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祁连东段兴隆山群基性火山岩锆石U-Pb定年及岩石成因研究 被引量:50
1
作者 徐学义 王洪亮 +3 位作者 陈隽璐 何世平 武鹏 高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27-840,共14页
兴隆山群主体为一套浅变质、变形较强的碎屑岩与基性火山岩建造组合,可分为下、中、上三个组。岩石学、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下组基性熔岩为玄武岩或玄武安山岩,SiO_2含量高(50.97%~54.70%),TiO_2含量小于1%(0.74%~0.7... 兴隆山群主体为一套浅变质、变形较强的碎屑岩与基性火山岩建造组合,可分为下、中、上三个组。岩石学、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下组基性熔岩为玄武岩或玄武安山岩,SiO_2含量高(50.97%~54.70%),TiO_2含量小于1%(0.74%~0.75%),MgO含量较低(3.76%~4.20%);稀土总量高,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配型式显示出岛弧火山岩或受地壳混染的大陆玄武岩特有的Nb-Ta和Ti负异常。中、上组基性火山熔岩为细碧玢岩或细碧岩,SiO_2含量较低(45.71%~49.58%),TiO_2含量多大于1%,MgO含量较高(5.75%~9.88%);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配型式为平坦型。兴隆山群基性火山岩均为亚碱性拉斑系列火山岩,源岩浆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plag+cpx[±ol]的分离结晶作用。下组基性熔岩形成于大陆板内拉伸环境,岩浆上升过程中经历了较强的地壳混染作用;中、上组基性熔岩形成于拉张较为强烈的构造环境,具N-MORB型地球化学特征,代表洋壳的出现。上组基性熔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最新的岩浆锆石年龄为713±53Ma,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推断兴隆山群形成年龄极有可能为新元古代。具明显岩浆结晶特征的锆石年龄构成1.0~1.2Ga的最大峰值,可能是与Rodinia超大陆形成有关的岩浆事件在该地区的响应。兴隆山群提供了Rodinia超大陆形成后一段不完整的由大陆伸展至洋壳发育阶段的地质历史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山群基性火山岩 锆石U—Ph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中祁连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引胜沟岩体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岳相元 周雄 +2 位作者 张永涛 胡晓 赵怡帆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7,共9页
祁连造山带发育有大面积的中-酸性侵入岩。引胜沟花岗质岩体位于中祁连造山带东段,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LA—MC—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分别为(436.9±5.3)Ma和(453.5±6.9)Ma,表明岩体是早志留世-中奥陶世岩浆活... 祁连造山带发育有大面积的中-酸性侵入岩。引胜沟花岗质岩体位于中祁连造山带东段,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LA—MC—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分别为(436.9±5.3)Ma和(453.5±6.9)Ma,表明岩体是早志留世-中奥陶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根据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不同可分为两组岩石:一组岩石特征为高SiO2,w(SiO2)为71.23%~73.65%,高A/CNK值(1.19~1.39);镁铁(MF)指数为90-92,长英质(FL)指数为87-92,显示岩浆结晶分异程度较高;W(∑REE)=22.88×10^-6~40.65×10^-6,LREE/HREE比值为1.8~2.63,(Ce/Yb)N比值为1.36~1.95;δEu=0.06~0.49,平均为0.27,负Eu异常较为明显。另一组岩石特征为低SiO2,w(SiO2)为62.35%~63.73%,低A/CNK值(0.93~1.05);镁铁(MF)指数为81~82,长英质(FL)指数为61-65,与第一组岩石相比,岩浆结晶分异程度较低;w(∑REE):94.10×10^-6~235.50×10^-6,(Ce/Yb)。比值为1.43-10.49,δEu=0.82~0.92。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引胜沟花岗质岩体是祁连造山带由俯冲向碰撞转换的构造环境下产生的,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祁连东段 引胜沟岩体 锆石U—Pb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壳幔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