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免耕对中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朱炳耀 黄建华 +1 位作者 黄永耀 刘建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9年第S1期159-163,共5页
采用免耕剂进行两种不同免耕栽培方式 3a定点试验。结果表明 ,免耕直播、直插水稻产量 ,除了第 3a直插比对照 (翻耕 )减产 6.7%外 ,其余都比对照增产 ,增幅为 8.0 %~ 2 0 .9% ;免耕田的经济效益比对照田有大幅度的提高 ,其增幅为 37.7%... 采用免耕剂进行两种不同免耕栽培方式 3a定点试验。结果表明 ,免耕直播、直插水稻产量 ,除了第 3a直插比对照 (翻耕 )减产 6.7%外 ,其余都比对照增产 ,增幅为 8.0 %~ 2 0 .9% ;免耕田的经济效益比对照田有大幅度的提高 ,其增幅为 37.7%~ 12 6.2 % ;经过 3a免耕栽培后 ,免耕田土壤表层总孔隙度比对照田增加 4 .7~ 6.2个百分点 ,0 .0 1mm、 0 .0 5mm、 0 .2 5mm粒径的团聚体比对照增加 3.1%~ 12 .3% ,土壤有机质及全量氮、磷、钾有所积累 ,而对照田则有所矿化 ;土壤酸碱度和速效养分没有明显变化。免耕直播方式栽培中稻可连续 3a以上免耕 ;建议免耕直插栽培要 3~ 4 a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免耕 中稻产量 经济效益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腐熟还田对后茬中稻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琴英 应峥嵘 +1 位作者 钟琦 张耿苗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4期466-468,共3页
于小麦收割后在壤土与黏土农田进行秸秆还田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补充农田土壤养分,后茬作物增产明显,应用腐熟剂实施秸秆腐熟还田有84~216元·hm-2的收益,在壤土农田上实施秸秆还田的增产效益较高.
关键词 小麦秸秆 秸秆还田 秸秆腐熟剂 中稻产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化肥对中稻产量结构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3
作者 沈成清 杨孔涛 +1 位作者 杨定坤 张大平 《湖北农业科学》 1994年第A01期67-68,共2页
磁化肥对中稻产量结构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沈成清,杨孔涛,杨定坤,张大平(当阳市农技推广中心土肥站444100)磁化肥是以火电厂等企业的煤粉锅炉排放的废弃物——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多元添加剂后经一定的强磁场磁化处理制... 磁化肥对中稻产量结构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沈成清,杨孔涛,杨定坤,张大平(当阳市农技推广中心土肥站444100)磁化肥是以火电厂等企业的煤粉锅炉排放的废弃物——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多元添加剂后经一定的强磁场磁化处理制成的一种新型农业用肥。近年来,当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肥 中稻产量 经济效益 习惯施肥 营养生长 当阳市 生殖生长 农技推广 煤粉锅炉 差异显著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冬种油菜对中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覃春华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19期158-159,共2页
文章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油菜和水稻,通过这两个农作物之间有顺序的轮作方式,来实现生态模式下两种作物的互利模式,既可以不用浪费农田土地资源,还可以提升水稻的质量和产量,以及在这样长期的合理轮作的条件下,是否有助于提高农田土壤的肥... 文章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油菜和水稻,通过这两个农作物之间有顺序的轮作方式,来实现生态模式下两种作物的互利模式,既可以不用浪费农田土地资源,还可以提升水稻的质量和产量,以及在这样长期的合理轮作的条件下,是否有助于提高农田土壤的肥力。文中对于试验研究的土地进行了及时的分析,也将实验所要用到的材料,以及选择什么样的试验方法进行了介绍,最后得出实验结果,从涉及到实验结果的产量、土壤成分和养分以及耕作层厚度等进行了影响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种油菜 中稻产量 土壤肥力 影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长期冬种油菜对中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何发平 唐永辉 潘木生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2期218-221,226,共5页
为探索冬种油菜作物利用对山区稻田的生态作用,以冬闲(犁冬晒垡)作为对照。通过连续15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冬种油莱叶花茎根还田利用对后作中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15年油菜-中稻轮作。油菜种植利用2个处理的中稻... 为探索冬种油菜作物利用对山区稻田的生态作用,以冬闲(犁冬晒垡)作为对照。通过连续15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冬种油莱叶花茎根还田利用对后作中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15年油菜-中稻轮作。油菜种植利用2个处理的中稻产量均高于对照,差异迭极显著水平,其中育苗移栽油菜处理T1稻谷增产效果最明显,为28.4%;其次是整地直播油菜处理他,增产20.9%。T1、T2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44.2%-50.8%、43.8%-50.6%、129.6%-163.4%、57.8%。71.0%;但速效钾绝对值仍处稍低状态,在生产上还需重视施钾。处理T1、他土壤有效硼较缺,亦需注意补硼。处理T1、他下耕作层厚度比冬闲对照增加28.3%-39.9%。而土壤容重比冬闲对照下降了17.1%-19.4%。综合来看,山区稻田移栽油莱、直播油菜还田利用均有利于增加中稻产量、改善土壤肥力和提高耕地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种油菜 中稻产量 土壤肥力 山区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漳河灌区中稻气象产量变化特征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6
6
作者 余蕾 邹志科 +2 位作者 刘凤丽 罗文兵 王文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90,共9页
准确的气象产量是正确评估气象条件对粮食产量影响的前提。为了探究湖北漳河灌区单季稻气象产量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尝试通过三点滑动平均法、HP滤波法和一次指数平滑法、二次指数平滑法4种方法将漳河灌区1975—2020年的水稻单产数据分... 准确的气象产量是正确评估气象条件对粮食产量影响的前提。为了探究湖北漳河灌区单季稻气象产量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尝试通过三点滑动平均法、HP滤波法和一次指数平滑法、二次指数平滑法4种方法将漳河灌区1975—2020年的水稻单产数据分离为水稻趋势产量及气象产量,通过相关分析筛选水稻8个生育阶段的主要气象因子,然后与分离的气象产量构建水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4种分割方法均能较好地反映气象产量序列与湖北省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一致性特点,多年平均气象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约为3.39%,但2008年以后其占比达到10.1%。相关分析识别出抽穗开花期最低气温、拔节孕穗期最高气温、分蘖后期平均气温、返青期最低气温、乳熟期蒸发量和育苗最低气温是影响气象产量的主要因子,该模型在率定期(1976—2014年)和验证期(2015—2020年)的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模型的决定系数R 2为0.994。预测模型有助于研究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区域水稻产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气象产量 趋势产量 指数平滑法 滑动平均法 HP滤波法 漳河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1992年1月通过一批审(认)定品种
7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3-74,共2页
1 水稻1.1 冈优12(G46A×明恢63):该品种系重庆市种子站于1988年引进四川农业大学用自育G464与明恢63配组而成的不同质源的新组合。经1988~1991年连续3年进行筛选鉴定,试验示范、繁殖制种,均表现育性稳定,纯度高,且产量高于“汕优6... 1 水稻1.1 冈优12(G46A×明恢63):该品种系重庆市种子站于1988年引进四川农业大学用自育G464与明恢63配组而成的不同质源的新组合。经1988~1991年连续3年进行筛选鉴定,试验示范、繁殖制种,均表现育性稳定,纯度高,且产量高于“汕优63”。一代种植表现综合性状较好,杂种优势较强。中稻产量与“汕优63”相当或略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优势 试验示范 新组合 种植表现 再生稻 综合性状 四川农业大学 繁殖制种 中稻产量 筛选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山县再生稻栽培技术
8
作者 肖俊 熊晓燕 罗峥 《河南农业》 2021年第13期41-41,共1页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中稻茎秆上的腋芽,在充足的外部条件下,在不需要犁田栽秧、增加劳动力的情况下,靠稻桩萌发的再生腋芽成穗收获一季水稻的耕作方式。该方式时间短、见效快、效益高,只要按技术规程操作,在较短时间内可每667 m~2增收稻谷1...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中稻茎秆上的腋芽,在充足的外部条件下,在不需要犁田栽秧、增加劳动力的情况下,靠稻桩萌发的再生腋芽成穗收获一季水稻的耕作方式。该方式时间短、见效快、效益高,只要按技术规程操作,在较短时间内可每667 m~2增收稻谷150~200 kg,高产的每667 m~2可增收稻谷250~350 kg。一、选好品种选头季中稻产量高、米质优、再生能力强的品种蓄留再生稻。目前,两优6326、桃优香占等品种都适合蓄留再生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耕作方式 成穗 稻桩 两优6326 中稻产量 再生能力 规程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