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球包载吲哚美辛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海媛 孙明辉 +2 位作者 任智慧 周芳 晋兴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45-2150,共6页
采用硬模板法在室温下、中性水溶液中合成了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球,中空部分直径为250nm,外壳厚度25nm。利用氮气吸附-解吸附、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微球的物理化学性质。该微球球形度良好,BET结果显示其比表面积为730... 采用硬模板法在室温下、中性水溶液中合成了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球,中空部分直径为250nm,外壳厚度25nm。利用氮气吸附-解吸附、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微球的物理化学性质。该微球球形度良好,BET结果显示其比表面积为730.0m^2/g,平均孔容1.084cm^3/g,平均孔道直径6.58nm。利用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球较好的载药性能负载吲哚美辛,并采用三因素的Box-Behnke实验设计对药物负载处方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当IMC/HMSNs质量比为22:1,超声1.4h,震荡吸附23h时实验条件达到最佳,包封率理论值为85.2%。在此条件进行验证实验,吲哚美辛的包封率可达理论预测值的98.7%,说明将Box-Behnken实验设计法用于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球包载吲哚美辛的优化筛选是可行的,且得到的实验观察值与数学模型的预测值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球 吲哚美辛 Box-Behnken实验 包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球的制备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2
2
作者 林轩宇 岳红彦 +3 位作者 高鑫 张虹 姚龙辉 王宝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28,共3页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球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良好的稳定性,在溶剂中良好的分散性以及好的生物兼容性,在化学、生物技术、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综述了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球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现状,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球 制备方法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3
作者 马奇文 于广宁 +2 位作者 石纪 汪成 郑荣荣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55,共6页
为开发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PI)复合材料以满足高频高速微电子封装需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不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HMSMs,质量分数为0~2.5%)掺杂的HMSMs/PI复合薄膜,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水接触角... 为开发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PI)复合材料以满足高频高速微电子封装需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不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HMSMs,质量分数为0~2.5%)掺杂的HMSMs/PI复合薄膜,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水接触角及介电性能测试系统表征其性能。结果表明:随着HMSMs含量增加,复合薄膜介电常数从纯PI的3.40降至2.5%时的1.90(降幅为44.1%),且介电损耗稳定低于0.005;薄膜的热分解温度始终高于470℃,疏水性显著增强(水接触角从65.5°升至99.7°)。力学性能呈非单调变化,HMSMs质量分数为1.5%时薄膜的拉伸强度达峰值161.7 MPa(弹性模量1311 MPa),过量填充引发微球团聚导致力学性能下降。结论表明,含2.5.%HMSMs的复合薄膜在维持力学强度的同时,兼具低介电常数(1.90)及高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中空二氧化硅 复合薄膜 电常数 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高朋 余传柏 +3 位作者 杜琳琳 罗海强 李忆秋 韦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34,38,共5页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具有较大的中空空腔、可控外层介孔结构、大比表面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储存与释放、纳米反应器、催化、吸附等领域。对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进行介绍,综述和评价了模板法、...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具有较大的中空空腔、可控外层介孔结构、大比表面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储存与释放、纳米反应器、催化、吸附等领域。对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进行介绍,综述和评价了模板法、选择性刻蚀法、喷雾干燥法等三类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二氧化硅 制备方法 模板 刻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烯烃弹性体/棕榈酸/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孟园 许国栋 +3 位作者 黄河 樊冬娌 刘杰 曹宇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1-96,101,共7页
以聚烯烃弹性体(POE)为支撑框架,棕榈酸(PA)为热能存储单元,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SiO_(2))为定形增强剂,制备了一系列POE/PA/SiO_(2)定形相变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 以聚烯烃弹性体(POE)为支撑框架,棕榈酸(PA)为热能存储单元,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SiO_(2))为定形增强剂,制备了一系列POE/PA/SiO_(2)定形相变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样品的形貌、结构、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O_(2)的加入有效提高了定形相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且当SiO_(2)质量分数增加到5%时,封装效果最优,熔融结晶焓分别为143.9J/g和147.6J/g;经过多次冷热循环测试材料依然能保持较高的焓值,说明该定形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循环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 聚烯烃弹性体 中空二氧化硅 定形相变材料 热能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纳米容器对缓蚀剂酸/碱双刺激的响应释放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年旺 陈涛 傅佳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71-975,共5页
以聚苯乙烯(PS)微球为硬模板,制备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HMSs),通过在其表面安装双稳态准轮烷分子作为超分子纳米阀门,实现对缓蚀剂分子苯骈三氮唑(BTA)的酸/碱双刺激的响应释放功效.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比... 以聚苯乙烯(PS)微球为硬模板,制备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HMSs),通过在其表面安装双稳态准轮烷分子作为超分子纳米阀门,实现对缓蚀剂分子苯骈三氮唑(BTA)的酸/碱双刺激的响应释放功效.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比表面积分析等手段表征了HMSs的形貌和结构,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验证了HMSs表面功能化过程,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实时监测缓蚀剂分子在不同pH值下的释放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HMSs呈单分散,比表面积为1141.16 m2/g.利用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制得的智能纳米容器实现了在中性条件下'零释放',而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大量释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二氧化硅 纳米阀门 缓蚀剂 碱双刺激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