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俯冲带火山岩硼及其同位素特征:华南中生代玄武岩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戴宝章 蒋少涌 +1 位作者 赵葵东 高剑锋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105-108,共4页
硼及其同位素能够有效地反映由于俯冲板片脱水引起的湿地幔楔部分熔融过程在火山岩中存留的地球化学信息。本次研究中使用同位素稀释法对华南中生代玄武岩进行了硼含量的测定,结合稀土与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对玄武岩成因及构造背景进行探... 硼及其同位素能够有效地反映由于俯冲板片脱水引起的湿地幔楔部分熔融过程在火山岩中存留的地球化学信息。本次研究中使用同位素稀释法对华南中生代玄武岩进行了硼含量的测定,结合稀土与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对玄武岩成因及构造背景进行探讨。玄武岩的硼含量主要集中在(1-5)×10^-6,只有几个样品具有较高的含量(最高可达19×10^-6),按时代和空间位置划分出的3组样品在硼含量上没有明显差别。在B/Ce,Nb/Be的协变图解上,中侏罗世玄武岩表现出OIB特征。最临近太平洋板块的白垩世东区玄武岩富集LILE,并出现Nb-Ta亏损,具有岛弧火山岩特征,但硼没有富集。进行系统的B-Li-O同位素分析能有效地揭示华南中生代玄武岩的形成过程及该区的构造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中生代玄武岩 俯冲板片脱水 B含量 同位素特征 岛弧火山岩 玄武岩 硼含量 中生代 华南 俯冲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中生代玄武岩高Nb/Ta值对地壳岩石再循环的直接记录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勇胜 高山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9-28,共10页
为揭示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石圈减薄作用的深部地慢地球化学响应,对华北东部5个地区的中生代玄武岩进行了ICP-MS分析。结果表明,119~125Ma玄武岩不仅具显著分异的稀土元素组成(La/Yb=35~60)、岛弧玄武岩型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为揭示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石圈减薄作用的深部地慢地球化学响应,对华北东部5个地区的中生代玄武岩进行了ICP-MS分析。结果表明,119~125Ma玄武岩不仅具显著分异的稀土元素组成(La/Yb=35~60)、岛弧玄武岩型微量元素分布特征,且具高Ni(210×10^-6~510×10^-6)和Cr(510×10^-6~1400×10^-6)含量、高Mg^#(71~78),以及系统高于球粒陨石的Nb/Ta值E19.9±1.0(10),n=16];而100Ma碱锅玄武岩具有与球粒陨石(17.6)接近的Nb/Ta值E17.3±0.2(10)]。再循环地壳岩石在金红石稳定域内以榴辉岩为残余的部分熔融体+地幔橄榄岩反应,不仅使地幔岩石熔点降低、获得高Nb/Ta值及石榴子石特征,而且橄榄石向辉石的转变反应使Ni和Cr在交代地幔中的总分配系数显著降低。受熔体交代地幔橄榄岩的部分熔融可合理解释119~125Ma玄武岩的上述地球化学特征,玄武岩Nb/Ta值应是对岩石圈减薄过程中地壳物质返回地慢后熔融产生硅质熔(流)体对上覆地幔交代的直接地球化学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玄武岩 Nb/Ta比值 岩石圈减薄 交代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生代玄武岩成因及深部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罗清晨 任钟元 +1 位作者 张乐 徐晓波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8-192,共25页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克拉通之间,属于中亚造山带的东段,经历了复杂而长期的多块体拼贴和造山作用。近年来,利用东北地区火山岩研究该区中生代构造演化历史已取得重要进展,但中生代火山岩的成因及动力学机制等科学问题仍...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克拉通之间,属于中亚造山带的东段,经历了复杂而长期的多块体拼贴和造山作用。近年来,利用东北地区火山岩研究该区中生代构造演化历史已取得重要进展,但中生代火山岩的成因及动力学机制等科学问题仍存在分歧。本文选取靠近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的大兴安岭中生代玄武岩,对岩石样品进行了全岩主元素、微量元素、同位素和橄榄石主元素、微量元素与斜长石Sr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获得了以下结论。(1)中生代岩石遭受不同程度的蚀变作用,并且岩浆在演化后期普遍存在地壳混染现象。因此,全岩只能代表各种作用叠加之后的“混合物”,源区和岩浆演化过程的详细信息可能被掩盖,不易识别。晚侏罗世玄武岩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橄榄石、单斜辉石、铁钛氧化物的分离结晶,早白垩世岩石以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为主。(2)晚侏罗世橄榄石具有明显较高的Ni含量和Fe/Mn比值,Mn含量较低,源区可能有辉石岩的贡献。早白垩世橄榄石具有较低的Ni、Cr含量和Ni/Co比值,Mn和Fe/Mn比值大多落入橄榄岩的范围内,暗示早白垩世岩石可能是橄榄岩源区。(3)晚侏罗世玄武岩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相关,早白垩世玄武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后岩石圈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区组成 地球化学 橄榄石 中生代玄武岩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中生代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赛 段先哲 +6 位作者 牛苏娟 李南 孙浩然 吴鹏 戴浩橦 郭聪 丁心科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01-1015,共15页
华南板块是中国东部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发育中生代玄武岩,这些玄武岩为研究华南岩石圈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窗口。前人对华南中生代玄武岩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于玄武岩的源区性质以及构造环境等认识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系统性... 华南板块是中国东部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发育中生代玄武岩,这些玄武岩为研究华南岩石圈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窗口。前人对华南中生代玄武岩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于玄武岩的源区性质以及构造环境等认识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系统性分析了华南宁远、道县、长城岭、白面山、汝城等地区中生代玄武岩的主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组成,获得如下主要认识:(1)华南中生代玄武岩主要由碱性和亚碱性玄武岩组成,其SiO_(2)和全碱(Na_(2)O+K_(2)O)含量分别为42.81 wt%~55.54 wt%和1.6 wt%~5.97 wt%;(2)除了宁远玄武岩具有OIB微量元素特征,华南中生代玄武岩具有岛弧玄武岩相似的微量元素配分型式;(3)主量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华南中生代玄武岩的形成主要受控于部分熔融,且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未遭受明显的地壳混染作用。Ni-MgO正相关、CaO/Al_(2)O_(3)-CaO正相关和Eu无明显异常表明华南中生代玄武质岩浆经历了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结晶,但无明显的斜长石结晶;(4)Sr-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华南中生代玄武岩为EMⅡ地幔源区,其源区可能有洋壳沉积物的参与;(5)华南中生代玄武岩可能形成于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相关的大陆板内环境;(6)华南岩石圈改造可能与中生代古太平洋俯冲板块的交代作用有关,后者所释放的酸性熔体/流体与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最终造成了华南岩石圈物理化学性质的强烈改变;(7)古太平洋俯冲板块可能对华南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多金属成矿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释放的熔体或流体为矿石活化和迁移提供了重要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板块 岩石圈演化 中生代玄武岩 古太平洋俯冲板块 有色金属 稀有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部中生代OIB型玄武岩的识别: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114
5
作者 朱弟成 潘桂棠 +5 位作者 莫宣学 王立全 赵志丹 廖忠礼 耿全如 董国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12-1328,共17页
目前对青藏高中部的蛇绿岩类型、形成环境及其深部地幔源区特征还缺乏很好的约束。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本文展示了青藏高原中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嘎错玄武岩、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多玛、塔仁本玄武岩及那曲盆地西侧中生代玄武岩的单... 目前对青藏高中部的蛇绿岩类型、形成环境及其深部地幔源区特征还缺乏很好的约束。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本文展示了青藏高原中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嘎错玄武岩、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多玛、塔仁本玄武岩及那曲盆地西侧中生代玄武岩的单斜辉石Ar-Ar测年、锆石SHRIMP定年和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数据,以约束形成这些玄武岩的时代、构造环境和地幔源区特征。目前的数据表明:1羌塘双湖嘎错枕状玄武岩单斜辉石的中温坪年龄为232.5±2.4Ma,可能指示嘎错玄武岩浆活动发生于中三叠世晚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多玛枕状玄武岩、塔仁本玄武岩浆活动时代大约在早白垩世中晚期(110Ma左右);2在这些蛇绿混杂岩带中的玄武岩显示OIB而不是MORB型地球化学特征,双湖嘎错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介于峨眉山高Ti玄武岩与夏威夷碱性玄武岩之间;中晚三叠世那曲嘎加组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非常类似于夏威夷碱性玄武岩;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的早白垩世多玛玄武岩和塔仁本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可比于夏威夷碱性玄武岩;3双湖嘎错OIB型玄武岩可能形成于以增生楔为基底的裂谷环境而不是以洋壳为基底的大洋板内环境,那曲嘎加组OIB型玄武岩很可能形成于以弧内—弧前沉积物为基底的陆棚—陆坡环境下的裂谷背景,塔仁本和多玛OIB型玄武岩形成于以洋壳为基底的洋岛环境,这表明班公湖—怒江洋壳在大约110Ma时尚未彻底消亡,可能暗示班公湖—怒江洋盆的关闭时间明显晚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闭合的早期认识;4地球化学指标显示青藏高原中部中生代玄武岩未受到地壳物质或很少受到陆下岩石圈物质改造,一些相对新鲜样品的Nd,Pb组成似乎可以用来代表其地幔源区的成分特点,其高206Pb/204Pb比值(>18.5)指示羌塘双湖中晚三叠世嘎错玄武岩、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早白垩世洋岛玄武岩所代表的中生代特提斯地幔很可能不具“Dupal”异常。然而,由于研究程度的限制和缺乏更多的可靠数据,这种观察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中生代OIB型玄武岩 DUPAL异常 青藏高原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闽地区中生代钾玄质岩石的研究
6
作者 郑济林 杨祝良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88-90,共3页
浙闽地区中生代与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中生代广泛发育中酸性火山岩为主的火山岩系,晚期伴有玄武质岩浆活动,而新生代则几乎完全转变为玄武质岩浆的喷发。对这一转变的深部原因,因缺乏新生代玄武岩与中生代玄武岩的系统对比,尤其是缺乏... 浙闽地区中生代与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中生代广泛发育中酸性火山岩为主的火山岩系,晚期伴有玄武质岩浆活动,而新生代则几乎完全转变为玄武质岩浆的喷发。对这一转变的深部原因,因缺乏新生代玄武岩与中生代玄武岩的系统对比,尤其是缺乏对中生代玄武岩的综合研究而一直未获得满意的解释。 1.地质概况浙闽沿海中生代玄武岩主要分布在浙闽奉化亭下、鄞县玄坛地、武义、平阳、文成龙潭山、缙云、永康、天台九里坪、临海石岩头(在流纹岩穹中呈包体)、仙居上井;福建永泰风际、上杭上谷坑、泰宁白牙山等。剖面上玄武岩一般呈夹层存在于火山旋回的下部,上下层位多为厚度不等的砂岩、砾岩或砂砾岩,个别地区酸性火山岩直接覆盖在玄武岩之上,如风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闽地区 钾玄质岩石 中生代玄武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