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胶东半岛中生代构造演化的几何学和运动学
被引量:
23
1
作者
林伟
Michel Faure
王清晨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5-505,518,共12页
据岩石的变质相及变形特征可把胶东半岛分为 5个地质单元 ,其构造几何关系由高至低为 :1 )板岩—砂岩单元 ;2 )高压片麻岩—石英岩单元 ;3)大理岩—角闪岩单元 ;4)超高压变质单元 ,它经历了超过 1 5 0km的深俯冲作用并快速折返至地表 ;...
据岩石的变质相及变形特征可把胶东半岛分为 5个地质单元 ,其构造几何关系由高至低为 :1 )板岩—砂岩单元 ;2 )高压片麻岩—石英岩单元 ;3)大理岩—角闪岩单元 ;4)超高压变质单元 ,它经历了超过 1 5 0km的深俯冲作用并快速折返至地表 ;5 )片理化的混合岩穹隆单元 ,其为超高压变质单元叠加了混合岩化作用。这些构造单元均经历了相同的变形 ,具有NW指向的剪切特征。对比大别山构造学的研究结果 ,这种变形特征代表了超高压变质地体在折返过程中的运动学表现。混合岩穹隆中所残余含柯石英榴辉岩表明了胶东半岛和苏鲁地区具有相同的构造演化过程 ,烟台—青岛—五莲断裂不是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间的缝合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半岛
几何学
运动学
中生代构造演化
混合岩穹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成盆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
8
2
作者
刘泽
戴黎明
+6 位作者
李三忠
马芳芳
索艳慧
郭玲莉
陶建丽
杨传胜
张嘉琪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7-180,共14页
采用I2VIS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的盆地演化过程。数值模型的构建主要基于研究区域内现有的地震剖面、测井、层析成像等资料获得的中生代地层结构特征。根据模拟结果,对比已知的岩浆侵入特征和断裂组合规律,定量分...
采用I2VIS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的盆地演化过程。数值模型的构建主要基于研究区域内现有的地震剖面、测井、层析成像等资料获得的中生代地层结构特征。根据模拟结果,对比已知的岩浆侵入特征和断裂组合规律,定量分析了在不同边界条件下,各阶段盆地演化的岩浆断裂及沉积特征,并探讨了影响盆地构造特征的主要因素。得出以下认识:(1)通过改变模型的边界条件发现,层状含水地幔在拉伸环境下,会对地壳结构造成破坏,中生代东海陆架盆地区域性伸展不是盆地演化过程的唯一主控因素。(2)东海陆架盆地中生代的成盆过程及属性与中生代时期上地幔物质流动有着密切关系。(3)中生代的地幔物质流动导致的大规模岩浆事件很可能作用于闽江凹陷之下,由此导致了闽江凹陷的进一步抬升,形成现今的斜坡带,而基隆凹陷进一步沉降,形成凹陷的沉积中心。基于以上结论,认为区域性伸展和上地幔物质流动导致的岩浆上涌两大因素共同控制下,影响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盆地
中生代构造演化
数值模拟
东海陆架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徽繁昌盆地南缘构造特征与控矿规律研究
被引量:
15
3
作者
宋传中
蒋其胜
+5 位作者
李加好
闫峻
石永红
韩长生
黄伟平
喻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197-3208,共12页
繁昌盆地作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特提斯、太平洋两大构造体制的转换密切相关,是研究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盆地-岩浆-成矿内在联系和时-空关系的天然实验室。繁昌盆地南缘位于长江中下游转换构造结内,具有三级构造控矿特征...
繁昌盆地作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特提斯、太平洋两大构造体制的转换密切相关,是研究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盆地-岩浆-成矿内在联系和时-空关系的天然实验室。繁昌盆地南缘位于长江中下游转换构造结内,具有三级构造控矿特征:①铜陵-南陵断裂带是一级控矿构造,是区内多金属矿床的导矿构造和储矿构造;②燕山期叠加褶皱是二级控矿构造,控制着成矿热液的运移和就位;③含矿地质体是三级控矿构造,是良好的导矿和储矿空间。印支期和燕山期构造活动为姚家岭多金属矿成矿流体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就位空间:①导岩构造主要是铜陵-南陵大型断裂带;②导矿构造包括铜陵-南陵破碎带、构造透镜体间的空隙带、含矿透镜体内的褶皱岩层面、层间破碎带、平行褶皱枢纽的裂隙等;③储矿构造主要为含矿透镜体的上下边界、透镜体内的褶皱岩层面、层间破碎带、平行褶皱枢纽裂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中生代构造演化
铜陵矿集区
繁昌盆地
姚家岭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西钦防海槽迁移与沉积-构造转换面
被引量:
21
4
作者
许效松
尹福光
+3 位作者
万方
梁宗华
韦宝东
张金端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10,共10页
广西的钦州 防城一带 ,素以钦防海槽称之 ,系指加里东期构造运动后 ,扬子与华夏陆块间的“残留海”。其两侧为古隆起所夹持 ,西为大明山古隆起 ,东为云开大山古隆起 ,其间划分为四个构造单元 ,由东向西依次为∶博白坳陷、六万大山隆起...
广西的钦州 防城一带 ,素以钦防海槽称之 ,系指加里东期构造运动后 ,扬子与华夏陆块间的“残留海”。其两侧为古隆起所夹持 ,西为大明山古隆起 ,东为云开大山古隆起 ,其间划分为四个构造单元 ,由东向西依次为∶博白坳陷、六万大山隆起、钦州坳陷和十万大山坳陷。现构造形迹的排列 ,反馈钦防海槽在早古生代至中生代间深海盆或浅海深水盆地在构造和沉积上有自东向西迁移的特点。晚古生代盆地迁移过程至少有八个沉积 构造转换面可记录盆地的构造演化∶第 1转换面为早奥陶世与晚寒武世间的沉积界面 ;第 2转换面为早志留世与晚奥陶世间的沉积界面 ;第 3转换面为早泥盆世早期与晚志留世间的海侵上超面 ;第 4转换面为中泥盆世的海侵上超面 ;第 5转换面为中二叠世与晚二叠世间的沉积界面 ;第 6转换面为早三叠世的海侵面 ;第 7转换面为中晚三叠世与早三叠世间的沉积界面 ;第 8转换面为早侏罗世与晚三叠世间的沉积界面。前两个界面为盆山转换面 ,与华南加里东构造运动过程相耦合 ,为挤压的构造背景 ;第 3界面为水下间断面 ,下泥盆统与上志留统为不连续沉积 ,在构造上应是挤压机制下的破裂不整合 ,也是加里东期构造运动的响应 ;第 4界面为海西期的海侵上超面 ,与盆地走滑拉张同步 ;第 5界面则反馈于印支期造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防海槽
盆地迁移
沉积-
构造
转换面
早古生代-
中生代构造演化
广西
沉积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胶东半岛中生代构造演化的几何学和运动学
被引量:
23
1
作者
林伟
Michel Faure
王清晨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实验室
Dept.des Sciences de la Terre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5-505,518,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G1 9990 43 3 0 3 )
中国科学院留学经费择优支持回国工作基金
+1 种基金
教育部的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4 0 1 73 0 0 1 )的资助
文摘
据岩石的变质相及变形特征可把胶东半岛分为 5个地质单元 ,其构造几何关系由高至低为 :1 )板岩—砂岩单元 ;2 )高压片麻岩—石英岩单元 ;3)大理岩—角闪岩单元 ;4)超高压变质单元 ,它经历了超过 1 5 0km的深俯冲作用并快速折返至地表 ;5 )片理化的混合岩穹隆单元 ,其为超高压变质单元叠加了混合岩化作用。这些构造单元均经历了相同的变形 ,具有NW指向的剪切特征。对比大别山构造学的研究结果 ,这种变形特征代表了超高压变质地体在折返过程中的运动学表现。混合岩穹隆中所残余含柯石英榴辉岩表明了胶东半岛和苏鲁地区具有相同的构造演化过程 ,烟台—青岛—五莲断裂不是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间的缝合带。
关键词
胶东半岛
几何学
运动学
中生代构造演化
混合岩穹隆
Keywords
Geometry, Kinematics, Mes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Migmatite dome, The Jiaodong Peninsula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成盆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
8
2
作者
刘泽
戴黎明
李三忠
马芳芳
索艳慧
郭玲莉
陶建丽
杨传胜
张嘉琪
机构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油大学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7-180,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25009,41402172,41476053,41506080)
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项目
+1 种基金
鳌山卓越科学家计划(2015ASTP-0S1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60100)
文摘
采用I2VIS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的盆地演化过程。数值模型的构建主要基于研究区域内现有的地震剖面、测井、层析成像等资料获得的中生代地层结构特征。根据模拟结果,对比已知的岩浆侵入特征和断裂组合规律,定量分析了在不同边界条件下,各阶段盆地演化的岩浆断裂及沉积特征,并探讨了影响盆地构造特征的主要因素。得出以下认识:(1)通过改变模型的边界条件发现,层状含水地幔在拉伸环境下,会对地壳结构造成破坏,中生代东海陆架盆地区域性伸展不是盆地演化过程的唯一主控因素。(2)东海陆架盆地中生代的成盆过程及属性与中生代时期上地幔物质流动有着密切关系。(3)中生代的地幔物质流动导致的大规模岩浆事件很可能作用于闽江凹陷之下,由此导致了闽江凹陷的进一步抬升,形成现今的斜坡带,而基隆凹陷进一步沉降,形成凹陷的沉积中心。基于以上结论,认为区域性伸展和上地幔物质流动导致的岩浆上涌两大因素共同控制下,影响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的演化。
关键词
伸展盆地
中生代构造演化
数值模拟
东海陆架盆地
Keywords
extensional basin
Mes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East China Sea Continental Shelf Basin
分类号
P736.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繁昌盆地南缘构造特征与控矿规律研究
被引量:
15
3
作者
宋传中
蒋其胜
李加好
闫峻
石永红
韩长生
黄伟平
喻根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197-3208,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2161
41272222
+5 种基金
40772131)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项目(1212011121114
1212011220243)
安徽省公益性地质研究项目(2008-g-5)
合肥工业大学重大项目预研基金项目(HGZY00008)
中石化基础研究项目(20070902)联合资助
文摘
繁昌盆地作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特提斯、太平洋两大构造体制的转换密切相关,是研究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盆地-岩浆-成矿内在联系和时-空关系的天然实验室。繁昌盆地南缘位于长江中下游转换构造结内,具有三级构造控矿特征:①铜陵-南陵断裂带是一级控矿构造,是区内多金属矿床的导矿构造和储矿构造;②燕山期叠加褶皱是二级控矿构造,控制着成矿热液的运移和就位;③含矿地质体是三级控矿构造,是良好的导矿和储矿空间。印支期和燕山期构造活动为姚家岭多金属矿成矿流体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就位空间:①导岩构造主要是铜陵-南陵大型断裂带;②导矿构造包括铜陵-南陵破碎带、构造透镜体间的空隙带、含矿透镜体内的褶皱岩层面、层间破碎带、平行褶皱枢纽的裂隙等;③储矿构造主要为含矿透镜体的上下边界、透镜体内的褶皱岩层面、层间破碎带、平行褶皱枢纽裂隙等。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中生代构造演化
铜陵矿集区
繁昌盆地
姚家岭矿
Keywords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h
Mes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Tongling mineralization- concentrated region
Fanchang Basin
Yaojialing deposits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西钦防海槽迁移与沉积-构造转换面
被引量:
21
4
作者
许效松
尹福光
万方
梁宗华
韦宝东
张金端
机构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南宁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10,共10页
文摘
广西的钦州 防城一带 ,素以钦防海槽称之 ,系指加里东期构造运动后 ,扬子与华夏陆块间的“残留海”。其两侧为古隆起所夹持 ,西为大明山古隆起 ,东为云开大山古隆起 ,其间划分为四个构造单元 ,由东向西依次为∶博白坳陷、六万大山隆起、钦州坳陷和十万大山坳陷。现构造形迹的排列 ,反馈钦防海槽在早古生代至中生代间深海盆或浅海深水盆地在构造和沉积上有自东向西迁移的特点。晚古生代盆地迁移过程至少有八个沉积 构造转换面可记录盆地的构造演化∶第 1转换面为早奥陶世与晚寒武世间的沉积界面 ;第 2转换面为早志留世与晚奥陶世间的沉积界面 ;第 3转换面为早泥盆世早期与晚志留世间的海侵上超面 ;第 4转换面为中泥盆世的海侵上超面 ;第 5转换面为中二叠世与晚二叠世间的沉积界面 ;第 6转换面为早三叠世的海侵面 ;第 7转换面为中晚三叠世与早三叠世间的沉积界面 ;第 8转换面为早侏罗世与晚三叠世间的沉积界面。前两个界面为盆山转换面 ,与华南加里东构造运动过程相耦合 ,为挤压的构造背景 ;第 3界面为水下间断面 ,下泥盆统与上志留统为不连续沉积 ,在构造上应是挤压机制下的破裂不整合 ,也是加里东期构造运动的响应 ;第 4界面为海西期的海侵上超面 ,与盆地走滑拉张同步 ;第 5界面则反馈于印支期造山的?
关键词
钦防海槽
盆地迁移
沉积-
构造
转换面
早古生代-
中生代构造演化
广西
沉积序列
Keywords
Qinzhou-Fangcheng trough
basin migration
sedimentary-tectonic transform surface
Early Palaeozoic-Mes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88.2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胶东半岛中生代构造演化的几何学和运动学
林伟
Michel Faure
王清晨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成盆过程的数值模拟
刘泽
戴黎明
李三忠
马芳芳
索艳慧
郭玲莉
陶建丽
杨传胜
张嘉琪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安徽繁昌盆地南缘构造特征与控矿规律研究
宋传中
蒋其胜
李加好
闫峻
石永红
韩长生
黄伟平
喻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广西钦防海槽迁移与沉积-构造转换面
许效松
尹福光
万方
梁宗华
韦宝东
张金端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1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