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
作者 夏秋瑜 赵松林 +4 位作者 李从发 李瑞 李枚秋 陈华 何雪莲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0-153,共4页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是一种天然油脂的改性产品,综述了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定义、来源、理化性质及代谢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对其性质、应用、制备及其安全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用椰子油制备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前景进行了...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是一种天然油脂的改性产品,综述了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定义、来源、理化性质及代谢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对其性质、应用、制备及其安全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用椰子油制备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椰子油 性质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兴艳 刘爽 尚永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66-370,共5页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作为一种高效消化吸收的结构脂质和控制脂肪吸收的低能油脂,不仅能够控制肥胖和降低血清胆固醇,还能够抑制或限制组织中的胆固醇沉积物。与普通植物油脂相比,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独特的理化性质和代谢途径使其具...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作为一种高效消化吸收的结构脂质和控制脂肪吸收的低能油脂,不仅能够控制肥胖和降低血清胆固醇,还能够抑制或限制组织中的胆固醇沉积物。与普通植物油脂相比,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独特的理化性质和代谢途径使其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生理功能。本文对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理化性质、制备、代谢特征和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简要的概述,以期为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在食品、医药和日用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制备 代谢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堃 王挥 +1 位作者 赵松林 陈卫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85,共4页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是一种天然油脂的改性产品,因其具有消化吸收快,能量易释放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营养、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对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理化性质和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高效合成...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是一种天然油脂的改性产品,因其具有消化吸收快,能量易释放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营养、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对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理化性质和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高效合成及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理化性质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制备配方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汶静 宗爱珍 +5 位作者 李子松 王爱月 干昭波 黄凤洪 贾敏 徐同成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2期97-105,共9页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具有降低体重、调节脂代谢、缓解疲劳等功效,其常温下为液态,为方便其在食品领域应用,以乳清蛋白、菊粉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复配壁材比例、壁材添加量...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具有降低体重、调节脂代谢、缓解疲劳等功效,其常温下为液态,为方便其在食品领域应用,以乳清蛋白、菊粉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复配壁材比例、壁材添加量、芯壁比、乳化剂添加量、复配乳化剂比例对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实验优化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的制备配方,并测定制备的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最佳制备配方为乳清蛋白:菊粉3∶1(w/w)、乳化剂添加量0.4 g/100 mL、芯壁比1∶1(w/w)、复配壁材(乳清蛋白和菊粉)添加量14 g/100 mL、复配乳化剂(单甘酯∶羧甲基纤维素钠)1∶1(w/w),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包埋率可达95%,具有良好流动性、分散性及溶解性,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4.43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菊粉 微胶囊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制备优化及性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汶静 宗爱珍 +5 位作者 李子松 王爱月 干昭波 杜方岭 贾敏 徐同成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8-166,共9页
以乳清蛋白、菊粉为复合壁材,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乳化温度、喷雾干燥进风温度、喷雾干燥进样速度对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实验优化中... 以乳清蛋白、菊粉为复合壁材,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乳化温度、喷雾干燥进风温度、喷雾干燥进样速度对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实验优化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的制备工艺。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及粒度分析仪对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进行结构及性质分析,并进行贮藏稳定性及体外消化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乳化温度61.00℃、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85.00℃,喷雾干燥进样速度15.00 mL/min,在此条件下制备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的包埋率为96.25%;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呈表面较光滑椭球状,其结构完整、粒径大小均一,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溶解性、热稳定性;经过氧化动力学分析,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符合一级氧化动力学模型,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释放率可达84.53%,符合Ritger-Peppas释放模型。微胶囊化后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由液态转化为固体粉末方便加工运输,提高贮藏稳定性延长货架期,同时在胃肠道中达到缓释的效果,拓宽其在食品工业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微胶囊 喷雾干燥 理化性质 体外模拟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醇解-气相色谱法分析中长碳链甘油三酯sn-2脂肪酸 被引量:3
6
作者 魏婷婷 杨虹 +2 位作者 董朝青 曹文明 姜元荣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5-89,共5页
建立了一种测定中长碳链甘油三酯sn-2脂肪酸的分析方法。将中长碳链甘油三酯利用Novozym435酶法醇解得到2-单甘酯,采用BSTFA-TMCS(体积比99∶1)硅烷化衍生后通过气相色谱仪分析测定sn-2脂肪酸。最优测定条件为:200 mg油脂样品,脂肪酶添... 建立了一种测定中长碳链甘油三酯sn-2脂肪酸的分析方法。将中长碳链甘油三酯利用Novozym435酶法醇解得到2-单甘酯,采用BSTFA-TMCS(体积比99∶1)硅烷化衍生后通过气相色谱仪分析测定sn-2脂肪酸。最优测定条件为:200 mg油脂样品,脂肪酶添加量88 mg,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 h,硅烷化试剂添加量200μL,HP-5MS毛细管气相色谱柱(60 m×0.25 mm×0.25μm),柱温从100℃以5℃/min升温至180℃,再以1℃/min升温至230℃,再以5℃/min升温至300℃。该方法用于分析中长碳链甘油三酯样品准确可靠,重复性良好,RSD小于1.5%,分析长链甘油三酯样品时,结果与猪胰脂肪酶法、Novozym435法结果一致,RSD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2脂肪酸 甘油 Novozym435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链脂肪酸及其甘油酯开发应用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苑力 栾霞 +1 位作者 杨剀舟 魏征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7,51,共9页
为促进中链脂肪酸(MCFA)及其他相关功能性结构脂的深入开发和合理利用,以MCFA及其甘油酯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其来源、营养特性,制备方法和应用现状。MCFA主要来源于母乳与牛羊乳的乳脂以及某些特定的植物油中,具有快速提供能量、抑制体内... 为促进中链脂肪酸(MCFA)及其他相关功能性结构脂的深入开发和合理利用,以MCFA及其甘油酯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其来源、营养特性,制备方法和应用现状。MCFA主要来源于母乳与牛羊乳的乳脂以及某些特定的植物油中,具有快速提供能量、抑制体内脂肪堆积、改善肠道菌群结构、调节血糖和抑制炎症等功能;MCFA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醇解法、酯化法、酯交换法和生物合成法等;MCFA在食品与保健品、动物饲料、医药及化工等领域均有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结构脂 甘油 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碱催化合成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 被引量:4
8
作者 曾哲灵 邹强 +2 位作者 聂蓉蓉 龙俊敏 张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3,共5页
以聚甘油、樟树籽仁油脂肪酸为原料,固体碱KOH/Al2O3为催化剂,催化酯化合成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聚甘油与中碳链脂肪酸质量比、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 以聚甘油、樟树籽仁油脂肪酸为原料,固体碱KOH/Al2O3为催化剂,催化酯化合成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聚甘油与中碳链脂肪酸质量比、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的合成工艺。最优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2.5 h、聚甘油与中碳链脂肪酸质量比2∶1、催化剂用量4.5%,该条件下酯化率为87.5%,所得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的酸值(KOH)、皂化值(KOH)、碘值(I)、熔点分别为1.86 mg/g1、48.4 mg/g、2.9 g/100 g、4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籽仁油 甘油 固体碱 脂肪酸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链甘油三酯对断奶前仔猪生长性能、绒毛形态及血浆脂肪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薛瑞婷 李栋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1-54,共4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补充中链甘油三酯对仔猪断奶前生长性能、绒毛形态及血浆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将300头新生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对照组进行哺乳(不补充中链甘油三酯)、处理1组哺乳的同时补充中链甘油三酯、处理2组仅... 本研究旨在评估补充中链甘油三酯对仔猪断奶前生长性能、绒毛形态及血浆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将300头新生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对照组进行哺乳(不补充中链甘油三酯)、处理1组哺乳的同时补充中链甘油三酯、处理2组仅补充中链甘油三酯(不哺乳)。结果:仔猪出生后第6和8天,处理1组仔猪体重较对照组和处理2组仔猪分别提高7.02%、14.10%和9.23%、12.55%(P<0.05)。仔猪出生后1~6 d处理1组较对照组和处理2组日增重分别提高40.58%和29.33%(P<0.05),而仔猪出生后1~8 d,处理1组日增重较对照组显著提高34.34%(P<0.05)。与对照组相比,补充中链甘油三酯产品的处理组仔猪血浆中链脂肪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处理1组仔猪出生后6 h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处理1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仔猪出生后6和8 d,处理1组仔猪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仔猪出生后8 d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处理组仔猪出生6和8 d后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仔猪出生后6 d,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断奶前补充中链甘油三酯可提高仔猪生长性能,提高仔猪以血浆中中链脂肪酸浓度,改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仔猪 生长性能 绒毛形态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降血脂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莫玉稳 潘丽军 +1 位作者 姜绍通 操丽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3-56,共4页
对自制的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进行了餐后血脂实验和小鼠成长实验。餐后血脂实验将36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喂养1周。小鼠成长实验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喂养5周。实验结束时,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对自制的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进行了餐后血脂实验和小鼠成长实验。餐后血脂实验将36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喂养1周。小鼠成长实验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喂养5周。实验结束时,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计算脏器指数。结果表明:餐后血脂实验中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组的TG显著低于大豆油组并显著高于空白组;小鼠成长实验中中量组和高量组小鼠的体重、TG和LDLC明显低于猪油组,高量组TG、LDL-C与大豆油组比较显著降低且TC比猪油组显著降低。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可以降低长期饲喂小鼠的TG、TC、LDL-C水平,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甘油 甘油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桂酸酸解棕榈硬脂合成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闯 赵国群 +2 位作者 李阳 张辉 冯凤琴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8-93,共6页
为制得富含月桂酸的MLM型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LCT),以月桂酸酸解棕榈硬脂合成富含1,3-二月桂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LaPLa)的MLCT。以LaPLa含量为指标,比较了固定化脂肪酶AO IM、RM IM、TL IM的催化性能,同时对反应温度、酶载量、底物... 为制得富含月桂酸的MLM型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LCT),以月桂酸酸解棕榈硬脂合成富含1,3-二月桂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LaPLa)的MLCT。以LaPLa含量为指标,比较了固定化脂肪酶AO IM、RM IM、TL IM的催化性能,同时对反应温度、酶载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进行优化,对合成的MLCT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固定化脂肪酶AO IM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65℃、底物(棕榈硬脂与月桂酸)摩尔比1∶10、酶载量10%、反应时间2.5 h的条件下,LaPLa含量可达到40.59%。与棕榈硬脂相比,纯化后的MLCT酸价(KOH)(0.19 mg/g)降低,过氧化值(4.85 mmol/kg)升高,碘值(I)(37.35 g/100 g)降低,结晶起始温度(17.58℃)和熔融起始温度(23.97℃)都有所降低。该MLCT具有潜在的结构和功能优势,为开发新型MLCT提供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甘油 月桂酸 棕榈硬脂 1 3-二月桂酸-2-棕榈酸甘油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CT)专利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红 汪建斌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3,共6页
近些年来,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油脂,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CT)的理化、保健特性愈发受到关注。目前国内食用油脂几大厂家不约而同地将MCT作为研发重点和热点。详细介绍了MCT的总体研究进展、专利技术发展态势、重点申请人和重点专利技术... 近些年来,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油脂,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CT)的理化、保健特性愈发受到关注。目前国内食用油脂几大厂家不约而同地将MCT作为研发重点和热点。详细介绍了MCT的总体研究进展、专利技术发展态势、重点申请人和重点专利技术,以期为国内食用油脂行业与油脂企业提供一份详实的MCT专利技术发展态势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脂肪酸甘油 专利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十八碳脂肪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崔瑞莲 王加启 +4 位作者 卜登攀 魏宏阳 南雪梅 胡菡 周凌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64-1070,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外源添加十八碳脂肪酸对体外培养的泌乳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以体外培养泌乳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模型,添加不同浓度的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及亚麻酸于38℃培养24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外源添加十八碳脂肪酸对体外培养的泌乳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以体外培养泌乳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模型,添加不同浓度的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及亚麻酸于38℃培养24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甘油三酯检测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200、400μmol.L-1的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均能显著或极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P<0.05或P<0.01);甘油三酯的检测结果显示,在0~100μmol.L-1的添加范围内,4种十八碳脂肪酸均能显著或极显著的增加培养基中甘油三酯的含量(P<0.05或P<0.01),且培养基中甘油三酯的含量随各十八碳脂肪酸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结果提示,较高浓度(200、400μmol.L-1)的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能抑制细胞增殖;而在泌乳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长增殖不受抑制的条件下(脂肪酸添加浓度为0~100μmol.L-1),甘油三酯的合成与各十八碳脂肪酸添加剂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十八脂肪酸 细胞增殖 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合成中长碳链甘油三酯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文迪 缪智诚 +2 位作者 王小三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1-56,共6页
以椰子油和富含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和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的油脂为原料,NS40086脂肪酶为催化剂,酶法合成中长碳链甘油三酯(MLCT)。确定反应体系并探究底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加酶量和反应时间对产物中M... 以椰子油和富含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和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的油脂为原料,NS40086脂肪酶为催化剂,酶法合成中长碳链甘油三酯(MLCT)。确定反应体系并探究底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加酶量和反应时间对产物中MLCT含量的影响,并采用分子蒸馏纯化产物。结果表明:在底物摩尔比0. 8∶1、反应温度65℃、加酶量8%、反应时间6 h、无溶剂体系条件下,产物中MLCT的含量为70. 44%;分子蒸馏后产物中甘油三酯含量达97. 22%;通过UPLC-Q-TOF-MS分析甘油三酯组成,结果表明酯交换反应生成了与人乳脂结构相似的MLCT,具有代表性的有OPLa、LPLa、OLaO、LLaO、OPCa、OMLa、LLLa、OLaLa、LLaLa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NS40086脂肪 交换 分子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pozyme TL IM催化合成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颖 熊巍林 +2 位作者 汪增乾 李敏利 姜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7-40,63,共5页
为探索高含量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LCT)和低成本的酶法催化合成MLCT工艺,以一级菜籽油为原料,采用脂肪酶Lipozyme TL IM酶法催化酯交换合成MLCT,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底物配比(菜籽油与中链甘油三酯质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酶... 为探索高含量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LCT)和低成本的酶法催化合成MLCT工艺,以一级菜籽油为原料,采用脂肪酶Lipozyme TL IM酶法催化酯交换合成MLCT,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底物配比(菜籽油与中链甘油三酯质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酶添加量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MLCT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MLCT合成工艺条件为底物配比3∶1、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50℃、酶添加量8%(基于底物的质量),在此条件下MLCT含量达到87.50%。优化的MLCT合成工艺具有MLCT含量高,反应时间短、反应温度低的优势,可降低能耗及减少酶失活,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脂肪酸甘油 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链甘油三酯中甘油二酯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16
作者 王国财 唐顺之 +3 位作者 袁诚 李继荣 牟肖男 许文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84,105,共5页
旨在阐明中链甘油三酯产品中的主要副产物甘油二酯类杂质的化学成分,以中链甘油三酯为原料,通过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其中的甘油二酯,并通过核磁谱、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对甘油二酯的结构进行鉴定。结... 旨在阐明中链甘油三酯产品中的主要副产物甘油二酯类杂质的化学成分,以中链甘油三酯为原料,通过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其中的甘油二酯,并通过核磁谱、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对甘油二酯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中链甘油三酯中分离出6种甘油二酯(DG-1~DG-6),结构依次被鉴定为1,3-二辛酸甘油二酯、1,2-二辛酸甘油二酯、1,3-辛酸癸酸甘油二酯、1,2-辛酸癸酸甘油二酯、1,3-二癸酸甘油二酯、1,2-二癸酸甘油二酯。了解中链甘油三酯中甘油二酯的结构有助于中链甘油三酯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甘油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碳链脂肪酸单甘酯制取及其在医药品中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国志 毕直棣 《粮食与油脂》 2001年第12期3-5,共3页
以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为基础进一步精制的中碳链脂肪酸单甘酯,由于它具有对胆甾醇 等高熔点化合物可大量溶解的性质,以及特有的抗菌性和对直肠吸收的促进作用,在医药 品方面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前景。
关键词 脂肪酸单甘 胆甾醇 抗菌作用 脂质衍生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生部拟批准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为新资源食品
18
《中国食品》 2012年第13期44-44,共1页
6月15日,卫生部对外征求意见,计划批准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为新资源食品,拟增加菊芋为新资源食品菊粉的来源,拟公布抗性糊精(Resistant Dextrin)为普通食品。
关键词 新资源食品 脂肪酸 甘油 卫生部 普通食品 菊粉 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蒸馏纯化富含中长碳链甘油三酯的人乳替代脂 被引量:2
19
作者 缪智诚 王雅寓 +4 位作者 徐文迪 杨壮壮 王小三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38,共7页
酶法合成富含中长碳链甘油三酯的人乳替代脂,选用分子蒸馏技术对酯交换产物进行纯化。在进料温度65℃、冷凝器温度30℃、压力1 Pa、刮板转速120 r/min、进料速度2.5 mL/min条件下,探究了分子蒸馏温度对重相组成的影响,确定最佳分子蒸馏... 酶法合成富含中长碳链甘油三酯的人乳替代脂,选用分子蒸馏技术对酯交换产物进行纯化。在进料温度65℃、冷凝器温度30℃、压力1 Pa、刮板转速120 r/min、进料速度2.5 mL/min条件下,探究了分子蒸馏温度对重相组成的影响,确定最佳分子蒸馏温度为210℃。经过分子蒸馏后,大部分的甘油二酯及游离脂肪酸被去除,产品中甘油三酯含量可达97.22%,甘油三酯中MLCT含量增加到74.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人乳替代脂 分子蒸馏 蒸馏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长碳链甘油三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周飞 王建宇 +4 位作者 白雪斐 万国权 王翠翠 宦凌霄 曾哲灵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71,81,共6页
中长碳链甘油三酯(MLCT)是一类天然油脂的改性产品,因其既可快速高效地为机体提供能量而不造成脂肪累积,又可为人体提供必需脂肪酸而成为油脂研究领域的焦点。对MLCT的理化性质、代谢特性、制备方法以及在食品、医药工业中的应用等方面... 中长碳链甘油三酯(MLCT)是一类天然油脂的改性产品,因其既可快速高效地为机体提供能量而不造成脂肪累积,又可为人体提供必需脂肪酸而成为油脂研究领域的焦点。对MLCT的理化性质、代谢特性、制备方法以及在食品、医药工业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MLCT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理化性质 代谢特性 制备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