设可以促进过程的分离效果,但其作用并非始终随挡板数量的增加而增强;膜组器填充密度对壳程传质的影响明显,且大多数实验结果表明,过程分离的总传质系数随填充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 空间结构 挡板 填充密度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充密度对中空纤维膜接触器精馏过程壳程传质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任丹萍 段谟华 +3 位作者 张国亮 孟琴 杨志宏 吴景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26-2231,共6页
探讨了填充密度对新型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接触器精馏过程中壳程传质的影响。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在填充密度为4.7%、9.5%、19%时均可在远离常规填料液泛线以上的气速范围操作。低填充密度下,壳程的Sher-wood数理论值大于实验值,但填充密度较... 探讨了填充密度对新型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接触器精馏过程中壳程传质的影响。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在填充密度为4.7%、9.5%、19%时均可在远离常规填料液泛线以上的气速范围操作。低填充密度下,壳程的Sher-wood数理论值大于实验值,但填充密度较高时,实验值大于理论值。高Reynolds数有利于壳程传质,低填充密度时的Sherwood数高于高填充密度时。随着F因子逐步增大,壳程气相传质阻力随之变小,且膜接触器的填充密度越高,气相传质阻力越大。3种不同填充密度膜接触器的气相总传质系数随着接触器填充密度的增大而迅速减小,由391.84×10-5m·s-1降低为83.28×10-5m·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充密度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 壳程传质 Sherwood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脱碳和传质性能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力 鞠顺祥 +1 位作者 闫云飞 张智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85-2293,共9页
中空纤维膜吸收烟气中CO2是一种清洁、高效、最具潜力的脱碳技术方法之一。本文建立了一个二维的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平行逆流吸收混合气中CO2的非润湿模型。考虑轴向和径向扩散,模拟了EEA、EDA和PZ 3种吸收剂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CO2的脱除... 中空纤维膜吸收烟气中CO2是一种清洁、高效、最具潜力的脱碳技术方法之一。本文建立了一个二维的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平行逆流吸收混合气中CO2的非润湿模型。考虑轴向和径向扩散,模拟了EEA、EDA和PZ 3种吸收剂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CO2的脱除效果和传质性能。结果表明:脱碳性能从大到小为PZ>EDA>EEA;气相参数对脱碳和传质的影响比液相参数更显著;提高气体流速、CO2浓度和气温,脱碳率均会下降;提高液速、吸收剂浓度和液温,脱碳率均增大,而传质速率只有在提高气温时会下降,其他参数的升高均会使其增大;应采用适当的液相参数,防止操作参数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 二氧化碳 操作参数 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吸收低浓度CO_2气体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长金 尹燕华 +2 位作者 龚峻松 周旭 周军成 《舰船科学技术》 2010年第12期55-59,共5页
采用疏水性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为吸收装置,以一乙醇胺(MEA)为吸收液,对低浓度CO2(≤0.5%)进行吸收,考察吸收液浓度、吸收液流量、气体流量和进气CO2浓度对CO2吸收效率η和总体积传质系数KGa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膜吸收法可以处理浓度... 采用疏水性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为吸收装置,以一乙醇胺(MEA)为吸收液,对低浓度CO2(≤0.5%)进行吸收,考察吸收液浓度、吸收液流量、气体流量和进气CO2浓度对CO2吸收效率η和总体积传质系数KGa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膜吸收法可以处理浓度为0.1%-0.5%的CO2,且保持较高的吸收效率;吸收过程受气相阻力控制,液相阻力对CO2的传质性能影响不大。根据传质理论,建立传质数学模型,模型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吸收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 传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进口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壳程流动特性的测定与改进
7
作者 王颖 王国强 +4 位作者 张慧峰 蔡荣华 姚颖 刘伟 张雨山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86,共5页
采用中空纤维膜接触器考察了不同装填因子和流速对流体在壳程中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装填因子的增加,停留时间分布曲线拖尾现象更为严重;增加流速虽然可以缓解滞留的影响,但当流速很大时,流体伴有沟流发生,返混程度增大.为... 采用中空纤维膜接触器考察了不同装填因子和流速对流体在壳程中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装填因子的增加,停留时间分布曲线拖尾现象更为严重;增加流速虽然可以缓解滞留的影响,但当流速很大时,流体伴有沟流发生,返混程度增大.为了改善流体的流动状态,抑制返混等非理想流动,对中空纤维膜接触器进行了改进.通过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结果表明流体在改进后的中空纤维接触器壳程中的返混现象得到了极大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 停留时间分布 返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流式中空纤维膜接触器脱除水中氨氮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芮 陆军 +2 位作者 李保安 王宏涛 王世昌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56,共5页
采用矩形错流式中空纤维膜接触器进行脱除水中氨氮的实验研究,考察了操作条件对脱氨过程总传质系数(K)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p H和料液流速对总传质系数影响显著。料液p H=10.5时,料液流速由0.016 m/s增大到0.051 m/s,而硫酸浓度对总传... 采用矩形错流式中空纤维膜接触器进行脱除水中氨氮的实验研究,考察了操作条件对脱氨过程总传质系数(K)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p H和料液流速对总传质系数影响显著。料液p H=10.5时,料液流速由0.016 m/s增大到0.051 m/s,而硫酸浓度对总传质系数影响较小。实验获得了较高的K值,最高可达1.96×10-5 m/s。在最佳的脱氨条件下连续运行10 h,料液氨氮质量浓度由1 000 mg/L降至0.11 mg/L,具有广阔的工业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 疏水 错流式 脱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FE中空纤维膜接触器法脱除沼气中CO_2过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付杉 董香灵 +4 位作者 康国栋 李萌 朱志豪 金焱 曹义鸣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95,共8页
研究了高压PTFE中空纤维膜接触器脱除模拟沼气中CO_2的过程.以纯水作为吸收剂,在0.8MPa操作压力下,系统考察了气液相流量、组件装填分率和膜孔隙率等对CO_2脱除效果的影响.通过总传质系数的计算,对过程传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与... 研究了高压PTFE中空纤维膜接触器脱除模拟沼气中CO_2的过程.以纯水作为吸收剂,在0.8MPa操作压力下,系统考察了气液相流量、组件装填分率和膜孔隙率等对CO_2脱除效果的影响.通过总传质系数的计算,对过程传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与采用传质阻力经验关联式得到的液相、膜相和气相传质阻力及分布规律一致.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膜接触器法可将沼气中CO_2含量从40%(摩尔分数)降低至3%以下;吸收过程中液相传质阻力起主要作用,占到总传质阻力的80%左右,而气相阻力则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 CO2脱除 沼气 总传质系数 传质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烟气脱硫壳层传质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储鑫 王成鹏 +2 位作者 屠东梁 陈若愚 钟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6-119,共4页
采用自制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对模拟烟气进行脱硫,主要研究脱硫过程中膜接触器壳层传质情况。用SO2和N2配制模拟烟气,以NaOH溶液为吸收液,气体走管程,液体走壳层,考察了壳层空隙率、吸收液流量和摩尔浓度、气体流量等操作条件对脱硫... 采用自制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对模拟烟气进行脱硫,主要研究脱硫过程中膜接触器壳层传质情况。用SO2和N2配制模拟烟气,以NaOH溶液为吸收液,气体走管程,液体走壳层,考察了壳层空隙率、吸收液流量和摩尔浓度、气体流量等操作条件对脱硫过程中壳层传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空隙率较大的情况下,壳层传质系数随吸收液的浓度或吸收液流量的增大而增大;而在空隙率较小的情况下,随着膜丝分布不均的出现会导致死区和沟流的存在,对壳层传质有一定阻碍作用。气体流量的改变对壳层传质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 烟气脱硫 壳层传质 壳层空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壳程添加筛网强化传质性能的研究
11
作者 董艳艳 刘丽英 +1 位作者 丁忠伟 马彦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8,85,共5页
对中空纤维膜接触器组件壳程中添加筛网强化传质过程进行研究,考察了在不同装填分率、添加不同数目筛网情况下膜组件的流体力学性能及传质性能,并比较传质增幅与压降增幅之间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筛网使壳程流体的非理想湍动减弱,传质性... 对中空纤维膜接触器组件壳程中添加筛网强化传质过程进行研究,考察了在不同装填分率、添加不同数目筛网情况下膜组件的流体力学性能及传质性能,并比较传质增幅与压降增幅之间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筛网使壳程流体的非理想湍动减弱,传质性能增强,在研究范围内添加1、2及3个筛网的传质增幅分别达17.6%、33%和44%.添加1、2个筛网时传质增幅高于压降增幅,而添加3个筛网时传质增幅低于压降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 传质强化 筛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化物所用于天然气脱CO2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中试成功 被引量:6
12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17-2417,共1页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膜技术研究组与马来西亚石油公司(PETRONAS)共同研发的用于天然气脱CO2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中试分离系统(MBC系统)研制成功。此系统设计压力6.6MPa,运行压力5.7MPa,可以把天然气中CO2含量降至1%以...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膜技术研究组与马来西亚石油公司(PETRONAS)共同研发的用于天然气脱CO2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中试分离系统(MBC系统)研制成功。此系统设计压力6.6MPa,运行压力5.7MPa,可以把天然气中CO2含量降至1%以下。经PETRONAS代表现场测试鉴定,MBC系统制造流程符合PETRONAS标准,性能指标达到合同规定要求。日前已出厂发往马来西亚天然气处理厂工业试验现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 天然气处理厂 CO2含量 中试成功 大连化物所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马来西亚 C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中空纤维膜吸收器捕获烟气CO_2的工艺技术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赖春芳 杨波 +3 位作者 张国亮 温彩哨 曹荣 吴蓉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00-507,共8页
以水(H2O)、氢氧化钠(NaOH)、氨基乙酸钾(GLY)、氨基乙酸钾-哌嗪(GLY-PZ)水溶液为吸收剂,研究了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分离CO2/N2模拟烟气中CO2的技术,具体考察了流动方式、气液流率、吸收液浓度和温度、原料气CO2浓... 以水(H2O)、氢氧化钠(NaOH)、氨基乙酸钾(GLY)、氨基乙酸钾-哌嗪(GLY-PZ)水溶液为吸收剂,研究了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分离CO2/N2模拟烟气中CO2的技术,具体考察了流动方式、气液流率、吸收液浓度和温度、原料气CO2浓度、填充密度等对膜接触器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液逆流的腔流程模式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不同吸收剂的分离性能为:NaOH>GLY-PZ>GLY>H2O。温度对各种吸收剂的影响随其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膜接触器对烟气CO2的分离效率随填充密度、吸收液浓度和流率的提高而增大,随气体流率及其中CO2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吸收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 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吸收低浓度CO_2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长金 尹燕华 +2 位作者 周旭 周军成 龚峻松 《舰船科学技术》 2010年第10期91-96,共6页
采用疏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为吸收装置,分别以一乙醇胺(MEA)和甘氨酸钾(PG)为吸收液对低浓度CO2(≤0.5%)进行吸收,考察了吸收液浓度、吸收液流量、吸收液碳化度、气体流量、进气CO2含量、气液流动方式等因素对CO2吸收效率η和总体... 采用疏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为吸收装置,分别以一乙醇胺(MEA)和甘氨酸钾(PG)为吸收液对低浓度CO2(≤0.5%)进行吸收,考察了吸收液浓度、吸收液流量、吸收液碳化度、气体流量、进气CO2含量、气液流动方式等因素对CO2吸收效率η和总体积传质系数KGa的影响,同时对2种不同结构的中空纤维膜接触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MEA和PG均可作为低浓度CO2吸收的吸收剂,但在相同操作条件下,MEA的吸收效果优于PG;吸收过程主要受气相阻力控制,气液采取逆流或并流的流动方式对吸收效果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吸收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 一乙醇胺 甘氨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聚偏氟乙烯膜接触器法高压吸收CO_2过程及数学模拟 被引量:4
15
作者 华从贵 康国栋 +3 位作者 贾静璇 李萌 曹义鸣 袁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06-912,共7页
研究了膜接触器法高压吸收混合气中CO2的过程,考察水作为吸收剂时,操作压力、气体和吸收剂流量对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脱除CO2效果的影响.通过物理传质模型得出气相、膜相和液相的传质方程式,构建了二维数学模型,并结合边界层条... 研究了膜接触器法高压吸收混合气中CO2的过程,考察水作为吸收剂时,操作压力、气体和吸收剂流量对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脱除CO2效果的影响.通过物理传质模型得出气相、膜相和液相的传质方程式,构建了二维数学模型,并结合边界层条件和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膜接触器法高压物理吸收CO2的过程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吸收过程中膜的润湿情况显著影响CO2传质效果;在数学模型中引入润湿率,可以较准确预测CO2的物理吸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 高压 物理吸收 CO2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首次成功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
16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3,共1页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曹义鸣团队开发的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接触器技术成功应用于提钒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脱除项目。废水处理量50t/d、进水氨氮浓度为2000~5000mg/L,设计的出水氨氮浓度为10mg/L。工业项目由该所和南京...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曹义鸣团队开发的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接触器技术成功应用于提钒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脱除项目。废水处理量50t/d、进水氨氮浓度为2000~5000mg/L,设计的出水氨氮浓度为10mg/L。工业项目由该所和南京碧盾新膜技术有限公司提供PTFE膜组件及工艺流程设计,攀枝花碧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工程设计和制造以及现场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 氨氮废水处理 聚四氟乙烯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工艺流程设计 氨氮浓度 高浓度氨氮 PT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体系(OP-7+OP-4)/苯甲醇/D2EHPA/煤油/盐酸的增溶性能及其对钕的膜萃取 被引量:6
17
作者 龚福忠 马培华 +2 位作者 刘力恒 罗艳 张丽梅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5-380,共6页
研究了以OP-7[壬基酚聚氧乙烯(7)醚]和OP-4[壬基酚聚氧乙烯(4)醚]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苯甲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W/O型微乳液体系(OP-7+OP-4)/苯甲醇/D2EHPA/煤油/盐酸在不同混合表面活性剂配比、盐酸浓度、温度、NaCl浓度等条件下... 研究了以OP-7[壬基酚聚氧乙烯(7)醚]和OP-4[壬基酚聚氧乙烯(4)醚]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苯甲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W/O型微乳液体系(OP-7+OP-4)/苯甲醇/D2EHPA/煤油/盐酸在不同混合表面活性剂配比、盐酸浓度、温度、NaCl浓度等条件下对盐酸的增溶性能;将微乳液作为液膜用于对稀土钕的萃取时,采用了新的膜萃取过程即微乳液/中空纤维膜接触器萃取。结果表明,微乳液对盐酸的增溶量随混合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以及盐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NaCl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以逆流方式萃取时,微乳液内相盐酸浓度越大,萃取率越高,但内相富集倍数减小;当微乳液流量为6mL·min^(-1)、料液初始浓度为200mg·L^(-1)、有效萃取时间为6min时,Nd^(3+)的萃取率达96.3%,微乳液内相浓度富集倍数为21.2,有效萃取时间超过6min后,萃取率基本不变,表明该非离子型微乳液对钕Nd^(3+)具有很好的萃取和富集功能,所采用的新膜萃取过程同时具有膜萃取过程的热力学稳定性和液膜分离过程非平衡性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微乳液 增溶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法海水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碳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晓明 郭春刚 +3 位作者 刘国昌 张召才 关毅鹏 陈颖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96,共5页
采用自制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以海水作为吸收剂,对模拟烟气中CO2进行吸收试验研究.主要考察烟气流量、CO2浓度、海水流量、海水pH值及膜填充率对CO2脱除率及膜接触器传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提高烟气流量或CO2浓度能提高膜... 采用自制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以海水作为吸收剂,对模拟烟气中CO2进行吸收试验研究.主要考察烟气流量、CO2浓度、海水流量、海水pH值及膜填充率对CO2脱除率及膜接触器传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提高烟气流量或CO2浓度能提高膜接触器对CO2的处理量,导致脱碳率下降;(2)提高海水流量能明显提高脱碳率和传质速率;(3)提高海水pH可增大海水对CO2的吸收能力,直接决定了海水对CO2的吸收机制;(4)增大膜接触器填充率所对应的脱碳率并非最高,有效气液接触面积是影响脱碳率和过程传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接触器 CO2脱除率 海水吸收剂 传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吸收剂膜减压再生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潘一力 方梦祥 +1 位作者 汪桢 骆仲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67,11,共7页
针对现有基于醇胺类溶液的化学吸收分离燃煤电厂烟气CO2技术能耗高的问题,对新型混合胺吸收剂膜减压再生进行研究,以期大幅度降低再生能耗。文中采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作为再生装置。混合胺吸收剂是以乙醇胺(MEA)为基础,添加羟乙... 针对现有基于醇胺类溶液的化学吸收分离燃煤电厂烟气CO2技术能耗高的问题,对新型混合胺吸收剂膜减压再生进行研究,以期大幅度降低再生能耗。文中采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作为再生装置。混合胺吸收剂是以乙醇胺(MEA)为基础,添加羟乙基乙二胺(AEEA)、三乙烯四胺(TETA)、二乙烯三胺(DETA)、2-氨基-2-甲基丙醇(AMP)、哌嗪(PZ)、N-甲基二乙醇胺(MDEA),按30%质量分数配比而成。实验研究了不同吹扫蒸汽流量,不同再生温度对于混合胺吸收剂再生特性的影响,并将混合吸收剂膜减压再生能耗与传统热再生进行比较。实验表明:在80℃再生温度条件下,15%MEA+15%MDEA混合吸收剂再生程度最高,为45.9%;20%MEA+10%AMP混合吸收剂的再生传质速率为1.34 mol/(m2h),相比30%MEA提高了63.4%。再生能耗方面,70℃再生温度并且不考虑吹扫蒸汽作用下,20%MEA+10%AMP的再生过程电耗最低,仅为732.6 kJe/kg(CO2)。综合再生程度,再生传质速率以及再生能耗表现,可以看出MEA+AMP系列混合吸收剂是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吸收 混合吸收剂 聚丙烯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 二氧化碳 减压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结构填料的物化特性对精馏分离异丙醇/水体系的影响
20
作者 杨志宏 张燕 +3 位作者 吴景 陈建孟 张国亮 朱利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2,共6页
选用了三种不同材料的中空纤维膜(PP,PS和PES)构建新型膜接触器结构填料,并对异丙醇/水体系进行了精馏分离过程研究。在新型膜接触器中,液相和气相分别在管程和壳程进行逆向流动。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结构填料对异丙醇/水体系的分离效果... 选用了三种不同材料的中空纤维膜(PP,PS和PES)构建新型膜接触器结构填料,并对异丙醇/水体系进行了精馏分离过程研究。在新型膜接触器中,液相和气相分别在管程和壳程进行逆向流动。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结构填料对异丙醇/水体系的分离效果依序为PES>PP>PS。不同材料的中空纤维膜作为结构填料对异丙醇/水溶液体系的分离效率均较高,HTU值一般可达8~10 cm,其总传质系数分别为0.0026、0.0020和0.0019 cm·s-1。三种中空纤维膜填料均可在常规填料液泛线以上的气速范围操作,不受常规填料操作弹性的限制,其水力学特性和传质效率较常规填料优势明显。根据Hansen溶解度参数理论并对膜微观结构分析显示,PES、PP较PS具有更好的操作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S/PES中空纤维膜接触器 结构填料 异丙醇/水 精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