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多孔阵列薄壁圆管的抗冲击与吸能性能
1
作者 金跃 缪馥星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1,共9页
为改善薄壁圆管的抗冲击与吸能性能,设计一种多孔阵列薄壁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CFRP)管,研究其分别在轴向和横向冲击载荷下的抗冲击与吸能性能。基于有限元法建立CFRP多孔阵列薄壁管在冲击载荷作用... 为改善薄壁圆管的抗冲击与吸能性能,设计一种多孔阵列薄壁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CFRP)管,研究其分别在轴向和横向冲击载荷下的抗冲击与吸能性能。基于有限元法建立CFRP多孔阵列薄壁管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不同铺层角度对此结构的抗冲击与吸能性能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普通薄壁CFRP圆管和方管,在轴向和横向冲击载荷作用下,CFRP多孔阵列薄壁圆管有更高的比吸能和峰值载荷,而过高的峰值载荷对被保护的结构不利,但可通过改变CFRP的铺层角度而改变冲击峰值载荷和比吸能值;在轴向冲击载荷下,多孔阵列薄壁圆管铺层角度由[90°/45°/90°/0°]2S变为[90°/0°/90°/0°]2S时,有效压缩位移内的最大压缩载荷降低约10.1%,比吸能值提高约15.1%。研究结果将对CFRP薄壁管的轻量化和抗冲击性能提升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多孔阵列薄壁圆管 抗冲击性能 能量吸收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同步改善VARI成型CF/E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
2
作者 阳泽濠 宁博 +6 位作者 陈正国 徐学宏 刘卫平 薛怿 刘勇 张辉 俞建勇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2,共11页
研究了静电纺聚醚酰亚胺(PEI)纳米纤维膜对真空辅助树脂灌注(VARI)成型碳纤维/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微观机制。研究发现,PEI纳米纤维膜与环氧树脂浸渍性良好且不影响树脂流动,适用于灌注温... 研究了静电纺聚醚酰亚胺(PEI)纳米纤维膜对真空辅助树脂灌注(VARI)成型碳纤维/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微观机制。研究发现,PEI纳米纤维膜与环氧树脂浸渍性良好且不影响树脂流动,适用于灌注温度为70℃且灌注时间小于30 min的VARI成型工艺,在120℃的环氧树脂固化温度下6 min内完全溶解。PEI纳米纤维膜的引入可同时改善CF/EP复合材料的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15 g/m^(2)的PEI纳米纤维膜可以使CF/EP复合材料的Ⅰ型层间断裂韧度、Ⅱ型层间断裂韧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提升55.1%,65.4%和12.2%,20 g/m^(2)的PEI纳米纤维膜使CF/EP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了10.6%和9.3%,10 g/m^(2)的PEI纳米纤维膜使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分别增加24.3%和18.9%。PEI纳米纤维膜通过原位溶解和环氧树脂固化诱导相分离,在CF/EP复合材料层间形成均匀分布的PEI/环氧树脂两相结构,提高了复合材料层间裂纹的扩展阻力和层间树脂基体的载荷转移能力,可能是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得到改善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真空辅助树脂灌注 聚醚酰亚胺 纳米纤维 层间韧性 面内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基磁性多孔复合纳米碳纤维的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桂平 喻伯鸣 敖日格勒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0159-20164,共6页
以蔗渣乙酸木质素混合纺丝液为壳层,添加的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形成多孔的软模板,乙酰丙酮铁作为磁性物前驱体,以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溶液作为芯层,通过同轴静电纺丝及碳化过程制备得到木质素基磁性中空多孔复合纳米碳纤维(HPCNFs)。通过... 以蔗渣乙酸木质素混合纺丝液为壳层,添加的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形成多孔的软模板,乙酰丙酮铁作为磁性物前驱体,以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溶液作为芯层,通过同轴静电纺丝及碳化过程制备得到木质素基磁性中空多孔复合纳米碳纤维(HPCNFs)。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对HPCNFs进行形貌观测与元素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孔径分析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分别对HPCNFs进行物相定性分析、多孔特性和磁性能分析。最后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分析和对比了HPCNFs在1~18 GHz频率范围的电磁参数及微波吸收性能。结果发现,所有HPCNFs样品都具有铁磁性,乙酰丙酮铁添加量最高(25%)时,复合纳米碳纤维具有最高饱和磁化强度(3.16 emu/g);而乙酰丙酮铁添加量为10%时,表现出最好的吸波性能,最小反射损耗达-11.1dB,反射损耗低于-5 dB的频宽为3.05 GHz(5.78~8.83 GHz),低于-10 dB的频宽为0.72 GHz(6.63~7.35 GHz)。最后简单讨论了HPCNFs与微波的相互作用以及可能的微波吸收机理。制备的生物质基复合纳米碳纤维在微波吸收碳材料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静电纺丝 中空多孔复合纳米碳纤维 微波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切中空多孔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 被引量:26
4
作者 谢炜 程海峰 +1 位作者 楚增勇 陈朝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1-485,共5页
以中空多孔聚丙烯腈(PAN)原丝为原料,通过预氧化处理和碳化处理工艺制备了中空多孔碳纤维,采用SEM和XRD对其微观结构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吸波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空多孔碳纤维是一种非石墨结构的电损耗型雷达波吸收... 以中空多孔聚丙烯腈(PAN)原丝为原料,通过预氧化处理和碳化处理工艺制备了中空多孔碳纤维,采用SEM和XRD对其微观结构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吸波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空多孔碳纤维是一种非石墨结构的电损耗型雷达波吸收剂;随着短切中空多孔碳纤维体积分数的提高,随机分布的纤维/石蜡复合吸波材料的介电常数随之增大;用所得的电磁参数结果计算了不同厚度材料的反射率,在2~18GHz频率范围内,当体积分数为33.30%,厚度为2mm时,最低反射率为-21.36dB,其中<-5dB的反射率带宽为5.17GHz,<-10dB的反射率带宽为2.88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多孔纤维 电磁参数 反射率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碳纤维增强二硫化钨/聚酰胺酰亚胺复合涂层摩擦学性能研究
5
作者 赵鼎元 刘思思 +2 位作者 廖君慧 傅兵 刘金刚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5-1135,共11页
通过稀土接枝方法将碳纳米管(CNTs)接枝在碳纤维(CF)表面,得到碳纳米管-碳纤维(CNTs-CF)多尺度增强体;以聚酰胺酰亚胺(PAI)为粘结剂,二硫化钨(WS_(2))为固体润滑填料,制备了二硫化钨/聚酰胺酰亚胺(WS_(2)/PAI)复合涂料.在WS_(2)/PAI复... 通过稀土接枝方法将碳纳米管(CNTs)接枝在碳纤维(CF)表面,得到碳纳米管-碳纤维(CNTs-CF)多尺度增强体;以聚酰胺酰亚胺(PAI)为粘结剂,二硫化钨(WS_(2))为固体润滑填料,制备了二硫化钨/聚酰胺酰亚胺(WS_(2)/PAI)复合涂料.在WS_(2)/PAI复合涂料中添加CNTs-CF,涂覆在铝合金样块表面形成碳纳米管-碳纤维增强二硫化钨/聚酰胺酰亚胺(CNTs-CF/WS_(2)/PAI)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CNTs-CF粉末进行表征;采用CFT-Ⅰ型材料表面性能综合测试仪和VH-2000C型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测试分析了不同试验条件下CNTs-CF对WS_(2)/PAI复合涂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在WS_(2)/PAI复合涂层中添加适量CNTs-CF能显著提高涂层材料的结合强度和耐磨性能,并一定程度上改善涂层的润滑效果.当CNTs-CF的质量分数为1.5%时,涂层的耐磨减摩性能最佳,在不同载荷下均表现出较低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CNTs-CF/WS_(2)/PAI复合涂层优异的摩擦学性能主要归因于WS_(2)的润滑作用、稀土Ce的桥接作用和CNTs-CF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纤维 二硫化钨 复合涂层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镍/碳纳米管中空纤维膜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康建立 任增英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泡沫镍作为电极活性材料的常用骨架,其孔径在500μm以上,为了制备出孔径小、空间利用率高的多孔金属集流体材料,探索了多孔镍/碳纳米管(Ni/CNTs)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新工艺.首先配制包含金属镍粉的铸膜液,通过干-湿纺丝工艺得到中空纤维生... 泡沫镍作为电极活性材料的常用骨架,其孔径在500μm以上,为了制备出孔径小、空间利用率高的多孔金属集流体材料,探索了多孔镍/碳纳米管(Ni/CNTs)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新工艺.首先配制包含金属镍粉的铸膜液,通过干-湿纺丝工艺得到中空纤维生坯材料,经烧蚀掉有机物后,金属粉末烧结自组装成多孔镍中空纤维膜;然后以镍膜为基体负载催化剂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镍膜上直接生长CNTs制得多孔Ni/CNTs中空纤维复合膜.通过实验可知:铸膜液配比为wNi∶wPAN∶wPVP∶wNMP=50∶8∶1∶41,纺丝参数为采用插入管式喷丝头,其芯液流量为50 m L/min,计量泵泵供量为8 m L/min,釜内氮气压力为0.1 MPa,喷丝孔直径为1.5 mm,插入管外径为2.5 mm;在950℃还原性气氛下,烧结可以得到孔径5μm左右的多孔镍中空纤维膜.采用0.001 mol/L的Ni/Y催化剂,550℃下混合气体比例vAr∶vH2∶vC2H2=200∶50∶8时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可在中空纤维Ni膜表面可生长出直径20~30 nm的C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膜 多孔 中空纤维 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中空结构碳纳米纤维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程亚玲 王洪杰 +2 位作者 王赫 阮芳涛 徐珍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2,共7页
中空结构碳纳米纤维(HCNFs)是多孔碳纳米纤维材料中的一种,展现出较高的比表面积、发达的孔隙结构以及更多的活性位点,在能源存储器件、过滤和吸附材料、催化剂载体等新兴领域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HCNFs研究开发的新进展,介绍了HCNFs单... 中空结构碳纳米纤维(HCNFs)是多孔碳纳米纤维材料中的一种,展现出较高的比表面积、发达的孔隙结构以及更多的活性位点,在能源存储器件、过滤和吸附材料、催化剂载体等新兴领域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HCNFs研究开发的新进展,介绍了HCNFs单轴静电纺丝法和同轴静电纺丝法两种制备方法。主要介绍了HCNFs的复合与掺杂,改变或提高HCNFs的性能,进而扩展HCNFs应用领域。重点介绍了HCNFs在锂二次电池领域、催化领域、超级电容器领域以及吸附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HCNFs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HCNFs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 中空结构 纳米纤维 低维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纳米颗粒/多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8
作者 田梦蕾 黄可欣 +3 位作者 高翔 宁晓辉 鲍琳 刘丹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6-252,256,共8页
以不同碳源和不同金属硝酸盐为原料,采用膨胀法分别制备了不同碳源的不同金属纳米颗粒/多孔碳纳米复合材料。重点对不同碳源的银纳米颗粒/多孔碳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组成等进行了表征;同时,对不同碳源的银纳米颗粒/多孔碳复合材... 以不同碳源和不同金属硝酸盐为原料,采用膨胀法分别制备了不同碳源的不同金属纳米颗粒/多孔碳纳米复合材料。重点对不同碳源的银纳米颗粒/多孔碳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组成等进行了表征;同时,对不同碳源的银纳米颗粒/多孔碳复合材料进行了无酶H_(2)O_(2)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研究,讨论了其作为无酶H_(2)O_(2)电化学传感器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通用型金属/多孔碳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复合材料 多孔 膨胀法 过氧化氢传感器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纳米纤维表面修饰碳相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詹瑾 陈玥晗 +2 位作者 王红 张政和 左夏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25,共6页
碳化硅纳米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与热物理性能,其表面修饰碳材料制备功能复合材料可具备高温抗氧化及热稳定性,在航空航天等尖端战略领域已取得系列创新进展。聚焦于碳化硅纳米纤维表面修饰碳相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功能特性,介... 碳化硅纳米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与热物理性能,其表面修饰碳材料制备功能复合材料可具备高温抗氧化及热稳定性,在航空航天等尖端战略领域已取得系列创新进展。聚焦于碳化硅纳米纤维表面修饰碳相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功能特性,介绍了原位生长和静电纺丝制备方法,详细介绍了该复合材料在增韧补强、高温抗氧化的热端防护、能源环境及电磁屏蔽等方面应用的前沿进展。指出碳化硅纳米纤维的生长机理可从分子层面深入分析,实现材料高性能化的有效控制,降低制备成本和能耗,面向大规模工程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硅纳米纤维 复合材料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碳球/SiC纳米纤维/十八醇复合相变材料定型封装及其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宿金栋 李士明 +3 位作者 闫明伟 李斌 陈俊红 孙加林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82-2488,共7页
以SiC纳米纤维为传热介质,在其表面采用原位生长的方法,均匀负载了多孔碳材料,从而制备了多孔碳球/SiC纳米纤维载体材料。然后以十八醇为相变芯材,通过物理吸附法制备了多孔碳球/SiC纳米纤维/十八醇复合相变材料,研究了不同相变芯材负... 以SiC纳米纤维为传热介质,在其表面采用原位生长的方法,均匀负载了多孔碳材料,从而制备了多孔碳球/SiC纳米纤维载体材料。然后以十八醇为相变芯材,通过物理吸附法制备了多孔碳球/SiC纳米纤维/十八醇复合相变材料,研究了不同相变芯材负载量的复合相变材料的储热性能与稳定性能。DSC检测表明,负载40wt%十八醇的复合相变材料的熔点和凝固点分别为58.16℃和52.25℃,熔化潜热为101.42J/g;负载50wt%十八醇的复合相变材料的熔点和凝固点分别为58.01℃和51.93℃,熔化潜热为115.47J/g。与十八醇相比,负载40wt%十八醇的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率提高了71%;负载50wt%十八醇的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率提高了62%。该复合相变材料在循环使用300次后,其导热率基本保持相同,具有稳定性高;相变芯材封装安全性好,相变潜热大,具有非常优异的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相变材料 SiC纳米纤维 多孔 十八醇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静电纺丝制备中空多孔碳纳米纤维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泽林 郑浩然 +2 位作者 智胜辉 杨燕兴 张文明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7-241,共5页
以聚丙烯腈(PAN)为鞘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芯层,氧化锌(ZnO)为造孔剂,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PAN复合纤维,经过煅烧、酸处理后制得中空多孔碳纳米纤维.采用透射电镜(TEM)对中空多孔碳纳米纤维的形貌进行表征,并考察了不同溶... 以聚丙烯腈(PAN)为鞘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芯层,氧化锌(ZnO)为造孔剂,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PAN复合纤维,经过煅烧、酸处理后制得中空多孔碳纳米纤维.采用透射电镜(TEM)对中空多孔碳纳米纤维的形貌进行表征,并考察了不同溶液浓度、电压、流速对中空多孔碳纳米纤维内外直径影响.结果表明:当内层溶液PMMA质量分数为10%,外层溶液PAN质量分数为10%,醋酸锌质量分数为6%,电压为15kV,内、外层流速分别为1.0mL/h和1.5mL/h时,中空多孔碳纳米纤维的内外直径及介孔形貌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中空多孔 氧化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铁纳米颗粒和多孔碳纳米纤维复合物的制备和显微结构表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闫星旭 方芳 +1 位作者 罗俊 朱静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63-366,共4页
本文报道一种利用水蒸气处理获得氧化铁纳米颗粒和多孔碳纳米纤维复合物的新型制备方法。通过透射电镜和元素面分布等显微分析方法,作者发现样品中存在γ-Fe2O3纳米颗粒和多孔碳纳米纤维结构,并且二者结合紧密,该结构有利于电化学反应... 本文报道一种利用水蒸气处理获得氧化铁纳米颗粒和多孔碳纳米纤维复合物的新型制备方法。通过透射电镜和元素面分布等显微分析方法,作者发现样品中存在γ-Fe2O3纳米颗粒和多孔碳纳米纤维结构,并且二者结合紧密,该结构有利于电化学反应过程。相比化学溶液合成方法,本文的制备工艺简单可控。此外,该方法可以推广制备多种金属氧化物和碳纳米结构复合物,而这些复合物可以应用于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以及电解水等新型能源器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纳米颗粒 多孔纳米纤维 电纺丝 水蒸气 刻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空多孔碳纤维为主体的轻质吸波材料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谢炜 程海峰 +2 位作者 楚增勇 陈朝辉 周永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0-324,共5页
根据阻抗匹配原理和电磁波传播规律,以中空多孔聚丙烯腈(PAN)碳纤维为主要吸收剂,分别添加以炭黑、碳纤维和羰基铁粉为吸收剂的匹配层,制备了双层轻质雷达吸波材料,并考察了其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双层结构设计和不同吸收剂的复合对提... 根据阻抗匹配原理和电磁波传播规律,以中空多孔聚丙烯腈(PAN)碳纤维为主要吸收剂,分别添加以炭黑、碳纤维和羰基铁粉为吸收剂的匹配层,制备了双层轻质雷达吸波材料,并考察了其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双层结构设计和不同吸收剂的复合对提高材料的吸波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羰基铁粉作吸收剂的匹配层比以炭黑和碳纤维作吸收剂的匹配层对提高以中空多孔碳纤维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更为显著.所制备的材料在厚度为2.90mm,密度为1.28g/cm^3时,在4-18GHz频率范围内反射率≤-8dB的带宽为11.42GHz,反射率≤-10dB的带宽为10.90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多孔纤维 吸波材料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多孔碳纳米纤维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康卫民 范兰兰 +3 位作者 邓南平 何宏升 鞠敬鸽 程博闻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8-176,共9页
为更好地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多孔碳纳米纤维,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静电纺丝技术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性,静电纺丝制备多孔碳纳米纤维的方法、多孔结构类型以及多孔碳纳米纤维的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主要介绍了聚合物与聚合物共混以及聚合... 为更好地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多孔碳纳米纤维,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静电纺丝技术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性,静电纺丝制备多孔碳纳米纤维的方法、多孔结构类型以及多孔碳纳米纤维的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主要介绍了聚合物与聚合物共混以及聚合物与无机粒子共混静电纺丝多孔碳纳米纤维的2种方法的制备原理及所制得多孔碳纳米纤维的特点,并根据孔结构形状将多孔碳纳米纤维分为中空结构、介孔结构、多级孔结构和碳壳-蜂巢芯结构等类型。最后介绍了静电纺丝多孔碳纳米纤维在电化学、储氢、催化和吸附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未来多孔碳纳米纤维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纳米纤维 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制备方法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木棉纤维衍生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菁 耿浩然 +6 位作者 陈镜如 黄乐 赵鹏飞 陈永平 廖建和 赵庆云 赵艳芳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5-1171,共7页
近年来,生物质碳因成本低廉、易制备、理化性能优异和具有多孔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吸波领域。然而,其吸波性能仍然受较高电导率引发的不良阻抗限制。在此,使用镍(Ni)改性木棉纤维,并使用不同的碳化温度获得镍/木棉纤维衍生碳(Ni/C)复合材... 近年来,生物质碳因成本低廉、易制备、理化性能优异和具有多孔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吸波领域。然而,其吸波性能仍然受较高电导率引发的不良阻抗限制。在此,使用镍(Ni)改性木棉纤维,并使用不同的碳化温度获得镍/木棉纤维衍生碳(Ni/C)复合材料。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Ni颗粒的尺寸增加,且木棉纤维表面出现更多的缺陷结构。XRD和XPS结果证明了Ni和木棉纤维衍生碳的成功复合。Raman结果表明碳化温度的升高导致碳组分石墨化程度增加,提高了复合材料的传导损耗能力。最后,我们将复合材料与石蜡以5∶95的超低填充比例混合,Ni/C-800展现出-52.6 dB的反射损耗值和8.32 GHz的有效吸收带宽。复合材料优异的吸波性能取决于衰减能力和阻抗匹配的协同、介电损耗和磁损耗的共同作用以及大比表面积和中空多孔结构造成的多重散射能力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纤维 生物质 超低填充 中空多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制备多孔碳纳米纤维及其电化学电容行为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校菠 陈名海 +1 位作者 张校刚 李清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169-3174,共6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聚丙烯腈(PAN)/醋酸锌为前驱体制备复合纳米纤维,随后经碳化、酸化获得多孔碳纳米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碳纳米纤维表面分布大量孔洞.N2吸脱附等温曲线(BET)测试材料比表面积达413m2·g-1.循环伏安...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聚丙烯腈(PAN)/醋酸锌为前驱体制备复合纳米纤维,随后经碳化、酸化获得多孔碳纳米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碳纳米纤维表面分布大量孔洞.N2吸脱附等温曲线(BET)测试材料比表面积达413m2·g-1.循环伏安法(CV)和恒流充放电(CP)性能测试表明:多孔碳纳米纤维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1A·g-1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275F·g-1.相比碳纳米纤维比容量提高了1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静电纺丝 多孔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容性能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雷勇 何水剑 +2 位作者 陈水亮 郭乔辉 侯豪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181-3186,共6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碳纳米纤维(PANI/CNF)复合材料,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和孔分布及比表面积测定仪研究了复合材料的表面官能团、组成、表面形貌及比表面积,并运用循环伏安(CV)法和计时...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碳纳米纤维(PANI/CNF)复合材料,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和孔分布及比表面积测定仪研究了复合材料的表面官能团、组成、表面形貌及比表面积,并运用循环伏安(CV)法和计时电位法测试了PANI/CNF布作为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ANI/CNF复合材料具有粗糙的毛刺结构,PANI沿碳纳米纤维均匀分布;PANI/CNF电极氧化还原反应的可逆性良好;在100mA·g-1电流密度下,当PANI含量为44.4%(w)时,复合材料比电容量高达587.1F·g-1,比能量为66.1Wh·kg-1,电流密度为800mA·g-1时比功率可达1014.2W·kg-1;在5A·g-1的电流密度下,1000次循环充放电后,复合材料的比电容量衰减28%.PANI/CNF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快速充放电能力,是一种优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聚苯胺 电化学性能 比电容量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碳纳米管上浆剂的制备及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娜 王志平 +1 位作者 刘刚 张兴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7-152,共6页
首先采用"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制备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并将其与环氧树脂、丙酮混合制成含MWCNTs的上浆剂,然后用该上浆剂浸渍碳纤维制备碳纳米管/碳纤维多尺度增强纤维。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上浆处理对碳纤维表面... 首先采用"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制备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并将其与环氧树脂、丙酮混合制成含MWCNTs的上浆剂,然后用该上浆剂浸渍碳纤维制备碳纳米管/碳纤维多尺度增强纤维。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上浆处理对碳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采用短臂梁剪切测试方法研究了含碳纳米管的上浆剂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ILSS)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在上浆剂中的分散状态直接影响纤维表面碳纳米管分布的均匀性;与未浸渍的碳纤维相比,含碳纳米管上浆剂浸渍后的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ILSS提高了34.33%。通过上浆剂红外光谱表征、纤维束表面浸润性测试及ILSS试样端口形貌的观察,分析了层间增韧机理。研究表明,碳纤维束表面浸润性的提高以及碳纤维/环氧树脂界面处化学键合作用增强,是ILSS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上浆剂 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碳纳米管复合导电纸的制备及电磁屏蔽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庞志鹏 孙晓刚 +2 位作者 程晓圆 吴小勇 付琦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14-1319,1324,共7页
研究了以碳纳米管(CNTs)和碳纤维(CF)作为复合导电剂的导电纸。通过高速剪切的方法将分散好的导电剂和纸浆纤维素在水溶液中复合,经真空抽滤法沉积得到导电纸。纤维状的导电剂与纸浆纤维搭建成三维导电网络,表现出了良好的柔韧性、... 研究了以碳纳米管(CNTs)和碳纤维(CF)作为复合导电剂的导电纸。通过高速剪切的方法将分散好的导电剂和纸浆纤维素在水溶液中复合,经真空抽滤法沉积得到导电纸。纤维状的导电剂与纸浆纤维搭建成三维导电网络,表现出了良好的柔韧性、导电性和电磁屏蔽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四探针电阻仪、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其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当碳纤维和碳纳米管以1∶1比例添加作为复合导电剂时,碳纤维-碳纳米管复合纸的导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较碳纤维或碳纳米管单一导电剂提高明显。复合导电纸的电导率达到280.1 S/m,在175-1600MHz频段电磁屏蔽效能达到37-44 d B,较碳纤维纸提高2 d B,较碳纳米管纸提高10 d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纤维 电磁屏蔽 复合材料 导电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改性环氧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被引量:15
20
作者 郑志才 肖亚超 +6 位作者 孟祥武 王尚 陈艳 王强 王明 魏化震 王启芬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8-122,136,共6页
采用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体系以及碳纤维进行改性处理,得到四种试样,即CNTs-00(不添加碳纳米管)、CNTs-01(碳纳米管与活性分子预反应)、CNTs-02(碳纳米管与树脂体系直接混合)、CNTs-03(碳纤维表面生长碳纳米管)。采用视频接触角测量仪以... 采用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体系以及碳纤维进行改性处理,得到四种试样,即CNTs-00(不添加碳纳米管)、CNTs-01(碳纳米管与活性分子预反应)、CNTs-02(碳纳米管与树脂体系直接混合)、CNTs-03(碳纤维表面生长碳纳米管)。采用视频接触角测量仪以及界面性能测试仪对树脂浸渍国产T800S碳纤维单丝形成的微球形态、微球与纤维的界面接触角及界面剪切强度(IFSS)等进行了分析表征;同时采用模压法制备了复合材料单向板,从宏观尺度表征了其层间剪切强度(ILSS)。结果表明,与CNTs-00相比,CNTs-01的树脂界面浸润性以及复合材料IFSS有了较大提高,接触角减小了3.1°,IFSS提高了12.7%,ILSS提高了9%;CNTs-02的树脂界面浸润性略有降低,接触角增大了0.9°,IFSS降低了8.6%,ILSS与CNT–00基本相同;CNTs-03的界面浸润性降低,浸润角增大了4.5°,IFSS降低了5.7%,ILSS降低了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纤维 纳米 复合材料 浸润性 界面剪切强度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